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频考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代中央机构;明代内阁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
1.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
解析“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明显不符合分封制的特点,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故答案选B。

2.“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

"《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
()
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
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
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
答案C
解析分封制下,卿大夫的等级低于诸侯国国君,再者,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不正确;卿大夫也按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国君依才德任命,故B项不正确;卿大夫的等级高于士,不是士的臣属,故D项也不正确。

据“昼讲其庶政”、“夜庀其家事"等信息,C项符合题意。

3.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答案B
解析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便于皇帝直接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汉初的局面,排除;D项所述符合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举措,不符合秦朝,排除。

4.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
答案D
解析A、C两项发生在秦朝,B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5.《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答案D
解析据科举考试产生的官僚数量与其中名门望族出身官僚相比可知D项正确。

6.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
A.郡县制B.科举制
C.察举制D.内阁制
答案B
解析材料是说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就可以获取官职,反映的是一种选官制度.A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察举制以“孝廉”而不是以“学养"为主要选官标准,排除C;内阁是明代设置的一个中央机构,排除D.
7.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
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
C.枢密院D.军机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机构应是军政机构,根据所学符合的是C项枢密院,管理国家军务。

8.《清史稿·职官志一》:“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

……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洩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

”下列关于军机处叙述正确的是
()
A.起迄年间为清朝雍正到咸丰
B.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中央政治机构
C.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D.由官品较低官员组成,专门“参画军要”
答案C
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只是
皇帝的咨询机构,参
与机要,上传下达,但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选择C项。

常考易错点对三公九卿制中“三公”的职责区分不清;对三省六部制的作用理解不到位;对明代内阁的理解不准确;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认识不全面
1.秦始皇当年即秦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
国吕不韦手里,
在他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
的政权。

这段痛
苦的经历在秦始皇心中是难以抹去的,所以设立右图所示官职以
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
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
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答案B
解析图片印章上的文字为“御史大夫".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故B项正确;负责宗庙、礼仪和教
化的是九卿之中的奉常;协助皇帝管理军务的是太尉,排除A、C;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的是九卿之中的治粟内史,排除D项。

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三省之间相互制约,以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

但三省的设置,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④表述错误。

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
A.已经跨越了君主政体
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利玛窦认为明朝的皇帝虽然实行专制统治,但“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说明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故B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中利玛窦的论述不符;C、D两项与所学知识和材料不符。

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答案B
解析诗的大体意思:每天四更就起床,还怕上朝晚了.什么时候
能享受田园之
乐,睡觉睡到早饭做好的时候。

A、C与诗意无关;钱宰是一名
官员,虽崇尚自然,
但并未安贫乐道,D项排除.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图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如果对材料一中“西周时期的关系”理解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
相互关系”,具体应如何解读?
(2)如果把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关系"理解为“在春秋战
国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二,分析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关系:由于实行分封制的需要,实行了宗法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宗法制是通过分封制表现出来的,分封制是严格按照宗法制的血缘关系来实行的.
(2)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3)①建立: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②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答案(1)制约:皇权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3)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
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