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可。根据前面总结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生活在湿润的陆地上或浅水中,用肺呼吸。
3、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4、生存环境受水的束缚。
认识到蛇、海龟和鳄鱼不是两栖动物,而是爬行动物。
5两栖类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一些资料的出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两栖类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强调蛙的体外受精特点,以及抱对的意义。
2蛙的发育历程
由前题引入,在受精卵后了解接下来进入到蝌蚪阶段,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课本文字部分,比较蝌蚪和成蛙的区别。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四肢
生活环境
通过对表格的填写,来了解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蝌蚪是逐渐变化成为成蛙的。
3蛙的变态发育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再对重点知识做回顾;理解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显著不同,为变态发育。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生活中为什么要爱护,保护两栖类动物,增强环保意识。我们应当如何去爱护、保护它们
课堂小结:请学生对照本节目标,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节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一、蛙的生殖
1、蛙的受精方式:体外受精
2、蛙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二、蛙的发育过程
1、蛙的生殖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蛙的变态发育: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2、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总结、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认识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出示视频图片以及设计问题为主,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运用谈话并借助课件一步步引导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和看到的自然而然归纳出知识要点.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提出问题.同时通过团队的讨论活动,增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教学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所无法做到的.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两栖动物的含义.根据青蛙生殖过程中的体外受精和变态发育过程,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主备:寇宗虎备课时间:
单元、章、节
第21章
第4节
教学内容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需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出两栖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正确理解两栖类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辅ຫໍສະໝຸດ 手段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
复备
【导入】:
什么样的动物为两栖类动物,它的生殖发育有什么特点
【新授】:
一、蛙的生殖与发育
1组织学生在自主阅读研究性学习论文片段《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共同探究有关蛙的几个问题。
(1)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雌雄蛙都能鸣叫吗蛙鸣叫的目的是什么
(3)雌雄蛙抱对有什么意义
组织学生积极进行回答,探讨,并给与鼓励。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了解蛙的受精特点。
归纳得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像蛙这样,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播放视频,对蛙的整体发育做回顾。
从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来了解蝌蚪类似于水生的鱼类,而成蛙则类似与陆生的爬行动物,从而总结出两栖类动物的由来。
总结:了解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提问:你知道除了青蛙以外还有哪些动物属于两栖类呢
那么,什么样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呢引导学生根据蛙的生殖与发育特点,共同归纳出两栖动物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