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教案(附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1、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3、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 (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
丽,竞放芳香。
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怎样读懂这幅图呢?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29′N 13°4′7时30分
北京39°54′N 26°40′9时12分
广州23°8′N 43°25′10时43分
(读表)(1)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学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南北温差不大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
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
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
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
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
(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
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
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
②从《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5)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5,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
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
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
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
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了解我国的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学习难点】
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学习过程】
南北气温的差异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内容和图完成:
1、在图2.13中找出0℃等温线,观察这条线大致沿哪座山脉和哪条河流分布。
2、观察图中等温线的疏密,说明气温的变化情况。
3、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说明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差异
读课本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
4、与1月等温线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南北气温极值是多少?
5、7月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明显弯曲,为什么?
6、根据以上问题,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
7、阅读材料指出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阅读课文内容和图2.17完成:
7、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8、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
【交流展示】同桌或小组进行学习结果的交流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讨论完成课本33页活动。
【我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学后质疑】你还有疑问吗
【同步演练】你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快来检测一下
双基训练:
一、选择题
1、以下省区中跨热带和亚热带的有()
①福建②海南③广东④云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影响
B.地势影响
C.洋流影响
D.纬度影响
3、关于我国夏季气温的正确叙述是()
A.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我国纬度最低的曾母暗沙
B.漠河由于纬度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我国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D.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很大
4、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因素
B.降水因素
C.海陆位置因素
D.地形因素
二、读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中填出数字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2、②③的分界线大致和冬季 ℃等温线一致,是
(山脉) 河一线。
三、读哈尔滨和广州个月气温曲线图回答:
(1)图 是哈尔滨,图 是广州。
(2)在1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 。
(3)在7月份,两地气温相差约 ,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 ,南北气温相差 。
《第2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案
【教学目标】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二题图
三题图
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重点)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难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绘图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3、指图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思考:我校所在地,一年四季的
降水状况一样吗?与海南省的某
所学校降水多少状况是否一样?
那么,我国的降水的分布情况怎
样?降水的时间和空间是否一
样?
学生思考回顾,我国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
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然
后结合学生在生活中
的体验感受,去思考问
题,让学生感到地理知
识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
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
通过知识回
顾,温故而
知新。
让学
生带着的问
题走进课
堂,凸现了
“学习对生
活有用的地
理”
观察思考
降水的时空变化我们知道生活中家乡的四季降水
是不一样的,那么哪个季节降水
较多呢?
1、观察“乌鲁木齐、兰州、武汉、
台北降水量柱状图”:
(1)、四城市平均降水量超过
100毫米的有哪些月份?
(2)、从时间上看说明:我国大
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
集中于夏秋季节;南方雨季长,
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
观察与思考:(生活在
线)
夏季降水最多。
观察与发现:
武汉:4~8月份;
台北:2~10月份。
通过一系列
的观察、思
考与动手描
图活动,培
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分
析推理能力
和归纳理解
能力。
少。
2、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们的家乡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
友情提示: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
从空间上看我国降水量的规律:我国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思考回答:
颜色越深,说明降水量越大。
学生读图观察并思考。
学生家乡降水量的范围大约在400mm~
800mm之间。
观察描绘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描绘
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
降水量线,说出800毫米等降水
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学生读图观察,动手描
绘图,总结800毫米等
降水量线经过:秦岭
(山脉)—淮海(河流)
并延伸到青藏高原的
东南边缘。
通过观察动
手描绘,加
深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
解能力。
追问探索追问疑惑1:
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在夏季同样的
季节有的年份降水多,有的年份
降水少呢?
让学生先观察“北京1951~2000
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说一说
你的发现。
从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来看:有
的年份变化大,有的年份变化小,
年际变化大。
追问疑惑2:
学生观察发现:
北京的降水量1959年
最多、1965年最少。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
言思考分析:
通过追问、
探索培养学
生的质疑能
力,教师分
步诱导,层
层递进,适
时补充,激
活思维,开
阔视野。
学
生通过读
图,真正学
“说一说”北京降水量年际变化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继续启发学生,再观察我们家乡的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与南方是否一样?说一说你的发现。
为什么不一样?降水较多时容易造成
洪涝灾害;降水非常少
时容易造成旱灾。
学生分析回答:不一
样,降水量的多少决定
的。
会从图上提
取信息。
培养学生综
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
达
到学以致
用,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
质。
承转过渡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反映出的干湿状况也不同,决定了它们地表的自然景观、农业的发展类型也不同。
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观察
描绘
干湿地
区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找出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
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并
描绘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观察与发现:
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
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生活在线:
我们的家乡枣庄属于哪一干湿地
区?
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
四大干湿地区的位置
及名称;
观察并发现出,它们之
间的分界线是800毫
米、400毫米和200毫
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们的家乡位于半湿
润地区。
通过观察动
手描图,加
深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理
解能力。
知识迁移能
力提升。
探究实践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与合作:
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
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
线?哪条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
的分界线?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
区的分界线大致经
过:秦岭—淮河一线、
学生分组合
作探究,培
养学生的综
合能力,教
师多鼓励学
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探究与实践:
我们家乡枣庄的降水状况及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友情提示:
(干湿地区位于半湿润区;温度带位于暖温带;农业类型以旱地为主的耕地,主要的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月0℃等温线、
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和
亚热带的分界线。
学生分组探究合作,
思考回答:
生,培养学
生自信和学
习积极性。
能力提升知
识迁移,学
以致用,体
现理论联系
实际。
游戏抢答
教师把学生分为男女生两组进行
抢答游戏,看男女生谁的表现好,
对知识掌握的牢。
指图说出不同
的地形区及它的对应的干湿地
区。
学生动脑思考回答问
题。
以合作与竞争的
形式进行,学生兴趣
浓,积极性高。
做游戏强化
学生对干湿
地区的认
识。
收获平台我的收获:“想一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一起来分
享一下。
学生总结并回答本节
课
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梳
理知识的能
力,强化记
忆。
板书设计:(建构知识体系,明确重难点。
提升地理学习效率和兴趣。
)
空间分布规律: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空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变化时间分布规律: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年际变化大
划分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干湿地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当堂达标】
1、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和植被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A半湿润地区(1)森林
②河中下游平原 B湿润地区(2)森林、草原
③塔里木盆地 C半干旱地区(3)荒漠
④天山山麓 D干旱地区(4)草原
2、判断题: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全部为半湿润区。
()
(2)、我们的首都北京位于半湿润区。
()
(3)、我国海南省全部位于湿润区。
()
(4)、东北平原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
3、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 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⑶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冬季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学习,本节知识内容来源与生活,所以学生对降水知识容易理解与接受,真正做到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一是教学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创设情景,提出的问题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对农业的影响,
也是结合我们的生活来学习与理解,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目的。
二是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合作;通过观察、思考、追问、探索及学生动手绘图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去探索与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
2、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3、明确我国因降水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理环境差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掌握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学习难点】
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东西干湿的差异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学法提示:采用读图与课本内容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课本课文内容和图2.16完成
1、在图2.18中找出1600mm 、800mm 、400mm、 200mm等降水量线,观察这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区?
2、在图中用彩笔描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
3、观察800mm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大致与哪座山脉与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