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理念和新思想已扎根于教学课堂,学生的主人意识明显有所加强,自主探索、互相交流、个性发展有所体现。
在两年的新课改教学活动中,我确实感受到了新课改课堂气氛的活跃,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勃勃生机。
从近几年新课程高考来看,也越来越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了,高考试题也由“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
如何高效备考,让学生适应新高考,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复习体系按传统的章节体系进行
新课程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变传统的“章节教学”模式为
“模块教学”,强调必修与选修、学科与综合协调发展。
教材的编排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注重螺旋式上升。
虽说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如立体几何初步(模块2)和空间向量(选修系列2〜1)、不等式(模块5)与不等式选讲(选修4~5)等属同一知识体系却在不同时期进行分开学习的,使学生学得较零散。
因此在高三作为系统的复习,采用知识体系,即知识块的形式进行会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系统化、条理化,才能使复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复习抓住低起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高考注重双基的考查,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夯实基础,从基本的知识梳理出发。
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带着大家一起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清晰地梳理出来,对重点部分教师作以强调即可。
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真正进入到课堂,尤其基础薄弱的同学就不会因为复习的高起点而在一开始掉队,同时,加强了基础。
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动笔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多动手,才能培养学生的手感,只有让学生多动脑,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让学生多动笔,才能训练学生的书写与表达的能力。
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多动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不管是例题还是巩固练习题,教师都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先自己动手解决,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困难,感受解题过程或分析问题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然后在生生、师生互动中领悟并化解困难的方法,优化思维品质。
三、挖掘课本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新课程强调要用好、用活教材,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提高解题技能。
在复习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时,要充分理解斜率公式,就会在解决一些题目时显得非常容易。
四、注重反思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反思一题多解、多题归一
“一题多解”是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培养思维多样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由于
每位学生思维的角度、方式、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学生的解答往往呈多样化,这时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并反思加以提炼,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多题归一”是在复习时,将很多例题有目的串联起来,编成一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对多题一解进行反思,可提高学生的化归能力,使零碎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会解题的通则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思维的系统性,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解题策略的选择与判断。
从而提高了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反思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化,引岀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方法,“一题多变”的提问主要在习题课中进行。
学“一题多变”的系列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发散,达到“一题多练”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条件转换,设问置疑、探究因果、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也能避免学生盲目做大量的练习而效果不佳的现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迎合新高考。
总之,高三一轮复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高效备考也涉及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研读课程标准、高考大纲,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关键。
只有抓住课堂教学,才能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为新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