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本文服务业和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出 (产值 GD P, 单位为 亿元人民币) 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然后 按照 1990 年的不变价格指数做了折实换算。
④ 由于历史原因和服务业本身的特点, 中国服务业统计核 算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从绝对水平看, 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 和就业都有可能被低估, 绝对数的低估可能会影响各自的增长率 及它们的相对比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 (2000)、 岳希明和张曙光 (2002) 都对这一问题做了详细讨论。为了尽可能 地减少或避免服务业绝对统计数据被低估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着 重从趋势和变化的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及 技术进步。
3 程大中: 上海大学服务贸易研究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 路 20 号 A 楼 1 号 302 室 201800 电子信 箱: dazhongcheng @ sohu. com。
感谢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及复旦大学世 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戴炳然和张纪康教授的帮助, 感谢上海大学 范剑勇博士、复旦大学田素华博士以及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议。
⑤ 政府以及学术界都提出服务业要更多地吸纳劳动力, 以 此作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失业的重要途径, 这一设想本身就国内目 前的现实来说没有问题。 但是, 根据中国“入世”所作的相关承诺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中国将逐步开放 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要想在开放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就必须 注意服务业至少某些服务部门的集约化发展问题, 我们不能过多 地指望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y = Y L , k= K L )
(2)
( 1) 式中, 产出 Y 不再是资本和劳动数量的
简单函数。资本量 K 和劳动力L 分别乘以两个分
别是时间函数的因子 A ( t) 和 B ( t) , 所得的 A ( t)
世界经济3 2003年第7期 ·36·
K 和B ( t)L 分别指有效资本和有效劳动。如果A ( t) 的变化率为正, 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即使实际 资本存量不变, 有效资本存量也会增加。 同理, 如 果B (t) 的变化率为正, 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即使 实际劳动量不变, 有效劳动量也会增加。这一现象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称为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 即 由于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外移, 即使资本与劳动数 量没有增加, 产量也会增多, 好像诸生产要素已经 增大一样。如果A (t) 和B ( t) 的变化率为负, 则会 出现相反的情况。 如果 A ( t) 的变化率为零即 A (t) = 1, B > 0, 则 Y = F [ K , B ( t)L ], 这意味着技 术进步是纯粹劳动增强型的。如果B (t) 的变化率 为零即 B ( t) = 1, A > 0, 则 Y = F [A ( t) K , L ], 这 意味着技术进步是纯粹资本增强型的。如果A ( t) = B ( t) > 0, 则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Y = A ( t) F [K , F ], 这意味着技术进步是资本和劳动均 等增强型的。
①服务业是反映一个经济体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务业在内涵上是指提供或生产服务产品的产业, 在外延上包括 很多服务部门。《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划分为 12 大类 155 个服务项目。 本文所论及的中国服务业是指除了第 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 和第二产业 (包括工业和建筑 业, 不过, 建筑业的产业归属存在一定的争议) 之外的行业或部门 (即第三产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服务部门的统计划分是很 粗的。
二 分析框架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 为了反映技术进步的影
响, 通常把总生产函数写作以下形式 (琼斯, 1999,
中译本) :
Y = G (K , L , t) ≡F [A ( t) K , B ( t)L ]
(1)
人均产出 (产值) 函数为:
y = g (k , t) ≡f [A ( t) k , B ( t) ],
世界经济3 2003年第7期 ·35·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分点。在整个考察期, ② 服务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 为 10. 4% , 比第二产业 (11. 6% ) 低 1. 2 个百分 点, 高于第一产业 (4. 8% ) 5. 6 个百分点。③可以看 出, 中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与其他经 济体相比, 中国目前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三低” 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 和人均增加值偏低。根据计算, 1998 年, 中国服务 业增加值占 GD P 的比重不到美国服务业增加值 占 GD P 比重的 1 2, 就业比重不到美国的 1 3。同 年, 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 中国人均 GN P 为 3051 美元, 列世界第 132 位。 在世界 211 个国家 和地区中, 中国人均 GN P 列倒数第 79 位, 而中国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 P 比重则列倒数第 11 位。这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其 服务业比重高于中国。我们以前的研究还发现, 中 国服务业的人均增加值只有美国的 1 9 (程大中, 2000)。④
程大中
Y ( t) = F (K eΛt, L eΚt)
由 (3) 式得:
Yα
Y
=
K eΛtF 1 Y
Kα
K
+
K
eΛtF Y
1
Λ+
L eΚtF 2 Y
(3)
Lα
L
+
L eΚtF 2Κ
Y
(4)
已知资本的边际产出 F K = F 1eΛt, 则总产出中
的资本份额 Η=
K
F Y
K
=
1+
1 w
( rk ) , 根据线性齐次
关 于 服 务 业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问 题, B aum o l (1967) 和 Fuch s (1968) 在考察美国 20 世纪 60 年 代以前服务业发展的状况后认为, 美国服务业的 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滞后的, 并且认为造成这一滞 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 后来, B aum o l 等 (1985) 对这一结论作了部分修正, 将服 务部门进行了区分, 认为有些服务部门 (包括通信 和广播、贸易、房地产、专业服务) 的劳动生产率是 增长的。
Η)
Lα
L
(6)
则 Πt= Κ+ Ηt (Λ- Κ)
(7)
如果服务业的 Y、K 、L 与 Η的时间序列数据
已知, 便可以估算出要素的增长率 Λ 和 Κ, 从而确
定中国服务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性质与类型。
三 要素投入、生产率与服务业增长
本部分首先分析中国服务业的要素 (劳动力 和资本) 投入以及单要素生产率 (人均产出和单位 资本产出) 的变化。由于人均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 为资本—产出比的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 和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率 (衡量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服务 业动态效率的改进) 之和, 所以最后讨论这两项分 解指标。
图 1 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资料来源: 根据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而得。 说明: 中国的数据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文中的有关指标若未特别说明, 也不包括台湾、香港和 澳门地区。
人均产值是衡量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之一。从这一指标看, 服务业的人均产值年均增长 率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 只有 3. 67% , 不到第二 产业增长率的一半, 比第一产业还低 0. 1 个百分 点。在 1980、1990、1994 和 1995 年, 服务业的人均 产值出现过负增长。很明显, 在产值不变或产值增 长较慢的情况下, 如果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那么 其结果必然是人均产值的下降。 我们在附表所作 的关于中国服务业各有关变量年均变化率的相关 性分析也表明, 中国服务业人均产值增长率与就 业增长率是负相关的 (见附录附表)。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程大中3
内容提要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 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 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 —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 产率增长率的贡献。 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 型的。 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 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略, 在服务领域引进外国 直接投资, 促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开放。
要解决目前中国服务业存在的“三低”问题, 就必须一方面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中的 相对比重, 另一方面注意服务业的集约化经营, 提 高服务业的人均增加值。 但是这两个方面彼此之 间似乎存在着尖锐的矛盾。⑤ 中国服务业“三低” 问题的实质, 以及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 服务业 整体发展是低水平和粗放式的, 这两点互相联系。 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三低”现 象存在的背景下, 中国服务业的单要素 (劳动力和 资本) 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怎样变化的?中国 服务业增长存在怎样的技术进步?
现假定A (t) 和B ( t) 均以指数形式增长, 即A ( t) = eΛt和 B ( t) = eΚt, 这里 Λ, Κ分别为 A ( t) 和 B ( t) 的增长率。这时, 总生产函数可写成下面 (3) 式 的形式, 假定此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生产函数。
②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发现, 1990 年是一个十分特 殊的年份, 在这一年, 本文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分析指标都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 下文在必要时将分时段进行分析。
从国内三次产业发展的比较看, 1978 到 2000 年, 中 国 服 务 业 的 增 加 值 占 GD P 的 比 重 由 2317% 上升至 33. 2% , 22 年间上升了近 10 个百
分 点; 服 务 业 从 业 人 员 比 重 由 12. 2% 上 升 至 2715% , 22 年间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中国第二产 业 的 增 加 值 占 GD P 的 比 重 由 48. 2% 上 升 至 5019% , 22 年间仅上升 2. 7 个百分点; 就业比重 从 17. 3% 上升至 22. 5% , 22 年间上升 5. 2 个百
关 键 词 服务业 技术进步 资本深 工业化一 背景与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服务业问题逐渐被提 升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而受到前所未有 的重视。①郭克莎 (1992) 比较分析了中国服务业 增长因素及其变动特点。 刘伟和杨云龙 (1992) 提 出, 工业化和市场化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双重历 史使命。 胡庄君 (1993) 对中国服务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问题进行经验分析。 华而诚 (2001) 根据中国 服务业开放的大趋势, 提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 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论点, 认为未来中国国际 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水 平。 上述研究没有涉及中国服务业增长中的技术 进步问题。
(一) 劳动与资本投入及其生产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年均增长 率始终为正数, 平均为 6. 6% , 基本上一直高于第 二 产 业 ( 平 均 为 3. 9% ) 和 第 一 产 业 ( 平 均 为 110% )。服务业就业增长的高峰年份分别是 1984 (17. 2% )、1990 (16. 8% ) 和 1994 年 (9. 8% ) , 低迷 年份是 1982 (2. 4% )、1989 年 (2. 0% ) 和 90 年代 末 (2. 0% 左右)。 2000 年服务业就业增长出现反 弹, 与第二产业就业的负增长形成对比 (见图 1)。
性, 1- Η= L F 2eΚt Y , 则 (4) 式可表示为:
YYα=
Η
Kα
K
+
(1-
Η)
Lα
L
+
ΗΛ+
(1-
Η) Κ (5)
总产出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资本与劳动的增
长率乘以其权数 (即随时间而变化的各要素在总
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 再加上平均要素增长率乘以
其权数。 令
Πt=
YYα-
Η
Kα
K
-
(1-
④ 由于历史原因和服务业本身的特点, 中国服务业统计核 算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 从绝对水平看, 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 和就业都有可能被低估, 绝对数的低估可能会影响各自的增长率 及它们的相对比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课题组 (2000)、 岳希明和张曙光 (2002) 都对这一问题做了详细讨论。为了尽可能 地减少或避免服务业绝对统计数据被低估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着 重从趋势和变化的角度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的增长及 技术进步。
3 程大中: 上海大学服务贸易研究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 路 20 号 A 楼 1 号 302 室 201800 电子信 箱: dazhongcheng @ sohu. com。
感谢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陈宪教授及复旦大学世 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戴炳然和张纪康教授的帮助, 感谢上海大学 范剑勇博士、复旦大学田素华博士以及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建议。
⑤ 政府以及学术界都提出服务业要更多地吸纳劳动力, 以 此作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失业的重要途径, 这一设想本身就国内目 前的现实来说没有问题。 但是, 根据中国“入世”所作的相关承诺 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 中国将逐步开放 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要想在开放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就必须 注意服务业至少某些服务部门的集约化发展问题, 我们不能过多 地指望一般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y = Y L , k= K L )
(2)
( 1) 式中, 产出 Y 不再是资本和劳动数量的
简单函数。资本量 K 和劳动力L 分别乘以两个分
别是时间函数的因子 A ( t) 和 B ( t) , 所得的 A ( t)
世界经济3 2003年第7期 ·36·
K 和B ( t)L 分别指有效资本和有效劳动。如果A ( t) 的变化率为正, 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即使实际 资本存量不变, 有效资本存量也会增加。 同理, 如 果B (t) 的变化率为正, 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即使 实际劳动量不变, 有效劳动量也会增加。这一现象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称为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 即 由于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外移, 即使资本与劳动数 量没有增加, 产量也会增多, 好像诸生产要素已经 增大一样。如果A (t) 和B ( t) 的变化率为负, 则会 出现相反的情况。 如果 A ( t) 的变化率为零即 A (t) = 1, B > 0, 则 Y = F [ K , B ( t)L ], 这意味着技 术进步是纯粹劳动增强型的。如果B (t) 的变化率 为零即 B ( t) = 1, A > 0, 则 Y = F [A ( t) K , L ], 这 意味着技术进步是纯粹资本增强型的。如果A ( t) = B ( t) > 0, 则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 Y = A ( t) F [K , F ], 这意味着技术进步是资本和劳动均 等增强型的。
①服务业是反映一个经济体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服务业在内涵上是指提供或生产服务产品的产业, 在外延上包括 很多服务部门。《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划分为 12 大类 155 个服务项目。 本文所论及的中国服务业是指除了第 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 和第二产业 (包括工业和建筑 业, 不过, 建筑业的产业归属存在一定的争议) 之外的行业或部门 (即第三产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服务部门的统计划分是很 粗的。
二 分析框架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 为了反映技术进步的影
响, 通常把总生产函数写作以下形式 (琼斯, 1999,
中译本) :
Y = G (K , L , t) ≡F [A ( t) K , B ( t)L ]
(1)
人均产出 (产值) 函数为:
y = g (k , t) ≡f [A ( t) k , B ( t) ],
世界经济3 2003年第7期 ·35·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分点。在整个考察期, ② 服务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 为 10. 4% , 比第二产业 (11. 6% ) 低 1. 2 个百分 点, 高于第一产业 (4. 8% ) 5. 6 个百分点。③可以看 出, 中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但与其他经 济体相比, 中国目前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三低” 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 和人均增加值偏低。根据计算, 1998 年, 中国服务 业增加值占 GD P 的比重不到美国服务业增加值 占 GD P 比重的 1 2, 就业比重不到美国的 1 3。同 年, 按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 中国人均 GN P 为 3051 美元, 列世界第 132 位。 在世界 211 个国家 和地区中, 中国人均 GN P 列倒数第 79 位, 而中国 服务业增加值占 GD P 比重则列倒数第 11 位。这 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其 服务业比重高于中国。我们以前的研究还发现, 中 国服务业的人均增加值只有美国的 1 9 (程大中, 2000)。④
程大中
Y ( t) = F (K eΛt, L eΚt)
由 (3) 式得:
Yα
Y
=
K eΛtF 1 Y
Kα
K
+
K
eΛtF Y
1
Λ+
L eΚtF 2 Y
(3)
Lα
L
+
L eΚtF 2Κ
Y
(4)
已知资本的边际产出 F K = F 1eΛt, 则总产出中
的资本份额 Η=
K
F Y
K
=
1+
1 w
( rk ) , 根据线性齐次
关 于 服 务 业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问 题, B aum o l (1967) 和 Fuch s (1968) 在考察美国 20 世纪 60 年 代以前服务业发展的状况后认为, 美国服务业的 劳动生产率增长是滞后的, 并且认为造成这一滞 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 后来, B aum o l 等 (1985) 对这一结论作了部分修正, 将服 务部门进行了区分, 认为有些服务部门 (包括通信 和广播、贸易、房地产、专业服务) 的劳动生产率是 增长的。
Η)
Lα
L
(6)
则 Πt= Κ+ Ηt (Λ- Κ)
(7)
如果服务业的 Y、K 、L 与 Η的时间序列数据
已知, 便可以估算出要素的增长率 Λ 和 Κ, 从而确
定中国服务业增长中技术进步的性质与类型。
三 要素投入、生产率与服务业增长
本部分首先分析中国服务业的要素 (劳动力 和资本) 投入以及单要素生产率 (人均产出和单位 资本产出) 的变化。由于人均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 为资本—产出比的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 和全要 素生产率增长率 (衡量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服务 业动态效率的改进) 之和, 所以最后讨论这两项分 解指标。
图 1 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资料来源: 根据有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而得。 说明: 中国的数据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 文中的有关指标若未特别说明, 也不包括台湾、香港和 澳门地区。
人均产值是衡量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之一。从这一指标看, 服务业的人均产值年均增长 率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 只有 3. 67% , 不到第二 产业增长率的一半, 比第一产业还低 0. 1 个百分 点。在 1980、1990、1994 和 1995 年, 服务业的人均 产值出现过负增长。很明显, 在产值不变或产值增 长较慢的情况下, 如果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那么 其结果必然是人均产值的下降。 我们在附表所作 的关于中国服务业各有关变量年均变化率的相关 性分析也表明, 中国服务业人均产值增长率与就 业增长率是负相关的 (见附录附表)。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程大中3
内容提要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 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 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 —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 产率增长率的贡献。 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 型的。 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 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略, 在服务领域引进外国 直接投资, 促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开放。
要解决目前中国服务业存在的“三低”问题, 就必须一方面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中的 相对比重, 另一方面注意服务业的集约化经营, 提 高服务业的人均增加值。 但是这两个方面彼此之 间似乎存在着尖锐的矛盾。⑤ 中国服务业“三低” 问题的实质, 以及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 服务业 整体发展是低水平和粗放式的, 这两点互相联系。 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三低”现 象存在的背景下, 中国服务业的单要素 (劳动力和 资本) 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是怎样变化的?中国 服务业增长存在怎样的技术进步?
现假定A (t) 和B ( t) 均以指数形式增长, 即A ( t) = eΛt和 B ( t) = eΚt, 这里 Λ, Κ分别为 A ( t) 和 B ( t) 的增长率。这时, 总生产函数可写成下面 (3) 式 的形式, 假定此生产函数为一次齐次生产函数。
②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 我们发现, 1990 年是一个十分特 殊的年份, 在这一年, 本文所涉及的几乎所有分析指标都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 下文在必要时将分时段进行分析。
从国内三次产业发展的比较看, 1978 到 2000 年, 中 国 服 务 业 的 增 加 值 占 GD P 的 比 重 由 2317% 上升至 33. 2% , 22 年间上升了近 10 个百
分 点; 服 务 业 从 业 人 员 比 重 由 12. 2% 上 升 至 2715% , 22 年间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中国第二产 业 的 增 加 值 占 GD P 的 比 重 由 48. 2% 上 升 至 5019% , 22 年间仅上升 2. 7 个百分点; 就业比重 从 17. 3% 上升至 22. 5% , 22 年间上升 5. 2 个百
关 键 词 服务业 技术进步 资本深 工业化一 背景与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服务业问题逐渐被提 升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而受到前所未有 的重视。①郭克莎 (1992) 比较分析了中国服务业 增长因素及其变动特点。 刘伟和杨云龙 (1992) 提 出, 工业化和市场化是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双重历 史使命。 胡庄君 (1993) 对中国服务业的固定资产 投资问题进行经验分析。 华而诚 (2001) 根据中国 服务业开放的大趋势, 提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 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的论点, 认为未来中国国际 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水 平。 上述研究没有涉及中国服务业增长中的技术 进步问题。
(一) 劳动与资本投入及其生产率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年均增长 率始终为正数, 平均为 6. 6% , 基本上一直高于第 二 产 业 ( 平 均 为 3. 9% ) 和 第 一 产 业 ( 平 均 为 110% )。服务业就业增长的高峰年份分别是 1984 (17. 2% )、1990 (16. 8% ) 和 1994 年 (9. 8% ) , 低迷 年份是 1982 (2. 4% )、1989 年 (2. 0% ) 和 90 年代 末 (2. 0% 左右)。 2000 年服务业就业增长出现反 弹, 与第二产业就业的负增长形成对比 (见图 1)。
性, 1- Η= L F 2eΚt Y , 则 (4) 式可表示为:
YYα=
Η
Kα
K
+
(1-
Η)
Lα
L
+
ΗΛ+
(1-
Η) Κ (5)
总产出的增长率可以表示为资本与劳动的增
长率乘以其权数 (即随时间而变化的各要素在总
产出中所占的份额) , 再加上平均要素增长率乘以
其权数。 令
Πt=
YYα-
Η
Kα
K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