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ppt课件
中考第一轮复习_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 课件(26张ppt)
(八)文言虚词“然”
1、 “然”主要用作形容词词尾,是“… …的样子”的意思,同 其他词素组成形容词。如: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杂然相许。
2、可以作指示代词,译成“这样、那样”。如:虽然,受地于 先王,愿终守之。 河东凶亦然。 3、作动词,可以译成“是的、对的、认为… …是对的”。如: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的意思) 2.然得腊之以为饵 (介词,“把”的意思) 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连词,“而”的意思) 4.策之不以其道 (介词,“按照”“根据” 的意思)
请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5.以塞忠谏之路 (连词,“以致”)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作连词,“因为” 的意思) 7.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介词,拿) 8.所以动心忍性 (介词,“用”的意思) 9.夫不能以游堕(huī)事 (因为)
(二)、文言虚词“其”
1、作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她”或“他们、它们、她们”“他 他们的”。
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作指示代词。可以译成“这、这些、那、那些”或“其中、其 中的”。如: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那)
3、作副词,表示推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译为“恐怕、 大概、难道、可要”等。
2、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如:予尝求古仁人之 心。
3.作动词,相当于“到、往… …去”。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而不染。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5.表示语气停顿或音节助词,起舒缓语气作用;或作助词,无实义。 如:公将鼓之。 顷之。
中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ppt课件(79页)
〔2〕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 动词,去、往。
〔3〕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怅,失意,不痛 快。
〔4〕假设:代词,你,指陈胜。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这 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出师表》
➢ 〔10〕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 〔11〕许:答应,许诺。 ➢ 〔12〕驱驰:指奔波效力。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 〔13〕效:实现。 ➢ 〔14〕不毛:不长草木,此指不长草木的荒凉地区。毛,
(长)草苗。 〔15〕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16〕庶:希望。竭:竭尽。 ➢ 〔17〕驽〔nú〕钝: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干。钝,刀刃不 锋利,指头脑不灵活,做事迟钝。
《陋室铭》
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
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爱莲说》
染:沾染〔污秽〕。 濯:洗涤。 涟:微波。 妖:美丽而不庄重。 直:挺直。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出师表》
➢ 〔18〕攘(rǎng)除:排除,根除。 ➢ 〔19〕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此指曹魏政权。 ➢ 〔20〕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21〕斟酌:商讨,合计。 ➢ 〔22〕损益:增减,兴办。
《邹忌讽齐王纳谏》
➢ 〔1〕昳〔yì〕丽:光彩美丽。 ➢ 〔2〕朝服衣冠:早晨穿衣服、戴帽子。 ➢ 〔3〕朝:早晨。 ➢ 〔4〕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 〔5〕窥(kuī〕镜:照镜子。 ➢ 〔6〕孰:谁。 ➢ 〔7〕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 〔8〕君美甚:您美极了。 ➢ 〔9〕及:赶得上,比得上。 ➢ 〔10〕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 〔11〕复:又。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PPT优秀课件下载(18张)
例
1
汝其勿悲
其:表示推测语气, 有时也可表示希望、劝告等
2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也:表示停顿,舒缓语 气 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兮:主要用在楚辞中,相当于“啊” 也是用来舒缓语气的
句末语气词 也、矣、焉、耳、乎、与(欤)、
邪(耶)、哉、夫
例句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矣 今水已变而益多矣
释义
表肯定语气。 “就是” 表事情完成、结 束 “了” 表示强调
焉 虽鸡狗不得宁焉。
耳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表示范围“只不 过”
疑问语气词
例句
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释义
“吗、呢”
与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吗、呢” 欤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耶 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吗、呢” 邪
感叹语气词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何:什么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什么,为什么
四不定代词
或、莫
不定代词 例句 不定代词释义
或
(表肯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 有的人、有的 泰山,或轻于鸿毛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 有时 或没
莫
(表否定)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 没有谁 震失色。
五特殊代词
者、所
特殊代词 例句 特殊代词释 义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的人 虽欲言,无可进者 ……的事
者
用叶者,取叶初张足时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ppt课件)
而
记忆顺口溜:
8
其
(一)代词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9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 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其
13
以
(三)动词“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用,可译为“认为”。(四)通假字
“以”通“已”
记忆顺口溜:
14
于
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15
于
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22
代词
表疑问,相当于“什么”
表疑问,相当于“谁”“哪一个”“哪里”
表疑问,相当于“怎么”“怎么样”
表疑问,相当于“为什么”“何故”
副词
表示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相当于“乃”“即”可译作 “是”、“就是”。
连词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便”“那么”
其
10
其
记忆顺口溜:
11
以(一)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12
以
(二)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因而”。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
16
为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图文共38页PPT
•46、Biblioteka 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PPT优秀课件
•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 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2021/6/3
14
• 三、看特殊标志
•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 它们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 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就 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 例:
• 1、“之”在主谓之间,起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 无义。
• 2、被动句的标志:“见”、“于”、“见…… 于”、“为所”。
• 3、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和“之”。
• 4、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 其词性和意义是确定的,只要判断出是哪
种标志,就找到它的用法和意义了。
2021/6/3
•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 其:
• 1、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
• eg:其李广将军之谓乎。(2002年全国卷)
• 【因为“其”不能作主语。“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 “大概”。】
• 2、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 eg: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语气副词,表命令语气,可译为“一定”。】
副词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2021/6/3
6
3.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熟记文言文虚词“之、其、以、于、而”顺口溜
熟记文言文虚词“之、其、以、于、而”顺口溜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2、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3、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中考文言虚词归纳复习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28
七、复习“则”
1.却,可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那么,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论语》六则
ppt课件完整
29
说一说 “为”的用法有哪些?
(一)“为”用作介词,读作“wèi”。 主要有 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 “向”“对” “给”等。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ppt课件完整
30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可译作“为着”“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鱼我所欲也》)
ppt课件完整
31
3. 表示被动,译作“被”。 如: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②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 “之”用作语气助词,用于凑 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
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瞑。
ppt课件完整
9
(三)“之”用作动词。译 为:“去”、“往”、“到”。 如:
送孟浩然之广陵
ppt课件完整
10
二、复习“其”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 为“他(她)”“他(她)的”“他 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 的”。如: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ppt课件完整
26
2、副词,表示出人意料,译作 “竟”“竟然”。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ppt课件完整
27
3、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 “是”“就是”。如
中考文言文常见虚词整理课件
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 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 作实词用。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明辨词义和用法
虚词大多是多义的,要根据 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副词
代上文的“君子”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通晓古今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与现代汉 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的古今变化,准确 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哪些词相当。
A、少数沿用下来 如:学不可以已 B、有的完全消失
如: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产生了细微的变化
如: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用在句中,不译
常见文言虚词——也
四、表感 叹语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常见文言虚词——也
五、表祈 使语气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常见文言虚词——虽
一、连词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译作“虽然”
常见文言虚词——虽
一、连词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译作“即使”
常见文言虚词——乎
连词
表并列:“和、 又”可不译
表承接:“就、 表转折:“但 然后”,或不译 是、却、然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夺而杀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常见文言虚词——而
连词
表递进:“并 且” “而且”
表修饰:可译为 表因果:“因 “地”“着”, 而” 可不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用法PPT课件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一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 (的)。”例:①并自为其名。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①妻跪问其故。?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 么”。
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土
6、按照,依照。 7、根据。例: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为。 13、通“已”,止。例:无以,则王乎? 14、任用。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于
重点6
⑴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
⑵在。例:①其皆出于此乎? ⑶与,跟,同。例: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
仲、乐毅。
⑷到。例:①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⑸从,自。例: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⑹在......方面。
⑺比。例: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⑻被。例:①不拘于时。②受制于人。
⑷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且:
一说而且。)②且秦强而赵弱。
⑸尚且,还。例: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
辞!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例:①三军既惑且疑。 ②磐石方且厚。
⑺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 面......;一边......,一边......。例:
3、介词,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 宾语。)⑵以钱覆其口。⑶屠惧,投以骨。 ⑷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共27张PPT)
2.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 表目的,“来”
4. 屠惧,投以骨
介词 把
5. 以刀劈狼首
介词 用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 表目的,“来”
7. 盖以诱敌连词 表目的,“来”源自七、“虽”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八、“为”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一、“之”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之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之的用法及意义
1. 下车引之
代词 他,指元方
2. 学而时习之
代词 它,指学过的知识
3. 曲肱而枕之
代词 它,指“肱”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 它,指优点
代词 它,指缺点
5. 夫君子之行
助词 相当于“的”
6. 复投之
代词 它,指骨头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而、之、于、其、以、为、乃、虽 因、与、乃、且、则、何、所、焉
提示: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只列出了初中阶段出现并常用的用法及词义。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不必钻牛角尖,中考考察的都是用法及意义十分鲜明、 确定的例子。 3.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特殊的用法(有些甚至在初中阶段甚至是孤例),要牢记例句,做到一 出现就能明确辨认。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课件系列-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虚词顺口溜
◆1.之
1、译为“的”的情况
(1)藐小之物(2)故时有物外之趣 3)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4)其邻之父亦云(5)而疑邻人之父 (6)近塞之人有善骑术者
(7)此独以跛之故 (8)不能称前时之闻 (9)仲永之通悟
(10)于厅事之东北角(11)忘路之远近(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水陆草木之花(14)菊之爱 (15)花之君子者也 (16) 径寸之木 (17)大道之行也 (1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念无与为乐者
指东西、物、地方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以中有足乐者(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在因果复合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9、动词“去,往”
(1)辍耕之垄上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3)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2. 者
1、代词,一般附着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动宾词组的后面,相当于 “……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指人:
(1)又闻有早行者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3)京中有善口技者
(4)后遂无问津者
4.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复前行,欲穷 其林。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其喜洋洋者也。 5.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其一犬坐于前。(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 表转折
(1)先天下之忧而忧( 表修饰 ) (2)溪深而鱼肥( 表并列 ) (3)温故而知新( 表顺接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 (5)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6)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 ) (7)而山不加增( 表转折) (8)委而去之( 表顺接 ) (9)得之心而寓之酒( 表并列 ) (10) 2023/12/26 执策而临之( 表修饰 )
•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 C.方虚骄而恃气 今齐地方千里
• D.素湍绿潭
吴玠素服飞
2023/12/26
中考例题分析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一、用作介词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 “用、拿、把、按照”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人多以书假余(把) ③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023/12/26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可以一战(凭、靠) ②以君之力(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 为“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2023/12/26
三、用作动词
•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例: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去,往 ) ②当之郡( 去,往 )
2023/12/26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 “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 可不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义,取消独立 性 )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冲刺初中生2022-06-02 11:40发表于山东文言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
今天图图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中阶段文言虚词的部分,不会让大家死记硬背,是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的,来读读看,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01:“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02:“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文言文虚词推断技巧PPT优秀课件
•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 【“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 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
2021/6/3
14
• 三、看特殊标志
•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 它们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此 根据语境认定这些虚词特殊的语法功能,也就 可以推断出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 ②吾其还也。
• 【“其”是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
• 3、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 eg:秦王恐其破璧。
• 【“其”作代词,代荆轲。 】
2021/6/3
17
• 焉: • 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 • eg:风雨兴焉。
•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
• 也: • 在句末,表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 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表停顿。
2021/6/3
8
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用法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
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二、使用频率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
三、语法功能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
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
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四2021/、6/3 发展变化大。
2021/6/3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词
动词
“替”、“给” “作出”、“制定”
2021/6/3
5
2.辨明用法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承接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择其善者而从之(4)死而后已(5)或置酒而招 之
(6)既醉而退(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9)水落而石出
者
(10)太守归而宾客从(1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5)舍鱼而取熊掌也,舍生而取义也 (1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17)公输盘诎,而曰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 以:
1、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议译为“在”, “从”等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以中有足乐者 (4)以其境过清夫不能以游堕事 (5)扶苏以数谏故 (6)徒以有先生也
(22)黔娄之妻有言(2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5)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 (26)骈死于槽枥之间(27)益慕圣贤之道
(2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9)无鲜肥滋味之享 (30)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2)腰白玉之环(3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复前行,欲穷其
林。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其喜洋洋者也。5.译 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其一犬坐于前。(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
众人(2)且壮士不死则已 (3)且秦灭韩亡魏(4)且焉置土石 2、和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接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4.而 一、并列 (1)学而时习之 (2)任重而道远 (3)峨冠而多髯 (4)而僦赁看幕《观潮》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蔚然而深秀者(7)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8)往来而不绝者(9)溪深而鱼肥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 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
(17)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18)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19)而山不加增
四、修饰
(1)拔山倒林而来
(2)随波而逝《观潮》
(3)溯迎而上《观潮》 (4)执策而临之
(5)朝而往,暮而归 (6)临溪而渔
(7)环而攻之
(8)仰而视之曰
8、代词,代物,事
(1)项为之强 (2)使之冲烟而飞鸣(3)为之怡然 称快(4)观之,兴正浓(5)驱之别院(6)学而时 习之,不亦说乎(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9) 忽啼求之(10)传一乡秀才观之(11)受之天(12)一 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16)闻之,欣然规往 (17)策之不以其道(20)走送之(21)心乐之(22) 乃记之而去(23)属予作文以记之
7、代词,代人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借旁近与之(3)
邑人奇之(4)余闻之也久(5)于舅家见之(6)或置酒而招之 (7)楚人怜之(8)令辱之(9)陈胜佐之(10)杀之以应陈涉
(11)先主器之(12)将军岂愿见之乎(13)将军宜枉驾顾 之 (14)贤能为之用(15)悉以咨之(16)愿陛下亲之信之(17)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18)呼尔而与之 (19)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20)公与之乘(21)明日,徐公 来,熟视之 (22)人皆吊之
3、宾语前置的标志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6、补足音节,无实义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久之,目似暇, 意暇甚 (3)妇拍而呜之 (4)卒之为众人 (5)怅恨久之 (6)公将鼓之(7)此犹文轩之于敝舆也
(8)委而去之(9)寡助之至(10)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3、表动作行为所剧昔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 等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用作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 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 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念无与为乐者
指东西、物、地方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以中有足乐者(3)是故所欲有甚 于生者 (4)虽欲言,无可进者 (5)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在因果复合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此独以跛之故 (8)不能称前时之闻 (9)仲永之通悟
(10)于厅事之东北角(11)忘路之远近(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3)水陆草木之花(14)菊之爱 (15)花之君子者也 (16)径寸 之木 (17)大道之行也 (18)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9)既而尽分合五阵之势(20)春冬之时 (21)实则欲界之仙 都
三、转折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3)学 而不思则罔(4)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而计其长不盈寸(7)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足肤皲裂而不知(10)而不知人之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11)而戍死者固十之六七
(12)而且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3)而君逆寡人者 (14)而智术浅短
例:宋何罪之有?
何陋之有?
(3)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 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 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4)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 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 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6、被
例:受制于人
“而”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之”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3、用作动词: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而迎将军者乎?
◆3.其 一、代词 1.译作 “……的”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3)谓其妻曰。(4)帝感其诚。(5)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7)增其旧制。(8)请循其本。(9)屠大 窘,恐前后受其敌。(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译作“他/她/它(们)”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4)醉能同其乐。 (5)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3.译作“……自己的”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4)此之谓失其本心。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
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春秋三十有三。——清·梁
(2)以弱为强者
(3)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 用。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陈胜者,阳城人也
(4)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 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 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3)安陵君其许寡 人!其:可译为“可要”。(4)其恕乎。(大概,也许)
且 1、况且,而且 (1)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用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等
(1)或异二者之为
(2)二者不可得兼
6、用在某些描写的词语后,相当于“……的样子”
(1)感极而悲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