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动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1.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2. 两辐射对称:某些腔肠动物,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平面把它们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半。

3.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4.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对捕食和防御起作用。

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2.皮肌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

即皮肌囊。

3.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枝,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枝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产物。

4.焰细胞:它是原肾型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有管细胞及帽细胞组成。

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有肛门排出。

1. 同律分节:除了前端 2 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2. 次生体腔: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3.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

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垢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须,有触觉功能。

4. 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循环系统。

5. 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

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份。

6. 索式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神经系统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围咽神经,一对咽下神经节以及腹神经索构成。

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索状神经系统。

(了解即可)。

7. 担轮幼虫:环节动物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具担轮幼虫阶段。

幼虫呈陀螺形,体前端顶部有一束纤毛,有感觉作用,基部有感觉板和眼点;体中部具 2 圈纤毛环;体末尚有端担轮。

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与成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相差较大。

担轮虫期及其变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即可)。

8. 环带(生殖带):毛蚓性成熟个体,第XIV-XVI 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

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

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

(了解即可)。

1.贝壳:具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软体动物又称贝类.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贝壳的结构一般可分3层,从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

贝壳主要起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

2.外套膜: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外套腔。

3.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中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

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刮食物。

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特征之一。

1.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2. 蜕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虫体的增长,这样身体长到一定限定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在新皮还未骨化之际,大量吸水迅速扩大身体,这种蜕皮的现象称为蜕皮。

3. 气管:是陆栖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由外胚层发生是体壁的内陷物,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体内延伸分枝,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可以运输氧气和碳酸气。

4. 开管式循环: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头部,再由前向后进入血窦,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体腔。

5.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6.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7. 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

活动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

8. 马氏管: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

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吸收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9. 血窦:一些血管的内腔扩大,且无血管壁的包围,形成了组织和器官间的间隙,血液在其中流动,这些空隙被称为血窦。

1. 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支持体轴的一条棒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

2. 单循环:类似鱼纲的低等动物,血液在全身循环过程中,每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

3. 鱼类的洄游:一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随着季节,食物,生殖等条件,沿一定路线进行周期性的,完向的,群体性的迁移活动,称鱼类的洄游。

4. 变温:动物代谢水平低,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弱,保温散热能力差,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5. 休眠:环境恶化时,动物体通过降低代谢水平进入麻痹状态,待环境改善时重新活动的现象。

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6、双重呼吸:鸟类的肺中,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气。

6. 双重呼吸:鸟类的肺中,无论是呼气还是吸气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气。

7. 双循环:在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类的双循环是完全的双循环。

血流的全过程包括两条途径,一条是体循环,即富氧血液自左心房压出,流到身体各部,经气体交换后流回右心房;另外一条叫肺循环,缺氧血液自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右心室收缩压入肺,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的富氧血液又流回左心房。

8. 双重调节:鸟类不仅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

9. 胎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并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直到分娩离开母体为幼体的产仔方式。

10. 羊膜卵:羊膜卵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

11. 早成鸟:出壳后的雏鸟,眼睛已经睁开,全身有稠密的绒羽,腿足有力,立刻就能跟随亲鸟自行觅食。

这样的雏鸟,叫做早成鸟。

12. 晚成鸟:晚成鸟的雏鸟从卵壳里出来时,发育还不充分,眼睛还没有睁开,身上的羽毛很少,甚至全身裸露,腿、足无力,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要留在巢内由亲鸟喂养,像这样的鸟就叫做晚成鸟。

13. 闭管式循环: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枝血管组成闭管式循环系统,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

14. 逆行变态:变态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15. 幼体成熟:有些泥螈类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着幼体时期的某些特征,这种现象为幼体成熟。

16. 晚成雏:雏鸟出壳时未充分发育,体表无羽毛或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饲喂,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