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1】篇〗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假如你也有像孙悟空那样的能力,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英英,拥有超能力的她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标注自然段序号,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英英厌烦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棵大树,当她梦想成真时,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她邀请了许多小动物住进来。
这时,妈妈也住了进来,还和大家分享美食,英英却饿得流口水,最后英英明白了原来妈妈早就发现她就是这棵大树。
)
3.小组派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5.问题导学,探究交流。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厌烦妈妈的唠叨。
②课件出示第1—4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
(2)“我”想变成一棵树的愿望实现了吗?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出惊喜的语气。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我”变成了一棵什么样的树?
①全班交流,教师小结: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
(课件出示句子)
②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语气,在朗读中表现出只有孩子才会有的奇思妙想。
③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师重点指导:“继”字注意笔顺,最后一笔为竖折;“狐狸”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犭”,写的时候注意要左窄右宽。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思考:“我”变成一棵树后做了什么?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请各种动物住在鸟窝里。
(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
(2)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
(3)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除了小动物,还有谁住进了“我”的鸟窝?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妈妈住进了“我”的鸟窝。
(课件出示妈妈住进“我”的鸟窝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说说在朗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我”的心里十分矛盾)“失望”是什么意思?(因希望不能实现而失去信心或感觉不快活)
(3)指导朗读:读出“我”心情的变化和矛盾的心理。
3.妈妈在“我”的鸟窝里做了什么?这时“我”有什么表现?“我”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1)教师小结:这些表现说明“我”饿了,想吃饭。
(2)学到这里,你认为妈妈真的没有发现“我”变成了一棵大树吗?(不是)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帮“我”改掉不按时吃饭的坏习惯)在你的眼里,这是一位怎样的妈妈?(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3)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后悔,在朗读中表现出妈妈关爱孩子的特点。
4.课件出示第15—20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部分课文描写了什么?(小动物们发现滴下的水珠,议论纷纷。
)
(2)作者为什么要穿插这段描写?(为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3)“唉,变成了树真麻烦。
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我”迫切希望别人能理解“我”此时想吃饭的心理。
)
(4)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课文。
5.读第21—23自然段,故事又是怎样发展的?
(1)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我”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2)“我”是从哪里感受到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的?(“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
(3)“哎呀,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读出“我”的疑惑和惊喜,读出“我”对妈妈的赞叹)(4)学生练习朗读。
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拓展交流,质疑深探
1.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1)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教学板书]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不想吃饭变成树
妈妈、小动物住进鸟窝
饿得流口水妈妈最了解我
[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母亲是最关心自己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时,我紧紧扣住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说话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这样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便于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2】篇〗
《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片1)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我变成了一棵树》。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片2)
一、说教学背景(片3)
1.在教程中的作用(片4)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7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带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想象世界。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因为不想自己在玩的时候有人叫“我”吃饭,所以变成了一棵树,继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另一个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妈妈。
本文将人与动物、植物的相遇与相处,描绘得如同一种真实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世间的和谐与美好。
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片5)
学习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想象力丰富。
学生情况:
学生在创新能力、思维方面存在不足,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
合作学习意识不强。
解决对策:
(1)由浅入深设计想象训练,鼓励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展开想象。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课教学中,应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与乐趣。
同时,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想象美,练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片6)
(1)知识与技能:
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有趣的句子并在组内交流有趣的原因,让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不存在的。
B.鼓励学生想象:文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妈妈和小动物们在树上吃东西时可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能够由句子到段落说出自己的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训练,使学生能够感受想象的神奇,乐于想象。
教学重点(片7):知道想象的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不一样,想象是神奇的,有趣的。
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的乐趣,大胆展开想象。
关键:引导学生发现,想象的世界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
三、教学分析:(片8)
1.说教法:为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片9)(1)读书指导法。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文内容较为简单,有了第一课时的朗读基础,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说出喜欢这些句子的理由,适时进行朗读指导。
并
适度进行拓展阅读,巩固读书方法。
(2)讨论法。
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围绕课后两个中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同学们相互交流,更有利于理解想象的趣味。
2.说学法(片10,点击4次鼠标)
诵读品味法。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而在语文课中,就必须强调个性化品读。
这节课,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品读悟趣,感受“我”变成一棵树的乐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片11、12)
(一)导入:(片13)
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字词。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继续、白糖、秘密)
出示词卡,学生开火车读词,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2.谈话导入:
学生回忆: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为了逃避妈妈催促自己吃饭,变成了一棵树。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后,师生轻松谈话:“我”变成大树后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
(二)合作学习(片14)
1.小组讨论: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2)组内交流:为什么觉得这些句子有意思?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师适时指导朗读。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体会到的“趣”,但我会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顺势引导。
预设(1)(片15)
“我变成了一课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师适时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可能省略了哪些形状?你能仿说一段话吗?设计意图: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又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预设(2)(片16)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这些想象有哪些奇特之处?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在想象的世界里,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都可以成为“可能”。
)预设(3)(片17)
“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来许多好东西:巧克力———”(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妈妈和小动物们在大树上会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联想画面,想象人与动物、植物的和谐相处,感受世界的美好。
)
预设(4))(片18)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两次“咕噜噜”,表达出“我越来越饿”。
师要强调象声词的语气,要读的快而响,如“咕噜噜”,强调出“我”饿的程度,重读“怪怪的声音”“越来越响”。
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读、评价读、挑战读多种方式,提高朗读能力。
)
合作学习环节放手把文本给学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独立解读文本让学生激动兴奋,互相探讨擦亮了灵感的火花,适当的点拨提升了欣赏的品味,整个课堂便会充满生机,其乐融融。
(三)拓展想象:(片19)
说一说: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想象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
(四)拓展阅读:(片20)
1.拓展阅读儿童诗《头疼》
身上长出棵树,总让人觉得恐怖,
我现在只有枝和刺,浑身上下光秃秃。
可到了春天你再瞧,一定把你吓一跳!
思考:你喜欢诗句中的哪些想象?为什么?
2.推荐阅读:《阁楼上的光》(美)谢尔.希尔弗斯坦(片21)
(设计意图:在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后,适当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课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以拓宽他们的阅读面,增加
他们的阅读量,从而使语文课程学习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五)布置作业:(片22)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会怎样?把你们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们听。
(设计意图: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结局,过一把“作家”瘾。
再一次感受想象的乐趣,能够大胆展开想象。
)
四、说板书设计:(片23)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再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片24)
17 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长满鸟窝
亲朋光临
五、教学效果预设
本文是想象故事,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安排学生拓展想象,更深入的体会想象世界的美好。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说话训练,促使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迁移。
(片25 结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说课稿第【3】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作者想象力的奇妙。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作者神奇的想象力。
2.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指名,概括出傍晚前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傍晚以后,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板书课题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象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9—12自然段,用“——”画出你认为有意思的地方。
学生分享,全班交流。
1. 课件出示: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师:这是妈妈来找我时的描写,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很有趣呢?
生:我从“嗵嗵”一词感受到变成大树的我,心里还是会紧张。
“丁零丁零”一词感受到了鸟窝能发出金属的声音,真是奇妙?
课件出示:心跳的和声音,铃铛的和声音,让学生更加形象的感受两个拟声词。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的发现?
2.生:课文第11自然段,我觉得妈妈住在了鸟窝里很有趣。
课件出示: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树枝轻轻下垂,妈妈住鸟窝的奇妙。
师:英英喜欢的,妈妈也喜欢,妈妈竟然住进了鸟窝,多可爱的妈妈呀!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全出现了,故事也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还有谁愿意分享你的发现呢?
3.生:我觉得课文第12自然段,“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它们分给小动物们。
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妈妈竟然还和小动物们一起分享食物,太有意思了!
师:哇!多有趣的画面呀!已经在我脑海里浮现了出来,我们赶紧来看看吧!播放视频。
师: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这么多美味的零食,妈妈竟然是和小动物们一起分享食物的。
面对这么多美味的零食,听,什么声音?播放音频。
生:肚子的咕噜声。
师:是呀!面对这么多美味的零食,我的肚子发出来咕噜噜的饥饿声。
多有意思呀!小动物们的对话也特别有意思。
(二)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在4人学习小组里交流讨论第15—20自然段,看看小动物们在争论什么?
小组代表回答:他们在讨论树干怎么会滴水珠呢?
师:小动物们的回答是什么呢?
生: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在哭。
师:作者的想像太奇妙了。
(板书:想象奇妙)其实这是我这课大树流的口水呀!
(三)拓展思维,展开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瞧,故事中加入一些人物或事物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内容更加丰富。
作者就是这样先有了一个奇妙的愿望,接着发生奇妙的变化,为我们带来了一连串奇妙的经历。
(板书:愿望变化经历)
师:如果给你一次变身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呢,变身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老师这里有一张愿望卡,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你的奇妙经历吧!
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师:课下,请同学们把你的成果张贴在愿望树上,让同学们也感受一下你的有趣经历吧!
(四)总结道理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看看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吧!
生齐读。
师:没错,妈妈其实早知道这棵树是我变得,所以妈妈才拿来那么多好吃的和小动物们分享,目的是让我感到肚子饿,主动回家吃饭。
故事的结尾非常温馨,因为它告诉了我们,无论孩子怎样变,妈妈的爱永远不变。
(五)作业布置
课下,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续编故事,给文章补充一个结尾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紧扣单元导语,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安排了小练笔练习“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对有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想象激发创造的灵感,体会成功的喜悦。
通过首席教师指导专家的点评,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多手写板书,课件用词要严谨。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