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莎士比亚说:“金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懦夫变成勇士……”。
大师的这句名言是对拜金主义的绝妙讽刺,曾广贤文中说:“有钱有真理,无钱理不真”。
更是对金钱罪恶的鞭笞。
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谈一谈拜金主义的实质。
定义
拜金主义是货币拜物教的通俗表述。
是一种把金钱作为崇拜对象的观念。
它主张一切为了金钱,金钱就是一切,把自己价值的大小归结为拥有金钱的多少。
事事为了钱,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不择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的表现,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往往会导致损人利己,唯利是图。
产生
拜金主义的产生,与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鄙视利益、耻于金钱的。
在义与利的取舍上,总是以义为先,崇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但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另外一面,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如战国时期的杨朱,就公开宣扬“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民间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说。
这些思想观念在封建社会的实际生活中一直为统治阶级所信奉。
必须看到,这些腐朽、没落、消极的思想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完全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它们又沉渣泛起,为一些人所奉行。
拜金主义在封建社会就已经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盛行的观念却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
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恰如一对孪生姐妹,或者说,拜金主义是附着在资本主义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
资本主义之所以会盛行拜金主义,就在于资产阶级的本性(实际也就是资本的本性)就是无休止地聚敛财富,追求资本的增值;就在于金钱作为财富的化身,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左右一切。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在引进资金、技术和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这些腐朽思想也传了进来。
从社会历史根源看,拜金主义的滋生与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有关。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有利于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但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
表现
拜金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职业道德的弱化。
各行各业本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但有些人却财迷心窍,完全将道德良知置于脑后,制造、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来坑人、害人,以获取非法之利,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第二,利益与正义关系的扭曲。
现在不少人不能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见利忘义、无利不义者大有人在,人们深恶痛绝的“看客现象”便在其列。
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到坏人坏事不能挺身而出支持正义,使得作恶者为所欲为,有的人甚至在别人遇险处于生死关头,
不是尽力去救人,而是首先提出“给多少钱”的问题,这种极端的拜金主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第三,金钱与权利的交易。
某些当权者不是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不为群众办实事、服好务,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索贿、受贿,甚至贪污、挪用,搞权钱交易,兴腐败之风,玩“权”与“钱”互变的魔方,心中只有“钱”,只信钱,把共产主义人生信仰忘得一干二净,严重损坏了共产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影响了社会稳定。
诱发因素
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润的最大化。
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消费经济” ,靠消费引导生产,依赖消费拉动经济。
结果是:一方面,物质利益和物质财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突显,这就有可能诱发人的趋利性,刺激人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心理,导致“一切向钱看”。
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从经济领域泛化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一切都要讲等价交换,一切人际关系、社会关系都被看作金钱利益关系。
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先权衡利弊再救人;看到歹徒抢劫,先谈好价钱再去抓歹徒,等等。
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与财富和经济活动的符号化也有一定关系。
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
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表面上是对金钱的崇拜,但这种崇拜的背后实际上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作祟。
一个贪图享乐、极端自私的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表现为拜金主义。
金主义有哪些危害
(一)败坏党风政风。
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队伍中的一些意志薄弱者受到严重腐蚀,成了金钱的俘虏。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以权谋私、钱权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拼命捞钱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现在,上百万、千万的案子时有发生。
甚至成亿元的大案也开始出现。
这些腐败现象使党风政风受到污染,极大地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形象。
例如,党中央果断查处的原北京市副市长王宝森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腐败分子。
他在任职期间,贪污公款25.23 万元人民币、2 万美元,挪用公款1.0124 亿元人民币、2537.8 万美元,挥霍公款8433 万元人民币、2716 万元港币、6.54 万美元,累计达 4 亿多元人民币,相当于一百多万个山区失学儿童念完小学的全部费用。
还有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贪污社保基金案。
所涉及的金额之多、性质情节之恶劣,都可谓是骇人听闻,触目惊心。
这些都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声誉。
(二)腐蚀人的灵魂。
拜金主义思潮的泛起,导致少数人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念错位,灵魂被金钱所吞噬。
这种现象在社会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个5 岁的小孩到河边玩,不小心掉进了水里。
当时旁边有个划着小船的妇女,只要她一
伸船篙就可以让落水者抓住。
但在这人命关天的时刻,她竟然提出要小孩的母亲先给5000 元钱才肯救人。
然而,无论小孩的母亲怎样痛哭哀求,因为没有钱,那个妇女就是见死不救。
道德沦丧到如此地步,拜金主义者的灵魂是多么卑劣!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唯钱是求,唯利是图。
有的为了得到遗产,不惜残杀父母,兄弟姐妹也反目成仇;还有的没有钱,则去偷、去抢、去谋财害命。
在他们看来,人世间唯有金钱最重要,为了钱,什么道德、良知、亲情、法纪,统统都可以抛在一边,甚至可以连命都不要。
可见,拜金主义对人的灵魂的腐蚀是何等严重!
(三)理想信念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少数人逐渐富了起来,社会上确有一些所谓的“大款”,口袋里有了钱,就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有的人就羡慕社会上那些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大款”,觉得他们活得潇洒、受人尊敬;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有些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不思进取,而是想着混日子,图舒服,意志消沉,斗志涣散,整天萎靡不振,这种心态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毁掉自己的一生。
(四)价值观念扭曲。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钱和财富对一些人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诱惑,少数人在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社会影响下,在主观上信奉“及时行乐”的信条,认为时代变了,艰苦朴素已经过时了,“有了钱,就该花”,“今天多花了,将来再多挣”,“能挣会花,真正潇洒”,“花自己的钱,让别人说去罢”。
这些扭曲的价值观念,无形中使有些人产生一种盲目攀比和炫耀心理,不顾自身条件,不顾家庭经济困难,“打肿脸充胖子”,盲目与别人比穿戴、比吃喝、比会玩等。
借此来展示或提高自己的“身价”,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生怕别人说他“土气”,这种风气是十分有害的,许多违法乱纪的事实警示我们:奢欲虽然没有牙齿,但能吃掉人的理想;虽然没有双手,却能把人推入歧途;虽然没有烟雾,但能熏黑人的灵魂。
(五)人际交往变味。
在人际交往中,寻求个人利益,在少数同志中,出现了“择人而交”、“势利之交”的现象,用得着的靠前,用不着的靠后。
有些人唯利是交,嫌贫爱富,搞庸俗关系,为个人以后谋取私利作铺垫。
不愿意与家庭条件差的交往,有些人交往的都是一些酒肉朋友。
这种不良风气,严重损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健康交往。
有些在婚恋交往中,也把家庭条件的好坏,金钱的多少放在第一位,把爱情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之上,认为有钱就有爱情,有钱就有幸福。
殊不知,这样爱情是最不牢靠的。
拜金主义的消除途径:
1.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拜金主义的产生看,拜金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和阶段的产物。
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拜金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但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发展不是片面的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必须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消除拜金主义,首先必须消除执政党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执政党的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是先进道德的实践者,是社会道德进步的引领者。
消除领导干部中的拜金主义观念,除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从制度上铲除拜金主义产生的土壤。
3.必须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要消除它,就要在全社会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大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不能媚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
要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宣传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净化社会空气和生活环境。
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并对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