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高考一轮复习专题:集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

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分值5分。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X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

4.交集与并集:
(1)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2)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

}|{B x A x x B A ∈∈=⋃或并集。

注意: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集合的简单性质:
(1);,,A B B A A A A A ⋂=⋂Φ=Φ⋂=⋂ (2);,A B B A A A ⋃=⋃=Φ⋃ (3));()(B A B A ⋃⊆⋂
(4)B B A B A A B A B A =⋃⇔⊆=⋂⇔⊆;;
(5)S C (A ∩B )=(S C A )∪(S C B ),S C (A ∪B )=(S C A )∩(S C B )。

四.典例解析
题型1:集合的概念
例1.设集合},4121|{Z k k x x A ∈+=
=,若2
9
=x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A x ⊂B .A x ∈C .A x ∈}{D .A x ⊂}{
解:由于
4124121+=
+k k 中12+k 只能取到所有的奇数,而4
18
29=中18为偶数。

则A A ⊂∉}2
9
{,29。

选项为D ; 点评:该题考察了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分清楚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而集合之间是包含与不包含的关系。

例2.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
+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A .P Q
B .Q P
C .P =Q
D .P ∩Q =Q
解:Q ={m ∈R |mx 2
+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对m 分类: ①m =0时,-4<0恒成立;
②m <0时,需Δ=(4m )2
-4×m ×(-4)<0,解得m <0。

综合①②知m ≤0, ∴Q ={m ∈R |m ≤0}。

答案为A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集合Q 中含有参数m ,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不能忽略m=0的情况。

题型2:集合的性质
例3.(2000某某,1)已知集合A ={1,2,3,4},那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A .15 B .16 C .3 D .4
解:根据子集的计算应有24
-1=15(个)。

选项为A ;
点评:该题考察集合子集个数公式。

注意求真子集时千万不要忘记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同时,A 不是A 的真子集。

变式题:同时满足条件:①};5,4,3,2,1{⊆M ②若M a M a ∈∈-则6,,这样的集合M 有多少个,举出这些集合来。

答案:这样的集合M 有8个。

例4.已知全集3
2
{1,3,2}S x x x =--,A ={1,21x -}如果}0{=A C S ,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x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0{=A C S ;
∴A S ∉∈00且,即32
2x x x --=0,解得1230,1,2x x x ==-=
当0=x 时,112=-x ,为A 中元素; 当1-=x 时,S x ∈=-312 当2x =时,213x S -=∈
∴这样的实数x 存在,是1x =-或2x =。

另法:∵}0{=A C S
∴A S ∉∈00且,3A ∈ ∴3
2
2x x x --=0且213x -=
∴1x =-或2x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性质。

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当0=x 时,
112=-x ”不能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符号}0{=A C S 是两层含义:A S ∉∈00且。

变式题:已知集合2
{,,2},{,,}A m m d m d B m mq mq =++=,0m ≠其中,A B =且,求q 的值。

解:由B A =可知,
(1)⎩⎨⎧=+=+2
2mq d m mq d m ,或(2)⎩
⎨⎧=+=+mq d m mq d m 22
解(1)得1=q , 解(2)得2
1
,1-
==q q 或, 又因为当1=q 时,2
mq mq m ==与题意不符, 所以,2
1-
=q 。

题型3:集合的运算
例5.(06全国Ⅱ理,2)已知集合M ={x |x <3},N ={x |log 2x >1},则M ∩N =( )
A .∅
B .{x |0<x <3}
C .{x |1<x <3}
D .{x |2<x <3}
解:由对数函数的性质,且2>1,显然由1log 2>x 易得),2(+∞=B 。

从而)3,2(=⋂B A 。

故选项为D 。

点评:该题考察了不等式和集合交运算。

例6.(06某某理,1)设集合{}
22,A x x x R =-≤∈,{}
2|,12B y y x x ==--≤≤,则()R C A
B 等于( )
A .R
B .{}
,0x x R x ∈≠C .{}0D .∅
解:[0,2]A =,[4,0]B =-,所以(){0}R R C A
B C =,故选B 。

点评:该题考察了集合的交、补运算。

题型4:图解法解集合问题
例7.(2003某某春,5)已知集合A ={x ||x |≤2,x ∈R },B ={x |x ≥a },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X 围是_____。

解:∵A ={x |-2≤x ≤2},B ={x |x ≥a },又A ⊆B ,利用数轴上覆盖关系:如图所示,因此有a ≤-2。


点评:本题利用数轴解决了集合的概念和集合的关系问题。

例8.(1996全国理,1)已知全集I =N *,集合A ={x |x =2n ,n ∈N *
},B ={x |x =4n ,n ∈N },则( )
A .I =A ∪B
B .I =(I
C A )∪B
C .I =A ∪(I C B )
D .I =(I C A )∪(I C B )
解:方法一:I C A 中元素是非2的倍数的自然数,I C B 中元素是非4的倍数的自然数,显然,只有C选项正确.
方法二:因A ={2,4,6,8…},B ={4,8,12,16,…},所以I C B ={1,2,3,5,6,7,9…},所以I =A ∪I C B ,故答案为C.
方法三:因B A ,所以(I C )A (I C )B ,(I C )A ∩(I C B )=I C A ,故I =A ∪(I C A )=A ∪(I C B )。

方法四:根据题意,我们画出Venn 图来解,易知B A ,如图:可以清楚看到I =A ∪(I C B )是成立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合概念和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用无限集考查,提高了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题型5:集合的应用
例9.向50名学生调查对A 、B 两事件的态度,有如下结果赞成A 的人数是全体的五分之三,其余的不赞成,赞成B 的比赞成A 的多3人,其余的不赞成;另外,对A 、B 都不赞成的学生数比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数的三分之一多1人。

问对A 、B 都赞成的学生和都不赞成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解:赞成A 的人数为50×
53
=30,赞成B 的人数为30+3=33,如上图,记50名学生组成的集合为U ,赞成事件A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A ;赞成事件B 的学生全体为集合
B 。

设对事件A 、B 都赞成的学生人数为x ,则对A 、B 都不
赞成的学生人数为3
x
+1,赞成A 而不赞成B 的人数为30-x ,赞成B 而不赞成A 的人数为33-
x 。

依题意(30-x )+(33-x )+x +(3
x
+1)=50,解得x =21。

所以对A 、B 都赞成的同学有21人,都
不赞成的有8人。

点评:在集合问题中,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如数轴法取交并集,韦恩图法等,需要考生切实掌握。

本题主要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

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考生能由题目中的条件,想到用韦恩图直观地表示出来。

本题难点在于所给的数量关系比较错综复杂,一时理不清头绪,不好找线索。

画出韦恩图,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

例10.求1到200这200个数中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

X
3
+1
33-X X
30-X U B
A
自然数共有多少个?
解:如图先画出Venn 图,不难看出不符合条件 的数共有(200÷2)+(200÷3)+(200÷5) -(200÷10)-(200÷6)-(200÷15)
+(200÷30)=146 所以,符合条件的数共有200-146=54(个)
点评:分析200个数分为两类,即满足题设条件的和不满足题设条件的两大类,而不满足条件的这一类标准明确而简单,可考虑用扣除法。

题型7:集合综合题
例11.(1999某某,17)设集合A ={x ||x -a |<2},B ={x |
2
1
2+-x x <1},若A ⊆B ,某某数a 的取值X 围。

解:由|x -a |<2,得a -2<x <a +2,所以A ={x |a -2<x <a +2}。

由212+-x x <1,得2
3+-x x <0,即-2<x <3,所以B ={x |-2<x <3}。

因为A ⊆B ,所以⎩⎨
⎧≤+-≥-3
22
2a a ,于是0≤a ≤1。

点评:这是一道研究集合的包含关系与解不等式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主要考查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解绝对值不等式、分式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利用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例12.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d 为公差且不为0,a 1和d 均为实数,它的前n 项和记作S n ,
设集合A ={(a n ,
n
S n )|n ∈N *
},B ={(x ,y )|41 x 2-y 2=1,x ,y ∈R }。

试问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正确,请举例说明: (1)若以集合A 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则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A ∩B 至多有一个元素;
(3)当a 1≠0时,一定有A ∩B ≠∅。

解:(1)正确;在等差数列{a n }中,S n =2)(1n a a n +,则21
=n S n (a 1+a n ),这表明点(a n ,n
S n )
的坐标适合方程y 21=(x +a 1),于是点(a n ,n
S n )均在直线y =21x +21
a 1上。

(2)正确;设(x ,y )∈A ∩B ,则(x ,y )中的坐标x ,y 应是方程组⎪⎪⎩⎪⎪⎨⎧=-+=14
12121221y x a x y 的解,由方程组消去y 得:2a 1x +a 12=-4(*
),
当a 1=0时,方程(*
)无解,此时A ∩B =∅;
3的倍数2的倍数
5的倍数
当a 1≠0时,方程(*
)只有一个解x =
1
2
1
24a a --,此时,方程组也只有一解⎪⎪⎩

⎪⎨⎧-=--=
12
112
14424a a y a a y ,故
上述方程组至多有一解。

∴A ∩B 至多有一个元素。

(3)不正确;取a 1=1,d =1,对一切的x ∈N *
,有a n =a 1+(n -1)d =n >0,
n
S n
>0,这时集合A 中的元素作为点的坐标,其横、纵坐标均为正,另外,由于a 1=1≠0 如果A ∩B ≠∅,那么
据(2)的结论,A ∩B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x 0,y 0),而x 0=52
2412
1-=--a a <0,y 0=4
3201=+x a <0,这样的(x 0,y 0)∉A ,产生矛盾,故a 1=1,d =1时A ∩B =∅,所以a 1≠0时,一定有A ∩B ≠∅是不
正确的。

点评:该题融合了集合、数列、直线方程的知识,属于知识交汇题。

变式题:解答下述问题: (Ⅰ)设集合},0|{},0422|{2
<==++-=x x B m x x x A ,φ≠⋂B A 若,某某数m 的取值X 围.
分析:关键是准确理解≠⋂B A 的具体意义,首先要从数学意义上解释≠⋂B A 的
意义,然后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解:
⎪⎪
⎩⎪
⎪⎨⎧≥+=-≤≤-⇒>=+≥--=∆=++-==++-⇔0
42,
232020)32(4},0422|{,
0422212122m x x m x x m m x x x m M m x x 则两根均为非负实数的方程关于设至少有一个负实数根方程命题 }2
3|{}0|{}232|{-≤=≥∆=-≤≤-=∴m m m U m m M 设全集
m ∴的取值X 围是U M={m|m<-2}.
.
21321320321)(-<⇒>--⇒>--⇒<---=⇔m m m m x 方程的小根命题解法二
(解法三)设,42)(2
+-=x x x f 这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01>=x 其对称轴 ,则二次函数性质知命题又等价于,20)0(-<⇒<m f
注意,在解法三中,f (x )的对称轴的位置起了关键作用,否则解答没有这么简单。

(Ⅱ)已知两个正整数集合A ={a 1,a 2,a 3,a 4},
43212
4232221},,,,{a a a a a a a a B <<<=其中
A B A a a a a B A 求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是且且若,124,10},,{4141⋃=+=⋂、B .
分析:命题中的集合是列举法给出的,只需要根据“交、并”的意义及元素的基本性质解决,注意“正整数”这个条件的运用,
}.
81,25,9,1{},9,5,3,1{,;,,5,3,)2(;
512494},
81,,9,,3,1{,3,)1(,
,9,10,
1},,{,,132342
332
332
33242242
444112
11412
42322214321==>====⇒=++∴=⋃∴==≠∴=∴=+=⇒=∴=⋂<<<∴<<<≤B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综上不合与条件矛盾同样可得则若则若而只可能有
(Ⅲ)},05224|),{(},1|),{(2
2
=+-+=+==y x x y x B x y y x A 设集合
.
,
)(,,},|),{(试证明你的结论使问是否存在自然数=⋂⋃+==C B A b k b kx y y x C
分析:正确理解.,)(题并转化为具体的数学问=
⋂⋃C B A
要使=
⋂=
⋂=
⋂⋃⋂=⋂⋃C B C A C B C A C B A 且必须,)()()(,
由,01)12(1
2222=-+-+⇒⎩⎨
⎧+=+=b x kb x k b
kx y x y 当k =0时,方程有解12
-=b x ,不合题意;
当k
k b b k kb k 41
40)1(4)12(022
2
2
1+><---=∆≠得时由①
又由,025)1(240
522422=-+-+⇒⎩⎨
⎧+==+-+b x k x b
kx y y x x 由8
)1(200)25(16)1(42
2
2--<<---=∆k b b k 得②,
由①、②得,8
20,141<>+
>b k k b 而 ∵b 为自然数,∴b =2,代入①、②得k =1
点评:这是一组关于集合的“交、并”的常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问题条件的具体的数学内容,才能由此寻求解决的方法。

题型6:课标创新题
例13.七名学生排成一排,甲不站在最左端和最右端的两个位置之一,乙、丙都不能站在正中间的位置,则有多少不同的排法?
解:设集合A ={甲站在最左端的位置}, B ={甲站在最右端的位置}, C ={乙站在正中间的位置}, D ={丙站在正中间的位置},
则集合A 、B 、C 、D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不同的排法有2640445
56677=+-A A A 种.
点评:这是一道排列应用问题,如果直接分类、分步解答需要一定的基本功,容易错,若考虑运用集合思想解答,则比较容易理解。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集合思想的一些应用,在今后的学习中应注意总结集合应用的经验。

例14.A 是由定义在]4,2[上且满足如下条件的函数)(x ϕ组成的集合:①对任意]2,1[∈x ,都有)2,1()2(∈x ϕ ; ②存在常数)10(<<L L ,使得对任意的]2,1[,21∈x x ,都有
|||)2()2(|2121x x L x x -≤-ϕϕ
(1)设]4,2[,1)(3∈+=x x x ϕ,证明:A x ∈)(ϕ
(2)设A x ∈)(ϕ,如果存在)2,1(0∈x ,使得)2(00x x ϕ=,那么这样的0x 是唯一的; (3)设A x ∈)(ϕ,任取)2,1(∈l x ,令,,2,1),2(1⋅⋅⋅==+n x x n n ϕ证明:给定正整数k,对任意的正整数p,成立不等式||1||121
x x L
L x x k k l
k --≤-++。

解:对任意]2,1[∈x ,]2,1[,21)2(3∈+=x x x ϕ,≤33)2(x ϕ3
5≤,253133<<<,所以
)2,1()2(∈x ϕ
对任意的]2,1[,21∈x x ,
()
()()()
2
323213
2
121211121212
|
||)2()2(|x x x x x x x x ++++++-=-ϕϕ,
<
3()()()()323213
2
1112121x x x x ++++++,
<3所以0<
()()()()
2
323213
2
11121212
x x x x ++++++3
2
<
, 令
()
()()()
2
323213
2
11121212
x x x x ++++++=L ,
10<<L ,|||)2()2(|2121x x L x x -≤-ϕϕ
所以A x ∈)(ϕ
反证法:设存在两个000
0),2,1(,x x x x '≠∈'使得)2(00x x ϕ=,)2(00x x '='ϕ。

则由|||)2()2(|/
00/
00x x L x x -≤-ϕϕ,
得||||/00/
00x x L x x -≤-,所以1≥L ,矛盾,故结论成立。

121223)2()2(x x L x x x x -≤-=-ϕϕ,
所以121
1x x L
x x n n n -≤--+
()()()||1||121
1211x x L
L x x x x x x x x k k k p k p k p k p
k k p k --≤-+-+-=--+-+-+-+++
k k p k p k p k p k x x x x x x -+-+-≤+-+-+-++1211
≤123122x x L x x L p k p k -+--+-++…121x x L k --
1211x x L
L K --≤-。

点评:函数的概念是在集合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而此题又将函数的性质融合在集合的关系当中,题目比较新颖。

五.思维总结
集合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广泛使用的集合语言,并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问题,运用集合观点去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1.学习集合的基础能力是准确描述集合中的元素,熟练运用集合的各种符号,如∈、∉、
⊆、、=、S C A 、∪,∩等等;
2.强化对集合与集合关系题目的训练,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注意运用Venn 图解题方法的训练,加强两种集合表示方法转换和化简训练;解决集合有关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集合所描述的具体内容(即读懂问题中的集合)以及各个集合之间的关系,常常根据“Venn 图”来加深对集合的理解,一个集合能化简(或求解),一般应考虑先化简(或求解);
3.确定集合的“包含关系”与求集合的“交、并、补”是学习集合的中心内容,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的数学内容来寻求方法。

① 区别∈与、与⊆、a 与{a }、φ与{φ}、{(1,2)}与{1,2}; ②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

③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n
2-1, 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word
- 11 - / 11 ④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
如}12|{2++==x x y x A ;
}12|{2++==x x y y B ;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
},12|{2x
y z x x y z G =++==。

⑤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⑥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们认识和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推理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