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酒行业: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葡萄酒行业:问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出现变化,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出现上升,葡萄酒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葡萄酒市场,无论生产、进口、营销、流通、投资,以及对葡萄酒的理解、热爱和消费程度上,都有着空前的非凡表现。
这种坚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葡萄酒业带来了狂躁、欣喜和希望。
随着国外葡萄酒不断递增式的涌入和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更加催化成熟了中国葡萄酒市场。
尤其在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后,中国俨然开始了葡萄酒大业的鼎盛时期。
我国葡萄酒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酿酒葡萄品种单一
葡萄酒产品特色不突出是我国葡萄酒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在最近10年左右时间,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但是,品种过于单一,红色品种中超过60%为赤霞珠,白色品种中超过70%为霞多丽,如此高度集中的单一品种,很难适应中国地域广阔、酿酒葡萄产区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的生产局面,这也是造成原料质量低下,产区风格、特点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品种区域性严重,适应力不足
对葡萄种植来讲,我国的东、西部各有特点,西部葡萄的成熟度比东部好一些,在适合葡萄种植的胶东半岛,除要受降雨的影响之外,还要受限于年份。
葡萄酒原料的供应与生产脱节
葡萄酒的原料决定着葡萄酒的品质,我国原料产地一方面存在着因选择品种盲目而造成的主栽品种不对路,优良品种不能形成批量,或者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未经品种区域性试验就大量投入生产栽培的问题。
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同成熟期品种搭配不合理,采收期集中等问题,不仅采收时劳力短缺,而且加大了酒厂的压力。
生产模式、栽培模式、采摘模式落后
我国的种植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惯性思维操作中,在对不同种类葡萄的种植上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用与鲜食葡萄同一个方法对酿酒葡萄进行种植和栽培,其结果必然导致酿酒葡萄在风味、厚度和口感上的缺失。
一味照搬西方国家,酿酒原料的种植缺乏中国“特色”
地中海气候最适宜栽培葡萄,但不是地中海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栽葡萄,现在很多企业并不从实际出发,把西方技术全盘引进并投放到生产里,到头来得不偿失,制约了行业、企业的发展。
目前行业规范、标准还不能完全跟上发展的需要
其实GB15037-2006《葡萄酒》国家标准已对年份葡萄酒、品种葡萄酒和产地葡萄酒作了规定,但由于相应规范的制定工作没有跟上,这类产品仍处于无法监督的状态。
同样,在酿酒葡萄种植和品种等方面的规范工作,也跟不上行业快
速发展的需要。
国内葡萄酒业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内高级酿酒师严重短缺;葡萄培育缺乏有效管理,葡萄原料在口感、色泽和香气上逊于进口葡萄;缺乏成熟、规模、独立的葡萄酒营销系统等等。
国内葡萄酒市场存在竞争环境不规范的现状。
为争夺中低端市场份额,国内酒商营销手法滥用,导致国内葡萄酒市场鱼龙混杂,不利于国内葡萄酒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
傍“名牌产区”
中国属于葡萄酒新世界,由于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日益紧密,目前中国市场的瓶装酒几乎囊括了来自世界各个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品。
但是由于国家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成熟,也为不少企业“浑水摸鱼”创造了条件。
为数不少缺乏必要生产条件的企业从国外进口散酒,国内贴牌灌装。
然后打着进口酒的旗号来销售。
“傍上”了国际著名产区。
美其名曰“法国酒”、“美国酒”、“意大利酒”等。
另外一些企业利用自己身处国内知名产区如烟台产区、昌黎产区、天津产区等的身份。
生产出所谓的“优良产区酒“.来刺激消费。
傍“名牌商标”
中国葡萄酒市场目前已经拥有了五枚“中国驰名商标”,他们分别是张裕、王朝、通化、长城和威龙。
再加上其它国家各级授予企业的名牌称号,为数众多。
在所有的名牌“被傍”案件中。
以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第一集团的三大品牌张裕、长城和王朝最为普遍。
长城葡萄酒品牌被仿制得淋漓尽致。
长城葡萄酒品牌持有者为世界500强之一的中粮集团。
真正的长城葡萄酒均来自沙城、华夏和烟台三个产区。
但是,市场却存在着各种“长城”,“金色长城“、“绿色长城“、‘长城家园”、“新长城”等等。
对于商标持有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傍“名牌概念”
鉴于消费环境的不成熟,葡萄酒企业经常用“概念营销”的手法来培育和引导市场,从概念演变来看就分别有年份酒、庄园酒、酒庄酒、老树葡萄、树龄、橡木桶干红、陈酿、窖藏、窖酿、单品种酒、产区酒和小产区酒等等。
“概念营销”在成功启动市场的同时,也为其他企业傍“名牌概念”提供了土壤,市场上“假年份”、“假产区”、“假陈酿”和“假酒庄”等“假概念”的盛行。
更为“名牌概念”的消费信任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作为当前葡萄酒消费量增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和亚洲葡萄酒市场最主要的消费国,中国有着极具光明的未来。
置身于国际化的竞争环境中,中国酒业市场已真正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市场。
但是,葡萄酒行业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将是经济持续增长下消费人群的增加和人均消费量的增长。
众多业内人士看好国内葡萄酒市场,也是基于国内一直增长的经济速度和消费升级态势。
但仍要注意的是,中国市场依然是一个潜在性市场,而不是一个现实的市场。
未来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经过一段经济繁荣和过度扩张之后,将在环球经济情况和国内消费理性回归的前提下,平稳地回落到适度的增长区间。
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视角更加明显
中国的葡萄酒骨干企业在本土征战的同时,已经展开了伸向国际的触角。
通过与外资联合或并购等方式,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为进军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而面向世界的不仅是中国的葡萄酒,还有设备、包装等配套行业也已经成长起来,并开始向世界输出产品与技术。
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必将在国际化的路上走得更远。
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进入快车道
葡萄酒文化推广活动必将更加如火如荼,各类葡萄酒品鉴会、葡萄酒品评培训、葡萄酒主题旅游等,让中国消费者更多地认识、了解、热爱葡萄酒。
更多的国外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必将给市场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而将纷繁复杂的中国菜式与品类繁多的葡萄酒做出完美的搭配,使美酒与美食相得益彰,将会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重要任务。
葡萄酒品种差异化发展更加明显
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识的加深,企业对于发展的不断思考与实践,“差异化”主题的不断强化,日趋成熟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葡萄品种栽培与葡萄酒酒种类的差异化发展上步伐加快,骨干企业的特色品种不断呈现。
葡萄酒产区产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
通过政府机构和民间联合组织,组织产区内的葡萄酒企业互通有无、协助工作、组团宣传的集群发展模式,多个产区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产区优势,而这一发展模式今后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
高档葡萄酒由高价回归高端
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本土葡萄酒品牌的必争之地。
而随着经营与消费的理性,众多的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做实质量基础上,对其产品进行更深层价值的挖掘,从精神层面打动消费者,让高档酒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端。
而只停留在概念阶段的产品,注定是要被市场淘汰。
东部经营优势与西部原料优势不断融合
西部地区高品质的葡萄原料得到重视,但是多数葡萄酒骨干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葡萄酒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一线城市。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成熟,这种优势的融合成为必然。
葡萄酒运营商更加专业化
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对葡萄酒经销商的需求量增大,准入门槛也会提高。
我们将会看到专业化的葡萄酒运营商会越来越多,葡萄酒品牌店、形象店由东南向西部逐渐铺展。
中国葡萄酒品牌依旧是中国市场的主流品牌
国产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进口葡萄酒的增长促进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但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以及对地域文化的熟悉与影响,始终是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主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