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王何必曰利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孟子的文章,相信同 学们对此会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 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 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 亮出自己的观点。
王 何 必
2、通过反面分析 “利”的坏处国源自矣正举例论证: 反
王 何 必 曰 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史 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今社 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 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很多美好 的东西;不择手段追逐财利的人,不仅会伤害他 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人利字当头,那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利”和“义”呢? 孔、孟是怎么说的呢?
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 “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 多行善。
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k__n_g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w__à_n_g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z_______ 4、蹠之徒也_____z_h_í_______ 5、利与善之间也 jiàn
不夺不魇
对
比
曰
3、通过正面阐述“
论
利
义”的好处:推行仁 举例论证
证
义才是大利所在。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 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宋牼将之楚
反面:人与人之间沦为利
正 益关系,破坏社会和谐, 反 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 结论:
对
何必曰利
比
正面:用仁义来大动人
论
证
鸡鸣而起
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
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_____________
(提示:1、2均为意动用法)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 2、未之有也。
(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 三种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其二是有利 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其三是 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词。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 上》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上》)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 者。”(《尽心上》)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公利孙 ”丑 在下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 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 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 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 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 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 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 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 相互 2、苟为后义而先利 如果 3、吾闻秦、楚构兵 交战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停止 5、愿闻其指 意向 6、然而不亡者 这样而 7、孳孳为善者 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8、舜之徒也 类 9、利与善之间也 差别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背离
找出文段中孟子表达的中心论 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 已矣。”
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 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 亮出自己的观点。
王 何 必
2、通过反面分析 “利”的坏处国源自矣正举例论证: 反
王 何 必 曰 利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史 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当今社 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财利并没有什么 错。但是,两眼只盯着财利的人会失去很多美好 的东西;不择手段追逐财利的人,不仅会伤害他 人,而且会伤害自己;如果人人利字当头,那么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冷冰冰的金钱交易。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利”和“义”呢? 孔、孟是怎么说的呢?
孔子曾经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 “为善”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 多行善。
一、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1、宋牼将之楚_____k__n_g______ 2、然而不王者_____w__à_n_g_____ 3、孳孳为善者_______z_______ 4、蹠之徒也_____z_h_í_______ 5、利与善之间也 jiàn
不夺不魇
对
比
曰
3、通过正面阐述“
论
利
义”的好处:推行仁 举例论证
证
义才是大利所在。
4、再次强调论点,首尾呼应,突出 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
宋牼将之楚
反面:人与人之间沦为利
正 益关系,破坏社会和谐, 反 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 结论:
对
何必曰利
比
正面:用仁义来大动人
论
证
鸡鸣而起
作者在第3则内容中,强调了什么?
三、指明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特殊用法。 1、苟为后义而先利______________ 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______________
(提示:1、2均为意动用法)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先生将何之? 2、未之有也。
(提示:1、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孟子》一书中“利”字共出现38次,主要有 三种意思。其一是指利益,作名词。其二是有利 于、利用、以……为利的意思,作动词。其三是 锐利或利害的意思,作形容词。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 上》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梁惠王上》)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 者。”(《尽心上》)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公利孙 ”丑 在下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主要指实实在在的利 益、好处,可以说相当于我们现在通用的“利益” 。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纵观《孟子》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它洋溢着孟 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渝的救世情怀:以民为本, 以利为本,崇古尚贤,崇义尚道,自承先圣,身任 天下。正因为那个变革性、过渡性时代的礼乐崩 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孟子以天下苍生黎民为念,高举仁义的思想大旗四 处游说,奔走呼号。表达了渴望丰衣足食,渴望安 居乐业,渴望和平、统一、稳定的心声。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 相互 2、苟为后义而先利 如果 3、吾闻秦、楚构兵 交战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停止 5、愿闻其指 意向 6、然而不亡者 这样而 7、孳孳为善者 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 8、舜之徒也 类 9、利与善之间也 差别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