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 学生合作、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 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3.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4. 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导语 ] 地球上大部分表面是海水,海水又苦又咸,这是为什么呢?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一、预习导学
1. 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溶液都是纯净物 D.
2. 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B. 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溶
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A. 泥土
B. 蔗糖
C. 3.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 B. 澄清的石灰水 4. 某液体若是溶液,其必然是(
植物油 D. 碳酸钙粉末
)
C. 泥浆
D. 液氧
A. 长期敞口放置不会析出沉淀
B. 一种固体溶解在一种液体里
C. 只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混合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 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探究
合作探究一:溶液的形成
1•问题讨论:(1)溶液的概念是什么?(2 )从溶液的概念中可以发现它的特征有哪些?
2. 媒体使用:展示五种液体:红色(品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设问]看到这五种液体,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食盐、蔗糖分别加入水中。
3. 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实验现象]请一组同学上台解释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其他同学提出异议。
[现象]蔗糖、食盐都消失在了水中。
[结论]蔗糖、食盐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4. 展示:(1)蔗糖微粒、食盐微粒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2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5.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合作探究二:溶液的组成
1•问题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2. 交流: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3. 媒体使用:用多媒体投影出表格,让学生实验。
碘、高锰酸钾分别加到水和汽油中出现的现象。
4. 交流:请一组同学将他们的实验现象、结论展示给大家。
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5. 展示:碘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而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6. 结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问题讨论。
合作探究三:乙醇溶于水
1. 交流、小组展示
问题讨论:①乙醇能否溶于水?②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
交流: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2. 结论:液一液互溶:量多一溶剂,量少一溶质。
通常:水是溶剂。
合作探究四:乳化作用
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分别出现的现象。
1. 交流:把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分层,振荡后不分层,静置后分层。
在振荡过程中有一 些小油滴分散在水中,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
2•问题讨论: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3. 交流: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均一的泡沫,静置后泡沫 仍均匀,不分层。
倒掉液体后试管较于净。
我们把这样的液体叫乳浊液。
结论: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 (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 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 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 又能随水 流走。
化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1. 溶液的组成。
2. 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重点)。
3. 影响溶解能力和溶解速率的因素。
溶质 另一种 物质
能溶解
其他物质
的物质
被溶解 一种或分散 质
4. 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四、运用提升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呈现液态
B. 当水分不蒸发时,溶液不管放置多久,溶质也不会分离出来
C. 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稀盐酸
3.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高锰酸钾
B.蔗糖
C.汽油
D.面粉
4. 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A.用自来水洗手
B. 用洗发液洗头发
C.用稀硫酸除铁锈
D. 用盐酸除水垢
5. 关于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
B. 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有蔗糖析出来
C. 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
D. 蔗糖分子均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6. 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A.生石灰、石灰水
B. 酒精、酒精的水溶液
C.氯化氢、盐酸
D. 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7. 甲和乙是两种可以互溶的液体(不是水),用8克甲和2克乙混合所得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 。
其中的溶质是______ ,溶剂是____________ 。
若乙是水,则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 。
8.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六、课后反思: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教与学互动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导语]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哪些变化?溶液的温度是否也发生变化了?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预习导学
1. 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
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
B. 硝酸铵
C. 蔗糖
D. 氢氧化钠
2. 严冬,我国北方某些城市曾用食盐融雪,这里食盐所起的作用是()
A. 与坚冰发生化学反应使之融化
B. 使冰的熔点降低从而促使其融化
C. 主要为了加大摩擦力防止人们滑倒
D. 起消毒杀菌作用
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探究
合作探究一物质溶于水时能量的变化
1•问题讨论:物质溶于水时:
①温度不变②温度升高③温度下降
水中加入的溶质分别是NaCI、NH4NO、NaOH
2. 交流:实验方案: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
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溶解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NaCI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NG溶液的烧杯较冷, 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3. 展示:结论:NaCI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NO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
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都是溶解过程,为什么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4. 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
之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给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不同的溶质,
这两种过程吸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 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从环境吸收热量。
三、精导精讲溶解时吸热和放热现象
r放热:氢氧化钠
吸热:硝酸铵
四、运用提升
1.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通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使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 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C. 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此溶解过程向环境放出热量;
水合:放热
扩散:吸热
}综合效应Y温度不变:氯化钠
2.如下图所示, 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A.浓硫酸
B. 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 氧化钙固体
五、课堂小结: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分子的扩散, 要吸热;另
分子的水合,要放热。
吸热、放热之差,表现为溶液温度的变化。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