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和机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己经不再满足于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而是拓展到。从文献中 发现优秀思想、实用技术、创新观念”上,医史、文献为“临床服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 的实用价值得到具体的支撑f引。随着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研究领域开始涉足 信息技术领域,开始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模糊识别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学术经验、 方剂药物的深入发掘,或进行新药筛选。中医药数据库的大量建立,为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资 源寻求方式,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大意义。【9l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主要反映在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 献等课程的有效整合,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先导的与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的复合交叉,特别是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向融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现代技术、人文社科等多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知识更 新,将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1课程整合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献整理标引》等选修课。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分流,改革并丰富
了医古文课程,将单一医古文课程拓展为以医古文本体课程为核心,以面向七年制、本科生的古汉 语通论、中医古籍训诂等拓展型、提高型课程为重点,以面向留学生的医古文基础课、中医汉语, 以及面向本科生的诗经概要、古代文化名著赏析等外向型、发散性课程为补充,融合古汉语、训诂、 目录、版本、音韵、中医文献等在内的中医特色系列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关讲义和教材。通过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院校的语言文化类研究课程,有效弥补了原先 课程设置中人文学科的缺失,为中医人才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提供了 充分的条件。13】 2.2机构整合
293
研究思路
言学、历史学、析学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7l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张亭立等撰文,提出医古文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学古
文与相关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涉及中医、历史、古代文化、古代汉语、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哲学 等多个知识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白然科学的完美结合。集中地体 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己经从单一型人才向高素质、 全方面、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单一纯学习医古文一门课程己不 利于学生全而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学习和拓展能力不够,尤其对医古文相关丰富的历史文化 背景了解不深,往往在具体运用医古文时出现误读,影响了对医药古文的合理分析和判断。【2】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前景日益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 中医文献学为核心的课程分化重组,以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与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院校图书 馆的机构整合,特别是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智能融合为基础融汇自然科学、 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将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开创崭新 的未来。 2.1课程分化
主要是《: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课程为核心的分化。山 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医文献学概论》入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药信息工程 学》、《医学信息学》等6种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暨新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材。 卜1我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作为副主编单位的<中外医学史》全国中撕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已在 全国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广泛应用。还参编了全国规划教材《实崩中医信息学》,创新教材、精 编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医案学》,并开设了《中医信息学与中医科学数据整理》、《中医 信息学与中医科学临床数据整理》、‘中医信息学与中医期刊数据整理》和《中医信息学与中医古文
参考文献 【1】李渡华,于丽, 张德英.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3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简介【J】.上海中医药人学学报,2007,4 [3】张亭立,孙文钟.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古文建设纵横谈(J】.中医教育,2008,4 【4】袁浩.国家重点学科二一中医医史文献学科【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5】陈仁寿.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 【6】刘飞,康健.传承中医文献培养实用人才~发展中的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J】.辽
主要是‘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整合。 我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与医学院合并成为医科大学以来,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就整合了 原中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和医古文教研室,还整合了原属于图书馆的‘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程,并开设了《中外医学史》新课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米,有效整合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 医古文、中医文献等专业,组建成新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研实力大大增强,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于2005年6月入选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lZJ 1.2学科交叉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正在向着融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学科思想和方 法,呈现多种成果形式(电子、纸质、多语种等)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服务对 象不断扩大,不仅对中医药的医、教、研,而目广‘泛涉及到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语
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 【7】王旭东.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 【8】郭君双,杨金萍.关丁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中医文献杂志,2004,1 【9】林丹红.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设想与探索一谈中医药文献资源建设【J].情报探索,200l。 4 【10】杨丽娟.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 02
陈仁寿近期撰文提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目前存在内涵过大,外延不明确,各亚学科相互游离, 整合牵强;人才缺乏,基础不扎实;课题数少,缺少标志性成果等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特别 是提出在学科建设中应当规范学科内涵,明确研究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强调特色研究:加强人才 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争取课题立项,鼓励多出成果。指出原来的4个学科整合在一起尽管牵强, 但毕竟相互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关联性,在知识结构上可以互补。如中医文献学中的校勘学离不开医 古文基础知识的指导;研究中医文献学中的文献著作源流首先要熟悉中国医学史知识:研究历代的 各家学说,也需要对历代医家的文献著作有足够的了解,需要从文献中了解和总结医家的学术思想。 在研究人员上也可以相互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相互探讨。等等,不但很有见地,而且切 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实际。p1 1.3知识更新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与机遇
李渡华1 于丽2张盛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知识,实践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提 出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三个方面机遇:认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是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 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的形成、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中 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1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医学院实验中心医史馆主任,教 授、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医数字化研究分会理事,中 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创新合作委员会中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国医国药·河北卷》专家委员 会副主任.
2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 3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是中医药院校在中医医史文献相关教研室整合的基础上,与中医药院校相关科研机构、中 医药院校图书馆、医史馆、博物馆的整合。
辽宁中医药大学就是以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包括两个教研室,覆盖医古文、中国医学 史、中医文献学和中医各家学说4个三级学科和中医文献数字化研究室,构成了体系完整的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体系,其“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为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医史教育博物馆”为 辽宁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科普基地。16】
二是中医医史文献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l ol 三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碍J 总之,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系统整合,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 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 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何协作系统、多学科知识系统、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 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学科 知识系统,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我院为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发挥中医文献研究所和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医史馆的作用正在酝 酿图书馆、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医史馆的整合。 2.3学科系统
一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与中医药科研院所、图书报刊出版编辑单位的课 题协作、教材编写协作、文献整理写作及其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教育的精品 课程协作,特别是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中医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中医药文化分 会、全国医学会医学史分会、全国科技史分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的紧密协作,将形成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第一次把文意理解能力的培养纳入医古文教学大纲要求,除 了给课文和阅读文选设计丰富的文意理解练习之外,还特意在基础知识部分增设‘文意理解”一章, 通过剖析文例,提高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医古文教学和科研在教授古 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展示古文献风貌和中医学术价值及其文化底蕴的窗口。培养学生全而掌握医 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 为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览定坚实可靠的基础。【2】 2中医医史学科机遇
2005年笔者曾撰文<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主要从知识角度分析了中医医史文 献学的内涵特点与体系特点,并结合国家1999.2015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纲要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 务,指出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特别提出中医医史文献“信息六化”和“智能六化”急 待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ll近几年来我从社会、知识、实践三个方面关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作为中医医史文献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一线人员、基层管理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不揣冒昧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与机遇提出一些看法。 1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
29S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主要反映在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 献等课程的有效整合,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为先导的与计算机学科、信息学科的复合交叉,特别是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向融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现代技术、人文社科等多学科思想和方法的知识更 新,将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1.1课程整合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献整理标引》等选修课。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对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分流,改革并丰富
了医古文课程,将单一医古文课程拓展为以医古文本体课程为核心,以面向七年制、本科生的古汉 语通论、中医古籍训诂等拓展型、提高型课程为重点,以面向留学生的医古文基础课、中医汉语, 以及面向本科生的诗经概要、古代文化名著赏析等外向型、发散性课程为补充,融合古汉语、训诂、 目录、版本、音韵、中医文献等在内的中医特色系列课程,并编写、出版了相关讲义和教材。通过 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院校的语言文化类研究课程,有效弥补了原先 课程设置中人文学科的缺失,为中医人才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夯实专业基础、完善知识结构提供了 充分的条件。13】 2.2机构整合
293
研究思路
言学、历史学、析学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7l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张亭立等撰文,提出医古文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是医药学古
文与相关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涉及中医、历史、古代文化、古代汉语、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哲学 等多个知识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白然科学的完美结合。集中地体 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己经从单一型人才向高素质、 全方面、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因此,单一纯学习医古文一门课程己不 利于学生全而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我学习和拓展能力不够,尤其对医古文相关丰富的历史文化 背景了解不深,往往在具体运用医古文时出现误读,影响了对医药古文的合理分析和判断。【2】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前景日益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 中医文献学为核心的课程分化重组,以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与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中医院校图书 馆的机构整合,特别是以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智能融合为基础融汇自然科学、 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将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开创崭新 的未来。 2.1课程分化
主要是《: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课程为核心的分化。山 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中医文献学概论》入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中医药信息工程 学》、《医学信息学》等6种教材入选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暨新世纪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材。 卜1我院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作为副主编单位的<中外医学史》全国中撕医结合专业规划教材,已在 全国医药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广泛应用。还参编了全国规划教材《实崩中医信息学》,创新教材、精 编版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医医案学》,并开设了《中医信息学与中医科学数据整理》、《中医 信息学与中医科学临床数据整理》、‘中医信息学与中医期刊数据整理》和《中医信息学与中医古文
参考文献 【1】李渡华,于丽, 张德英.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3 【2】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简介【J】.上海中医药人学学报,2007,4 [3】张亭立,孙文钟.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古文建设纵横谈(J】.中医教育,2008,4 【4】袁浩.国家重点学科二一中医医史文献学科【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5】陈仁寿.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 【6】刘飞,康健.传承中医文献培养实用人才~发展中的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J】.辽
主要是‘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整合。 我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与医学院合并成为医科大学以来,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就整合了 原中医医史各家学说教研室和医古文教研室,还整合了原属于图书馆的‘中医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程,并开设了《中外医学史》新课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米,有效整合中医各家学说、中国医学史、 医古文、中医文献等专业,组建成新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科研实力大大增强,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于2005年6月入选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lZJ 1.2学科交叉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正在向着融汇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人文社科等多学科思想和方 法,呈现多种成果形式(电子、纸质、多语种等)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服务对 象不断扩大,不仅对中医药的医、教、研,而目广‘泛涉及到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语
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 【7】王旭东.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 【8】郭君双,杨金萍.关丁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的交融.中医文献杂志,2004,1 【9】林丹红.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设想与探索一谈中医药文献资源建设【J].情报探索,200l。 4 【10】杨丽娟.浅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研究方向【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 02
陈仁寿近期撰文提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目前存在内涵过大,外延不明确,各亚学科相互游离, 整合牵强;人才缺乏,基础不扎实;课题数少,缺少标志性成果等问题,对此必须高度重视。特别 是提出在学科建设中应当规范学科内涵,明确研究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强调特色研究:加强人才 培养,提高人员素质;争取课题立项,鼓励多出成果。指出原来的4个学科整合在一起尽管牵强, 但毕竟相互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关联性,在知识结构上可以互补。如中医文献学中的校勘学离不开医 古文基础知识的指导;研究中医文献学中的文献著作源流首先要熟悉中国医学史知识:研究历代的 各家学说,也需要对历代医家的文献著作有足够的了解,需要从文献中了解和总结医家的学术思想。 在研究人员上也可以相互学习,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相互探讨。等等,不但很有见地,而且切 合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发展实际。p1 1.3知识更新
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与机遇
李渡华1 于丽2张盛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
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知识,实践三个方面总结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提 出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三个方面机遇:认为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是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 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的形成、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中 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1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中医学院实验中心医史馆主任,教 授、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医数字化研究分会理事,中 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创新合作委员会中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国医国药·河北卷》专家委员 会副主任.
2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 3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主要是中医药院校在中医医史文献相关教研室整合的基础上,与中医药院校相关科研机构、中 医药院校图书馆、医史馆、博物馆的整合。
辽宁中医药大学就是以中医医史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包括两个教研室,覆盖医古文、中国医学 史、中医文献学和中医各家学说4个三级学科和中医文献数字化研究室,构成了体系完整的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体系,其“中医文化研究中心”为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医史教育博物馆”为 辽宁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科普基地。16】
二是中医医史文献多学科知识系统的形成。【l ol 三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的形成。碍J 总之,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从课程整合到机构整合、系统整合,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社会 形态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交叉复合发展到中医医史文献课程分化重组、中医医史文献 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何协作系统、多学科知识系统、中医医史文献学科与临床医学交融系统 的形成,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实践活动发展的必然;从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更新到形成新的学科 知识系统,是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知识形态发展的必然。
我院为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发挥中医文献研究所和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医史馆的作用正在酝 酿图书馆、中医文献研究所、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医史馆的整合。 2.3学科系统
一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与中医药科研院所、图书报刊出版编辑单位的课 题协作、教材编写协作、文献整理写作及其中医医史文献学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教育的精品 课程协作,特别是全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中医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中医药文化分 会、全国医学会医学史分会、全国科技史分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之间的的紧密协作,将形成中医医 史文献学科多行业、多领域、多方位协作系统。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第一次把文意理解能力的培养纳入医古文教学大纲要求,除 了给课文和阅读文选设计丰富的文意理解练习之外,还特意在基础知识部分增设‘文意理解”一章, 通过剖析文例,提高学生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医古文教学和科研在教授古 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展示古文献风貌和中医学术价值及其文化底蕴的窗口。培养学生全而掌握医 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 为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览定坚实可靠的基础。【2】 2中医医史学科机遇
2005年笔者曾撰文<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主要从知识角度分析了中医医史文 献学的内涵特点与体系特点,并结合国家1999.2015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纲要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 务,指出了中医医史文献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特别提出中医医史文献“信息六化”和“智能六化”急 待深入研究和广泛实践。【ll近几年来我从社会、知识、实践三个方面关注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作为中医医史文献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一线人员、基层管理者,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现不揣冒昧对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与机遇提出一些看法。 1 中医医史文献学科的发展
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