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ulicz 病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kulicz 病1例
蔡佳宇;常文静;蔡辉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6(020)007
【总页数】2页(P1371-1371,1372)
【关键词】Mikulicz 病;甲泼尼龙;病例报告
【作者】蔡佳宇;常文静;蔡辉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南京 210002;南京军区南
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江苏南京 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江苏南京 2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Mikulicz病(Mikulicz disease,MD)是一种以双侧对称性泪腺和涎腺肿大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报道较少,现结合文献报告我院诊治Mikulicz病1例。
患者,女,53岁,因“口干、眼干伴双侧腮腺区肿胀6年余”于2016.01.21至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门诊就诊。
查体:体温36.8℃,双眼结膜充血,视力正常,
口腔黏膜及舌体干燥,无甲状腺肿大及结节,无皮疹,无关节疼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自身抗体、调节性T细胞、HLA-B27、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
显异常,CRP 10,RF 20.7;。
腮腺CT:双侧腮腺肿大,其内片絮状密度增高影,考虑炎性病变可能。
胸部CT:(1)纵隔内右心脏及大血管旁软组织影,血管病变可
能。
(2)右肺下叶钙化灶;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钙化;(3)脂肪肝。
口咽部MRI:(1)双侧腮腺体积增大伴信号增高;(2)双侧颌下腺缺如;(3)左颌面部皮下小结节,考
虑良性结节。
PET/CT:双侧腮腺摄取及分泌功能减低,左侧为著。
取左侧腮腺区
病理活检,镜下见腮腺组织内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和浸润,腺组织萎缩。
病理诊断符合Mikulicz病。
予以甲泼尼龙(16 mg·d-1)及硫酸羟氯喹。
用药5 d后患者腮腺
区肿胀开始明显减小,目前随访中。
Mikulicz病于1888年由波兰医师Mikulicz发现并命名,如同时伴有全身性疾病
如类肉瘤、白血病、病毒感染、巨球蛋白血症等则称为Mikulicz综合征。
1952
年Godwin提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这一病理名称[1]。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2]。
MD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过敏反应、免疫因素、性激
素及感染等有关。
患者通常先出现双泪腺肿大,后涎腺肿大,并逐渐出现结膜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口干等症状。
其基本病变为淋巴细胞反应增生、浸润外分泌腺,腺组织逐渐萎缩,被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所取代[3]。
MD的主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
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日本学者Masaki等[4]推荐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起始剂量为
泼尼松0.5-0.6 mg·kg-1·d-1,病情控制后可每2周递减10%,至10 mg·d-1时至少维持3个月。
使用该剂量绝大多数患者反应良好,而对于治疗反应不佳者则
需要重新考虑诊断是否正确。
由于MD是慢性疾病且易复发,建议治疗时间不应
少于2~3年[5]。
因MD和(Sjägren’s syndrome,SS)在症状及组织学上类似,在一段时期内
MD曾一直被视为SS的一个亚型,故临床应注意二者鉴别诊断。
首先,在发病机制方面,Th1、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SS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而在MD患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诱导IgG4生产起关键作用,且研究发现IL-4、IL-10和Foxp3表达水平均与IgG4抗体比呈正相关[6-7]。
在临床
症状方面,SS起病隐匿,多以口眼干燥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泪腺、涎腺或淋巴结
肿大,腺体肿大一般为非对称、反复发生。
SS可涉及全身各系统,半数以上患者
出现乏力、低热、肌痛、关节痛、皮疹及其他系统性损害[8]。
而MD亦有口干、
结膜干燥,并有泪腺、涎腺肿大,且是2个以上的泪腺和主要的涎腺对称性、持
续(>3个月)肿胀,一般不伴有全身反应。
实验室指标方面,SS患者常出现抗
Ro52、抗SSA、抗SSB等自身抗体阳性。
而MD患者自身抗体多阴性,且大部
分存在血清IgG4升高。
影像学方面,SS的腮腺CT具有腮腺密度不均的特征,出现与MRI表现相似的弥漫性分布的呈低密度的脂肪组织浸润,腮腺实质密度增高,并可出现弥漫分布的点状钙化[9]。
MD的泪腺CT表现为双泪腺对称性肿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不累及眼外肌、眼环和球后间隙。
腮腺CT常表现为弥漫型、单纯结节型和混合型病变三种,其中混合型病变CT有一定特征,表现为腮腺弥漫性斑片状、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多发沙砾样钙化,腮腺边缘可见结节灶[10]。
本例患者有口干、结膜充血、腮腺肿大等临床表现,极易与SS混淆。
提示我们临床中如发现患者有口眼干燥、腮腺肿胀等情况,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性,并行进一步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虽MD患者多存在血清
IgG4升高,但本例患者血清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gG4表达为阴性。
为何MD患者IgG4会存在不同血清学表现,至今尚无定论,未来仍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相关文献】
[1] Godwin JT.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of the parotid gland adenolymphoma,chronic inflammation,lymphoepithelioma,lymphocytic
tumor,Mikuliczdisease[J].Cancer,1952,5:1089-1103.
[2] Wang L,Niu W.IgG4-related Mikulicz Disease in a 76-year-old Chinese Male:A Case Report[J].OculImmunolInflamm,2015,23(2):173-175.
[3] 刘剑,郁万江,李军堂,等.腮腺Mikulicz病的CT表现[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
志,2014,12(5):508-509.
[4] Masaki Y,Kurose N,Umehara H.IgG4-related disease:a nove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 discovered and established in Japan in the 2l st century[J].J Clin Exp Hematop,2011,51:13-20.
[5] 林玮,陈华,张奉春,等.IgG4相关性米库利兹病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13):973-975.
[6] Ray K.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Immune responses in Mikulicz disease differ from those in SS[J].Nat Rev Rheumatol,2011,7(11):621.
[7] Tanaka A,Moriyama M,Nakashima H,et al.Th2 and Regulatory Immune Reactions Contribute to IgG4 Producti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MikuliczDisease[J].Arthritis Rheum,2012,64(1):254-263.
[8] 蔡辉,姚茹冰,郭郡浩,等.新编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9] 丁长伟,刘东武,薛红.干燥综合征的腮腺CT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5):317-320.
[10] 姜瑞,胡源,贾卉.IgG4相关Mikulicz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1):127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