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复习练习(Word版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
【答案】720°.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
60
︒
︒
=6,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
故答案为720°.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2.如图,在△ABC中,∠C=46°,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_____.
【答案】92°.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C,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
【详解】
由折叠的性质得:∠C'=∠C=46°,
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C',
则∠1=∠2+∠C+∠C'=∠2+2∠C=∠2+92°,
则∠1﹣∠2=92°.
故答案为:92°.
【点睛】
考查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
72倍,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 【答案】9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与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
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 边形,
根据题意得,(n-2)•180°=
72
×360°, 解得:n=9.
故答案为: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4.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平分BAC ∠,若130∠=,
220∠=,则B ∠=__________.
【答案】50°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已知可求出∠BAC ,由AD 是BC 边上的高和已知条件可以求出∠C,然后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解:∵AE 平分BAC ∠,若130∠=
∴BAC ∠=2160∠=;
又∵AD 是BC 边上的高,220∠=
∴C ∠=90°
-270∠= 又∵BAC ∠+∠B+∠C=180°
∴∠B=180°-60°-70°=50°
故答案为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高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如图所示,小明从A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点时,(1)左转了____次;(2)一共走了_____米.
【答案】11120
【解析】
∵360÷30=12,
∴他需要走12−1=11次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即一共走了12×10=120米.
故答案为11,120.
6.如图,△ABC中,∠BAC=70°,∠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_____度.
【答案】35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BAC+∠ABC=∠ACE,
∠BOC+∠OBC=∠OC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C=1
2
∠ABC,∠OCE=
1 2∠ACE,然后整理可得∠BOC=
1
2
∠BAC.
【详解】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BAC+∠ABC=∠ACE,∠BOC+∠OBC=∠OCE,∵∠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O,
∴∠OBC=1
2
∠ABC,∠OCE=
1
2
∠ACE,
∴12(∠BAC+∠ABC )=∠BOC+12
∠ABC , ∴∠BOC =
12∠BAC , ∵∠BAC =70°,
∴∠BOC =35°,
故答案为:3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要注意整体思想的利用.
二、八年级数学三角形选择题(难)
7.如图,ABC ∆中,100ABC ∠=︒,且AEF AFE ∠=∠,CFD CDF ∠=∠,则EFD ∠ 的度数为( )
A .80°
B .60°
C .40°
D .2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连接F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知识,进行角度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FB ,
∵AEF AFE ∠=∠,CFD CDF ∠=∠,
∴AEF AFE EFB EBF ∠=∠=∠+∠,CFD CDF BFD FBD ∠=∠=∠+∠
∴AFE CFD EFB EBF BFD FBD ∠+∠=∠+∠+∠+∠,
即AFE CFD EFD EBD ∠+∠=∠+∠,
又∵180AFE EFD DFC ∠+∠+∠=︒,
∴2180EFD EBD ∠+∠=︒,
∵100ABC ∠=︒,
∴180100=402
EFD ︒-︒∠=
︒,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和外角定义,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
8.如图,∠ABC = ∠ACB ,BD 、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 ∠ABC 、外角 ∠ACP ,BE 平分
外角 ∠MBC 交 DC 的延长线于点 E ,以下结论:①∠BDE =
12
∠BAC ;② DB ⊥BE ;③∠BDC + ∠ACB = 90︒ ;④∠BAC + 2∠BEC = 180︒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判断即可.
【详解】
① ∵BD、CD 分别平分△ABC 的内角∠ABC、外角∠ACP,
∴∠ACP=2∠DCP ,∠ABC=2∠DBC ,
又∵∠ACP=∠BAC+∠ABC,∠DCP=∠DBC+∠BDC,∴∠BAC=2∠BDE,
∴∠BDE =1
2
∠BAC
∴①正确;
②∵BD、BE分别平分△ABC的内角∠ABC、外角∠MBC,
∴∠DBE=∠DBC+∠EBC=1
2
∠ABC+
1
2
∠MBC=
1
2
×180°=90°,
∴EB⊥DB,
故②正确,
③∵∠DCP=∠BDC+∠CBD,2∠DCP=∠BAC+2∠DBC,∴2(∠BDC+∠CBD)=∠BAC+2∠DBC,
∴∠BDC=1
2
∠BAC,
∵∠BAC+2∠ACB=180°,
∴1
2
∠BAC+∠ACB=90°,
∴∠BDC+∠ACB=90°,故③正确,
④∵∠BEC=180°−1
2
(∠MBC+∠NCB)
=180°−1
2
(∠BAC+∠ACB+∠BAC+∠ABC)
=180°−1
2
(180°+∠BAC)
∴∠BEC=90°−1
2
∠BAC,
∴∠BAC+2∠BEC=180°,故④正确,
即正确的有4个,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理
9.已知,如图,AB∥CD,则图中α、β、γ三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α-β+γ=180°B.α+β-γ=180° C.α+β+γ=360° D.α-β-γ=90°【答案】B
【解析】
【分析】
延长CD交AE于点F,利用平行证得β=∠AFD;再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及平角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如图,延长CD交AE于点F
∵AB∥CD
∴β=∠AFD
∵∠FDE+α=180°
∴∠FDE=180°-α
∵γ+∠FDE=∠ADF
∴γ+180°-α=β
∴α+β-γ=18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
10.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是()
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C.正方形和正五边形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铺满地面,关键是要看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若能,则说明能铺满;反之,则说明不能铺满.
【详解】
解:A、正五边形和正三边形内角分别为108°、60°,由于60m+108n=360,得m=6-9
5 n,
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
B、正方形、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90°、120°,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
C、正方形、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90°、108°,当90n+108m=360,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错误;
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44,两个正五边形与一个正十边形能铺满地面,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镶嵌,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需注意正多边形内角度数=180°-360°÷边数.
11.已知非直角三角形ABC中,∠A=45°,高BD与CE所在直线交于点H,则∠BHC的度数是()
A.45°B.45° 或135°C.45°或125°D.135°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ABC是锐角三角形时,先根据高线的定义求出∠ADB=90°,∠BEC=9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B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②△ABC是钝角三角形时,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HC=∠A,从而得解.【详解】
①如图1,
△ABC是锐角三角形时,
∵BD、CE是△ABC的高线,
∴∠ADB=90°,∠BEC=90°,
在△ABD中,∵∠A=45°,
∴∠ABD=90°-45°=45°,
∴∠BHC=∠ABD+∠BEC=45°+90°=135°;
②如图2,△ABC是钝角三角形时,
∵BD、CE是△ABC的高线,
∴∠A+∠ACE=90°,∠BHC+∠HCD=90°,
∵∠ACE=∠HCD(对顶角相等),
∴∠BHC=∠A=45°.
综上所述,∠BHC的度数是135°或45°.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高线,难点在于要分△ABC是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12.如图,直线a∥b,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A.35°B.40°C.45°D.55°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4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
【详解】
解:如图,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4,
∴∠4=∠3-∠1=95°-50°=45°,
∵a∥b,
∴∠2=∠4=45°.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三、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填空题(难)
13.如图,∠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 ,F,AB=11,AC=5,则BE=____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如图,连接CD,BD,已知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F=DE,∠F=∠DEB=90°,∠ADF=∠ADE,即可得AE=AF,又因DG是BC的垂直平分线,所以CD=BD,在Rt△CDF和Rt△BDE中,CD=BD,DF=DE,利用HL定理可判定Rt△CDF≌Rt△BDE,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E=CF,所以
AB=AE+BE=AF+BE=AC+CF+BE=AC+2BE,又因AB=11,AC=5,所以BE=3.
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4.如图,在等边△ABC中,AB=10,BD=4,BE=2,点P从点E出发沿EA方向运动,连结PD,以PD为边,在PD的右侧按如图所示的方式作等边△DPF,当点P从点E运动到点A 时,点F运动的路径长是__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作FG⊥BC于点G,DE’⊥AB于点E’,易证E点和E’点重合,则∠FGD=∠DEP=90°;由
∠EDB+∠PDF=90°可知∠EDP+∠GFD=90°,则易得∠EPD=∠GDF,再由PD=DF易证
△EPD≌△GDF,则可得FG=DE,故F点的运动轨迹为平行于BC的线段,据此可进行求解.【详解】
解:作FG⊥BC于点G,DE’⊥AB于点E’,由BD=4、BE=2与∠B=60°可知DE⊥AB,即∠
∵DE’⊥AB,∠B=60°,
∴BE’=BD×1
=2,
2
∴E点和E’点重合,
∴∠EDB=30°,
∴∠EDB+∠PDF=90°,
∴∠EDP+∠GFD=90°=∠EDP+∠DPE,
∴∠DPE=∠GFD
∵∠DEP=∠FGD=90°,FD=GP,
∴△EPD≌△GDF,
∴FG=DE,DG=PE,
∴F点运动的路径与G点运动的路径平行,即与BC平行,
由图可知,当P点在E点时,G点与D点重合,
∵DG=PE,
∴F点运动的距离与P点运动的距离相同,
∴F点运动的路径长为:AB-BE=10-2=8,
故答案为8.
【点睛】
通过构造垂直线段构造三角形全等,从而确定F点运动的路径,本题有一些难度.
15.如图,Rt△ABC中,∠C=90°.E为AB中点,D为AC上一点,BF∥AC交DE的延长线于点F.AC=6,BC=5.则四边形FBCD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16
【解析】
四边形FBCD周长=BC+AC+DF;当DF BC
时,四边形FBCD周长最小为5+6+5=16
16.如图,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
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AE=CF;
③△BDE≌△ADF;
④BE+CF=EF;
⑤S四边形AEDF=1
4
AD2,
其中正确结论是_____(填序号)
【答案】①②③
【解析】
【分析】
先由ASA证明△AED≌△CFD,得出AE=CF,DE=FD;再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E+CF=AB,由勾股定理求得EF与AB的值,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来判定④的正误;先得出S四边形
AEDF=S△ADC=1
2
AD2,从而判定⑤的正误.
【详解】
解:∵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C=∠BAD=45°,AD=BD=CD,
∵∠MDN=90°,
∴∠ADE+∠ADF=∠ADF+∠CDF=90°,
∴∠ADE=∠CDF.
在△AED与△CFD中,
EAD
C A
D CD
ADE CDF ∠=∠⎧⎪=⎨⎪∠=∠⎩
, ∴△AED ≌△CFD (ASA ),
∴AE =CF ,ED =FD .故①②正确;
又∵△ABD ≌△ACD ,
∴△BDE ≌△ADF .故③正确;
∵△AED ≌△CFD ,
∴AE =CF ,ED =FD ,
∴BE +CF =BE +AE =AB =2BD ,
∵EF =2ED ,BD >ED ,
∴BE +CF >EF .故④错误;
∵△AED ≌△CFD ,△BDE ≌△ADF ,
∴S 四边形AEDF =S △ADC =12
AD 2.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是①②③.
故答案是:①②③.
【点睛】 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17.如图,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直线l 1、l 2、l 3分别过A 、B 、C 三点,l 1∥l 2∥l 3,若l 1与l 2之间的距离为4,l 2与l 3之间的距离为5,则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
41
【解析】
解:过B 作直线BF ⊥l 3于F ,交直线l 1于点
E .∵l 1∥l 3,∴∠AEB =∠BFC =90°,∴BE =4,B
F =5.∵ABCD 是正方形,
∴AB =BC ,∠ABC =90°,∴∠ABE +∠CBF =90°.∵∠ABE +∠BAE =90°,∴∠BAE =∠CBF .在△ABE 和△BCF 中,
∵∠BAE =∠CBF ,∠AEB =∠BFC ,AB =BC ,∴△ABE ≌△BCF ,∴AE =BF =5.在Rt △AEB 中,AB 22AE BE 2254+4141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作出辅助线,并进一步求出△ABE ≌△BCF ,难度适中.
18.把两个三角板如图甲放置,其中90ACB DEC ∠=∠=︒,45A ∠=︒,30D ∠=︒,斜边12AB =,14CD =,把三角板DCE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15︒得到△11D CE (如图乙),此时AB 与1CD 交于点O ,则线段1AD 的长度为_________.
【答案】10
【解析】
试题分析:如图所示,∠3=15°,∠1E =90°, ∴∠1=∠2=75°, 又∵∠B=45°,
∴∠OF 1E =∠B+∠1=45°+75°=120° ∴∠1D FO=60° ∵∠C 11D E =30°,
∴∠5=∠4=90°, 又∵AC=BC ,AB=12, ∴OA=OB=6 ∵∠ACB=90°,
∴CO=12
AB=6, 又∵C 1D =CD=14, ∴O 1D =C 1D -OC=14-6=8, 在Rt △A 1D O 中,222211A 6810D OA O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首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旋转图形的性质得出△AO 1D 为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 和O 1D 的长度,最后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四、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选择题(难)
19.如图所示,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ABC ,△ACD ,△EFG ,△EGH .已知∠ACB =∠CAD =∠EFG =∠EGH =70°,∠BAC =∠ACD =∠EGF =∠EHG =50°,则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全等,丙、丁全等
B .甲、乙全等,丙、丁不全等
C .甲、乙不全等,丙、丁全等
D .甲、乙不全等,丙、丁不全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即是判断甲、乙是否全等,丙丁是否全等.运用判定定理解答.
【详解】
解:∵∠ACB=CAD=70°,∠BAC=∠ACD=50°,AC 为公共边,
∴△ABC ≌△ACD ,即甲、乙全等;
△EHG 中,∠EGH =70°≠∠EHG=50°,即EH≠EG ,
虽∠EFG=∠EGH=70°,∠EGF=∠EHG=50°,
∴△EFG 不全等于△EGH ,即丙、丁不全等.
综上所述甲、乙全等,丙、丁不全等,B 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但考生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AS 、HL .找着∠EGH=70°≠∠EHG=50°,即EH≠EG 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20.如图,在△ABC 中,AB=BC ,90ABC ∠=︒,点D 是BC 的中点,BF ⊥AD ,垂足为E ,BF 交AC 于点F ,连接DF.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1=∠3
B .∠2=∠3
C .∠3=∠4
D .∠4=∠5
【答案】A
【解析】
【分析】 如图,过点C 作BC 的垂线,交BF 的延长线于点G ,则CG BC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BAD CBG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推出1G ∠=∠,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推出3G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过点C 作BC 的垂线,交BF 的延长线于点G ,则CG BC ⊥,即90BCG ∠=︒ ,90AB BC ABC =∠=︒
45BAC ACB ∠∴∠==︒
904545GCF BCG ACB ∴∠=∠-∠=︒-︒=︒
BF AD ⊥
1190BAD CBG ∴∠+∠=∠+∠=︒
BAD CBG ∴∠=∠
在BAD ∆和CBG ∆中,90BAD CBG AB BC ABD BCG ∠=∠⎧⎪=⎨⎪∠=∠=︒⎩
()BAD CBG ASA ∴∆≅∆
,1BD CG G ∴=∠=∠
点D 是BC 的中点
CD BD CG ∴==
在CDF ∆和CGF ∆中,45CD CG DCF GCF CF CF =⎧⎪∠=∠=︒⎨⎪=⎩
()CDF CGF SAS ∴∆≅∆
3G ∴∠=∠
13∠∠∴=
故选:A .
【点睛】
本题是一道较难的综合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知
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1.如图(1),已知AB AC
=,D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连接BD,CD;如图(2),已知AB AC
=,D,E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两点,连接BD,CD,BE,CE;如图(3),已知AB AC
=,D,E,F为BAC
∠的角平分线上三点,连接BD,CD,BE,CE,BF,CF;……,依此规律,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A.21 B.11 C.6 D.4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可得图1中△ABD≌△ACD有1对三角形全等;图2中可证出△ABD≌△ACD,
△BDE≌△CDE,△ABE≌△ACE有3对三角形全等;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根据数据可分析出第6个图形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
【详解】
解:∵AD是∠BAC的平分线,
∴∠BAD=∠CAD.
在△ABD与△ACD中,
AB AC
BAD CAD
AD AD
=
⎧
⎪
∠=∠
⎨
⎪=
⎩
,
∴△ABD≌△ACD.
∴图1中有1对三角形全等;
同理图2中,△ABE≌△ACE,
∴BE=EC,
∵△ABD≌△ACD.
∴BD=CD,
又DE=DE,
∴△BDE≌△CDE,
∴图2中有3对三角形全等,3=1+2;
同理:图3中有6对三角形全等,6=1+2+3;
∴第6个图形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1+2+3+4+5+6=2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规律的归纳,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证出图形中有几对三角形全等,然后寻找规律.
22.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A.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即可.
【详解】
解:A、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把这个等边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
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
C、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是真命题;
D、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这个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错误,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其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_____秒时,△ABP和△DCE全等.
A.1 B.1或3 C.1或7 D.3或7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根据题意得出BP=2t=2和AP=16-2t=2即可求得.
解:因为AB=CD ,若∠ABP=∠DCE=90°,BP=CE=2,根据SAS 证得△ABP ≌△DCE , 由题意得:BP=2t=2,
所以t=1,
因为AB=CD ,若∠BAP=∠DCE=90°,AP=CE=2,根据SAS 证得△BAP ≌△DCE ,
由题意得:AP=16-2t=2,
解得t=7.
所以,当t 的值为1或7秒时.△ABP 和△DCE 全等.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有:ASA ,SAS ,AAS ,SSS ,HL .
24.如图,AC ⊥BE 于点C ,DF ⊥BE 于点F ,且BC =EF ,如果添上一个条件后,可以直接利用“HL ”来证明△ABC ≌△DEF ,则这个条件应该是( )
A .AC =DE
B .AB =DE
C .∠B =∠E
D .∠D =∠A
【答案】B
【解析】
在Rt △ABC 与Rt △DEF 中,直角边BC =EF ,要利用“HL”判定全等,只需添加条件斜边AB=DE.
故选:B.
五、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25.如图,线段AB ,DE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 ,且72ABC EDC ∠=∠=︒,92AEB ∠=︒,则EBD ∠的度数为 ________ .
【答案】128︒
【解析】
【分析】
连接CE,由线段AB,DE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得CA=CB,CE=CD,
ACB=∠ECD=36°,进而得∠ACE=∠BCD,易证∆ACE≅∆BCD,设∠AEC=∠BDC=x,得则
∠BDE=72°-x,∠CEB=92°-x,BDE中,∠EBD=128°,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连接CE,
∵线段AB,DE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C,
∴CA=CB,CE=CD,
∵72
ABC EDC
∠=∠=︒=∠DEC,
∴∠ACB=∠ECD=36°,
∴∠ACE=∠BCD,
在∆ACE与∆BCD中,
∵
CA CB
ACE BCD
CE CD
=
⎧
⎪
∠=∠
⎨
⎪=
⎩
,
∴∆ACE≅∆BCD(SAS),
∴∠AEC=∠BDC,
设∠AEC=∠BDC=x,则∠BDE=72°-x,∠CEB=92°-x,
∴∠BED=∠DEC-∠CEB=72°-(92°-x)=x-20°,
∴在∆BDE中,∠EBD=180°-(72°-x)-(x-20°)=128°.
故答案是:12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中垂线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6.如图,己知30
MON
∠=︒,点
1
A,
2
A,
3
A,…在射线ON上,点
1
B,
2
B,
3
B,…在射线OM上,112
A B A
∆,
223
A B A
∆,
334
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
1
2
OA=,则
556A B A ∆的边长为________.
【答案】32
【解析】
【分析】
根据底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130∠=︒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12233////A B A B A B ,以及22122A B B A =,得出332212244A B A B B A ===,441288A B B A ==,551216A B B A =⋯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解:△112A B A 是等边三角形,
1121A B A B ∴=
,341260∠=∠=∠=︒,
2120∴∠=︒
,
30MON ∠=︒
,
11801203030∴∠=︒-︒-︒=︒
,
又360∠=︒,
5180603090∴∠=︒-︒-︒=︒
,
130MON ∠=∠=︒
,
1112OA A B ∴==
,
212A B ∴=
,
△223A B A 、△334A B A 是等边三角形,
111060∴∠=∠=︒
,1360∠=︒,
41260∠=∠=︒
,
112233////A B A B A B ∴
,1223//B A B A ,
16730∴∠=∠=∠=︒
,5890∠=∠=︒,
22122242A B B A =∴==
,33232B A B A =,
33312428A B B A ∴===
,
同理可得:444128216A B B A ===,
⋯
∴
△1n n n A B A +的边长为2n ,
∴
△556A B A 的边长为5232=.
故答案为:3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33124A B B A =,44128A B B A =,551216A B B A =进而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2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4AC BC ==,D 为BC 中点,E 为AC 边上一动点,连接DE ,以DE 为边并在DE 的右侧作等边DEF ∆,连接BF ,则BF 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构建等边三角形BDG,利用△BDF≌△GDE,转换BF=GE,然后即可求得其最小值.
【详解】
以B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DG,连接GE,如图所示:
∵等边三角形BDG,等边三角形DEF
∴∠BDG=∠EDF=60°,BD=GD=BG,DE=DF=EF
∴∠BDG+∠GFD=∠EDF+∠GFD,即∠BDF=∠GDE
∴△BDF≌△GDE(SAS)
∴BF=GE
当GE⊥AC时,GE有最小值,如图所示GE′,作DH⊥GE′
∴BF=GE=CD+1
2
DG=2+1=3
故答案为: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由60°联想旋转全等,转换动长为定点到定线的长.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B 的坐标分别是(1,5)、(5,1),若点 C 在 x 轴上,且 A,B,C 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 C 点共有_____________个
【答案】5
【解析】
【分析】
分别以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及作AB的垂直平分线,数出在x轴上的点C的数量即可
【详解】
解:由图可知:点 C 在 x 轴上,且 A,B,C 三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 C 点共有5个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掌握“两圆一线”找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180°,E、F分别在BC、CD上,且AB=BE,AD =DF,M为EF的中点,DM=3,BM=4,则五边形ABEFD的面积是_____.
【答案】12
【解析】
【分析】
延长BM至G,使MG=BM,连接FG、DG,证明△BME≌△GMF(SAS),得出FG=BE,∠MBE=∠MGF,证出AB=FG,证明△DAB≌△DFG(SAS),得出DB=DG,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DM⊥BM,由五边形ABEFD的面积=△DBG的面积,可求解.
【详解】
延长BM至G,使MG=BM=4,连接FG、DG,如图所示:
∵M 为EF 中点,
∴ME =MF ,
在△BME 和△GMF 中,
BM MG BME GMF
ME MF =⎧⎪∠=∠⎨⎪=⎩
, ∴△BME ≌△GMF (SAS ),
∴FG =BE ,∠MBE =∠MGF ,S △BEM =S △GFM ,
∴FG ∥BE ,
∴∠C =∠GFC ,
∵∠A +∠C =180°,∠DFG +∠GFC =180°,
∴∠A =∠DFG ,
∵AB =BE ,
∴AB =FG ,
在△DAB 和△DFG 中,
AB FG A DFG
AD DF =⎧⎪∠=∠⎨⎪=⎩
, ∴△DAB ≌△DFG (SAS ),
∴DB =DG ,S △DAB =S △DFG ,
∵MG =BM ,
∴DM ⊥BM ,
∴五边形ABEFD 的面积=△DBG 的面积=
12×BG ×DM =12×8×3=12, 故答案为: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由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60°,∠ADC=∠ABC=90°,在AB、AD上分别找一点F、E,连接CE、EF、CF,当△CEF的周长最小时,则∠ECF的度数为______.
【答案】60°
【解析】
【分析】
此题需分三步:第一步是作出△CEF的周长最小时E、F的位置(用对称即可);第二步是证明此时的△CEF的周长最小(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第三步是利用对称性求此时
∠ECF的值.
【详解】
分别作出C关于AD、AB的对称点分别为C1、C2,连接C1C2,分别交AD,AB于点E、F再连接CE、CF此时△CEF的周长最小,理由如下:
在AD、AB上任意取E1、F1两点
根据对称性:
∴CE=C1E,CE1=C1E1,CF=C2F,CF1=C2F1
∴△CEF的周长= CE+EF+CF= C1E+EF+C2F= C1C2
而△CE1F1的周长= CE1+E1F1+CF1= C1E1+E1F1+C2F1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C1E1+E1F1+C2F1>C1C2
∴△CEF的周长的最小为:C1C2.
∵∠A=60°,∠ADC=∠ABC=90°
∴∠DCB=360°-∠A-∠ADC-∠ABC=120°
∴∠C C1C2+∠C C2C1=180°-∠DCB=60°
根据对称性:∠C C1C2=∠E CD,∠C C2C1=∠F CB
∴∠E CD+∠F CB=∠C C1C2+∠C C2C1=60°
∴∠ECF=∠DCB-(∠E CD+∠F CB)=60°
故答案为:60°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周长最小值的作图方法(对称点),及周长最小值的证法: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掌握周长最小值的作图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选择题(难)
3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点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 )
A.3
B.
33
2
C.
3
2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
已知,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PD、PE、PF分别是点P到边AB、BC、AC的距离,连接AP、BP、CP,过点A作AH⊥BC于点H,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可求得高
线AH=3
3
2
,因S△ABC=
1
2
BC•AH=
1
2
AB•PD+
1
2
BC•PE+
1
2
AC•PF,所以
1 2×3×AH=
1
2
×3×PD+
1
2
×3×PE+
1
2
×3×PF,即可得PD+PE+PF=AH=
3
3
2
,即点P到三角形三边
距离之和为3
3
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点P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等边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32.如图钢架中,∠A=a,焊上等长的钢条P1P2, P2P3, P3P4, P4P5……来加固钢架.著P1A= P1P2,且恰好用了4根钢条,则α的取值范圈是( )
A.15°≤ a <18°
B .15°< a ≤18°
C .18°≤ a <22.5°
D .18° < a ≤ 2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每根钢管长度相等,可知图中都是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角一定是锐角,可推出取值范围.
【详解】
∵AB=BC=CD=DE=EF
∴∠P 1P 2A=∠A=a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P 2P 1P 3=2∠A=2a
同理可得,∠P 1P 3P 2=∠P 2P 1P 3=2a ,
∠P 3P 2P 4=∠P 3P 4P 2=∠A+∠P 1P 3P 2=3a ,
∠P 4P 3P 5=∠P 4P 5P 3=∠A+∠P 3P 4P 2=4a ,
在△P 4P 3P 5中,∠P 3P 4P 5=180°-2∠P 4P 3P 5=180°-8a
当∠P 5P 4B ≥90°即∠P 5P 4A ≤90°时,不能再放钢管,
∴3180890+-≤a a ,解得a ≥18°
又∵等腰三角形底角只能是锐角,
∴4a <90°,解得a <22.5
∴1822.5οο≤<a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是关键.
33.如图,点D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AC 上的点,且CD =AE ,AD 交BE 于点P ,BQ ⊥AD 于点Q ,已知PE =2,PQ =6,则AD 等于( )
A .10
B .12
C .14
D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中条件可得△ABE ≌△CAD ,得出AD =BE ,∠ABE =∠CAD ,进而得出∠BPD =60°.在Rt △BPQ 中,根据30度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BP 的长,进而可得结论.
【详解】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BAC =∠C =60°.
又∵AE =CD ,∴△ABE ≌△CAD (SAS ),∴∠ABE =∠CAD ,AD =BE ,
∴∠BPD =∠ABE +∠BAP =∠CAD +∠BAP =∠BAC =60°.
∵BQ ⊥AD ,∴∠PBQ =30°,∴BP =2PQ =2×6=12,∴AD =BE =BP +PE =12+2=14.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证明∠BPD =6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4.如图,已知:∠MON =30°,点A 1、A 2、A 3 ···在射线ON 上,点1B 、2B 、3B ···在射线OM 上,△112A B A 、△223A B A 、△334A B A …均为等边三角形,若112
OA =,则△667A B A 的边长为( )
A .6
B .12
C .16
D .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11OA A B =,112122321122A B A B A B A B ==
=…以此类推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112A B A 是等边三角形,
∴∠112A B A =∠112B A A =60°
又∵∠MON =30°
∴∠11OB A =30°
∴∠12OB A =∠212A B B =90°,1112112
A B OA A B ===
又∵△223A B A 是等边三角形
∴22A B ∥11A B
∴∠22OB A =∠11OB A =30°
∴在Rt△212A B B 中,22A B =212A B =1
以此类推,得出△667A B A 的边长=
1222222
⋅⋅⋅⋅⋅=16 所以答案为C 选项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性质以及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通过题目发现规律是解题关键
3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顶点A (1,3)、B (1,1)、C (3,1).规定“把正方形ABCD 先沿x 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M 的坐标变为( )
A .(-2012,2)
B .(-2012,-2)
C .(-2013,-2)
D .(-2013,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 ,顶点A (1,3)、B (1,1)、C (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 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 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为:当n 为奇数时为(2-n ,-2),当n 为偶数时为(2-n ,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 连续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M 的坐标.
试题解析:∵正方形ABCD ,顶点A (1,3)、B (1,1)、C (3,1).
∴对角线交点M 的坐标为(2,2),
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 第2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
第3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
第n 次变换后的点M 的对应点的为:当n 为奇数时为(2-n ,-2),当n 为偶数时为(2-n ,2),
∴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交点M 的坐标变为(-2012,2). 故选A .
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正方形的性质;3.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36.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AB =1,BC =2,点M 为矩形内一点,点E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则MA +MD +ME 的最小值为( )
A.1 B.1+3C.2+3D.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AM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M’D’,MD=M’D’,易得到△ADD’和△AMM’均为等边三角形,推出AM=MM’可得MA+MD+ME=D’M+MM’+ME,共线时最短;由于点E 也为动点,可得当D’E⊥BC时最短,此时易求得D’E=DG+GE的值.
【详解】
将△AM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M’D’,MD=M’D’,易得到△ADD’和△AMM’均为等边三角形,
∴AM=MM’,
∴MA+MD+ME=D’M+MM’+ME,
∴D′M、MM′、ME共线时最短,
由于点E也为动点,
∴当D’E⊥BC时最短,此时易求得D’E=D G+GE=4+33,
∴MA+MD+ME的最小值为4+3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旋转变换、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等边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
七、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选择题压轴题(难)
37.若A=(2+1)(22+1)(24+1)(28+1)+1,则A的末位数字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