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01.(2015年安徽卷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及准确推理的能力,题干中“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是解题的关键,突出了社会各阶层,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分析备选项可以得出应该是《共同纲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历史文献,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这一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双重性质,既行使人民代表大会职能,又具有统一战线性质,体现了代表的广泛性,能够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C符合题意;《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就抗战胜利后国家走向的谈判结果,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无关,排除A;《论联合政府》是抗战即将胜利时,中共关于政权建设的单方设想,既不能说凝结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也不能说得到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排除B;《论十大关系》主要是在中共内部总结建国以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经验的基础上由毛泽东结合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集中概括出来的,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关系并不密切,另外《论十大关系》涉及的利益关系在当时并不是没有矛盾,不能说“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排除D。

故选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共同纲领》
【名师点睛】本题表达清晰,陈述简单,属于评论—判断型选择题,难度适中。

解题时需要把材料信息与已学相关史实综合在一起,进行判断获取正确答案。

一是就题干中所给史料,找出关键性词语,也就是所谓的“题眼”,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之处;其次就获取的信息,调用已学相关史实,即《共同纲领》的相关知识,最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判断。

但是可以就题干信息进行排除,同样可以获取正确答案。

考点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01.(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豪情满怀迎跃进女民兵与样板戏第一部宪法颁布欢庆香港回归
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答案】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

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

所以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时,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其逻辑顺序至关重要。

02.(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4)(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4分)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

(8分)
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

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

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12分)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6分)
【答案】
(1)因素:美国宪法第5条提供法律依据;美国宪法内容的缺陷;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

(4分,任答两点)
基本方面及说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如第4条规定保障人身自由、财产权等。

(4分)完善国家权力制度,如第10条强调各州保留相应权力。

(4分)
(2)整理和陈述: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在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完成了建国使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6分)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政协章程,政协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6分)
(3)要求:观点正确,史实任举一例,史论相符。

(6分)
【解析】
(1)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问在总体上具有较大难度。

关于第一小问的“因素”,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从材料关键信息归纳、概括,诸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即可得出,修宪的有法律依据。

从图表节选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原有宪法本身的缺陷。

再结合所学知识(选修2),即民众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

关于第二小问的“两个基本方面及说明”,难度极大,学生不易把握到。

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表,并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

根据材料一文字及图表相关信息,诸如,“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等,把握住“美国公民层面的基本权利保障”。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这两个条款,把握住“美国国家层面的制度完善”。

(3)此问属于开放性题型,学生容易把握,审题时候围绕“共同经验”展开认识。

在作答
的时候,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呈现“共同经验”;其次,结合两国相关政治文明建设史实展开说明即可。

关于第一小问,比较简单,答案不唯一,诸如:A.民主政治都呈现渐进性发展之特点;B.都注重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建设和人民层面基本权利的保障;C.都体现不断发展完善、适时创新;D.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践行民主政治等。

关于第二小问,可举的政治文明建设史实,诸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善(即1982年宪法)、当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诸如工人、农民人大代表名额比重扩大等)、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等。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及其修正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学理论与研究·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一分结论”、“史论结合”。

【名师点睛】从命题特征上把握第(1)问,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A.以文字与表格形式“双向”展开;B.题干材料信息量比较大。

关于第(1)问,重点即在考查近现代美国民主政治的扩大相关内容。

具体作答时候,分文字和表格两大部分来解读。

文字部分的核心,即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第五条“对于宪法修正的条件”阐述;表格部分分为四个时间点:1791年,1870年,1951年和1971年,1791年主要叙述人民基本权利和各州宪法权利;1870年和1971年为保障和扩大民众投票和选举的权利;1951年规定总统连任期限,保障总统行政权的公平与公正。

主要把握住“美国公民层面的基本权利保障”和“美国国家层面的制度完善”两个维度。

关于第(2)问,本问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历程。

题干设问上,有讲究,即要参照材料①、②的模式要求。

此问,总体上比较简单,但作答时候有所讲究,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描述历史过程的能力,体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之目的。

依据材料①、②模式,即“时间+背景+会议+成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解读即可。

审题和作答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中共开创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个单一历史事件,以体现材料总体“民主政治建设是循序渐进的,是艰辛的”之立意。

B.关于政协制度的两大阶段和职能的变化,这是学生不易把握住的,在以后的复习和备考中,应该多加强这方面的难点突破。

主要体现在:A.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代行全国人大职权;B.第二阶段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召开后,行使“协商、监督”职权。

要深刻体现题干材料“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意。

关于第(3)问,本问综合了材料一、二的内容,以中外民主政治建设作为比较的内容,兼顾考查学生历史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一分结论”、“史论结合”。

关于第一小问的“共同经验”,比较简单,答案不唯一。

美国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呈现“渐进性、不断完善”等特点,都注重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建设和人民层面基本权利的保障等。

关于第二小问,在审题和作答的时候,要注意题干设问的重要细节“其他相关史实”,即不能采用材料已有的相关史实来论证。

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审题和作答的时候务必仔细。

考点三:“文化大革命”
01.(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答案】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

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

所以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时,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其逻辑顺序至关重要。

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2014年高考未涉及)
考点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01.(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

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

所以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时,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其逻辑顺序至关重要。

考点六: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01.(2015年山东卷文综22)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中英关系。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一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都是从本国利益的需求,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解答时应注意中英关系的特殊性,那就是香港问题,这也与当前香港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如前一时期的“占中问题”,体现了高考不回避热点的特点。

02.(2015年广东卷文综17)表2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

故本题选B。

A项错误,因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友好通
商航海条例》,美国商品大量地充斥中国的市场;C项错误,因为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是向一切国家开放的,不可能只是向苏联开放;D项错误,苏联不是发展中国家。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理解和运用。

新中国成立之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主要包括:“另起炉灶”:“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中苏和中美贸易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故备考时要详细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

03.(2015年江苏卷历史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中国尤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的信息说明中美关系改善将直接决定台湾问题,故D项正确;万隆会议是1955年召开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故A 项错误;当时中国外交地位仍然很低,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故B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名师点睛】五十年前举行的亚非国家万隆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和国际关系十项原则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指针。

万隆会议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而永载史册。

04.(2015年浙江卷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

(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2分)
【答案】(26分)
(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

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

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外争国权,是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局面进行回答。

另外,“据理力争”的背景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国内的背景,即国内有收回主山东权的强烈要求,二是国际背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矛盾。

分歧,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山东的主权。

至于“结果”主要是强调山东问题在会后得到了解决,山东主权被中国收回即可。

《九国公约》的实质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属于外交方面的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主要还是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来进行解答即可,主要是突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而其“影响”主要突出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当然“港澳台问题”也是属于“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还应该包括“一国两制”,而其“影响”主要突出“港澳已经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等等均可。

(4)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国家主权“而进行不断的斗争,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回答时依据材料中并结合所学从“中国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即可。

本大题中华民族外争国权为切入点,命题设计立意高远,爱国主义教育与近代中国历史巨变有机结合,知识点横跨必修一、选修三,涉及四个专题,蕴
含命题者深刻的价值引领思考。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九国公约》的实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堪本题的题干材料的采选丰富多样,内容分布广泛,三维目标考查有机结合,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融会贯通,既考查了领事裁判权、《九国公约》的实质,又考查了新中国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方针、主张,本题的亮点在于新增了“主题概括”这个新题型(即第四问),也确确实实体现了学习历史其实就是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老师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进行“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定时定量的高水平、高强度的训练,这才是从解决考生历史水平的根本之道。

考点七: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01.(2015年安徽卷文综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