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7
校企协同育人
2016年第2期
总第173期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指高校与企业间进行的有关人才培养的各种联合行动,包括企业行业全方位和全过程参与教育教学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过程实施、师资建设、质量监控等环节[1-2]。
国外高校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包括研究生层次)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
其中,北美的合作教育和德国的双元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框架[2]。
20世纪末,美国率先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的方式实现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模式,世界瞩目的北卡罗来纳金三角科技园,硅谷科技园都是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引进高校先进的科研成果,壮大了自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融入企业,实现了科研服务实践,推动企业创新的目的[3]。
澳大利亚开展的“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TAFE”模式、德国实行的整个培养过程在工厂企业等进行的BBS 模式、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工读交替”模式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都是通过融合课堂学习和工作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由此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高校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进行着积极地探索,一些知名高校通过国家课题,保持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借助相关课题与企业共建研究生教学基地,在校研究生通过一年半理论学习,结合企业需求,选择性进入企业培养中心参与企业科研,由企业、学校分别派出导师协同指导学生,学生毕业答辩过程更是由双方导师参与组织进行,研究生毕业可以选择性留在企业或另求发展,保证就业的同时拓宽了学生就业路径。
该模式的进行一方面有效改善了高校教学硬件条件,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对高校人才的认可,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
武汉理工大学借助自身科研优势,与“理工光科”联合开展国家863计划课题,保证了在校人才的课题参与度,将科研与实践做到了实处,不但大大提高了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也显著增强,研究生毕业后在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中也具有明显优势[5]。
辽宁科技大学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在努力摸索适合学校定位的研究生培养思路。
其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探索
谭洪艳 周卫红 刘广强
(辽宁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51)
摘 要:从高校与企业发展现状出发,阐述了高校与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中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辽宁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新模式,即以项目为依托、校企双导师制、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高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校企联合;双导师制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3YJSCX12)
校企协同育人2016年第2期总第173期
中,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平台,校企共建研究生联合培训基地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模式
学校严格坚持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质量标准,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优秀毕业生为目标,以研究生反馈调节系统为依据,形成了以项目为依托、校企双导师制、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实现了先进设备、教学平台的高效利用,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具体见附图。
辽宁科技大学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一)以项目为载体联合培养
校企项目合作模式是指高校研究生参与到企业的具体设计研发工作中,以项目为依托,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模式[6]。
通过企业项目、产品的研发设计,在校研究生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宽了就业平台。
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高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企业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校研究生积极参与项目开展,各自借助优势平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二)实行校企双导师制
学校一直保持与相关企业的有效联系与沟通,通过聘任知名企业高层次人才,解决了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科研设备薄弱的问题。
例如,建环专业聘请鞍山热能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所等单位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校内导师教授学生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科研思维,指导学生学术规范;校外导师指导科研方向,培养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通过生产实践总结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学校对企业等高层次人才的引入给予了研究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方法,开拓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其创新性思维。
校企双导师模式的实施,保障了研究生获得与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人才交流的机会,强化了自身的科研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共建联合培养基地
学校致力于建立校企双方共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研究生在校内学习理论课程1年,在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研与完成学位论文工作1年半。
校企双方及时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在培养基地的研究生的科研与生活问题。
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导师及时指导学生。
这样,既满足了
98
99
校企协同育人
2016年第2期
总第173期
研究生参与科研的需求,又使企业的优势发挥地淋漓尽致,而且使研究生了解到了本专业最前沿的研究,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效果
(一)实践教学体系日趋完善
通过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和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借助研究生的反馈调节系统,完善了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7]。
数据统计显示,校企共建研究生教学基地由2012年的23个发展到2015年的48个;企业人员兼任导师数逐年增多,由2012年的60名增加到2015年的103名,兼职的导师大部分为高级工程师,能够独立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
(二)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显著提高
新模式下培养的研究生借助校企项目合作,为课题开展提供了便利,自身科研能力提高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实现了在校研究生所选课题100%源于生产实践,保障了学生“有题应做,有题能做”。
近4年统计数据显示,在校研究生平均发表论文1~2篇,参与企业科研的课题数量由2012年的42项增加到2015年的61项。
累计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部分学生更是直接参与了国家863、973等国家重大课题,参与的相关课题申报国家专利30余项。
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生产加工现场接触和处理与专业相关内容,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三)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加了毕业生就业和择业几率。
一般情况下,联合培养伊始,学校与企业直接签订合作协议,如果在学习阶段,企业对学生的表现很满意,毕业研究生可免试直接进入企业。
近四年来数据统计显示,辽宁
科技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8%,55%进入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中50%以上的毕业研究生都是通过该方式进入企业。
三、结 语
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切实可行,实现了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对于企业而言,在联合培养过程中既可以利用高校的科技、人才资源解决生产、管理问题,又为自身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节约了人才招聘和培训成本。
对于高校而言,通过与企业合作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加贴近实践和市场,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引入了外部资源,拓宽了办学和社会服务的空间。
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促进就业,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在当下各高校积极扩招研究生的环境下,随之产生的科研经费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和高校硬件短缺等一系列无法短时间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
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http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823/201311/159870.html[2016-1-8]
[2]胡海青.我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制
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61-67.[3]林木.美国高校合作教育支持系统研究[D]. 兰州:西北师
范大学,教育学院,2011.
[4]毛道伟,孙侠.模式改革初显成效人才培养渐成特色——华
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Science》、《Nature》频亮相引关注[J]. 广东科技. 2010 (6):16-18.
[5]王玮.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D]. 武汉:武汉理
工大学,管理学院,2002.
[6]田雷雷,胡文峰,曹显杰,等.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
和形式探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 法制博览. 2016(4):282-283.
[7]梁素文.基于产学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前景[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