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兰治疗不孕症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文兰治疗不孕症经验。
关键词:扬文兰不孕症补肾益肝温暖胞宫
杨文兰老师从事妇科专业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特别擅长于诊治不孕症。
杨师治此疾立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如原发性不孕者,常以补肾种子调经为先;
继发性不孕症者,常以疏肝养血为要;
体胖不孕者以化痰燥湿为主;
气血失调致不孕者用理气活血调经之法。
取舍药物常顾及精血生化慎用苦寒及辛热、攻下之品,以免耗精伤血戕害生机,而且善用温润填精,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之方药。
肾虚冲任失养者,多见原发性不孕症,临床常见经期延迟,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面色不泽,腰酸腿软,性欲减退,舌淡苔薄,脉细或沉无力。
杨师喜用“育官片”,此方由《景岳全书》毓麟珠方加味而成,方中熟地、菟丝子、杜仲、枸杞等以温肾补血以龟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填补肾精益冲任,以党参、白术等补脾益气,白芍等调肝养血,香附理气,更加川椒以暖胞官,全方具有补肾暖宫、益精养血、调经种子之功效。
肾精充盛、冲任得养、气血通调,而自能孕育。
若阳虚体弱,经潮较迟,畏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诊刮无排卵物,基础体温呈单相者,证属肾气不足,于上方加仙茅、仙灵脾、巴戟、补骨脂。
适当佐以桃仁、枳壳、鸡血藤等以养血活血通络,以助阳化阴,阴阳乃平,取其“调经种子”之义。
若见形瘦,面色萎黄、神疲肢软、头目晕眩、心慌多梦,治以滋阴补血,常用养精种玉汤合二至丸,方中当归、白芍、熟地、山萸肉
等补肾益精,二至丸、川断、构杞等养血调经。
病例:王某,女,26岁。
结婚3年未孕,月经不调六七年,初潮
19岁,月经周期40天~50天,有时闭经,经期持续三四天,量少色淡,伴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妇检:外阴与阴道正常,宫颈光滑且小,子宫后位,官体较小,双侧附件正常,基础体温为单相,作通液检査,输卵管通畅,其爱人检查正常。
作B 超检査,子官小于正常。
综上证候乃肾虚冲任失养,不能摄精成孕。
扬师用滋肾补肾养血调经之法,方用育官片加减。
进药15剂后,症状好转,月经周期正常,经量适中,但时有腰酸,小腹隐痛,基础体温未升,继以上法加仙灵脾、仙茅、路路通、桃仁等,连服5个周期即受孕,B 超提示妊娠子官,胎儿正常,足月顺产。
肝郁气滞,气血失调之不孕,多见于继发性不孕。
临床可见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两乳胀痛或少腹痛,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等。
杨师对此症常用疏肝解郁,养血活血调经之法,取逍遥散合开郁种玉汤加減施治。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白术、茯苓健脾扶正,甘草调合诸药。
全方能调气活血,补中有通,使气顺血活,经调孕成。
若肝郁化火,心烦易怒者,加丹皮清血分之热.便秘者加生首乌、生地、柏子仁等养阴清热。
若少腹痛,确诊为输卵管炎症者,此为胞脉阻滞,不能摄精成孕。
杨师常用疏肝理脾,解郁清热之法,常用当归、干地黄、赤白芍、丹皮、丹参、香附、柴胡、川子、路路通、茯苓、生牡蛎等。
带下量多、色黄白相兼者加苡仁、车前草、忍冬藤等以清热利湿,若有包块者加术、炮山甲、王不留行。
●8.
病例:李某,女。
28岁。
继发性不孕2年。
在此前曾3次怀孕后流产,嗣后一直未孕,月
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时多时少,色鲜红夹有瘀块,伴腰腹胀痛,舌红苔薄白,脉细。
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质中,无压痛,左侧附件增粗呈索状,右侧附件增厚,双侧均有轻压痛。
B 超提示子官大小正常,双侧附件炎症。
用上方加减治疗1个月后,月经正常,症状改善。
为了缩短疗程。
另加外敷消症散,每日两次,每次约20分钟~30分钟。
经期停敷。
复诊5次,每次隔半月。
末次就诊,停经48天,基础体温上升,18天未降。
査尿妊娠试验(十)。
B 超提示妊娠子宫,胎儿存活。
足月顺产一婴,母子均健。
体会
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杨师强调首先要明确中医、西医诊断来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实验室检査客观指标,以及运用特检方法,再辨证论治.处方用药。
不孕症多出现月经不调症,前人有“种子先调经,经调孕自成“之说,因此,调经方法在治疗不孕症中占有重要作用。
由于病因不同、调经方药尚须随证而异。
如原发性不孕症伴月经不调者,为先天肾气不足,不能摄精成孕。
而育官片具有填补肾精,补益肝血,温调冲任经脉,温暖胞官的作用,和促排卵及促孕效果。
故治疗虚证效果较佳。
继发性不孕者,多因在经期或流产后感染,导致输卵管不通,此证与肝失调达、气血瘀阻、阻滞胞脉有关,故在临床上常用疏肝理脾,活血通络法。
又因久病兼虚故在治疗上用补虚逐瘀、攻补兼施法,达到补虚不留瘀、消瘀不伤正的目的。
(編辑:左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