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鲁迅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筝鲁迅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风筝》的主题和鲁迅的思想;
3.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鲁迅的思想及其在《风筝》中的体现;
2. 小说的情节发展;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 理解鲁迅的思想;
2. 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风筝》的电子文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提问:你们听过鲁迅吗?了解他的生平吗?
2.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风筝》。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通常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丑恶。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风筝》这篇小说呢?
二、学习主体(30分钟)
1. 阅读《风筝》(全班齐读或个别读)。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a) 人物形象:让学生描述吴庸和众人的形象特点,以及他们的言行举止;
b) 情节发展:鲁迅通过描述众人追赶风筝的情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3. 理解鲁迅的思想:
a) 鲁迅的思想主要是什么?
b) 《风筝》中体现了哪些鲁迅的思想?
c) 为什么鲁迅选择以风筝为题材呢?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 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分析其思想及文学艺术手法。
2. 自由讨论:你们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5分钟)
1. 总结鲁迅的思想;
2. 总结《风筝》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总结学到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也理解了《风筝》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但是,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再适当调整,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