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教师到教研员的成长之路(黎雪)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获柳州市第十届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2004年获柳州市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二等奖2004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坛明星称号2005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2005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2005年论文把握评价标准正确评价学生获柳州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2006年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化学教学更实际化获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2006年化学变化的条件获柳州市征文教学课例一等奖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广西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全国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一等奖可见在作为一线教师的4年间她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黎雪老师总是以鼓励为主。“我觉得学生学习成绩不良一定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愿意总是吊车尾,他们自己心里也是非常苦恼、非常想找到解决之道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甚至是讽刺挖苦。我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正确且有必要的,但是这么做并不是严格的表现,而是对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生涯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青年教师们也以“能成为黎雪老师的徒弟”为荣。这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她的教学理念之中,并且帮助她逐步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高效教学”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我有一条座右铭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想要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教师就必须要和学生搞好关系。”正因为如此,黎雪老师与她的学生总是像朋友一样地相处,学生们也总把她视作是自己的大姐姐,愿意与她分享自己的心事,包括学习上的事情和生活上的事情。“学生们乐于告诉我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他们表露出对某个知识点的不理解而批评他们。学生就是因为不懂才来学校学习的,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而不是因为对于某个知识点的不理解而批评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讽刺他们问的问题有多么低级愚蠢。这不利于教学的有效、高效开展,更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而且,上技术指导课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为后来黎雪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工人们都喜欢听我的课,他们都说,小黎老师的课深入浅出,有趣又易懂,每次都能给我们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我自己也感觉每次上课都能使口才得到锻炼,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能同步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吧。”黎雪老师笑着说。
2006年,《化学变化的条件》获柳州市征文教学课例一等奖
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广西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全国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一等奖
可见,在作为一线教师的4年间,她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而且,自从2006年她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教研员之后,她依旧在自己的新岗位上不断取得进步,并且先后获得了柳州市第四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研员称号等重要奖项。4年的一线教师、4年的教研员,这些时间对于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几乎可以用“一瞬”来形容。那么,黎雪老师是如何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我访谈了黎雪老师和她所带领的一线教师团队。这个团队有个简洁但好记的名字——“柳北化学”。
用勤奋与爱耕耘于教坛
——黎雪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研究
王昊宁
初见黎雪老师,是在“柳北区名师工程”办公室所举办的一次“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专题培训会上,那时的她已经是柳北区教育局“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研室”的教研员了。我不由得感到惊讶,因为教研员并不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谈不上“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为什么她会入选呢?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惑,黎雪老师温和地笑了:“其实,我以前也是一线教师,后来因为教学和科研成绩出色,才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柳北区理化生教研员的。”黎雪老师曾是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从2002年进入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任教初中化学开始至2006年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柳北区理化生教研员的这四年间,她共获得过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级各类奖项19项,其中不乏一些重要奖项如:
不过,黎雪老师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又发挥了作用。“我从小就有一股‘倔劲’,凡是自己认准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放弃,再苦再难都会坚持到底。我在教学的时候遇到困难也是这样,从来不会想要逃避,而是会想方设法去解决。我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困难是真的难到不能被攻克的,除非人们自己不想去攻克。”除了向本校的老教师虚心求教之外,黎雪老师甚至还常常专程赶到其他学校去听优秀教师上课,认真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请教教学经验。“在我看来,方法正确是最重要的。那个时候我最关注的就是教学方法,因此没少向其他老师请教。现在做了教研员,我还是坚持认为教学方法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正确了,教学效果就绝对会得到保证。”
所以,黎雪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基础。而且,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就可以完事了的,除了学科知识的教授之外,德育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黎雪老师就和我说起了她当时做教师时遇到的一件事情。
当时,黎雪老师任教初三一个班级的化学课,需要选拔一位同学做化学课代表。由于她的课非常吸引学生,学生们都喜欢她,因此纷纷举手要求成为她的课代表。这时,黎雪老师注意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也举起了手,而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上课从不积极发言,也不愿意与人交流,于是黎雪老师就选择他做了化学课代表。
第一章从企业技术员到一线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个人成长经历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性格干练利落的黎雪老师很是感慨:“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时候其实是在企业工作的。”她说道,笑容始终温和。
一、工艺技术员的职业经历为她的化学教师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在生产一线工作了9年,并且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黎雪老师始终向往着回到教师岗位上去。“当初选择读师范院校,其实就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虽然也在生产一线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回到学校、回到讲台,始终是我的最大理想。”
二、初登讲台时也曾备尝艰辛
2002年,在家人和领导的鼓励下,黎雪老师重新回到她所热爱的讲台,到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当了一名化学老师。说起那段日子,黎雪老师感慨良多。
黎雪老师说:“在这9年里,其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参与实际工业生产的经历更是对我后来的化学教学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真正理解了‘化学一旦脱离生产生活实践就毫无价值’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我的化学课非常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想要让书本知识变得生活化、生产化。”
事实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利用“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法是十分有效的。因为从教育心理学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事物认知”向“抽象概念认知”的转型阶段,如果仅仅用文字、符号来表达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变化过程的话,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只有从他们周围的事物入手,把教学内容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并且使他们的认知方式逐步完成上述转化过程。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黎雪老师所认同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过去曾长期在生产实践一线工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最初的日子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学校教学与工厂里上技术指导课又完全不一样,首先面对的学生的年龄层面就不一样。初三的孩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成型的阶段,叛逆、挑剔是难免的。再者,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又存在一个特殊性,学生学习一年就必须马上参加中考,学习压力大是肯定的。在回到学校工作的初期,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摸索,觉得特别辛苦。”
1991年,黎雪老师从大学毕业,在柳州冶金建设公司子弟学校做了两年教师之后,她进入了柳州市锌品集团,成为了一名工艺技术员,主管湿法冶炼工艺。这项工作,她一做就是9年。
“其实,若要追溯起我在化学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究竟得益于何种经历,我认为,这9年的企业工作经历绝对令我受益匪浅。”黎雪老师说。
虽然工艺技术员的工作看起来似乎与教学并不沾边,但是黎雪老师本着对化学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钻研新技术。很快,她就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不仅被评为“柳州市技术先进个人”,更是获得了为一线工人上技术培训课的机会。她的课由于内容易懂、授课生动,深受一线工人的好评。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黎雪老师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帮助她顺利渡过了刚回教学岗位的不适应期。而且,之前给工人们上培训课的经历也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至少上课的经验还是有的,站到讲台上还不至于无所适从。”黎雪老师笑着说。而且,由于地域原因,三十五中的不少学生家长以前都是黎雪老师所培训过的工人。“很多学生都特地跑来跟我说,当他们回家告诉家长‘我们的化学课是黎雪老师来教’的时候,家长们都称赞说‘以前我们都听过她的技术指导课,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很好的,你要跟着她好好学习啊!’。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感动,因为能得到家长、学生的信任对于一个初任教师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这也就越发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就这样,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虚心求教的态度、以及过去当技术员时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黎雪老师终于“熬”过了刚开始当老师时的那段艰难的日子,不断地成长进步,并开始探索属于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三、探索初中化学“有效、高效”教学之路
说到自己的教学理念,黎雪老师沉吟片刻,说:“其实我最注重的是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通过这些方法去学习课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我的目标是要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而这与正确的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有人都对黎雪老师的选择感到惊讶,因为这位男生是班上有名的落后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基本上就是门门功课都不及格的那种学生;而且,他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十分紧张,时不时会起一些小冲突,老师、同学见到他都十分头痛,这才把他放在最后一排,以免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进步。黎雪老师不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课代表,反而选择了这样一位“问题学生”,所有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学生并没有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处于‘无可救药’的状态,”黎雪老师说,“因为他那个时候第一次主动举手了,在我看来,这说明他还是主动要求进步的。至于他以前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行为,我认为是事出有因的。我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何况他的表现让我觉得他自己也不愿意掉队。这就是我选择他做我的课代表的理由,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一)学情分析很重要
黎雪老师始终坚持认为学习应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指导、点拨,而不是灌输、逼迫。“我始终认为,好学生是教师引导出来的,而坏学生是教师逼出来的。”黎雪老师说,“我在教学中始终追求的目标是有效、高效。何为有效?就是通过我这堂课的讲授,学生都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何为高效?就是一个课时的预设目标都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没有一点遗留或者拖沓。”要做到这个目标,黎雪老师认为,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协助者。因此,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甚了解,就算他学科知识再丰富,教学基本功再扎实,都不可能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她认为,其实“指导”相比起“灌输”来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更高。“因为指导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灌输完全就是不顾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我很反对利用灌输的方法来教学,因为这是教师不负责任、不动脑筋的表现。”
2003年,获柳州市第十届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
2004年,获柳州市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二等奖
2004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坛明星”称号
2005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2005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2005年,论文《把握评价标准,正确评价学生》获柳州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
2006年,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化学教学更实际化》获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
当黎雪老师还是一线教师的时候,她就非常注意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有的时候她会同时上好几个班的化学课,而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层次都不一样。因此,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比如说,学生学习水平普遍较好的班级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内容,适当加快进度,以免他们“吃不饱”;而平行班学生就要适当放慢进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练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有些老师自嘲为“留声机”(因为任教的班级较多,教学进度又都相同,所以每个班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重复的,犹如“留声机”一般)的言论,黎雪老师提出了批评:“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是很差的,因为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都不一样,‘留声机’式的教学忽视了这种差异性,是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我很注重因材施教,但是因为实际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的制约,可能并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然,即使班级的平均分再高、尖子学生再多,我都觉得我自己的教学是失败的。”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黎雪老师总是以鼓励为主。“我觉得学生学习成绩不良一定是有原因的。没有人愿意总是吊车尾,他们自己心里也是非常苦恼、非常想找到解决之道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指责甚至是讽刺挖苦。我认为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正确且有必要的,但是这么做并不是严格的表现,而是对学生自信心和学习积生涯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青年教师们也以“能成为黎雪老师的徒弟”为荣。这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她的教学理念之中,并且帮助她逐步形成了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高效教学”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我有一条座右铭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想要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教师就必须要和学生搞好关系。”正因为如此,黎雪老师与她的学生总是像朋友一样地相处,学生们也总把她视作是自己的大姐姐,愿意与她分享自己的心事,包括学习上的事情和生活上的事情。“学生们乐于告诉我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他们表露出对某个知识点的不理解而批评他们。学生就是因为不懂才来学校学习的,教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而不是因为对于某个知识点的不理解而批评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讽刺他们问的问题有多么低级愚蠢。这不利于教学的有效、高效开展,更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
而且,上技术指导课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为后来黎雪老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工人们都喜欢听我的课,他们都说,小黎老师的课深入浅出,有趣又易懂,每次都能给我们的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我自己也感觉每次上课都能使口才得到锻炼,同时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也能同步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吧。”黎雪老师笑着说。
2006年,《化学变化的条件》获柳州市征文教学课例一等奖
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广西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2006年,教学设计《化学变化的条件》获全国中学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一等奖
可见,在作为一线教师的4年间,她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而且,自从2006年她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教研员之后,她依旧在自己的新岗位上不断取得进步,并且先后获得了柳州市第四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研员称号等重要奖项。4年的一线教师、4年的教研员,这些时间对于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来说,几乎可以用“一瞬”来形容。那么,黎雪老师是如何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我访谈了黎雪老师和她所带领的一线教师团队。这个团队有个简洁但好记的名字——“柳北化学”。
用勤奋与爱耕耘于教坛
——黎雪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研究
王昊宁
初见黎雪老师,是在“柳北区名师工程”办公室所举办的一次“教师教学风格与教学艺术”的专题培训会上,那时的她已经是柳北区教育局“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研室”的教研员了。我不由得感到惊讶,因为教研员并不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谈不上“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为什么她会入选呢?似乎是看出了我的疑惑,黎雪老师温和地笑了:“其实,我以前也是一线教师,后来因为教学和科研成绩出色,才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柳北区理化生教研员的。”黎雪老师曾是一名优秀的一线教师,从2002年进入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任教初中化学开始至2006年通过公开招聘成为柳北区理化生教研员的这四年间,她共获得过教学、科研方面的各级各类奖项19项,其中不乏一些重要奖项如:
不过,黎雪老师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关键时刻又发挥了作用。“我从小就有一股‘倔劲’,凡是自己认准的事情就绝对不会放弃,再苦再难都会坚持到底。我在教学的时候遇到困难也是这样,从来不会想要逃避,而是会想方设法去解决。我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困难是真的难到不能被攻克的,除非人们自己不想去攻克。”除了向本校的老教师虚心求教之外,黎雪老师甚至还常常专程赶到其他学校去听优秀教师上课,认真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请教教学经验。“在我看来,方法正确是最重要的。那个时候我最关注的就是教学方法,因此没少向其他老师请教。现在做了教研员,我还是坚持认为教学方法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教学方法正确了,教学效果就绝对会得到保证。”
所以,黎雪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基础。而且,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就可以完事了的,除了学科知识的教授之外,德育工作也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黎雪老师就和我说起了她当时做教师时遇到的一件事情。
当时,黎雪老师任教初三一个班级的化学课,需要选拔一位同学做化学课代表。由于她的课非常吸引学生,学生们都喜欢她,因此纷纷举手要求成为她的课代表。这时,黎雪老师注意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也举起了手,而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上课从不积极发言,也不愿意与人交流,于是黎雪老师就选择他做了化学课代表。
第一章从企业技术员到一线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而个人成长经历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性格干练利落的黎雪老师很是感慨:“我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时候其实是在企业工作的。”她说道,笑容始终温和。
一、工艺技术员的职业经历为她的化学教师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在生产一线工作了9年,并且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黎雪老师始终向往着回到教师岗位上去。“当初选择读师范院校,其实就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虽然也在生产一线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回到学校、回到讲台,始终是我的最大理想。”
二、初登讲台时也曾备尝艰辛
2002年,在家人和领导的鼓励下,黎雪老师重新回到她所热爱的讲台,到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当了一名化学老师。说起那段日子,黎雪老师感慨良多。
黎雪老师说:“在这9年里,其实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参与实际工业生产的经历更是对我后来的化学教学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真正理解了‘化学一旦脱离生产生活实践就毫无价值’这句话的含义,因此,我的化学课非常注重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想要让书本知识变得生活化、生产化。”
事实上,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利用“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法是十分有效的。因为从教育心理学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事物认知”向“抽象概念认知”的转型阶段,如果仅仅用文字、符号来表达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变化过程的话,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只有从他们周围的事物入手,把教学内容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快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并且使他们的认知方式逐步完成上述转化过程。这与杜威的“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黎雪老师所认同的教学方法。她认为,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与过去曾长期在生产实践一线工作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最初的日子也是很艰难的,因为学校教学与工厂里上技术指导课又完全不一样,首先面对的学生的年龄层面就不一样。初三的孩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成型的阶段,叛逆、挑剔是难免的。再者,初中化学这门学科又存在一个特殊性,学生学习一年就必须马上参加中考,学习压力大是肯定的。在回到学校工作的初期,一切都需要靠自己摸索,觉得特别辛苦。”
1991年,黎雪老师从大学毕业,在柳州冶金建设公司子弟学校做了两年教师之后,她进入了柳州市锌品集团,成为了一名工艺技术员,主管湿法冶炼工艺。这项工作,她一做就是9年。
“其实,若要追溯起我在化学教学上所取得的成绩究竟得益于何种经历,我认为,这9年的企业工作经历绝对令我受益匪浅。”黎雪老师说。
虽然工艺技术员的工作看起来似乎与教学并不沾边,但是黎雪老师本着对化学的热爱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钻研新技术。很快,她就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不仅被评为“柳州市技术先进个人”,更是获得了为一线工人上技术培训课的机会。她的课由于内容易懂、授课生动,深受一线工人的好评。
虽然“万事开头难”,但是黎雪老师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帮助她顺利渡过了刚回教学岗位的不适应期。而且,之前给工人们上培训课的经历也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至少上课的经验还是有的,站到讲台上还不至于无所适从。”黎雪老师笑着说。而且,由于地域原因,三十五中的不少学生家长以前都是黎雪老师所培训过的工人。“很多学生都特地跑来跟我说,当他们回家告诉家长‘我们的化学课是黎雪老师来教’的时候,家长们都称赞说‘以前我们都听过她的技术指导课,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很好的,你要跟着她好好学习啊!’。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感动,因为能得到家长、学生的信任对于一个初任教师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这也就越发让我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重大。”
就这样,凭借着刻苦钻研的精神、虚心求教的态度、以及过去当技术员时所积累的教学经验,黎雪老师终于“熬”过了刚开始当老师时的那段艰难的日子,不断地成长进步,并开始探索属于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三、探索初中化学“有效、高效”教学之路
说到自己的教学理念,黎雪老师沉吟片刻,说:“其实我最注重的是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任务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让他们通过这些方法去学习课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我的目标是要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效、高效,而这与正确的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有人都对黎雪老师的选择感到惊讶,因为这位男生是班上有名的落后生,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基本上就是门门功课都不及格的那种学生;而且,他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都十分紧张,时不时会起一些小冲突,老师、同学见到他都十分头痛,这才把他放在最后一排,以免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进步。黎雪老师不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当课代表,反而选择了这样一位“问题学生”,所有人都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学生并没有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处于‘无可救药’的状态,”黎雪老师说,“因为他那个时候第一次主动举手了,在我看来,这说明他还是主动要求进步的。至于他以前所表现出的种种不良行为,我认为是事出有因的。我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何况他的表现让我觉得他自己也不愿意掉队。这就是我选择他做我的课代表的理由,也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一)学情分析很重要
黎雪老师始终坚持认为学习应该交给学生来完成,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指导、点拨,而不是灌输、逼迫。“我始终认为,好学生是教师引导出来的,而坏学生是教师逼出来的。”黎雪老师说,“我在教学中始终追求的目标是有效、高效。何为有效?就是通过我这堂课的讲授,学生都能够基本理解和掌握教材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何为高效?就是一个课时的预设目标都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没有一点遗留或者拖沓。”要做到这个目标,黎雪老师认为,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导者、协助者。因此,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甚了解,就算他学科知识再丰富,教学基本功再扎实,都不可能做到教学的有效、高效。”她认为,其实“指导”相比起“灌输”来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更高。“因为指导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灌输完全就是不顾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我很反对利用灌输的方法来教学,因为这是教师不负责任、不动脑筋的表现。”
2003年,获柳州市第十届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
2004年,获柳州市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比赛二等奖
2004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坛明星”称号
2005年,获柳州市柳北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2005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2005年,论文《把握评价标准,正确评价学生》获柳州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
2006年,论文《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化学教学更实际化》获市中学化学论文一等奖
当黎雪老师还是一线教师的时候,她就非常注意在备课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有的时候她会同时上好几个班的化学课,而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层次都不一样。因此,在不同的班级上课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比如说,学生学习水平普遍较好的班级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增加一些内容,适当加快进度,以免他们“吃不饱”;而平行班学生就要适当放慢进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练习,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有些老师自嘲为“留声机”(因为任教的班级较多,教学进度又都相同,所以每个班级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重复的,犹如“留声机”一般)的言论,黎雪老师提出了批评:“这种教学方法的效率是很差的,因为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都不一样,‘留声机’式的教学忽视了这种差异性,是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我很注重因材施教,但是因为实际教学中学生人数较多的制约,可能并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但是作为教师,必须尽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然,即使班级的平均分再高、尖子学生再多,我都觉得我自己的教学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