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沸腾了》教案1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沸腾了》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以及沸腾的条件。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发现水的沸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水的沸腾过程和沸腾的条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水的沸腾规律,并能够用科学语言来描述和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条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条件和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语言来描述和表达水的沸腾过程和沸腾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发现沸腾条件和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沸腾过程和条件。

3.表达法:学生能够用科学语言来描述和表达水的沸腾过程和沸腾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热水、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沸腾条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水沸腾的过程是怎样的吗?沸腾有哪些条件呢?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水的沸腾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并用温度计记录沸腾前后的温度。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现象,总结水的沸腾条件和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后会变成蒸汽呢?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沸腾过程和沸腾条件。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掌握沸腾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沸腾过程2. 沸腾的条件3. 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4. 实验操作:观察水沸腾的过程5. 知识拓展: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沸腾过程、沸腾的条件、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沸腾条件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沸腾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特点,阐述沸腾的条件。

3. 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水沸腾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水沸腾的条件。

5. 知识拓展:介绍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煮饭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水的沸腾过程、沸腾条件以及沸腾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的掌握程度。

2. 评估方法: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估标准:能准确描述水的沸腾过程,理解沸腾的条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沸腾现象,能够联系实际生活讨论沸腾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厨房用具等。

2. 教学媒体:PPT、实验视频、相关阅读材料。

3. 辅助工具:黑板、白板笔、投影仪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讲解水的沸腾过程、沸腾条件,进行实验观察;第二课时分析实验结果,拓展知识,总结反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沸腾了》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水沸腾了》教科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水沸腾了》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等过程,深入理解水沸腾现象及其原理;2.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科学概念;3.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养成合作、分享、尊重实证的科学精神;4.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以上目标紧密贴合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观察和分析沸腾过程中的气泡变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气泡在沸腾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举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大小、上升速度等,分析其变化原因,从而理解气泡与水沸腾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沸腾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水烧开时的情况?”(例如:水是如何从平静变得冒泡沸腾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沸腾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水沸腾的现象及其特点。学生需要掌握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包括水温逐渐升高、气泡产生及变化等,并认识到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的特点。
举例:讲解水加热过程中,水温上升、气泡由小变大的现象,强调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
(2)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学生需要了解水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沸点),并且需要持续吸收热量。
此外,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也需要调整。实验操作环节时间相对紧张,有些小组未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成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水沸腾了(教案)引言:本教案是为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沸腾的原因及其变化过程。

本课程将通过亲身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沸腾的定义和原因。

2.观察和描述水变成气体的变化过程。

3.掌握水沸腾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间的变化关系。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进行自主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沸腾的原因和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探索性学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2.多媒体展示:结合图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沸腾的原因和变化过程。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锅、水、火源、温度计、计时器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课件:包括图表、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和图片展示,介绍沸腾现象,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沸腾?”“你们知道水沸腾的原因吗?”鼓励学生踏出自己的见解。

步骤二:实验探究(30分钟)将水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沸腾的时间和温度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包括水波动、水的颜色变化等,并帮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理解沸腾现象的原因。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水加热后会沸腾?”“你们观察到了哪些变化?”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水加热后,水分子热运动增强,达到沸腾点时水分子脱离液面形成气泡,引起沸腾现象。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师生互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水沸腾原因和变化过程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和图片来引导学生分析水沸腾的分子层面变化和液态与气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上册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沸腾现象,认识沸腾的过程和条件;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沸腾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沸腾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记录数据并分析;2. 教学难点:理解沸腾的条件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1. 烧杯、热水、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等实验器材;2. 沸腾现象的视频或图片;3. 记录表、计时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热水瓶、烧杯、试管等器材,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沸腾现象。

教师提出“水在什么条件下会沸腾?”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观察准确、记录及时等。

3. 探究影响沸点的因素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沸点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讨论后,教师介绍影响沸点的常见因素,如气压、水的纯净度等。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探究这些因素对沸点的影响。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沸点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5. 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包括理论知识复习和实践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水沸腾的本质特征和影响因素。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有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水的沸腾现象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过程中的变化,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沸腾现象。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沸腾了》是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相关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科学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水沸腾的过程及其中的细节,他们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解释水沸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烧杯、试管、热水、冷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水沸腾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的颜色变化等,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快速煮沸水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和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水沸腾了》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2节《水沸腾了》,主要内容是介绍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水的沸腾温度和沸腾时的状态变化,培养他们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b. 掌握水的沸腾温度和沸腾时的状态变化。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b.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原因。

b. 水的沸腾温度和沸腾时的状态变化。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沸腾温度和沸腾时的状态变化。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观察和实验感兴趣,但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a. 教师出示一杯水,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水能变成气体的状态。

b. 引导学生回忆水的凝固和融化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c. 例如,教师可以问:“当我们把水放在火上加热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第二环节:实验观察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准备一锅水和一个温度计。

b. 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水开始冒泡的温度。

c. 例如,学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当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学生会观察到水开始冒泡。

第三环节:理论解释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解释水沸腾的原因。

b.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说当水温达到100℃时,水分子的运动速度变快,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变弱,导致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形成水蒸气。

c.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动画来说明水分子的状态变化过程。

《水沸腾了》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水沸腾了》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1.2《水沸腾了》教案教师点拨: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C.正确二、探索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模拟实验(1)工具与材料: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2)实验装置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3)酒精灯的结构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

(展示结构示意图)(4)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展示结构示意图)(5)酒精灯的使用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酒精灯灯体无破损;◆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③酒精灯的加热◆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学生按老师指导进行组装学生认真听学生认真听学生认真听、学生会安装实验设备了解酒精灯的结构、火焰结构以及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为什么?教师点拨: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7)实验操作与要求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8)温馨提示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一听: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二看: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三记: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四画: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2、填写活动手册(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温度声音教师点拨: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

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水沸腾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沸腾了》是2019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对于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2.难点:水沸腾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水沸腾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烧杯、热水、冷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水的沸腾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水沸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然后演示实验:将热水倒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水沸腾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沸腾的过程,测量水的温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沸腾时会产生蒸汽?蒸汽有什么作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水的沸腾现象,记录并思考其特点。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特点。

1.2《水沸腾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2《水沸腾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气泡破裂后,水面出现波动,形成涟漪。
题型四:请举例说明水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水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例子:
1.烧水: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烧开水来泡茶、泡面等。
2.煮饭:煮饭时,水沸腾后可以将米饭煮熟。
3.煮汤:煮汤时,水沸腾可以将汤料煮熟,使汤更加美味。
4.煮鸡蛋:煮鸡蛋时,水沸腾可以将鸡蛋煮熟,使其口感更佳。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水沸腾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沸腾现象及其科学原理。他们能够理解水沸腾时温度不再上升的现象,并能够描述水沸腾的过程。学生还学会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观察水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此外,他们通过实验掌握了水沸腾的条件,如温度达到沸点、持续吸热等。
6.应用与迁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他们了解了水沸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烧水、煮饭等。此外,学生还能够将水的沸腾原理迁移到其他物质的研究中,如探究其他液体的沸腾现象。
板书设计
2.水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
-持续吸热
3.水沸腾的观察
-温度计测量水温
-气泡的变化
4.水沸腾的原理
1.2《水沸腾了》(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现象及其科学原理。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水的沸腾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教材内容紧密围绕水的沸腾现象,设置了观察实验、问题讨论等环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科学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水的沸腾现象及其相关科学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小学科学11《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11《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11《水沸腾了》(教案)《水沸腾了》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节重要的实验课,通过这个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其中的科学原理。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对这节实验课进行详细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沸点及沸腾现象的基本原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水;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步骤卡片、课本、图片等;3. 教师准备:复习教材相关知识,熟悉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的实验环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张水的沸腾图片,引发学生对水沸腾现象的兴趣。

问学生是否知道水是如何煮沸的,是否有经历过水沸腾的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实验做铺垫。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教材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的沸点的概念,并解释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沸腾现象的本质是水中的水分子受热后蒸发,从而形成水蒸气,使水面产生气泡并持续产生。

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和简单的实验演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实验操作(40分钟)(1)将一些水倒入烧杯中,约三分之一即可。

(2)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确保温度计的底部完全浸入水中。

(3)点燃酒精灯,将火焰对准烧杯底部加热。

(4)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并记录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

(5)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听觉上有什么变化等。

(6)保持实验环境安全,遵循实验交流规则。

4. 实验记录与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现象、数据记录等。

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水的温度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水沸腾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这些问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5. 实验总结与拓展(10分钟)对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上述问题,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记录。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水沸腾了》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水沸腾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

能够观察和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水沸腾的本质。

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杯正在加热的水,提问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引出课题。

2.认识水的沸腾现象实验准备:组装实验装置,包括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

实验操作: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烧杯中的水。

在加热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水的变化,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观察现象:随着水温的升高,学生可以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气泡由小变大,最后水面上出现大量的水蒸气。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沸腾现象。

3.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但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和侧壁。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面相平。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4.描述水沸腾过程中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水沸腾过程中的变化,包括水温的变化、气泡的变化、声音的变化等。

学生进行发言,教师进行引导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水沸腾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5.拓展与应用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沸腾的知识呢?学生举例回答,如煮食物、烧开水等。

教科版《水沸腾了》标准教案1

教科版《水沸腾了》标准教案1

2、水沸腾了〈〉(【学习内容】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水沸腾了》【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时要抓住沸腾时的主要特点及发生沸腾现象的顺序来进行观察。

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等。

【学习难点】教学仪器的组装,使用仪器时的讲解示范,学生使用仪器时教师的指导。

【学习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时钟、湿抹布。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习流程】一、聚焦1、同学们,你在家里烧过开水吗(出示书中的第一幅烧水的图片或是几幅翻滚的火锅的图片)?请你说说水烧开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家里的锅是不透明的,现在,我们就把这个现象搬到实验室里,来研究一下(出示图中烧水的实验装置)。

这样,我们会看得清楚一些。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二、探索1.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同学们回答(这里我采用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讲解:当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水面时就是水沸腾的现象(板书:《水沸腾》)。

那么水沸腾有哪些秘密呢?我们就来实验一下。

2.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识实验器材和使用方法1).介绍:三角架、石棉网、烧杯2).讲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A、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沸腾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水的沸点;(2)掌握水沸腾的条件;(3)了解水沸腾的现象及原理;(4)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水沸腾的温度范围。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及现象。

难点:理解水沸腾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水的性质和变化现象,进一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沸腾。

2.理论讲解(15分钟)向学生讲解水沸腾的概念、条件和原理,并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沸点?沸点与海拔高度有关吗?沸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沸腾?3.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水沸腾的温度范围。

(2)实验步骤:①准备实验器材:酒精灯、水烧杯、温度计。

②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④继续加热水,记录下水完全沸腾的温度。

⑤总结实验结果并讨论。

(3)实验要点:①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保持安全。

②温度计要放在水中心位置,读数准确。

③注意记录数据的准确性,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4.知识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回答以下问题:(1)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2)水的沸腾温度范围是多少?(3)为什么水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

6.拓展应用(15分钟)(1)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场景中会涉及到水的沸腾?(2)让学生假设情景并进行探究,例如:若在高山上煮鸡蛋,是否需要更长时间?是否需要加热更长时间才会沸腾?为什么?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水沸腾的条件、现象及原理。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 教案 教学设计

《水沸腾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沸腾的过程2. 水沸腾的现象3. 科学探究方法4.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

2. 利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沸腾的过程。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热水、温度计、计时器等。

2. 教学课件:水沸腾的过程、相关现象等。

3. 教学素材:水沸腾实验案例、科学探究方法介绍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水沸腾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沸腾的现象。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为什么会沸腾吗?沸腾过程中有哪些现象?”二、实验观察(10分钟)1. 分组进行水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水沸腾的过程。

2.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水沸腾的现象。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水沸腾实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

2. 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在水沸腾实验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思考并提出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实验观察、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水沸腾的过程及其现象,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水沸腾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对水沸腾过程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水沸腾了》教案1

《水沸腾了》教案1

《水沸腾了》教案【教材简析】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索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教材中的提示要点给予了详细的参考。

由于该过程涉及到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的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

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

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科学2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2水沸腾了教案

小学科学2水沸腾了教案水沸腾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水沸腾的现象及原因。

2. 能够正确地描述水沸腾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水、温度计、安全火柴等。

2. 实验材料:水。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大家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加热水的时候,水会出现一种现象,可以猜猜是什么现象呢?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水沸腾的过程。

引导学生描述并就现象展开讨论。

实验操作:1.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

2.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3. 实验步骤:a. 倒入一定量的水到烧杯中。

b. 点燃酒精灯,将火焰放在烧杯下方使其加热。

c. 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分析:1. 学生观察到水温上升时,水面开始冒出气泡,温度继续上升时,水开始大量冒气泡,最后水整体开始沸腾。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沸腾呢?是什么造成了水的沸腾现象?水沸腾原因讲解:1. 介绍什么是沸腾:水在受热后,在液体内部产生起泡并放出蒸气,称为沸腾。

2.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解释沸腾现象:a.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当水被加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

b. 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内部开始形成气泡,这是因为水中的液体分子受热后变得活跃,形成了蒸汽。

c. 温度继续上升时,蒸气的数量增加,液体内部的气泡不断增多。

d. 最后,液体内部的气泡变得足够大而不受到液体的压力抑制,就会从液体表面进行排放,形成了沸腾现象。

拓展探究:1.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沸腾现象是否只有在100摄氏度下才发生?如果水的温度低于100摄氏度,还会发生沸腾吗?2. 跟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探究:a. 按照上述实验步骤,准备两个装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一个温度高于100摄氏度,一个温度低于100摄氏度。

b. 依次用酒精灯对两个烧杯进行加热,并观察两个烧杯中水的沸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沸腾了》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学生主要做好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身心体验。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片现象,结合提示的问题,明确这节课需要在加热的前提下观察杯子里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索板块:共分为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测,即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暴露学生已有的认知。

第二部分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水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加热温度数据,教材中的提示要点给予了详细的参考。

由于该过程涉及到实验器材的组装和酒精灯的使用,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演示,并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谨防烫伤。

研讨板块:组织整理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对水沸腾过程的变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够有序、有条理的汇报;明确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是100℃,在沸腾过程中一直保持100℃。

知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亲历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常见水沸腾现象,但不会太在意,只有较为模糊的感性印象,例如温度的上升,水沸腾时能够看见气泡以及听到声音等,缺乏对沸腾过程具体的认知。

酒精灯等试验器材第一次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也是第一次具体涉及。

在探究活动中,要学会合理分工,小组合作完成观察实验,并且十分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已经初步具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你烧过水吗?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1)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参考视频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

(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不同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预实验,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时间的设置可以是0分钟,2 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

在这里,观察的重点在于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

此时水的变化也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水底、水面、水面上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2. 水沸腾时的活动记录,表格已经详细的呈现出了需要观察的四个角度,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并及时地记录。

这里容易将水中和水面的现象混到一起,此时水中和水面都有气泡产生,要注意观察区别。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水沸腾时的温度,它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触碰到温度计,改变了它的位置,有可能会引起一些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合理的解释。

【作业设计】
1.正常压强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A. 90℃
B. 100℃
C. 60℃
2.水沸腾时的温度()
A.不断上升
B.保持不变
C.逐渐下降
3.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