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懒”教师带出“勤”学生
课程改革提出的六大改变之一,其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备受课改教师的青睐。

在讲课实践进程中,我不时注意以研究的思路来组织教学,还上了一次专题研究性学习课。

地理新教材《合作与进展》一章时,提到很多国际组织,我结合200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这一热点新闻,预备弄一次有关国际组织的学习——WTO与中国。

为了能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的预备工作,看电视、编辑录像带、查书刊、剪报纸、上网搜索,忙得不亦乐乎,一个人忙只是来就动员组内教师帮忙,就连家人也不放过。

但由于个人时刻、能力所限,直到要上课前一周还没理出个头绪,不明白该从何下手。

“衣带渐宽人已悔,为‘课’消得人憔悴。

”在此进程中,我多次想到取消这次研究性学习课,但一想到自己和大伙儿的尽力,我实在是不甘愿!心烦意乱之际我突然想到:既然是全班几十个人的课,干吗我一个人折腾,何不把预备工作都分给学生,如此岂不省时省力?于是决定弄一次全部大分工。

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

其实简单地说,研究性学习确实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觉问题、取得结论的进程。

既然学生对此很陌生,那么第一要做的确实是引发学生的研究爱好即研究动机。

因此课间我假装无心间走进学生的班级,与以往一样和学生闲谈,明白2001年网上评选中国百姓最关注的新闻是什么吗?在学生七嘴八舌的猜想以后,我发布答案:中国加入WTO。

学生表现出专门大的爱好,纷纷举手提问有关WTO的问题。

我当即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看看学生最关
切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由课代表负责统计,下学时交给我。

可是方才过了一节课,课代表就愁眉苦脸地来找我,缘故是自己统计只是来。

我一听又来了灵感,统计整理的进程也干脆都让学生来完成。

至于如何分组我一概不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这一招果然奏效,一下学,课代表就兴冲冲地把统计结果送来了。

最终统计的结果为九个方面:1.什么是WTO,它的功能是什么?2.大庆的老百姓对WTO的熟悉程度如何?3.中国是何时加入WTO的,当天的盛况如何?4.加入WTO 对中国百姓意味着什么?5.中国加入WTO的历程?6.加入WTO对中国有何深远阻碍?7.加入WTO后,哪些人材将成为竞争的核心?8.加入WTO 后,中国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9.加入WTO,会对咱们学生有什么阻碍?我以上述九个课题为基础,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研究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各组设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并随时向我汇报研究进展,三天后汇报研究结果。

就如此我一身轻松地回到了办公室。

而我那么利用这“偷懒”“偷”来的时刻和“偷”来的资料抓紧充电,学习有关WTO的知识。

固然,对各小组的监督、检查、指导一刻不能放松。

课改实验弄得轰轰烈烈,学习探讨了好常一段时刻,突然感觉“教”与“学”两边的苦与乐都只在一念之间——“收”与“放”的关系。

上学时累是由于制度太死,成绩高于一切,说白了,所有的教学方式都是围绕成绩、分数而论。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不可能不累。

自己做教师后角色变了,而传统教学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却仍然存在。

对学生不能放、不敢放,一放就怕难收。

“一言堂”确实是常规教学的
要紧形式,试想如此的教学能不累吗?
课程标准,不管是急中生“懒”也好,瓜熟蒂落也好,终归教师从观念上更新了。

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踊跃性高涨,自然会有新冲破。

以这节研究性学习课为例,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解决问题,结果学生踊跃动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而且学生搜集整理信息、交往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愈来愈感爱好,真正体会到了做主人的自豪与自信,相信如此下去,不仅可不能“放羊”,反而会使咱们的学生越“放”越伶俐,越“放”能力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