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
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一部分荧光素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

(2)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结合。

(3)除去检查的抗原以外,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类属抗原(如Forssman氏抗原),可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以外之之相应抗体结合。

(4)从组织中难于提纯抗原性物质,所以制备的免疫血清中往往混杂一些抗其他组织成分的抗体,以致容易混淆。

(5)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太多,这种过量标记的抗体分子带过多的阴离子,可吸附于正常组织上而呈现非特异性染色。

(6)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等。

二、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消除荧光抗体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应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动物脏器粉末吸收法
常用肝粉(猪、大白鼠或小白鼠),其次是骨髓粉、鼠脑粉和鸡胚粉等。

每毫升荧光抗体中加入肝粉50~100mg,在离心管中充分混匀,在室温中振动2h,4℃中过夜,再搅拌10min,高速离心(3000~15000r/min)30min,1~2次后,即可使用其上清液。

吸收一般应在临用前进行,吸收后之荧光抗体保存冰箱中勿超过2周。

染色应作吸收前后之比较,吸收时可先用缓冲盐水将组织干粉浸湿,离心(3000~15000r/min)30min,除去上清液,再加入荧光抗体进行吸收,以免消耗过多的抗体。

肝粉或新鲜细胞吸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消除方法,对荧光抗体的
荧光色素和蛋白都有吸附作用。

如检查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也可用相同的组织干粉或匀浆沉淀物吸收之。

用脏器肝粉吸收对荧光抗体损失较多,如果根据Hiramotos氏等的方法将组织的20%生理盐水匀浆液,用生理盐水洗2~3次,12000r/min 10min离心沉淀,用其沉淀物吸收其荧光抗体即能完全达到目的,京极方久氏认为这样吸收对荧光抗体几乎没有损失,他们常用此法,效果甚佳,吸收后放置一周左右,用时有必要再吸收一次。

【肝粉的制法】
(1)将若干只小白鼠或大白鼠放血杀死,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洗2~3次,除去血液,剥掉表面的结缔组织的脂肪。

(2)剪碎,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至无血色止,然后再加生理盐水少许,用组织捣碎机或匀浆器作成匀浆。

(3)将肝匀浆装入离心管内(1/3左右),交换地用2~3倍量生理盐水和丙酮反复洗涤各三次,至上清无血色止,每次完毕先用2000r/min离心沉淀15min后,再除去上清液。

(4)最后用丙酮洗涤肝浆,再用布氏漏斗过滤,或离心沉淀,将沉淀物平铺在洁净的玻璃板上,37℃烤干(过夜)。

(5)在乳钵中充分研磨,用120目铜筛筛选过后,分装,密封,低温干燥保存。

(二)透析法
荧光素如FITC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大分子不能透过,可将未与蛋白结合的荧光素透析除去。

(1)将标记完毕的荧光蛋白液装入一透析袋或玻璃纸袋内,液面稍留空隙,紧扎。

(2)浸入0.02mol/ph 7.1~7.4的PBS中(悬于大于标记物体积约50~100倍的PBS内),在4℃中透析,每日更换3~4次PBS,约5~7天,透析液中无荧即可(在荧光光源照射下)。

(三)葡聚糖凝胶G-50柱层析法
除游离荧光素可用2×46cm柱层析法,详细方法参阅第二章。

加入荧光抗体15~18ml (按床体积的5%~10%加样),使其缓慢渗入
柱内,待即将全部入柱时,加入PBS少许,关闭下口,停留30~40min ,使游离荧光充分进入细筛孔中,然后再接通洗脱瓶开始滴入洗脱液。

加入洗脱液一定量后,荧光抗体即向下移行,逐渐与存留于上端的游离荧光素之间拉开明显的界线,随着大量洗脱液的不断加入,二者分离距离越来越大,荧光抗体最先流出,分前、中、后三部分收集,测F/P比值,合格者合并,浓缩,分装。

洗脱液用20%磺基水杨酸测定蛋白(发生沉淀反应),继续洗脱,游离荧光素则相继被洗脱下来,至洗脱液中无蛋白和荧光素后,此层析柱即可再用。

若用以除去荧光抗体中的游离荧光素和硫酸铵等盐类,可先在过柱前透析一夜,否则,NH4+太浓,在蛋白未完全洗脱时即出现NH4+,因而影响提纯与回收蛋白,一般待洗脱液出现蛋白时,即进行收集,之后出现SO4++(用1%BaCl2检查发生白色沉淀)。

最后是NH4+,(用纳氏试剂检查呈黄棕色沉淀),待洗脱液无SO4++及NH4+后可再用。

如仅用小量荧光抗体,可用1×20cm的柱层析柱,取2g Sephadex G-50装柱,即可过滤
2~3.5ml荧光抗体。

(四)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
标记过多或过少荧光素的抗体分子可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法除去。

方法如下:
DEAE-纤维素柱的装柱,洗脱、再生方法等与提纯IgG方法相同。

装柱所需DEAE-纤维素量以干重每克交换20~50mg标记蛋白量为宜。

常用梯度洗脱法如下:
(1)层析柱用0.01mol/L、pH7.2PB平衡,标记物上柱后,先用0.01mol/L、pH7.2PB 洗脱,洗出无色或淡绿色液体,洗脱液量(根据床体积大小每梯度乘3),然后依下列各种离子强度洗脱液,分别洗脱和收集:
0.01mol/L、pH7.2PBS(0.05mol/l NaCl)……洗脱部分1。

0.01mol/L、pH7.2PBS(0.01mol/l NaCl)……洗脱部分2。

0.01mol/L、pH7.2PBS(0.02mol/l NaCl)……洗脱部分3。

将此三部分收集液(每管5ml)分别测定其F/P比值,0.05mol/l NaCl pH7.2PB洗脱液280nm光密度高峰管合并,浓缩保存备用。

因这部分非特异性染色荧光最少,是比较好的荧光抗体。

其他两部分可以废弃。

(2)柱上吸附的过度标记蛋白可继续增加NaCl的浓度至2.0mol/L洗脱完。

经过DEAE-纤维素层析后的标记抗体,其抗体量一般约损失50%,因此有些要求不太高的抗体,如抗细菌荧光抗体,不一定要这样处理,可用染色效价测定的稀释法除去非特异性染色。

(五)荧光抗体稀释法
先测定荧光抗体特异性染色与非特异性染色的效价,若二者效价相差较大,则可将荧光抗体稀释至一临界浓度,使特异性染色呈阳性,而使非特异性染色保持阴性,稀释方法和染色效价测定方法相同。

(六)纯化抗原法
用各种方法提纯单一成分的抗原是产生单价特异性抗体的最主要条件。

近代免疫化学技术(免疫吸收法)和柱层析法等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可参考有关专著。

(七)纯化抗体法---免疫吸收法
例如抗IgA血清的纯化方法---免疫吸收法。

如分泌型IgA(SIgA)抗原纯度不高,所制的抗血清常与IgG呈交叉反应,为此需要吸收,常采用纯化的人IgG戊二醛聚合物加以吸收纯化。

方法如下:1.人IgG聚合物的制备在5ml含40mg/ml人IgG的0.1mol/l pH7.0磷酸缓冲溶液中,加入2.5%戊二醛溶液1ml,边加边搅,5min 即出现混浊,逐现大块胶块,放置30min 后,用研钵将凝胶磨细,继用1.0mol/l pH7.0磷酸缓冲溶液反复洗涤3次,末次加蒸馏水至20ml,即为人IgG聚合物悬液。

2.免疫吸收法将待吸收的抗SIgG血清加入待量IgG聚合物悬液,置室温搅拌60min,离心沉淀,上清液即稀释1倍的纯化抗SIgA血清。

如用IgG聚合物作少量分次吸收,其效果更好。

(八)伊文氏蓝(Evans blue)衬染法
用0.01%伊文氏蓝的0.01mol/l pH7.2PBS稀释荧光抗体,可将背景细胞和组织染色,呈红色荧光,与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减少了非特异性荧光,宜作常规应用。

伊文氏蓝一般先配成1%溶液,保存于4℃,用前再稀释至0.01%用以和然释荧光抗体。

此外,还可以用胰酶消化组织切片或用10%牛血清蛋白封闭法等消除非特异性染色,提高特异性染色。

免疫荧光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一)非特异性染色的主要因素
组织的非特异性染色的机理很复杂,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以下几点:
1.一部分荧光素未与抗体结合,形成了聚合物和衍化物,而不能被透析除去引起非特异性染色。

2.抗体以外的血清蛋白与荧光素结合形成荧光素脲蛋白,可与组织成分非特异结合。

3.除去检查的抗原以外,组织中还可能存在类属抗原(如Forssman氏抗原),可与组织中特异性抗原以外的相应抗原结合。

4.从组织中难以提纯抗原性物质,所以制备的免疫血清中往往混杂一些抗其他组织成分的抗体,以致容易混淆。

5.抗体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素分子太多,这种过量标记的抗体分子带过多的阴离子,可吸附于正常组织上而呈现非特异性染色。

6.荧光素不纯,标本固定不当等。

(二)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消除荧光抗体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应根据产生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透析法
荧光素如FITC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大分子不能透过,可将未与蛋白结合的荧光素透析除去。

(1)将标记完毕的荧光抗体液装入一透析袋或玻璃纸袋内,液面稍留空隙,紧扎。

(2)浸人0.01mol/L pH7.2的PBS中(悬于大于标记物体积约
50—100倍的PBS内),在4℃中透析,每日更换3~4次PBS,透析液中无荧光即可(在荧光光源照射下)。

2.葡聚糖凝胶G-50柱层析法
除去游离荧光素可用葡聚糖凝胶G-25或G-50柱层析方法,加入荧光抗体15~18ml(按床体积的5%~10%加样),使其缓慢渗人柱内,待即将全部入柱时,加入PBS少许,关闭下口,停留30—40min,使游离荧光素充分进入分子筛孔中,然后再接通洗脱瓶开始滴入洗脱液。

加入洗脱液一定量后,荧光抗体即向下移行,逐渐与存留于上端的游离荧光素之间拉开明显的距离界线,随着大量洗脱液的不断加入,二者分离距离越来越大,荧光抗体最先流出,分前、中、后三部分,收集中间部分,测F/P比值,合格者浓缩,分装。

如仅用小量荧光抗体,可用1cm×20cm的层析柱,取2g Sephadex G-50装柱,即可过滤2~3.5ml荧光抗体。

3. 荧光抗体稀释法
先测定荧光抗体的特异性染色与非特异性染色效价,若二者效价相差较大,则可将荧光抗体稀释至一临界浓度,使特异性染色呈阳性,而使非特异性染色保持阴性,稀释方法和染色效价测定方法相同。

4. 纯化抗原方法
用各种方法提纯单一成分的抗原是产生单价特异性抗体的最主要条件。

现代免疫化学技术(免疫吸收法)和柱层析法等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5.伊文蓝(Evan blue)衬染色方法
用0.01%伊文蓝的0.01mol/L pH7.2 PBS溶液稀释荧光抗体,可将背景细胞和组织染色呈红色荧光,与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形成鲜明的对比,减少了非特异性荧光,宜作常规应用。

伊文蓝一般配成1%溶液,保存于4℃,用前再稀释至0.01%用以稀释荧光抗体。

此外,还可以用胰酶消化组织切片或用10%牛血清蛋白封闭法等消除非特异性染色,提高特异性染色。

免疫组化非特异性染色的消除方法:
(1)缩短一抗/二抗孵育时间、稀释抗体来控制。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2)一抗用多克隆抗体易出现非特异性着色,建议试用单克隆抗体看看。

但是单克隆的一般都几千元一个抗体,价格比较贵,不过结果会很好,尤其是背景一般不会太深。

(3)DAB显色时间如何把握?
DAB显色时间不是固定的,主要由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到出现浅棕色本底时即可冲洗;DAB显色时间很短(如几秒或几十秒)就出现很深的棕褐色,这很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高或抗体孵育时间过长,需要下调抗体浓度或缩短你的抗体孵育时间;
此外,若很短时间就出现背景很深,还有可能你前面的封闭非特异性蛋白不全,需要延长封闭时间;
DAB显色时间很长(如超过十几分钟)才出现阳性染色,一方面可能说明你的抗体浓度过低或孵育时间过短(最好一抗4度过夜);另一方面就是封闭时间过长。

非特异性染色的原因
1. Ig与Fc受体结合
多见于冰冻切片(特别是淋巴造血组织,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组织细胞表面多),主要是和二抗反应,因为一抗一般稀释度均较大,因此Fc受体的干扰基本不存在。

由于福尔马林固定破坏了大部分的Fc 受体,所以石蜡切片不多见。

避免方法:
①用以二抗相同种族的正常血清封闭切片;
②用不含Fc段的抗体,但价格贵
(V区,C1区不含Fc段,用Pepsin消化)
2.静电吸附
抗体是一种带负电荷的球蛋白,容易和带正电荷的组织相结合,如胶原纤维。

避免方法:
①尽量稀释一抗
②降低抗体的电荷,如用2.5%NaCl,0.05mTBS代替PBS;
③用去垢剂如triton-100处理切片。

Tween-20等;
3.二抗与组织中的Ig结合
如羊抗兔的二抗,二抗可以标本中(人)Ig发生交叉反应,科学上越接近的动物,交叉反应越
明显,如人与猴,兔与豚鼠。

避免方法:用与待测组织相同的5%的正常血清稀释二抗。

如人血清。

4.组织中残存醛基与Ig的结合
如醛类固定后未能彻底的冲洗,残流醛基可以和Ig结合。

避免方法:
①彻底冲洗;
②0.02%的新鲜的硼氧化钾液处理10分钟后冲洗;
5.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红细胞,粒细胞的含量尤其高,镜下可以识别,不要将其当成阳性结果。

避免方法:
①石蜡切片0.3%双氧水-甲醇溶液处理切片;
②冰冻切片3%双氧水处理切片5分钟(99:1)因为未经固定包埋,大部分酶未被破坏;
③对于骨髓涂片
最好用非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体
如碱性磷酸酶(AP)

磷酸萘酯+水→α-萘酚+偶氮染料

快兰(fast blue)或快红(fast red)
↓↓
兰色红色
用明胶甘油封片,不能用含二甲苯的封片剂,溶于二甲苯。

6. 内源性生物素
以24mg/ml的卵白素封片15分钟;
7. 交叉反应
PcAb敏感性高,但特异性稍低,容易出现非特异性染色。

避免方法:
①尽可能稀释抗体;
②尽可能用Mc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