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钢筋平法知识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 框支梁端部锚固

框支梁上部钢筋伸至对边柱纵筋内侧且≥0.4Labe后向下弯折, 第一排自梁底向下伸入柱≥Lae,其他排钢筋自梁面向下弯折 15d。

框支梁下部钢筋伸至梁上部钢筋弯钩段内侧且≥0.4Labe后向上 弯折15d。
框支梁侧面纵筋直锚应满足≥Lae且≥0.5hc+5d,直锚不足时应伸 至梁纵筋弯钩内侧弯折,平直段长度≥0.4Labe,弯折段长度 ≥15d。
3.11 连梁端部锚固

墙梁锚固直锚需满足≥Lae 且≥600,弯锚时应弯折15d, 连梁在端支座处满足直锚 后可不进行弯折。 顶层锚固区应设置加密箍 筋,间距为150。

四、框架梁平法要点概述
4.1 配筋信息标注
4.2 框架梁钢筋锚固

梁端上部钢筋满足≥Lae且≥0.5hc+5d时可以进行直锚。 不能满足时,应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0.4Labe后向下弯 折15d。 梁端下部钢筋满足≥Lae且≥0.5hc+5d时可以进行直锚。 不能满足时,应伸至上部纵筋内侧且≥0.4Labe后向上弯折 15d。 梁底部钢筋中间跨在支座处满足≥Lae且≥0.5hc+5d时可以 进行固部位位置上方非连接区域箍筋加密高度为13柱净高?其他位置箍筋加密位置为16柱净高柱长边宽500等三个值中取大值?核心区属非连接区箍筋应加密?纵筋搭接时搭接区域箍筋应加密?柱净高与柱截面长边尺寸的比值4时箍筋锚固上下层柱纵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上层柱比下层柱多出的钢筋自梁板面锚入下层柱12lae


7.6 梁板式筏板基础变截面时配筋构造

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变截面时,纵筋能直锚时应满足≥La。 上部钢筋伸至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当直段长度≥La可 不进行弯折。 下部钢筋弯折应自支座处板最高底标高位置向上弯折≥La。

7.7 平板式筏板基础钢筋连接范围

平板式筏板基础平板上部纵筋搭接区域为支座1/4范围内, 下部纵筋搭接区域为跨中1/3范围内。

六、独立基础平法要点概述
6.1 配筋信息标注

台阶式独立基础自下向上分别标注每层台阶高,用斜线 隔开。
6.2 独立基础单边长度对配筋长度的影响

当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除外侧钢筋外,底板钢筋长 度可取相应方向底板长度的0.9倍。 当非对称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但该基础某侧从柱中心 至基础底板边缘的距离小于1250时钢筋在该侧不应减短。
3.1 剪力墙组成及配筋信息标注
3.2 墙柱的连接范围

墙柱纵向钢筋接头位置均应离板高度500以上。
3.3 墙上起柱(暗柱)

墙上起柱纵筋自板面向下直锚1.2Lae。
3.4 剪力墙底部钢筋锚固及水平分布筋设置

当基础厚度≥Lae,内墙以及外墙内侧墙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 在底板钢筋网上后弯折≥6d。 当基础厚度≤Lae,内墙以及外墙内侧墙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 在底板钢筋网上后弯折≥15d。 外墙外侧插筋应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后弯折≥15d。 外墙内侧及内墙锚固区应设置2道横向水平筋,但在外墙外侧锚 固区横向钢筋应满足直径≥d/4(插筋最大直径),间距≤10d(d为 插筋最小直径)且≤100的要求。
11G101钢筋平法知识简述
目录
一、平法概述 二、框架柱平法要点概述 三、剪力墙平法要点概述 四、框架梁平法要点概述 五、现浇板平法要点概述 六、独立基础平法要点概述 七、筏板基础平法要点概述 八、楼梯平法要点概述
一、平法概述
1.1 钢筋重量
1.2 基本锚固
1.3 最小锚固搭接长度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0。 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按直径较小的钢筋计 算,任何情况不应小于300。

七、筏板基础平法要点概述
7.1 配筋信息标注

隔一布一:贯通筋不 同规格A/B@x,表示 A和B之间间距为x, A、B的间距均为x的 两倍;非贯通筋和贯 通筋A@x/B@x,表 示A和B之间间距为 x/2,A、B的间距均 为x
7.2 基础梁有无外伸时配筋构造

基础梁(含基础次梁)有外伸时上部钢筋第一排钢筋伸 到外伸端部边缘后向下弯折12d,其他排伸入最外排支座 满足直锚即可。 基础梁(含基础次梁)有外伸时下部钢筋第一排钢筋伸 到外伸端部边缘后向上弯折12d,其他排伸至边缘无需弯 折。

4.5 框架梁箍筋设置

框架梁端部箍筋加密在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满足≥2.0梁高且 ≥500。 在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满足≥1.5梁高且≥500。

4.6 框架梁变截面钢筋锚固

梁竖向变截面时, 能直锚时满足直锚 即可,不能直锚时 应弯锚,一般伸入 支座内≥0.4Labe后 弯折15d。 但屋面框架梁中间 跨变截面时应伸至 支座对边后自低标 高位置向下弯折 Lae。



柱净高与柱截面长边尺寸的比值≤4时,箍筋沿柱全高加 密
2.6 上下层钢筋直径或规格不同时钢筋锚固
上下层柱纵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

上层柱比下层柱多出的钢筋自梁板面锚入下层柱1.2Lae。 下层柱比上层柱多出的钢筋自梁底锚入上层柱1.2Lae。 上层柱直径较大的钢筋应伸入下层柱且错开非连接区进 行连接。 下层柱直径较大的钢筋应伸入上层柱且错开非连接区进 行连接。
3.8 墙身洞口位置钢筋设置要求

洞口高、宽均不大于800时直接注写各向补强钢筋,大于 800时下部锚固直锚满足一个锚固≥Lae。
3.10 剪力墙变截面时钢筋设置

剪力墙钢筋变截位置直锚需满足≥1.2Lae,弯锚时竖向筋 ≥12d,水平筋≥15d。


4.2 框架梁钢筋锚固
4.3 框架梁钢筋连接范围及搭接长度

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连接位置应 在跨中1/3范围内。 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在支座1/3范围内。 梁上部非贯通筋第一排应伸入梁跨1/3以上,第二排应伸 入1/4以上。

4.4 梁侧面纵筋设置

当梁腹高≥450时梁两侧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 受扭钢筋可以代替构造腰筋。 梁侧面构造钢筋的搭接和锚固长度可取15d。 梁侧面受扭钢筋的搭接长度为Lle,锚固长度为Lae,锚固方 式同框架梁。
7.8 平板式筏板基础变截面时配筋构造

平板式筏板基础平板变截面时,纵筋能直锚时应满足≥La。 上部钢筋自支座处板最低面标高位置向下弯折≥La。 下部钢筋弯折应自支座处板最高底标高位置向上弯折≥La。

2.7 上下层柱变截面时钢筋锚固

水平方向变化值与梁高的比值≤1/6时 ——纵筋连通处理 水平方向变化值与梁高的比值>1/6时 下层柱主筋要求伸至柱顶满足竖向长度≥0.5LabE,弯折12d。 边角柱变截面 位置内侧锚固LaE.


上层柱自梁板面
锚入下层柱1.2LaE。
2.8 墙上起柱及梁上起柱(框架柱)

五、现浇板平法要点概述
5.1 板筋信息标注

隔一布一:贯通筋不同规格A/B@x,表示A和B之间间距 为x,A、B的间距均为x的两倍;非贯通筋和贯通筋 A@x/B@x,表示A和B之间间距为x/2,A、B的间距均为x。
5.2 板筋锚固

板纵筋在端支座处应伸至支座外侧纵筋内侧后弯折≥15d, 平直段≥La时可不弯折。 板下部筋锚固应满足≥5d且到支座中线。

7.2 基础梁有无外伸时配筋构造

基础梁无外伸时上部纵 筋应伸至尽端钢筋内侧 弯折15d,当直段长度 ≥La可不进行弯折;下部 纵筋应伸至尽端钢筋内 侧弯折15d。 当外伸长度加支座宽度 小于La时,按无外伸钢 筋构造。

7.3 基础次梁锚固

基础次梁上部钢筋锚固应满足≥12d且至少到梁中线。 下部钢筋锚固应伸至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


3.5 剪力墙纵向分布筋连接范围

剪力墙竖向钢筋搭接时离板高度可以为0,非加强区域墙 身搭接接头允许为100%。 焊接或者机械连接离板高度应不小于500。 接头错开距离符合规定。

3.6 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顶部锚固

满足≥Lae可以进行直锚。 不足直锚时可以进行弯锚弯折长度≥12d。
2.4 顶部锚固设置

边角柱
4)柱外侧纵筋伸入梁内不 宜少于65%,其余35%柱外 侧纵筋第一层自柱顶伸至 柱内侧向下弯折8d,第二 层钢筋伸至柱内边。
2.5 连接范围及箍筋加密设置

在嵌固部位位置上方非连接区域(箍筋加密)高度为1/3 柱净高 其他位置箍筋加密位置为1/6柱净高、柱长边宽、500等 三个值中取大值 核心区属非连接区箍筋应加密 纵筋搭接时搭接区域箍筋应加密

4.6 框架梁变截面钢筋锚固

当支座两边梁宽不 同或者错开布置时, 将无法直通的纵筋 弯锚入支座中,或 者当支座两边纵筋 根数不同时,可将 多出的纵筋弯锚入 支座中,屋面框架 梁弯锚同竖向变截 面构造
4.7 非框架梁锚固

非框架梁上部筋不满足直锚时应向下弯折15d;下部筋直 锚应满足≥12d,如果纵筋是光圆钢筋时应≥15d,架立筋 等同框架梁。

7.5 梁板式筏板基础有无外伸时配筋构造

梁板式筏板基础平板有外伸时主筋伸到外伸端部边缘后 弯折12d。
7.5 梁板式筏板基础有无外伸时配筋构造

无外伸时上部纵筋应锚固 长度≥La且至少到梁中线。 下部纵筋应伸至尽端钢筋 内侧弯折15d。 当从支座内部到外伸端头 小于La时,按无外伸钢筋 构造。
7.4 基础梁变截面时配筋构造

基础梁(含基础次梁)竖向变截面时,纵筋能直锚时应 满足≥La。 上部钢筋第一排需要自支座处梁最低面标高位置向下弯 折≥La,其他上部钢筋弯折≥15d。


下部钢筋弯折应自支座处梁最高底标高位置向上弯折≥La。
7.4 基础梁变截面时配筋构造

基础梁在柱两侧梁宽不同时,上部纵筋应伸至尽端钢筋 内侧弯折15d,当直段长度≥La可不进行弯折。 下部纵筋应伸至尽端钢筋内侧弯折15d。
1.4 钢筋连接方式

搭接连接 机械连接 焊接


1.5 钢筋接头错开距离

搭接连接:≥1.3Lle 机械连接:≥35d 焊接:≥35d且≥500
注:d为搭接钢筋中较小 直径,当同一构件不同连 接钢筋计算连接区段长度 不同时取大值。
二、框架柱平法要点概述
2.1 配筋信息标注
注:圆柱螺旋箍筋需在箍筋前加L。
3.7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锚固搭接

剪力墙端无暗柱或者直接伸入暗柱时水平筋弯折≥10d。
3.7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锚固搭接

剪力墙相交或者伸入端柱、框架柱时弯折≥15d。 满足直锚时可不必弯折,但须伸至端柱对边纵筋内侧位置。
3.7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锚固搭接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搭接长度为1.2LaE,错开搭接距离为500。
4.8 悬挑梁端部锚固

悬挑梁下部钢筋锚固应满足≥15d,抗震时应满足≥Lae。
4.8 悬挑梁端部锚固
1)支座为柱墙的中间层悬挑梁,上部钢筋直锚满足≥Lae, 不能直锚时应伸至柱对边纵筋内侧且≥0.4Lab,再向下弯折 15d。
4.8 悬挑梁端部锚固
2)支座为梁的中间层悬 挑梁,直锚满足≥Lae,不 能直锚时应伸至柱对边纵 筋内侧且≥0.6Lab,再自支 座处较低梁顶面向下弯折 ≥Lae且伸至梁底。 3)支座为墙柱梁时的屋 面悬挑梁,直锚满足≥Lae, 不能直锚时应伸至柱对边 纵筋内侧且≥0.6Lab,再自 支座处较低梁顶面向下弯 折≥Lae且伸至梁底

墙上起柱底部锚固应自墙顶面向下伸入墙内1.2Lae且弯折 150,墙上起柱底端锚固区箍筋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布置。 梁上柱底部锚固应自梁顶面向下伸入梁内≥0.5Labe且弯折 12d。

2.9 框支柱顶部锚固
框支柱上部锚固要求自框支柱边缘起弯锚入框支梁或楼层 板内≥Lae(≥La)。
三、剪力墙平法要点概述
2.4 顶部锚固设置

边角柱
1)柱外侧纵筋用作梁主筋
2.4 顶部锚固设置

边角柱
2)柱外侧纵筋自梁底伸到柱顶弯折后水平伸入梁内,长度 ≥1.5Labe,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分批截断,错开间距≥20d; 梁向下弯折伸至梁底且≥15d。
2.4 顶部锚固设置

边角柱
3)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 梁主筋伸至柱外侧向下弯折 1.7Labe,梁上部主筋配筋率 >1.2%时分批截断,错开间 距≥20d,有二排筋时先断第 二排主筋。
2.2 底部插筋锚固
2.3 底部锚固范围箍筋设置

柱封闭箍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道 柱位于结构外缘时,锚固区横向箍筋应满足≥1/4d(d为 插筋最大直径),间距为10d(d为插筋最小直径)且≤5d 的要求。
2.4 顶部锚固设置

中柱
中柱纵筋伸至柱顶≥Lae就满足直锚,不足直锚时需伸至柱顶 弯折1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