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论文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
(孙红莉)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

在中国,女性犯罪率也在逐步上升,犯罪类型主要为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最为突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到来,女性对社会各类事务的参与,也同时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机会。

例如,外地或农村“打工妹”大量涌入大城市,由此女性犯罪必然提高,而且犯罪类型也在向男性化发展,具有了攻击性和城市性,出现了抢劫、杀人、放火、诈骗、毒品、拐卖人口等具有暴力和财产并有的犯罪,而且犯罪人年龄在逐渐偏低。

此绝非偶然,女性犯罪记录数据正在不断增加。

有关女青年犯罪的程度和性质的变化值得国际一致做细致地科学研究。

因此,对于现代女性犯罪,我们要进行细致地、充分地、更进一步地剖析。

一、现代女性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隐蔽性、欺骗性
女性犯罪人多采用投毒、盗窃、诈骗、拐卖人口等一系列低暴力型的手段去犯罪,因而充分显示了女性犯罪多具有手段隐蔽性。

另外女性利用出卖色相等方法去实施犯罪,于是很多受害人得出一条经验“女人越漂亮就越会骗人”。

(二)从属性、犯罪配角性
女性犯罪人多是帮助男性犯罪人采点、望风或提供犯罪工具等。

另外女性犯罪者大都养成了好吃懒做、追求享受的恶习,在她们的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利用其男性“靠山”为其“奋斗”,因而女性犯罪人正是利用他人的力量来满足自我,并非自己亲自动手,然而这正表现出女性犯罪人的依附心理。

由此可见,女性犯罪具有从属性,犯罪配角性多见于共同犯罪和团伙犯罪中。

(三)情感性、暴力报复性
当一个情感很丰富的女性,在自己为了感情付出很大牺牲后,而对方却无动于衷,毫不在乎,有时不但得不到尊重和肯定,反而遭到拒绝和抛弃,甚至遭到辱骂和毒打,在这一种挫折的打击下,某些女性往往产生了委屈、嫉妒、愤怒和仇恨的心理,进而表
现出盲目冲动,产生残酷的报复行为,多带有暴力性。

(四)犯罪年龄低龄化
目前女性犯罪正在进一步向男性化发展,青少年犯罪率的年年提高,女性犯罪的平均年龄也在不断地下降。

社会中的犯罪现象是一个整体,女性犯罪作为犯罪整体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向低龄化和青少年犯罪提高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性犯罪较多
女性的性犯罪向来是女性犯罪的重点类型,目前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卖淫、团伙流氓淫乱和诈骗,这样的行为活动多发生在年轻的女性身上。

另外,有的女性染上毒隐,被迫通过性犯罪来获取毒资。

更有甚者,某些女性由于是性犯罪的受害者,便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的心理,利用性犯罪再去伤害他人。

二、现代女性犯罪的原因
犯罪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然而有果必有因,犯罪实施必有犯罪原因做前提。

这里内因就是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外因就是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

(一)女性犯罪的心理原因
1、依附心理强而自我保护能力差依附心理是女性固有的心理,女性生来性格内向,性情温和,进入社会晚,体力和认识能力又不如男性,导致在社会中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要求,因而就出现了在家靠父母,婚后靠丈夫儿子,工作靠男性领导和同事的现象,并常常受周围人的暗示,服从于权威,缺乏主见和掌握自我命运的能力。

这样看来,女性在有很强依附心理的同时有表现出了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特点,很多女性就是由于如此轻信他人、盲目听从他人,受他人指使,被他人教唆,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情感丰富但情绪不稳定女性的高级神经兴奋程度较强,抑制较弱,因而女性的情感非常丰富,心软,但女性具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又表现出情感的复杂多变,情绪变化迅速,波动幅度大,有了好的情绪,则意志坚定,不甘落后,一旦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意志也就不强,从而工作学习无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悲观心理,从而报复他人,报复社会,引起犯罪。

3、虚荣心、嫉妒心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女性对物质的占有欲越高,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其实就是为满足女性的虚荣心理。

女性在具有虚荣心的
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嫉妒心。

总之,虚荣心、嫉妒心强是女性较为突出的心理特征,可以说也是女性本身性格上的弱点,是引起女性犯罪的导火索之一。

(二)女性犯罪的社会环境原因
1、家庭学校教育欠缺家庭是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是每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则可以促使人健康成长,抵制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反之则会导致犯罪的产生,在女性犯罪中也不例外。

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的教育也不容忽视,学校的教育欠缺比家庭教育的欠缺更容易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

2、社会交友不慎由于女性进入社会比较晚,认识水平不够高,很多青少年女性往往因为择友不慎,误入歧途。

等待她的只有手铐脚镣和铁窗禁锢的流泪后悔,甚至是刑场上枪声响后垂死挣扎的痛苦悲哀!
3、各类媒体不良文化的传播女性多具有依附心理,服从权威,因而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类传媒的暗示的影响,去想象,去模仿,去设计犯罪,最终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自作自受,自食苦果。

三、现代女性犯罪的潜在危害性
任何犯罪都带有一定的危害性,我们打击和预防犯罪就是要减少和消灭这种危害性,女性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也具有其潜在的危害性,甚至女性犯罪比男性犯罪更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效应:触发剂效应、凝固剂效应和腐蚀剂效应
(一)触发剂效应例如女性的性犯罪导致男性犯罪分子因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从而引发伤害、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发生。

所以女性犯罪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犯罪的发生,表现出一种触发剂的效应,女性犯罪带有明显的滋事性。

(二)凝固剂效应,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团伙中,能满足男性犯罪人的性需求,从而能够控制男性犯罪人,促使男性犯罪分子实施更多的犯罪行为。

因而女性犯罪人在犯罪团伙中有其特有的凝固和激化作用,使得犯罪团伙更加稳定和坚固地发展下去。

(三)腐蚀剂效应女性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会很容易引起其他犯罪的发生。

女性犯罪分子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不劳而获和荒淫腐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很容易影响他人,不但摧残了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其他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下一代的身心健康。

女性犯罪具有腐蚀性和弥漫性,因而不解决女性犯罪将会促使其
他一系列违法犯罪的发生,后患无穷!
四、现代女性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犯罪的形成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然而犯罪原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变化。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预防和控制女性犯罪时,应当将工作与实际紧密联系,做到以下几项工作:
(一)研究新的教育机制,提高女性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要提高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提高其社会的承受力。

通过教育使女性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感情观和法治观。

(二)解决各方面的矛盾,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来预防和减少犯罪。

一是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妥善处理好家庭的内部矛盾。

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社会外部矛盾。

建议开展女性问题的讨论会,让女性拥有发言权,提出问题和建议,另外定期搞一次社会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防治。

(三)加强对女性犯罪人的矫治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发生。

对女性犯罪人进行思想的教育,使其感到悔悟。

建立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做好帮教工作和再就业的安置工作。

犯罪预防是一个系统,需要从系统中各个方面来着手,那么矫治已犯罪的女性,我们就要从各个方面来进行。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

党的十五大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最终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我们在对待犯罪人和犯罪现象时,也要施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在社会逐步迈向现代化的同时,要逐步对女性加强关注。

在研究犯罪的时候,我们更不能小看女性犯罪,女性犯罪也在走向现代化,而且速度很快。

因而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变换眼光地看待和研究犯罪,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有目的地剖析女性犯罪,有重点地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有效地打击和预防女性犯罪,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保障城市繁荣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保障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