对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推荐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推荐阅读]
第一篇:对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途径。

为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构建符合我县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途径,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构建课堂模式为载体,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紧紧围绕“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着力解决课堂“信息容量、思维容量、活动容量、训练容量”不足的现状,推动学校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研究,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原则
(一)以校为主原则。

学校是课堂改革的主体。

各学校要按照“一校一策”的思路,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要强化校长领导力,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能;要加强宏观管理,统筹规划课堂改革的方向、实施进程及推进策略;要强化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全校性的改革氛围。

(二)学练为主原则。

课堂改革的核心是优化学与练。

各学校要坚持“以学为主”,认真落实“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要坚持“以练为主”,强化“深度训练”,不断提高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员参与原则。

教师是课堂改革的主力军。

各学校要按照“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思路,整体推进课堂改革,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形成研究合力,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要按照“以学科为主、以备课组为主”的思路,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团体研究,群策群力、集体攻关,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四)以研促改原则。

研究是改革的基础。

各学校要认真组织课堂调查问卷活动,找清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扎实开展行动研究。

教科研中心要强化研究、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深入一线,认真研究课标、教材,细心研究学习规律,潜心研究课堂实施策略,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课堂;要强化典型培植,打造一批样板学校、样板学科,推出一批样板课。

(五)百花齐放原则。

全县不建立统一的教学模式,但引导学校以行政手段推动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群,县教育局重点推广成熟的操作范式。

各学校要按照“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科特点,进行学校整体、学科整体、备课组整体的课堂改进行动,努力形成“一校一品”、“一科一模”的课堂模式群,推动我县建立高效而有活力的课堂。

三、改革目标
(一)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乐学善学,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方式灵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满意度、当堂达标率达到80%以上;创新意识增强,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在交流展示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实践能力提升,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社会责任感增强,能领悟知识的价值取向,并转化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他人的自觉行为。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育人意识增强,能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主体意识增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发展意识增强,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研究,教学风格不断形成。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20%的教师形成教学特色。

(三)优化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而有活力的课堂按照“以学为主、以练为主”的要求,紧紧围绕“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扎实开展行动研究,逐步凝练课堂教学理念,梳理课堂操
作流程,探索课堂实施策略,研制课堂评价量规,构建涵盖理念、流程、策略、评价为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我县多元化的课堂模式体系。

2016 年7 月前,各个学校初步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2017 年 8 月推出一批成熟的课堂模式。

(四)优化教学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常规管理逐步细化,围绕备课、课堂、作业、测试等环节,细化操作要求,落实过程监控,常规教学评价80%以上达到良好。

主题性教研逐步推进,围绕课堂改革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扎实开展系列专题研究与培训;课堂观察研究逐步实施,细化课堂观察要素,研制课堂观察量表,积极推进课堂定量研究,课堂观察评价 80%以上达到良好。

(五)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
2017 年中小学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表彰的办法是:高中依据 2016 年全市统考和 2017 年高考成绩进行评定;初中依据2016年全县统考和2017 年中考成绩进行评定;小学依据2016 年和 2017 年全县质量监测成绩进行评定。

四、改革理念
(一)强化育人意识,打造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成知识、促进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生成智慧,更重要是的交流情感、养育人性。

要改变重教书轻育人、重知识轻生命的现状,把学生看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将知识赋予情感、赋予生命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道德情感,感悟人生价值,提升课堂学习的生命质量。

(二)强化目标意识,打造有效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效益,评价教学效益的依据是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开发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只有及时诊断教学效果,才能查找教学不足,改进教学策略;只有落实教学达标,才能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学业效能。

(三)强化主体意识,打造自主课堂自主学习是最核心的学习方式,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要转变教学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将活动任务放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感知、自主体验、自主建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强化合作意识,打造互动课堂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信息互动,生生互动既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又自主学习的有效辅助。

要科学分组,构建学习共同体,把个人学习融入到小组集体学习之中,开展小组互助性学习;要强化多维互动,加强组内、组间生生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碰撞观点、启发思维、分享成果。

(五)强化问题意识,打造思维课堂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归宿。

要以教材提炼的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社会生活实际为情境,以探究问题必备的材料为素材,按照“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思路,将学习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转化为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理解知识,感悟方法,发展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强化实践意识,打造开放课堂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社会。

要改变课堂教学陈旧封闭的现状,把回归生活、回归社会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按照“用教材”的要求,以教材为范例,加强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关注不同学科间的整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要强化知识的实践与应用,充分关注各种应用类型,让学生多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

(七)强化个性意识,打造翻转课堂学习进度因人而异,要实现个性化学习,必须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网络、学习终端、微课的助学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本和电子资源。

要强化课前学习,让学生依据学习任务,借助文本和电子学习资源,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要推进网络学习,引导学生线上搜索、线上质疑、线上交流,推动教师线上诊断、线上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自学效果。

要优化课堂实施,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针对自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要强化拓展教学,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五、改革内容
(一)优化课前准备,为课堂有效实施提供保障1.改进备课方式。

推行“三模块”备课,按照“学案、教案、训练案”三个模块分别设计。

“学案”、“训练案”可以文本或电子资源课前下发,也可以多媒体课堂呈现,“教案”要单独进行设计。

2.优化“学案”设计。

“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抓手,要改变用习题集代替,或以摘记教材结论为主的现状。

要按照“程序教学”的思想,认真设计各个目标之间的递进关系;要按照“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思路,认真设计每个目标的学习活动,每个学习活动要涵盖学习问题、学习任务、感知素材、感知问题、学习结论、学习诊断六个方面,用“学习问题”引领学习方向,用“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活动,用“感知素材”和“感知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内涵,用“学习结论”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归纳的过程,用“学习诊断”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程序、学习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优化“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实施的依据,要改变备课过简,仅有条目或知识罗列的现状。

要强化自学诊断,及时批阅部分“学
案”,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要完善交流展示设计,根据交流问题,细化交流方式、交流时间及教师引导分析的内容;根据展示内容及难度,细化展示学生、展示方式及矫正措施。

要优化反思拓展设计,结合知识内涵及研究历程,系统设计反思问题、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要完善系统总结的设计,分析知识间的联系,抽取知识研究及应用方法,梳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4.优化“训练案”设计。

“训练案”是诊断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巩固与应用的重要手段,要改变题量少、题型单一、考查类型不全的现状。

要优化基础训练设计,按照“一个目标、一个诊断”的思路,
针对第一个学习目标,分别设计对应性训练,促进学生及时巩固。

要强化拓展训练设计,认真分析每一个知识点的考查类型,按类型筛选典型试题,形成每个知识点的考查题组,提升学生多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可依据试题难度,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二)优化课中实施,为课堂有效生成提供保证1.强化自主学习。

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才能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完成知识的体验与建构。

要改变“没学就讲”的现状,按照“先学后教”的原则,认真落实课前或课中的自主学习活动。

要改变自学不充分的现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或空间,让学生依据“学案”充分感知教材,经历研究过程,领悟研究与应用方法,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优化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有效辅助,不仅能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矫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合理分组,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构建
学习共同体;要明确分工,按照“扬长教育”的策略,让每位学生承担一项符合自己特长的学习任务,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要改进学习评价,按照“捆绑式”评价的策略,实施小组团体评价,激励学生“兵教兵”。

3.优化交流展示。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别人”能记住90%。

课堂上要充分让学生“说”学习、“写”学习,在交流展示中增强记忆、促进理解。

要把握交流时机,必须是学生遇到学习障碍、出现观点分歧;要完善交流内容,交流的问题必须具有思维容量,而且是小组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

要优化展示方式,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写的尽量让学生写,能演示的尽量让学生演示;要把握展示难度,依据难度选择符合认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展示;要完善展示内容,展示不能仅仅汇报结果,必须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要积极推进教学民主,努力营造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优化精讲点拨。

教师不仅具有组织、引导和解惑职能,还具有将学习引向深入的作用。

要强化解惑职能,必须改变依据“学案”从
头到尾再讲一遍的做法,要摸清学生自学或交流展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矫正,并及时进行对应性训练,促进学生及时巩固。

要将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必须改变知识容量不足的现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关联知识的分析对比,丰富知识内涵,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5.强化当堂训练。

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而且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马上应用”能记住90%。

要依据“训练案”认真组织当堂训练,让学生“马上应用”;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的必做题,要限时完成、当堂反馈;拓展训练的选做题可分层要求。

当堂训练时间不能少于 20 分钟。

(三)优化课后延伸,为课堂巩固拓展提供支持1.优化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控制作业量,杜绝用习题集代替作业,或印发整套试题;要优化作业内容,杜绝抄写性作业,选择课堂出错较多或具有典型性的习题为书面作业,倡导布置实践性作业;要改进作业形式,推行分层作业或活页周清作业;要允许学生完不成作业,但要引导学生独立作业,杜绝抄袭作业;要强化作业批阅与反馈,做到有布置、有批阅、有反馈,促进学生及时矫正。

2.优化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诊断单元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

要控制单元测试的频度,按要求进行单元测试;要认真批阅,杜绝让学生批阅;要认真进行统计分析,诊断学习效果、查找教学不足;要改进讲评方式,杜绝就题讲题,要结合错题分析出错原因,总结解题方法或规律,并筛选对应性的变式训练,促进学生及时巩固。

六、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分项研究,试点运行、全面推广”的策略,自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8 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统筹规划阶段(2016 年 3 月)
1.宣传发动(2016 年 3 月上旬)。

各学校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组织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学习《宁阳
县教育局 2016年工作要点》、《关于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刘局长在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浓化改革氛围,激励广大教师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2.现状调查(2016 年 3 月上旬)。

各学校要按照“分层设计、分层汇总”的思路,组织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分别开展课堂调查活动,围绕“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高效课堂有哪些关键要素”、“如何实施深度自学、深度讨论、深度展示、深度训练”等开展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开展课堂教学大讨论,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明确课堂改进方向。

3.学习借鉴(2016 年 3 月中旬)。

依据课堂改进方向,选编理论学习材料,组织开展学习活动,促进教师内化理论精髓。

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专家到校指导课堂改革,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

4.整体规划(2016 年 3 月中旬)。

各学校要研究制定本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统筹规划课堂改革方向、改革目标、实施进程及推进措施。

要组织各学科制定《“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明确课堂实施流程、实施策略及研究措施,尝试建立课堂教学模型。

5.细化研究、整体突破(2016 年 3 月下旬)。

按照“全员参与、分项研究”的思路,组织每位教师围绕课堂设计、课堂实施、课堂训练、课堂评价等方面,分别选取研究项目,形成涵盖备课、课堂、习题、评价为一体的课堂研究系列。

按照“同类项目、协同研究”的原则,组织教师成立教研共同体,结合研究项目制定《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式及措施,用具体的计划指导项目研究。

(二)试点运行阶段(2016 年 4-7 月)
1.项目研究(2016 年 4-6 月)。

按照“边研究、边实践”的策略,统筹规划各个研究项目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观摩研讨、效果诊断、反思交流,推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

要采取“典型带动”策略,组织各个项目教师开展“树标、学标”活动,推动教学实践逐步优化。

2.培植样板(2016 年 7 月前)。

按照“学段有样板学校、学校有样板学科、学科有样板课”的思路,2016 年 7 月前,各学校初步形成
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培育一批样板学科或样板课;教科研中心要在各学段至少要培植一所样板学校。

3.梳理提升(2016 年 7-8 月)。

按照“边研究、边优化”的策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研究报告》,梳理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将项目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各学校要认真分析每个《研究报告》的内容,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指导教师进一步深化项目研究;要结合成功经验,修订常规教学要求,完善涵盖备课、课堂、训练、教研为一体的《常规教学实施规范》;组织各学科修订《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操作流程及实施策略,为全面推广形成制度基础。

(三)全面推广阶段(2016 年 9 月-2017 年 8 月)
按照“整体推进、逐项达标”的思路,结合修订的《常规教学实施规范》及《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常规及课堂教学改革。

要加强过程监控,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抽查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改革成果的落实。

要积极开展教学评比活动,针对备课、课堂、教研等方面,组织专项评比,推树一批研究骨干、改革骨干。

要扎实开展教学达标活动,针对备课、课堂等环节,组织专项达标验收,2017 年 8 月前,各学校的校级合格课、优质课、样板课的比率要分别达到100%、50%、30%。

(四)成果评估附段(2016 年 9 月-2017 年 8 月)
1.课堂验收申请(2016 年9 月-2017 年2 月)。

申报学校填写《宁阳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验收申请表》,报送县教科研中心备档。

学校要组织校级验收评估活动,并依据验收结果,择优推荐县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候选对象。

县级验收小组对申报学校、候选对象分别组织验收活动。

2.课堂教学评估(2016 年 10 月-2017 年 5 月)。

教科研中心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课堂改革评估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明确评估的内容、方式及计分办法(《课堂改革评估方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另行下发)。

按学科成立“课堂教学”评估小组,具体实施“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并于 2016 年 12 月、
2017 年 6 月前分别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课堂改革验收工作。

3.教学质量评估(2017 年 8 月)。

教科研中心依据 2016 年统考及 2017年高考、中考成绩,结合《课堂改革评估方案》分别对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进行量化评价,确定“课堂教学改革”优秀单位或团体。

4.表彰奖励(2017 年 9 月)。

县教育局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对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表彰奖励,颁发奖牌或证书。

对成果显著的学校给予办学经费补助,高中每校拨付
50 万元,初中每校拨付 30 万元,小学每校拨付 10 万元。

七、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1.健全管理组织。

为推动课堂改革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堂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堂改革的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成立由业务校长任组长的“课堂改革”研究小组,具体负责课堂改革的研究、指导与评估工作;成立由骨干教师任组长的项目研究共同体,具体负责项目的研究、实施与总结工作。

2.完善管理机制。

为调动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校本研训、教学绩效的考核,用评价引导课堂改革;要定期开展课堂改革成果评选,推树一批典型经验或优秀成果,表彰一批先进的个人或团体,用表彰激励课堂改革。

3.强化过程管理。

为加强课堂改革的指导与诊断,各学校要实行领导包组制度,跟踪参与每个研究项目,定期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诊断,加强课堂改革的指导;要实行课堂抽测制度,定期诊断课堂改革效果,推进课堂改革有效实施。

要实行教学常规定期检查制度,提升常规教学实施水平。

(二)强化校本教研,为课堂教学改革搭建平台1.落实集体备课。

要优化集体备课方式,推行“各自备课、一人说课、共同研课、跟踪听课”的集体备课模式,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形成共用的学案,然后跟踪课堂诊断备课效果。

要实行“每周一研、一课一
研”的集体备课制度,每周拿出半天时间,对每节备课进行集体研讨。

要加强集体备课管理,统筹规划各学科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及人员安排;落实领导包组制度,跟踪参与集体备课活动,提升集体备课实效。

2.完善课堂研究。

要强化专题研究,结合课堂教学改革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归类设计教研专题,按专题组织教研活动,将专题研究融入集体备课及课堂研讨之中,使专题研究与课堂实践有机融合。

要强化案例研究,选取典型课例,扎实开展“磨课”活动,针对课堂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一课连上”、“同课异构”、“说-讲-测-评-思”等方式,探索课堂设计与实施的有效
策略。

要推行定量研究,围绕师生活动的内容、方式、时间等,研制《课堂效能观察量表》,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参与率、不同学习方式的效能等,分别进行观察统计,用数据指导课堂改革。

3.强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基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学反思的管理,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

即:每节写一次教后记,每周写一篇教学札记,每月写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反思交流。

通过教学反思活动,引导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实施,提升教学效果。

(三)强化校本培训,为课堂教学改革拓展思路1.加强学习培训。

结合课堂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筛选理论学习材料,定期开展学习活动,用理论引领课堂改革。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法,定期邀请专家到校辅导,指导课堂改革;定期开展校际观摩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改革经验。

2.强化典型带动。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学设计大赛”、“课堂教学大赛”、“论文大赛”、“课堂专题辩论赛”等系列评比,树立一批课堂改革典型,打造一批教学名师、研究名师。

按照“树标、学标”的程序,组织名师定期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强化名师带动和引领作用。

3.实施达标推动。

按照“以评促改”的策略,学校每学期要针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