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2

合集下载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有限元分析——平面问题

Re=
NT
s
Pstds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12 /33
4、整体分析 整体刚度矩阵 整体刚度矩阵组装的基本步骤:
先求出各个单元的单元刚度矩阵; 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每个子块放在整体刚度矩阵中的对应位置上,得到单 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将全部单元的扩大矩阵相加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不失一般性,仅考虑模型中有四个单元,如图所示,四个单元的整体节点位 移列阵为
τZX z= + t/2 =0
因板很薄,载荷又不沿厚度变化,应力沿板 的厚度方向是连续分布的,可以认为,在整
Z
个板内各点都有
σZ=0 τYZ=0 τZX=0
O
tX
图1 平面应力问题
根据剪应力的互等性、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力问题的八个独立的基本变量 为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4 /33
σ=[σX σY τXY]T ε=[εX εY γXY]T
x2 y2 ɑ1= x 3 y 3
1 y2 b1=- 1 y 3
1 c1= 1
x2 x3
(1,2,3)
上式表示下标轮换,即1 2,2 3,3 1同时更换。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 9 /33
重写位移函数,并以节点位移的形式进行表达,有
uv((xx,,yy))N(x,y)qe
其中形函数矩阵为
Y
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图2 平面应变问题
技术中心 5 /33
根据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可得,描述平面应变问题的独立变量也是八个,且与 平面应力问题的一样。只是弹性矩阵变为
1
D=
E1
1 1 2 1
1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1)用面积坐标建立单元位移场——面积坐标的定义
Ai Apjm Aj Apmi Ak Apij
恒等关系:
A Ai Aj Am Aijm
P点位置可由3个比值来确定:
p(Li , Lj , Lm )
其中面积坐标:
Li Ai / A Lj Aj / A Lm Am / A
4):单元推导。 对单元构造一个适合的近似解,即推导有限单元的列式,其中
包括选择合理的单元坐标系,建立单元试函数,以某种方法给出单元 各状态变量的离散关系,从而形成单元矩阵(结构力学中称刚度阵或 柔度阵)。
对工程应用而言,重要的是应注意每一种单元的解题性能与约
束。 5)总装集成。 将单元总装形成离散域的总矩阵方程(联合方程组),反映对近似
0
Nm
Ni
I22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可由节点位移表示为:
N j I22
d
u
v
Nδe
e ui vi u j v j um
Nm I22
T
vm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1)单元特性分析
2)单元应变和单元应力
d
u
v
Nδe
代入
ε
x y
u / x v / y
xy
u / y v / x
其中
K rs
BrT DBshA
Eh
4(1 2 ) A
brbs
1
2
crcs
crbs
1
2
brcs
brcs
1
2
crbs
crcs
1
2
brbs
4.1 三角形常应变单元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

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有限元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第一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题目中提到了一个平面问题,即只考虑二维情况。

2.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 210 GPa。

3. 材料的泊松比为ν = 0.3。

4. 材料的厚度为t = 10 mm。

5. 材料的长度为L = 100 mm。

6. 材料的宽度为W = 50 mm。

7. 材料的边界条件为固定边界。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开始解题。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形状和单元类型。

由于题目给出的是一个平面问题,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二维平面应力单元来建模。

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尺寸,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矩形区域作为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形状。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单元划分。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单元划分要求,我们可以根据经验选择适当的单元尺寸和划分密度。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矩形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等大小的四边形单元。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材料的边界条件为固定边界。

这意味着模型的边界上的节点在计算过程中将保持固定位置,不发生位移。

因此,我们需要将边界上的节点固定。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进行有限元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节点和单元编号。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以及节点和单元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每个节点和单元的刚度矩阵。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边界条件,将固定边界上的节点的位移设置为0。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由位移未知数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通过求解这个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中每个节点的位移。

最后,我们可以根据节点的位移和单元的刚度矩阵,计算出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

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厚度,我们可以得到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的平均值。

综上所述,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方法来求解这个平面问题。

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确定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中每个节点的位移和每个单元的应力和应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
第三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4)完全弹性假设 ❖ 假设物体在外加因素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没有剩余变形。
同时认为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即服从虎克定律。
5)微小变形假设 ❖ 假设物体在载荷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远远小于物体的特征尺寸, 应变分量和转角均远小于1。 •上述5项假设中,前四个属于物理假设,符合前四个基本假设的称 为理想弹性体。第五个假设属于几何假设,符合该假设的理想弹性 体的问题称为线性弹性力学。
第三章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 弹性力学研究方法概述 1)研究弹性体内微分单元体的平衡,写出一组平衡微分方程; 2)由于平衡方程数少于未知应力数,必须考虑几何方面的关系:应 变分量和位移分量之间的微分方程。 3)再引入应力和应变之间的物理关系——广义虎克定律。 4)边界上单元体的内部应力和外部载荷之间的平衡,得到应力边界 条件;考虑边界位移约束得到位移边界条件。 上述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组成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
§3.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四、弹性力学中的基本量
• 弹性力学中用以描述研究对象状态的基本力学量包括:外力、应 力、应变、位移。
❖ 外力 1) 体积力(体力):物体内部单位体积上所受外力称为体力 (矢量)。如:重力、惯性力等。 2) 表面力(面力):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受外力称为面力 (矢量)。如:静水压力、接触力等。
❖ 通过前面的基本方程求解弹性力学 问题时,必须考虑上述边界上位移 的协调和力的平衡——边界条件。
❖ 边界条件描述如下:
1)位移边界条件
u = u,v = v 在 Su 上
2)应力边界条件
l x + m xy = t x m y + l xy = t y

有限元 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6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元,2.7八结点曲线四边形等参元,2.8问题补充)

有限元 2-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2.6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元,2.7八结点曲线四边形等参元,2.8问题补充)

存在的。换句话说,为了使上述等参元能保持较好的精度,整体坐标系下所划分的任意四边形单元必须是
凸四边形,即任意内角都不能大于180°。四边形也不能太歪斜,否则会影响其精度。
利用雅可比的逆矩阵,即可求出整体坐标系下形函数的偏导数:
⎧∂Ni ⎫
⎧∂Ni ⎫
⎪ ⎪ ⎨
∂x


⎪ ⎬
=
[J
]−1
⎪ ⎨
∂ξ
⎪ ⎪ ⎬
i=i,j,m,p
为了实现上述结点坐标之间的变换,可利用母元的形函数,得出(ξ,η)和(x,y)之间的坐标变换式。
图形变换具有如下性质: 1. 母元中的坐标线对应于等参元的直线; 2. 四结点正方形母元对应于四个结点可以任意布置的直边四边形等参元; 3. 变换式(2-6-1)能保证相邻等参元的边界位移彼此协调。
《有限元》讲义
2.6 四结点四边形单元
(The four-node quadrilateral element)
前面介绍了四结点的矩形单元 其位移函数:
U = α1 + α 2 x + α3 y + α 4 xy V = α5 + α 6 x + α 7 y + α8 xy
为双线性函数,应力,应变在单元内呈线性变化, 比常应力三角形单元精度高。但它对边界要求严格。本 节介绍的四结点四边形等参元,它不但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其网格划分也不受边界的影响。
对任意四边形单元(图见下面)若仍直接采用前面矩形单元的位移函数,在边界上它便不再是线性 的(因边界不与x,y轴一致),这样会使得相邻两单元在公共边界上的位移可能会出现不连续现象(非协 调元),而使收敛性受到影响。可以验证,利用坐标变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即可以通过坐标变换将整体 坐标中的四边形(图a)变换成在局部坐标系中与四边形方向无关的边长为2的正方形。

第3章 弹性平面问题有限元法-载荷移置

第3章 弹性平面问题有限元法-载荷移置

上 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七节 整体分析 总体刚度矩阵
2. 总体刚度矩阵形成 3 已知节点载荷: [FL ] [0
FL1 y
FL2 x
FL2 y
F3④x FF3③xL5Fy 3②x F3①x
FL3x 0 0 FL4 y FL5x
FLF5 Ly 2]yT
FFLL11yy

限 节点1:

分 节点2:

与 节点3:
FLmx F L jy
FLiy
P
f Px
j
FLjx

[FL ]e [FLix FLiy FLjx FLjy FLmx FLmy ]T
i FLix
分 析
[ ]e [ui
vi
u
j
v
j
um
vm ]T
x
与 [d ] [u v ]T
应 [ ]eT [FL ]e [d ]T [ fP ] [ ]eT [N ]T [ fP ]



分 析
第六节 载荷移置



上 海工程技术大学
第六节 载荷移置
1. 静力等效原则

刚体静力等效原则: 使原荷载与移置荷载的主矢量以及对同一点的主矩 也相同。
限 变形体静力等效原则: 在任意虚位移上,使原荷载与移置荷载的虚功相等。


刚体静力等效原则只从运动效应来考虑,得出移置荷载不是唯
析 一的解;变形体的静力等效原则考虑了变形效应,在一定的位移模
y FL4 y
4
FL5 y
5

FL 5 x
FL1 y
1

3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和 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由四节点四边形单元的形状函数和弹性力学基本 公式构建,用于描述单元的刚度特性。
平面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六面体八节点单元
是一种三维有限元单元, 具有六个面和八个节点。
形状函数
用于描述六面体八节点 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 和应力状态。
刚度矩阵
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
对于一些高度非线性或耦合问题,有限元法可能难以获得准确解,需要采用其他数值方法 或实验手段。
对高维问题的处理难度较大
随着问题维度的增加,有限元法的计算量和内存消耗会急剧增加,限制了其在高维问题中 的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高效算法设计
研究更高效的有限元算法,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降低计算成本。
载荷向量的确定
根据边界条件和外力分布,确定每个节点的载荷 向量。
3
系统刚度矩阵与总载荷向量
将各个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组合起来,形 成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
求解线性方程组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利用数值方法(如Gauss消去法、迭代法等)求解由 系统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构成的线性方程组。
解的收敛性与稳定性
02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01
02
03
胡克定律
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 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 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应变分量
描述物体变形的量,包括 线应变和角应变。
应力分量
描述物体内部受力情况的 量,包括正应力和剪切应 力。
平衡方程
静力平衡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即合力为零。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有限元法

度之间相关的是应力在其作用截面的法线方向和
z
C
τ zx +
∂τ zx dz ∂z ∂τ yz σx ∂τ xz dy τ yz + τ xz + dx ∂y ∂x fz τxy τyx ∂σ y fy fx σy + dy ∂τ xy τxz σy ∂y τ xy + dx ∂τ yx ∂x ∂σ x τ yx + dy σx + dx ∂y ∂x τ B
yz
σz +
∂σz dz ∂z ∂τ zy dz τ zy + ∂z
P
τzy
τzx
A
σz
o
y
x
正六面单元体的取法
经过物体内任一点如P 经过物体内任一点如P点取出一个微小的正六面 体,它的棱边分别平行于三个坐标轴而长度分别 为: PA = ∆x, PB = ∆y, PC = ∆z。将每个面上的应力分 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 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切应力。正应力用 σ 表 表示。 示,切应力用 τ 表示。 应力下标的含意: 应力下标的含意:
物理方程的表达形式
以应力表示应变
以应变表示应力
τxy 1 εx = σx −v(σy +σz ) γ xy = E G τ yz 1 ε y = σy − v(σx +σz γ yz = E G τxz 1 εz = σz −v(σx +σy ) γ xz = E G
σx =λθ +2Gεx τxy =Gγxy σy =λθ +2Gεy τyz =Gγ yz σz =λθ +2Gεz τxz =Gγxz
θ = εx + ε y + εz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二)

弹性力学有限元法基本原理(二)
x x0 a y y0 b
由于ξ,η在单元4个节点上的值分别为±1,因此称为自然坐标。
(2)单元位移模式
• 单元共有8个自由度,因此单元位移试探函数设为如下形式:
u 1 2 3 4 v 5 6 7 8
1 ~ 8为广义坐标。这是包含完全一次式的非完全二次多项式函数,由
于在各坐标轴方向呈线性变化,因此称为双线性位移模式。
• 根据里兹法的原理,如果单元的位移插值多项式能够精确拟合真 正解,则很粗糙的单元划分就能得到精确的解答。比如,假设位 移精确解是二次函数,而单元位移模式包含了完全二次多项式, 则有限元解一定是精确的。
▪ 对于一般的实际位移场,一点附近的位移可以展开为Taylor级数。
根据前面结论,在一个单元范围内,有限元解可以拟合实际位移的
具有C0连续性(函数值连续)。
满足上述要求的单元称为协调元。
理论上可以证明,同时满足完备性和协调性的单元一定收 敛。但协调性不是收敛的必要条件,某些具有非协调位移模式 的单元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是收敛的。
2、对收敛性和收敛准则的理解
• 根据前面分析,对于有限元位移法,有两个途径得到不断逼近 精确解的有限元解序列:第一,网格不变,不断增加位移模式 多项式的阶数;第二,单元位移模式不变,不断增加单元数, 即单元尺寸趋于零。通常所指有限元解的收敛性是第二种情况 。
• 该单元要求两个边平行于坐标轴,因而不能模拟复杂几何边界, 这是矩形单元的固有缺点。可以同3节点三角形单元结合使用。
• 如果突破这个几何上的限制,成为任意方位的任意四边形单元, 便成为很实用的单元。增加三角形单元节点数也是提高精度的有 效途径。
2、 六节点三角形单元
(1)单元概述
• 三角形单元天然具有很好的几何适应性,如果增加三角形单元 位移模式多项式的阶数,就能成为实用的单元。考虑图3-2所 示6节点三角形单元,单元每个边上设一个节点,单元有12个 自由度,因此位移模式恰好取完全二次多项式: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图12-9 图12-8
图12-10
(3)设置实常数 对于“Triangle 6node 2”单元,不需要定义实常数 (4)设置材料属性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见图12 -11),弹出“材料属性” 对话框(见图12-12)。 在“材料属性”对话框右侧依 次双击选择Structural >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弹 出“弹性模量、泊松比参数设 置”对话框(见图12-1 3)。填写数据后,单击 【OK】按扭,完成设置,如 图12-14所示。SAVE.
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案例
——————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
例题:
某厚壁圆筒承受压力载 荷如图1所示,压力 p=10Mpa,圆筒内径 Ri=1400mm圆筒外径 R0=1500mm,材料的弹性 模量E=2.1×105Mpa, 泊松比u=0.3。采用平面 问题的有限元法求解圆 筒沿半径方向的径向应 力和图12-30
5.结果分析
(1)位移云图 运行主菜单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Read Results >First Set (见图12-32),在运行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Plot Results >Contour Plot >Nodal Solu(见图12-33),弹出 “Contour Nodal Solution Data”对 话框(见图12-34).选择结 点位移,左边框选“DOF solution”, 右边框选“USUM”,即选择总的结 点位移,另选择“Def+undeformed” 复选框.图形窗口出现变形前后的 结构图,并显示位移数值云图(见 图12-35).

有限元分析基础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有限元分析基础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平面问题有限单元法习题答案3-2图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单元,设μ=1/4,记杨氏弹性模量E ,厚度为t ,求形函数矩阵[N ]、应变矩阵[B ]、应力矩阵[S ]与单元刚度矩阵[K ]e 。

【解】:⎪⎩⎪⎨⎧-=-=-=-=-=-=-=-=-=i j m j i m i j j i mm i j i m j m i i m j j m i m j i j m m j i xx c y y b y x y x a x x c y y b y x y x a x x c y y b y x y x a ,,,,,,⎪⎩⎪⎨⎧-=-=-=-==-==-==-==-==-==-==-=aa c a ab a a a a a ac b a a a c a a b a a m m mj j j i i i 0,0,0*0*0,000,00**0000,0,0*00*02 []⎥⎦⎤⎢⎣⎡=m jim j iN N N N N N N 0000 ),,()(21m j i y c x b a AN i i i i ++=221001010121a a a A ==[]⎥⎦⎤⎢⎣⎡----=--=--==++==++=y x a y x yx a y x a N ay x a ay ax a a N ay ay x a N a x y ax a N m j i 0000001)(1)00(1)00(12222aaj(0,a)[]⎥⎥⎥⎦⎤⎢⎢⎢⎣⎡=⎥⎥⎥⎥⎥⎥⎦⎤⎢⎢⎢⎢⎢⎢⎣⎡=⎥⎥⎥⎥⎥⎥⎥⎥⎥⎥⎥⎥⎥⎦⎤⎢⎢⎢⎢⎢⎢⎢⎢⎢⎢⎢⎢⎢⎣⎡-----+-=⎥⎥⎥⎥⎥⎥⎥⎦⎤⎢⎢⎢⎢⎢⎢⎢⎣⎡-----+-=10003101310310001310311103)411(24121000141410411411)421)(41()411()1(22100011011)21)(1()1(E E E E D μμμμμμμμμ[][]321B B B B =⎪⎩⎪⎨⎧-=-=-=-==-==-==-==-==-==-==-=aa c a ab a a a a a ac b a a a c a a b a a m m mj j j i i i 0,0,0*0*0,000,00**0000,0,0*00*02 [][][][][]⎥⎥⎥⎦⎤⎢⎢⎢⎣⎡----=⎥⎥⎥⎦⎤⎢⎢⎢⎣⎡-=⎥⎥⎥⎦⎤⎢⎢⎢⎣⎡=⎥⎥⎥⎦⎤⎢⎢⎢⎣⎡=⎥⎥⎥⎦⎤⎢⎢⎢⎣⎡=⎥⎥⎥⎦⎤⎢⎢⎢⎣⎡=11011010100001000111110011011000110000110000100212a B a B a B a a a a B b c c b AB m j i i ii ii[]⎥⎥⎥⎦⎤⎢⎢⎢⎣⎡=10003101310E D []⎥⎥⎥⎦⎤⎢⎢⎢⎣⎡----=1101101010000100011a B[][][]⎥⎥⎥⎦⎤⎢⎢⎢⎣⎡------=⎥⎥⎥⎦⎤⎢⎢⎢⎣⎡----⎥⎥⎥⎦⎤⎢⎢⎢⎣⎡==1101103130011310031011011010100001000110003101310a E a E B D S[]⎥⎥⎥⎦⎤⎢⎢⎢⎣⎡=10003101310E D []⎥⎥⎥⎦⎤⎢⎢⎢⎣⎡----=1101101010000100011a B[][][][]⎥⎥⎥⎥⎥⎥⎥⎥⎦⎤⎢⎢⎢⎢⎢⎢⎢⎢⎣⎡----------------=⎥⎥⎥⎦⎤⎢⎢⎢⎣⎡----⎥⎥⎥⎦⎤⎢⎢⎢⎣⎡⎥⎥⎥⎦⎤⎢⎢⎢⎣⎡----==42311124111331300111011011011013100320211101101010000100011000310131101101010000100011022Et a t a E tAB D B K TT e3-3正方形薄板,受力与约束如图所示,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单元,μ=1/4,板厚为t ,求各节点位移与应力。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2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2
ar (r = 1, 2.,...,6)
i
ui
j
uj
o
x
(1)
单元及其位移表示
为待定常数
ui = a1 + a2xi + a3 yi vi = a4 + a5xi + a6 yi
(2)
位移(1)在结点上有: 位移 在结点上有: 在结点上有
uj = a1 + a2xj + a3 yj vj = a4 + a5xj + a6 yj uk = a1 + a2xm + a3 ym vm = a4 + a5xm + a6 ym
Ω SσΒιβλιοθήκη 对于平面问题:{ε * }T {σ }dxdy = ∫∫ {u * }T { f }dxdy + ∫ {u * }{ f }dS ∫∫
Ω Ω Sσ
相容位移:即为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 相容位移:即为满足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
最小势能原理 在一切可能位移和形变中,真正的位移和形变使总势能取最小值; 在一切可能位移和形变中,真正的位移和形变使总势能取最小值;反 使总势能取最小值者也必是真正的位移和形变。 之,使总势能取最小值者也必是真正的位移和形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一 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二 弹性力学的变分原理 三 平面问题的三角形单元 四 平面问题的四边形等参单元
一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1、基本物理量
位移
{u} = {u( x, y, z), v( x, y, z), w( x, y, z )}
ui (i = 1, 2,3)
张量表示: 张量表示:
, ci =
1 xm ym
1 xj 1 xm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平面问题有限元解法(公式推导讲解)

设斜面AB 的长度为ds,则PB面及A面的长度
分别为 lds及mds,而PAB的面积为 ldsmds/2,
棱柱的厚度设为1。 由x轴平衡条件,得:
pxdsxldsxym dsfxlds2 m ds0
其中,fx为体力分量。将上式除以ds,并令ds趋于0(斜面AB趋于P点),即得:
px lxmxy
由y轴平衡条件,得:
py mx\ylxy
28.12.2020
h
18
几何方程
经过弹性体内的任意一点P,沿x
轴和y轴的正方向取两个微小长度
v
的线段PA=dx和PB=dy。假定弹
性体受力后,P,A,B三点分别移动
到P’,A’,B’.
v v dy
y
线段PA的线应变是: x
u
u x
dx
dx
u
u x
u
即: 三大方面
三大方程
求解方法
经典解析 半解析 传统数值解法 现代数值解法(计算机硬件、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
28.12.2020
h
3
有限元单元模型中几个重要概念
单元
网格划分中每一个小的块体
节点
单元
确定单元形状、单元之间相互联结的 点
节点力
单元上节点处的结构内力
载荷
作用在单元节点上的外力 (集中力、分布力)
28.12.2020
h
6
有限元单元法分析步骤(二)
单元特性分析
选择未知量模式 选择节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位移法; 选节点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时,称为力法; 取一部分节点位移和一部分节点力作为未知量,称为混合法。
分析单元力学性质 根据单元材料性质、形状、尺寸、节点数目、位置等,找出单元 节点力和节点位移关系式,应用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建立力和位 移的方程式,从而导出单元刚度矩阵。

3自然离散系统的有限元法2Dtruss

3自然离散系统的有限元法2Dtruss
We know the Coordinate conversion relation between GCS and LCS.
Step 6: 解后计算
Element Node Forces transformation
白冰 中南大学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实践》
平面桁架 (2D-truss)
问题(题 目)
................................................... 0u1 k16,2v1 k16,3u2 k16,16v8 Y8
白冰 中南大学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实践》
平面桁架 (2D-truss)
问题(题 目)
有限元求解 --Step 1 :离散化
大型方程的求解方法
Step 4: 边界条件处理
Step 5: 方程求解
Step 6: 解后计算
白冰 中南大学
倾斜杆件—单刚与坐标转换
单元刚度矩阵与坐标系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
(x,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Coordinate conversion 倾斜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可以通过该单元 在局部坐标系下的单元刚度矩阵变化而来
From the above 3 equations we have:
F T 1F T T F
where
《有限单元法原理与实践》
平面桁架 (2D-truss)
问题(题 目)
有限元求解 --Step 1 :离散化
Step 2:单元分析
Step 3:结点平衡 与整体分析
Step 4: 边界条件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1、所分析问题的数学建模 2、离散化 3、单 、 、 、 元分析 4、整体分析与求解 5、结果分析 、 、
图 3-1
对于二维连续介质, 对于二维连续介质,以图所示的 建筑在岩石基础上的支墩坝为例, 建筑在岩石基础上的支墩坝为例,用 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的步骤如下: 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的步骤如下: (1)用虚拟的直线把原介质分割成 用虚拟的直线把原介质分割成 有限个三角形单元, 有限个三角形单元,这些直线是单元 的边界,几条直线的交点称为结点 结点。 的边界,几条直线的交点称为结点。 (2)假定各单元在结点上互相铰接, 假定各单元在结点上互相铰接, 假定各单元在结点上互相铰接 结点位移是基本的未知量 是基本的未知量。 结点位移是基本的未知量。 (3)选择位移函数。 选择位移函数 选择位移函数。 (4)通过位移函数,用结点位移唯 通过位移函数, 通过位移函数 一地表示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变; 一地表示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变;再利 用广义虎克定律, 用广义虎克定律,用结点位移可唯一 地表示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力。 地表示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力。 (5)利用能量原理,找到与单元内部应力状态等效的结点力,再利用单元 利用能量原理, 利用能量原理 找到与单元内部应力状态等效的结点力, 应力与结点位移的关系,建立等效结点力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应力与结点位移的关系,建立等效结点力与结点位移的关系。 (6)将每一单元所承受的荷载,按静力等效原则移置到结点上。 将每一单元所承受的荷载, 将每一单元所承受的荷载 按静力等效原则移置到结点上。 (7)在每一结点建立用结点位移表示的静力平衡方程,得到一个线性方程 在每一结点建立用结点位移表示的静力平衡方程, 在每一结点建立用结点位移表示的静力平衡方程 解出这个方程组,求出结点位移,然后可求得每个单元的应力。 组:解出这个方程组,求出结点位移,然后可求得每个单元的应力。
3-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 三角形)单元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 单元 三角形
2、形函数的特点及性质
1)形函数N 坐标的线性函数, 1)形函数Ni为x、y坐标的线性函数,与位移函数有相同的阶 形函数 次。 2)形函数 形函数N 节点处的值等于1 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 2)形函数Ni在i节点处的值等于1,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 即 N i ( xi , yi ) = 1 N i ( x j , y j ) = 0 N i ( xm , ym ) = 0
最终确定六个待定系数
1
ai α1 1 α2 = bi α 2A c 3 i ai α4 1 α5 = bi α 2A c 6 i
aj bj cj
aj bj cj
am ui bm uj cm um am vi bm vj cm vm
类似N j ( xi , yi ) = 0 N j ( x j , y j ) = 1 N j ( xm , ym ) = 0 N m ( xi , yi ) = 0 N m ( x j , y j ) = 0 N m ( xm , ym ) = 1
3)单元内任一点的三个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 3)单元内任一点的三个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 单元内任一点的三个形函数之和恒等于 4)形函数的值在0 1间变化,单元内任意一点( 4)形函数的值在0—1间变化,单元内任意一点(x,y)有 形函数的值在
ai = x j y m − x m y j , bi = y j − y m , ci = x m − x j a j = x m y i − xi y m , b j = y m − y i , c j = xi − x m a m = xi y j − x j y i , bm = y i − y j , c m = x j − xi
3-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 三角形)单元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 单元 三角形
三结点三角形单元
六个节点位移只能确定六个多项式 的系数, 所以平面问题的3 的系数 , 所以平面问题的 3 节点三 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如下, 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如下, u =α1 +α2 x +α3 y v =α4 +α5x +α6 y 该位移函数, 该位移函数,将单元内部任一点的 位移设定为坐标的线性函数, 位移设定为坐标的线性函数,该位 移模式很简单。 移模式很简单。其中 α1 ~ α 6 为广义 坐标或待定系数,可据节点i 坐标或待定系数,可据节点i、j、 的位移值和坐标值求出。 m的位移值和坐标值求出。 a1
∂u α2 ∂x εx ∂v = α6 ε = εy = ∂y γ α + α 5 xy ∂u + ∂v 3 ∂x ∂y
由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为线性函数, 由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为线性函数,则 单元的应变分量均为常量, 单元的应变分量均为常量,故这类三角形单元称为 常应变单元(位移在单元内和边界上为线性变化, 常应变单元(位移在单元内和边界上为线性变化, 应变为常量) 应变为常量)
1 v = [(ai + bx + ci y)vi + (aj + bj x + cj y)vj + (am + bmx + cm y)vm] i 2A
1 {(ai + bi x + ci y)ui + (a j + b j x + c j y)u j + (a m + bm x + cm y)u m } u= 2A 1 {(ai + bi x + ci y)vi + (a j + b j x + c j y)v j + (am + bm x + cm y )vm } v= 2A
3-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 三角形)单元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 单元 三角形
1、位移函数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分块近似,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分块近似,即将弹性体 划分成若干细小网格,在每一个单元范围内, 划分成若干细小网格,在每一个单元范围内,内部各 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可近似地用简单函数来描绘。 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可近似地用简单函数来描绘。对每 个单元,可以假定一个简单函数, 个单元,可以假定一个简单函数,用它近似表示该单 元的位移。这个函数称为位移函数,或称为位移模式、 元的位移。这个函数称为位移函数,或称为位移模式、 位移模型、位移场。 位移模型、位移场。 对于平面问题,单元位移函数可以用多项式表示, 对于平面问题,单元位移函数可以用多项式表示,
3-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 三角形)单元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 单元 三角形
有限单元法的基础是用所谓有限个单元的集合体来 代替原来的连续体, 代替原来的连续体,因而必须将连续体简化为由有 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 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 对于平面问题,最简单,因而最常用的单元是三角 对于平面问题,最简单,因而最常用的单元是三角 形单元。 形单元。 因平面问题的变形主要为平面变形, 因平面问题的变形主要为平面变形,故平面上所有 的节点都可视为平面铰,即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 的节点都可视为平面铰,即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 单元与单元在节点处用铰相连, 单元与单元在节点处用铰相连,作用在连续体荷载 也移置到节点上,成为节点荷载。 也移置到节点上,成为节点荷载。 如果节点位移或其某一分量可以不计, 如果节点位移或其某一分量可以不计,就在该节点 上安置一个铰支座或相应的连杆支座。 上安置一个铰支座或相应的连杆支座。
简写为
{δ} = [ N]{δ}
ui v i δi uj = δ j = δ vj m u m vm
e
ui v i 0 Nj 0 Nm 0 uj Ni 0 Nj 0 Nm vj um δi vm = INi INj INm δ j δ m
ai = xi ym − xk y j bi = y j − yk ci = xk − x j i,j,m轮换
3-2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 三角形)单元 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 单元 三角形

1 Ni = (ai + bx + ci y) (下标i,j,m轮换) 下标i 轮换) i 2A
u Ni {δ} = = 0 v
3、收敛性分析
选择单元位移函数时,应当保证有限元法解答的收敛性, 选择单元位移函数时,应当保证有限元法解答的收敛性,即当 网格逐渐加密时, 网格逐渐加密时,有限元法的解答应当收敛于问题的正确 解答。因此,选用的位移模式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解答。因此,选用的位移模式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位移函数必须含单元常量应变, (1) 位移函数必须含单元常量应变,位移函数中的一次项就是 提供单元中的常量应变的。 提供单元中的常量应变的。 单元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 即单元应变为0 (2) 单元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 ( 即单元应变为 0 时的位 前面位移函数改写为(注意: 移)。前面位移函数改写为(注意: α 2 , α 6 ,α 3 + α 5 为0 ) α −α3 α +α5 u =α1 − 5 y +α2 x + 3 y 2 2 α5 −α3 α3 +α5 v =α4 + x +α6 y + 2 2 则单元刚体位移为 显然, 显然,位移函数包 α −α u =α − y u =α1 −θ0 y 含了单元的刚体位 2 记 为 α −α 平动和转动) v =α4 +θ0 x 移(平动和转动) v =α + x
N i ( x, y ) + N j ( x, y ) + N m ( x, y )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