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淋巴瘤11例临床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肺淋巴瘤11例临床特点分析
杨华;陈建华;罗永忠;文晓萍;王伟;周辉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霍奇金淋巴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B细胞性4例,T细胞性4例,未分型1例).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背部疼痛.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部肿块,边缘不规则,增强可强化,部分伴有肺不张.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6例化疗的同时接受了放疗,3例仅接受了化疗,2例霍奇金淋巴瘤只接受了化疗.除了1名患者因各种因素造成脱落随访外,剩余10例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5~1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5个月).结论肺内淋巴瘤患者临床表、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易误诊,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13(028)006
【总页数】3页(P656-658)
【关键词】原发性肺淋巴瘤;临床特征;预后
【作者】杨华;陈建华;罗永忠;文晓萍;王伟;周辉
【作者单位】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410013,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内一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淋巴瘤累及肺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为其他部位的淋巴瘤直接侵犯或转移扩散所致,占25%~40%,但原发于肺的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非常少见,仅占肺内原发肿瘤的0.5%,淋巴瘤的1.0%[1]。

限于病例数的限制,目前临床上对PPL的认识尚不足,容易将其与肺癌弄混,容易误诊。

本研
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3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例肺内淋巴瘤患者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了湖南省肿瘤医院1993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内淋巴瘤病例。

所有病例符合以下入选标准:①取得肺部组织病理标本,有明确的病理诊断
结果;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胸部CT)资料,治疗经过及随访信息。

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49岁(16~61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例),咳痰(7例),发热(3例),气促(3例),胸部疼痛(5例),胸闷(3例),体重减轻(4例)。

2.2 影像学表现
胸部CT检查11例肺部均有肿块影,边缘毛糙,不光整;6例肿块周围可见斑片状,小结节样阴影;5例伴有阻塞性炎症;2例可见支气管狭窄。

2.3 病理类型及分期
11例中2例为霍奇金淋巴瘤,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2例霍奇金淋巴瘤中1例
为结节硬化型,1例为混合细胞性。

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4例为弥漫性B细胞性,
4例为弥漫性T细胞性,1例未分型。

分期:Ⅰ期3例,Ⅱ期4例,Ⅳ期4例。

2.4 治疗方法
2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了ABVD方案(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或MOPP方案(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泼尼松)化疗,或者两者交替执行。

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6例患者化疗的同时接受了放疗,3例接受了单纯化疗。

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BVDP(环磷酰胺、
博莱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泼尼松),有1例患者因第1次入院误诊为小细胞
肺癌予以1个周期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化疗,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
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改方案为R-CHOP。

放射野多为肿块野,肺门野,纵膈野三
野照射,剂量在32~63 Gy之间。

2.5 预后
11例患者均随访至2012年3月,随访时间为13.2~102个月,其中1例因各种因素造成失访,总随访率达到90.9%。

10例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期为15~1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5个月)。

10例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69.8%。

根据原发性肺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对于
2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及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原发性肺内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认识不足。

目前将PPL定义为克隆性淋巴增殖性疾病,累及一侧或双侧肺脏的肺实质和(或)支气管,同时在诊断时或诊断后的3个月内未发现病灶的肺外组织侵犯[2]。

其疾病性质、诊疗及预后存在着自身的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PPL占原发于结外淋巴瘤病例总数的3%~4%,占淋巴瘤总病例的1%以下[2-3]。

本组11例患者均为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符合Cordier等[4]的诊断标准,①影像学上显示肺、
支气管受累,但未见纵膈淋巴结肿大;②以前没有胸外淋巴瘤诊断的病史;③无肺及
支气管外其他部位的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证据;④发病后3个月仍未出现
胸外淋巴瘤的征象。

PPL极少发生在30岁以下者,发病高峰多在60~80岁,男
性略多于女性[5]。

本研究患者中最小年龄的是16岁,中位年龄是49岁,具体的原发性肺内淋巴瘤高发年龄还需要通过大宗临床病例去分析,总之,中老年属于高发人群。

PPL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等,与原发于肺部的其他疾患,如肺炎,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容易造成误诊。

本研究中11例临床表现咳嗽(9例),咳痰(7例),发热(3例),气促(3例),胸部疼痛(5例),胸闷(3例),体重减轻(4例)。

这与国内其他研究者的研究一致[6-8]。

在影像学表现上,PPL的特异性亦较低,大多数为肺内肿块,边缘毛躁,周围可伴有斑片影或结节影。

Wisliez等[9]认为病灶内充气支气管影是其特征性表现。

其他少见影像学表现还包括胸腔积液及空洞等。

本研究中11例肺部均有肿块影,边缘毛糙,不光整,6例肿块周围可见斑片状,小结节样阴影,5例伴有阻塞性炎症,2例可见支气管狭窄。

影像学上也无特异性。

因此PPL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
表现上极易与原发性肺癌、肺转移瘤、结核等疾病相混淆,病理学检查是鉴别PPL 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重要方法。

病理类型上,本研究11例病例中,其中霍奇金淋巴瘤2例,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4例,T细胞性4例,1例未分型)。

PPL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更常见。

有学者研究发现PPL以低度恶性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L)常见,Arnaoutakis 等[10]
认为正常组织并不存在MALT,但可通过一些抗原的长期刺激如吸烟、感染及自
身免疫性疾病后天获得并发展成肺MALT淋巴瘤。

其他病理类型的PPL如套细胞
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肺血管内淋巴瘤等则极少见,在某些研究者的个案报道中
可以看到[11-12]。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是PPL的首选治疗方法,Kawashima等[13]认为对
于局限于胸腔内的 PPL,患者若能耐受手术,尽量以手术为主。

本研究中4例患
者已达Ⅳ期,失去手术机会,其他病例也未接受手术治疗,以化疗为主,辅以放疗。

本组化疗方案的选择根据病理类型,与普通淋巴瘤无区别,化疗稳定后局部予以放疗。

11例患者均随访至2012年3月,随访时间为13.2~10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4.5个月)。

除了1名患者因各种因素造成失访外,剩余10名患者的5年生存率
为69.8%。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内淋巴瘤是一类罕见的原发于肺部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理检查是原发性肺淋巴瘤确诊的金标准。

治疗上能手术者尽量考虑手术,不能手术患者,行化疗加放疗,疗效较好,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L'Hoste RJ Jr,Filippa DA,Lieberman PH,et al.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s.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36 cases〔J〕.Cancer,1984,
54(7):1397.
[2]吴月兵.胸部巨大Askin瘤1例〔J〕.疑难病杂志,2009,8(1):25.
[3]钱朋飞,李洪胜,何伟星.原发胸部Askin瘤1例〔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4):1489.
[4]Cordier JF,Chailleux E,Lanque D,et al.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s.A clinical study of 70 cases in nonimmunocompromised patients〔J〕.Chest,1993,103(1):201.
[5]Askin FB,Rosai J,Sibley RK,et al.Malignant small cell tumor of the thoracopulmonary region in childhood:a distinctive clinicopathologic
entity of uncertain histogenesis〔J〕.Cancer,1979,43(6):2438.
[6]田欣伦,冯瑞娥,施举红.原发性肺淋巴瘤18例临床和影像及病理特点〔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6):401.
[7]姚志华,刘艳艳,赵燕.原发性肺淋巴瘤17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2):738.
[8]徐珊琦,张清媛,汤大北.原发性肺淋巴瘤15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2):145.
[9]Wislez M,Cadranel J,Antoine M,et al.Lymphoma of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CT scan findings and pathological correlations〔J〕.Eur Respir J,1999,14(2):423.
[10]Arnaoutakis K,Oo TH.Bronchus-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s〔J〕.South Med J,2009,102(12):1229.
[11]Souza CA,Quan K,Seely J,et al.Pulmonary intravascular lymphoma〔J〕.J Thorac Imaging,2009,24(3):231.
[12]Shin CH,Paik SH,Park JS,et al.Primary pulmonary T-cell lymphoma:a case report〔J〕.Korean J Radiol,2010,11(2):234.
[13]Kawashima O,Hirai T,Kamiyoshihara M,et al.Early stage 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J〕.Oncol Rep,1998,5(1):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