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下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著作:《城镇景观》(1961),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埃德蒙· N ·培根生于美国费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及匡溪艺术学院,师从伊利尔·沙里宁,曾任美国费城总建筑师和宾州大学建筑系主任。从1949年-1970年退休为止,他一直担任费城规划委员会行政负责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因对美国城市费城的长期关注而闻名。1971年美国规划师协会授予其杰出服务奖。
►著作:《城市设计》,是当今城市设计的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书籍,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3.1空间形式理论—芦原义信
著作:《外部空间设计》(1975)
►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著名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的同班同学(偏重理论色彩的“建筑意向”(Intention in Architecture)和“建筑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研究)。
3.1空间形式理论—戈登·卡伦(Gordon Cullen)
►进入理想之城的三座大门
►运动(motion):视觉连续——序列视景分析(Serial Vision)
•城镇被分为两种不同的元素:眼前的景观(existing view)和不断出现的景观(emerging view)。
►位置(position):场所
章节编号
章节名称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知识点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
城市道路几何尺寸设计祥解
城乡 0.8 0.9 1.00
• 09规范: N设计 N可能 N基本 •
i
• 还有旳算法:
N设计
N 基本
•V C
一级─自由车流, 二级—稳定车流, 三级—饱和流,
四级—强制车流
34页
设计速度100km/h 旳迅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四) 规范对设计通行能力旳有关要求
《2023城市迅速路设计规范》要求
车道序号
1
2
3
4
5
1.00
0.80~0.89 0.65~0.75 0.50~0.65 0.40~0.5
3)平交口修正系 数
a3
a3
交叉口之间无阻的行程时间(s) 交叉口之间实际的行程时间(s)
①路段上旳行驶车辆受到平交口信号灯旳影响时(如图4-12)
图4-12 a1计算图式(一)
a3a
t1
t AB + t 2 +t3
一、横断面设计原则
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旳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 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程所 利用, 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既有道路改建应采用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 旳措施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确保交通安全。
二、横断面布置类型及其合用条件(100页)
(一)一般城市道路分四种基本类型
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机动车道宽度(双向)
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 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2 条)
一条车道宽度
(一)一条车行道宽度
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车身宽度a和左侧 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构成。
设同向行驶车辆旳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为x,车 辆与路缘石旳安全净距为c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i. 强调整体性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2. 是不可预测的3. 是连贯的4. 是富于感情的。
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
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
“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
”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
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
”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城市设计笔记-整理
城市设计概论讲义第一章基本概念1.1“城市设计”的多种理解1.1.1注重三维空间的城市设计1.1.2作为艺术处理的城市设计1.1.3针对公共领域的城市设计1.1.4强调功能组织的城市设计1.1.5关注环境与行为互动的城市设计1.1.6强调过程的城市设计巴奈特:“一个良好的城市设计绝非是设计者笔下浪漫花哨的图表和模型,而是一连串都市行政的过程,城市型体必须通过这个连续决策的过程来塑造。
因此城市设计是一种公众政策的连续决策过程,这才是现代城市设计的真正含义。
”“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1.1.7广义综合的城市设计1.1.8我国学者对城市设计的认识郭恩章金广君“现代城市设计是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的综合性城市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干预手段,政策性较强,其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表现为公共性的行政管理过程,如制定公共政策,进行建设管理等”。
1.2城市设计学科定位城市规划中的形体环境规划结合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市政工程学的相关知识。
1.3 城市设计的目的1.3.1改善公共环境质量1.3.2为市场经济服务1.4 城市设计的特征空间向度时间向度多学科多主顾指导性人与环境参考书目:凯文·林奇(美)《城市的印象》项秉仁译E.N.培根(美)《城市设计》黄富厢译F.吉伯德(英)《市镇设计》程里尧译徐思淑等《城市设计导论》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王建国《城市设计》第二章城市设计简史一步城市建设史,也可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写,即写成了一部城市设计史。
——吴良镛1.西方城市设计简史1.1古希腊的城市设计1.1.1城市文化特征——城邦、公民与民主精神——人本主义与纯粹理性精神——开放、学习、交流、思考——广场、圣地、公共建筑1.1.2雅典卫城古希腊人建筑群建设的杰作:1)与城市生活相结合2)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3)与城市整体景观相结合4)力求体现人的尺度5)利用城市和建筑体现大自然美1.1.3希波丹姆的城市设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波丹姆苏格拉底:城邦和城市生活自然发展;柏拉图:《理想国》“社会几何学”;城市中心是卫城,并在周围建立一圈城墙,城市其他部分从这个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并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并相互取平,占地好的面积稍小一些,占地次的面积稍大一些。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程实践性概念两种。
2.城市设计的概论总结: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的,运⽤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的研究和设计。
3.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
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
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
4.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1.)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设计,但城市设计⽐较偏重空间形态,⽽详细规划则⽐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
2.)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安排,⽽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
3.)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们⾏为,⼼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
4.)从⼯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条款,政策,⽅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
⽽城市设计多图⽂并茂,图纸,⽂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且具有⼀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
建筑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和项⽬业主的⽬标价值取向。
6. 1999年国际建协⼤会通过《北京宪章》。
以及具有中国特⾊的旧城。
“有机更新”论,“⼭⽔城市”论,绿⾊城市设计概念以及⼀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第⼆章城市的定义:形成固定的商品交换居民点。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管理和评估的过程,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这意味着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一个具有合理性、健康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的城市。
城市规划通常涉及到城市用地、交通、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目标包括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交通、提高城市社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出人们喜欢的城市。
第二章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是一种文化和技术共同的综合体,目的是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外观效果和空间秩序,达到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的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的发展需要从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从而理解城市空间设计、城市人文设计、城市功能设计等。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生态环保、适应性、可持续发展、传承性、开放性、公正性、灵活性、美观性等等。
同时,城市设计还必须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领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活需求。
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很多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城市规划首先要定义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规划,该规划需要在尊重城市基本功能的同时,适应城市环境和民众需求,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城市设计需要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地域文脉和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优美的城市形态和居住环境,并将这些元素带入城市规划过程中。
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合作,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城市发展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章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应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正确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能帮助城市更好地面向未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优化城市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应用包括:其一,建立适合城市规模和特征的城市规划策略,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服务。
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三章1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桑· 伊利亚(Antoni Santa’ Elia, 1888-1917 )的未来城市设想
《未来主义建筑宣言》主张用机械的结构与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材 料,而城市的规划则以人口集中与快速交通相辅相成,建立一种包括地 下铁路、滑动的人行道和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的“未来城市”计划。并用 钢铁、玻璃和布料来代替砖、石和木材来取得最理想的光线和空间。 未来主义者强调以机械为未 来的审美中心,崇尚机械美, 崇尚与传统决裂的崭新的、 现代的形式和风格。 未来主义的思想对于此后年 代建筑运动的产生乃至后来 建筑设计中“高技派”的延 续,以及柯布西耶“机械理 性城市观”的形成,都具有 巨大的影响。
(3)形式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在《明日之城》中充斥着作者霍尔对柯布西耶的反对 之声,自始自终,都没有哪怕一点点赞同的说法。我 想这可能是由于柯布西耶的“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 器”,坚持“建筑必须如同机器一样,是功能性的, 是真正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等思想言 论导致的。霍尔认为“人民不是钟摆,社会也不能被 贬低成为时钟机械的工作状态”,“对于人性而言, 这种企图是悲哀的”。 柯布西耶是一位建筑大师,他的许多作品成为至今令建筑学者津津乐道, 流传千古。他的目标是:在机器社会里,应该根据自然资源和土地情况 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其中要考虑到阳光、空间和绿色植被等问题, “必须通过提高城市中心的密度来疏解城市,必须改善交通并提高开敞 空间的总量”。对于柯布西耶的规划思想,霍尔认为“现代城市中心是 中产阶级的地盘”、“现代城市是完全阶级隔离的城市”。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道路设计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
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 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 离。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2倍。 3、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是指汽车安全超越前车所需的最小通视距离。 城市道路不允许车辆越过中线超车,因此不存在超车视距。
4、路测带的组成及其宽度
组成:人行道、绿化带、公用设施带等。 (1)人行道
人行道最小宽度如下表所示: (2)绿化带
人行道树株距一般为4~6m,树池采用1.5m方形或1. 2*1.8m矩形。
21
22
(3)设施带 设施带包括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柱、标志牌杆柱、信号灯杆柱等的宽度。红线宽度
较窄及条件困难时,设施带可与绿化带合并,但应避免设施带与绿化带的干扰,常用 宽度为:护栏0.25m~0.5m,杆柱1.0~1.5m. ( 4 ) 路缘石 是设置在路面与其它构造物之间的标石,俗称道牙。其形状有平式、立式、斜式等几 种,如下图所示:
规定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如下表。
6
7
3、平曲线加宽值及其过渡段
8
9
10
11
12
13
(2)加宽值的过度方式:直线过度、高次抛物线过度、回旋线过度、改进直线过度等。 (3)加宽缓和段长度设置的三种情况: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长度。 对于不设置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的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
土路肩:横坡度较路面宜增大1.0%~2.0%;
硬路肩:一般情况下横坡度与行车道横坡度相同,也可以稍 大于路拱横坡。
5.人行道横坡宜采用单面坡形式,坡度为1.5%~3%.
(三)超高
1.超高:是指为了减小行驶车辆在曲线路段产生的离心力,将路 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1.把自然引进城市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4.重视人的尺度卡米络·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完整word版)《拼贴城市》理论的解读
《拼贴城市》理论的解读《拼贴城市》是柯林•罗关于城市设计的一部著作。
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学者,他的专著是很少的.除去绪论,这本书共有五个主要章节。
他们分别是第一章“乌托邦失败了吗?”。
第二章“盛世之后”。
第三章“实体的危机,肌理的困境”.第四章“城市冲突与拼贴术”以及第五章“拼贴城市与时间的再征服”。
从序言开始,柯林•罗他主要是对现代建筑的历史和现状展开批判。
总的说来,在他之前,类似这样的批判已不再少数。
例如文丘里,雅葛布斯等等都已经提出。
当然这些批判的视点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但论点大致一致,那就是现代主义乌托邦并没有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承诺。
用罗在第一章中的观点来说,从牛顿力学到笛卡尔主义,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使现代人坚信人类有可能性把握确定的自然知识,而黑格尔主义又将这种信念扩大到社会领域,从而认为确定性的社会知识同样可能,并且一旦拥有这种确定性的知识,人类就有可能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以静观为特点古典乌托邦无法实现的社会构想,由此产生现代意义上的乌托邦,即罗所谓的“行动派乌托邦“,在他看来。
现代建筑就是这种行动派乌托邦的一部分。
他写道:”诚然,现代建筑肯定已经来到,但是新耶路撒冷却无从谈起,而且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事实上,现代建筑并没有导致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在第二章“盛世之后”柯林•罗不仅对现代主义的乌托邦提出批判,而且也对乌托邦幻灭之后的建筑发展提出质疑。
在这里,他着重分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倾向。
他将它们分别称为“对城镇景观的崇拜”和“对科幻世界的崇拜。
”前者所要表达的是现代建筑的大规模建设极大的破坏了小城镇的环境。
在柯林•罗看来,“对城镇景观的崇拜”是一种保守和空泛的思想状况;后者是以日本新陈代谢派为代表的“对科幻世界的崇拜”的倾向,尽管他们看似充满活力但同样不可取。
这是两个极端。
若都不可取,那“拼贴城市"希望寻求的是一条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道路。
“拼贴城市"需要同时面对传统与现代。
城市设计-03城市设计基础理论
3.8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1、罗杰· 特兰西克 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生院和 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主持工作,现任美 国康奈尔大学景观建筑学课程的教授。 代表作 《寻找失落空间》
• 提出了几个理论分析方法 1.图底关系理论分析方法:从理解城市形 态入手,体会城市建筑体块的空间关系 。通过图底关系分析,从二维角度认识 城市模式、空间秩序、空间等级等。 2.联系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交通、视觉方 面的联系分析,明确城市空间中主要功 能与景观构成要素之间的交通与视线联 系,从而确定城市的主次交通和视线、 视廊。
3.3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 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 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 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开启新城规划的先河。 代表作: 《明日的田园城市》
•
•
2、弗雷德里克-吉伯德
英国著名城市设计师,代表作《市镇 设计》。将城市设计提高到艺术水平 上去研究。
代表作
• 《明日的城市》、《阳光城》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 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 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 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 阳光和空间;
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 -----伏埃森规划(Voison)
2、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 • •
•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乔奈森-巴奈特 曾任纽约总城市设计师,现任宾州大 学教授。 代表作《城市设计引介》 从城市公共政策和管理的角度探讨城 市设计过程,从土地使用、开放空间、 街道家具、城市交通、立法、公共投 资等方面阐述了与城市设计密切相关 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肇庆端州区北岭片区城市设计
13
在星湖总规中,整个七星岩风景区北侧分别有波海 湖入口与北门入口,因此在本次规划中如何组织以上各 种因素带来的交通问题是个重点。
Chapter
1
Background & Site Contextual Analysis 第一章 背景与现状解读
7.现状分析
用地现状分析
基地位于北岭山南面山脚,南连七星岩景区,与七星 岩景区只有一路之隔。肇庆大道(321国道)相切本地块, 三茂铁路贯穿基地,把基地切割成大小两块。火车站及长 途客运站位于基地的西南角。 地块共有四个主要出入口,其中两个主要出入口,一 个连接盘古路为公路与铁路平交形式,另一个连接东干道 为立交形式,而其余两个为立交形式的次要出入口分别位 于火车站东西两侧。
2.今日肇庆
肇庆市概括
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岭南名郡、中国砚都、首批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
交通枢纽
肇庆城区距广州不足100公里,距深圳200余公里,距澳门180公
里,距香港水路143海里,是沿海发达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 枢纽。国道321线、324线、广肇高速公路和三茂铁路(广州至湛江) 贯穿全境。横穿肇庆的西江是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全国第二大河, 江河水网可东通广州、深圳、香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肇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形成了水陆衔接、江河相通、客货 配套的水陆运输网络。
6.相关规划解读
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肇庆市定位为广东省地方性中心 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202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95万。
构建最适宜人居城市。到2020年肇庆人
均居住面积不低于35平方米,多层容积率不 大于1.8,建筑密度不大于30%,高层容积率 不大于3.5,建筑密度不大于25%。打造“一 廊(端州路--大冲--新客运站景观走 廊)、一带(西江滨水景观带)、两区(七 星岩和鼎湖山两大风景区)、四轴(山湖城 江空间序列的四条景观轴线,分别为北岭山 --天宁路轴线,北岭山--栏河山轴线, 鼎湖山--砚洲岛景观轴线和鼎湖山--栏 河山轴线)、多节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是店铺收集的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第一章:城市化S形曲线(可惜没考过,但需知道)第二章: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代王城,长安城,开封城,曹魏邺城,明清北京城等重点必考(原理上可只做了解,重点看中国城建史)现代规划思想:一些经典的城市规划思想要掌握:田园城市,卫星城,带型城市,工业城市,有机疏散等这些理论是重点。
还应特别注意与之相关的规划类如(雅章与马章)。
第三章:这章有点鸡肋呀,基本不会考原内容,但其确是了解城市规划运作的很重要章节,在真题中也会涉及与之相关的内容,所有还是好好看吧。
第四章: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重点,但没考过,需要学习,在回答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与海绵城市等方面都可以涉及,看自己如何去理解把握了。
)其于内容需了解(因为涉及过真题:2011年真题----如何理解“知识、技能、价值观”在城市规划专业和职业中包括哪些内容。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重点(生态与环境最近这几年的重点)特别是其中的城市环境容量与城市环境质量已在真题中连续出现多次。
第六、七、八、九章:属于规划的'扩张,了解便可。
第十章:重中之重,做规划的至少得知道该做什么吧,所以看吧。
第十一章:重点,出题的方向不确定,但是看得越细越好。
(2015年出的真题)p199---原文----为有利于城市的自然通风,在城市布局、道路走向和绿地分布等方面,考虑与城市盛行风向的关系,而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第十二章:区域规划,现城市规划的重点,好好看书同时记得多延伸与扩展,例如:城乡统筹、大都市建设、城镇体系规划等等。
第十三章:总规不多说重点,仔细看(p298有真题)第十四章:控规考不是很多,但其也是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后也会用到所以还是看看吧。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内容纲要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内容纲要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述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一、对城市的理解二、城市形成的两种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第二节城市设计的历史一、中国城市设计的历史1、思想渊源2、流派与思想根源1)儒家--礼制城市2)道家--自由城3、具体体现二、外国古代城市设计的历史(一)西方古代城市设计1、从村庄到城市---从血缘氏族到地缘社会2、最初的城市1)生者与死者之城--底比斯城2)神的城市--特奥蒂瓦坎城3)人性的城市--阿玛纳城3、古希腊造就的城市文明1)背景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特征2)城市特点实例--古希腊城市设计经典--雅典卫城希波战争后--米利都城4、罗马城市的继承和发展1)古罗马的社会2)古罗马城市3)罗马病三、西欧中世纪城市设计1、中世纪的西方世界2、中世纪欧州的城市设计1)早期2)后期--城市大发展四、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设计1、文艺复兴时代背景2、城市设计特点1)理想城市模式2)按艺术法则建设城市3)城市改建4)巴洛克—城市设计的戏剧化第三节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一、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1、设计2、城市设计学科的创建3、世界各国城市设计发展历程二、对城市设计定义三、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关系第二章城市设计构成要素一、土地1、土地利用的观念麦克哈格2、土地利用步骤3、土地利用考虑的因素二、建筑形态及其组合1、建筑形态和组合中考虑的基本因素2、建筑形态和组合中要考虑的特殊因素3、设计的基本原则三、开放空间1、分类2、特征3、功能四、人的活动1、人的基本活动内容2、人活动的状态3、人活动的时间性4、人活动的对设施要求5、人活动对场景气氛的要求6、各种活动的连续性五、道路交通1、交通分析2、道路功能3、城市设计对道路一般要求4、城市交通的停车组织六、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1、分类2、主要内容3、作用4、设计原则七、标识1、作用2、设计要点八、保护与改造1、主要内容2、特点实例--中山岐江公园3、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构成要素4、设计原则第三章城市设计理论第一节城市形态设计理论一、从田园城市到新城二、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设计理论实例--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三、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建设原则四、其他的城市形态探索1、赖特的“广亩城市”2、马塔的“带形城市”3、戈涅的“工业城市”4、格迪斯的有关现代城市演进的学说5、精明增长与新城市主义6、生态城理论7、山水城市理论五、关于城市形态研究的理论总结1)建立在宗教神权基础上的“宇宙模型”。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第一章:引言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的背景、目标和关键要素,并探讨其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应用。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背景与目标2.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土地利用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潜力。
因此,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的出现成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关键手段。
2.2 城市设计的目标城市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规划和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优化交通系统,提供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城市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发展。
第三章: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的要素3.1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是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的基础。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确保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有效管理。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各类城市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达到优化城市空间的目的。
3.2 交通规划与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通规划与交通系统的优化是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智能交通系统以及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可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3.3 公共空间设计与环境质量改善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设计的公共空间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提供舒适、安全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概论总结
土地使用 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 步行街(区) 使用活动 交通与停车 保护与改造 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 标识
第一节 土地使用
一、土地使用的设计步骤
根据上位规划、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 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 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 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展开 规划设计。
4、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的特点
①希波丹姆斯式的城市设计原则在罗马的城市设计中得到进 一步的运用与发展;
②古罗马时代已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 :选址、分区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 ③注重城市中心广场的建设(广场); ④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雕像、凯旋门);
三、建筑群体
1. 建筑群体组合的概念 主要是指如何把若干幢单体建筑组 织成为完整统一的建筑群。 若干幢建筑摆在一起,只有摆脱偶然性而 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和必然时,才能真正 地称为“群体”。 这种有机联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 必须正确反映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关系。 • 必须和特定的地形条件相结合。
发展强度idensity第三章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步行街区?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标识第一节第一节土地使用土地使用一一土地使用的设计步骤土地使用的设计步骤??根据上位规划根据上位规划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基本目标和预先的分析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研究建立土地开发设计的特定目标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为所需要的土地使用建立特定标准??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展开规划设计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精简版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城市设计的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活动,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环节。
第二章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三条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城市设计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原则,统一城市建设的风格和形象。
第四条多元共生、协调发展城市设计应当体现多元共生、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第五条倡导创新、保留传统城市设计应当倡导创新、保留传统的原则,既要突出城市的现代性,又要保留历史文化特色。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第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城市总体规划的设计应当包括城市布局、道路交通、绿地空间等要素的合理规划。
第七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设计应当包括建筑物的高度、体量、造型等要求,确保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
第八条特殊功能区的设计特殊功能区的设计应当根据具体需求,科学规划,满足其特殊功能要求。
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程序和管理第九条设计方案的编制城市设计应当编制设计方案,包括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环节。
第十条设计审核和评审城市设计应当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评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建设要求。
第十一条设计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城市设计的相关文件应当归档并进行有效管理,以备查验和审查。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违法行为的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行政处罚对于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相关部门有权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办法的解释权本办法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解释,并在需要时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本办法的实施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的内容和要求,旨在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集聚与分散
2. 空间和秩序2空间和秩序
3. 场所和文脉
3.场所和文脉
4. 生命与活力
5. 环境与意向
6.三种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方法
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寻找失落空间》
1 图底关系理论
2 联系理论
3 场所理论
61图底关系理论
6.1 图底关系理论
从物质层面看,城市是由建(构)筑物实体和空间所构成;
任何城市的形体环境都具有类似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
形与背景的关系,建筑物是图形,空间则是背景。
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
格式塔心理学
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物理场与心理场
感觉与知觉
开始于18世纪诺利地图
*诺利地图反映的城市空间概念与现代空间
映城市空间念与代空间概念截然不同。
前者的外部空间是图像化的,具有与周围环境实体一气呵成的整体特质;
而在现代建筑概念中,建筑物是纯图像化的、独立的,空间则具有一种消极含义。
1.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
2.性格分析
积极空间
消极空间
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因而公共开敞空间很易获得“完形”,创造出一种
获得完形创造出种
“积极的空间”或“物化的空间”。
由此推论罗马当时的开放空间是作为组织内外空间的连续建筑实体群而塑造的,没有它们,筑实体群而塑造的没有它们
空间的连续性就不可能存在。
3尺度分析3.尺度分析
4.特征分析
锡耶纳坎波广场
5.演变分析
62联系理论
6.2 联系理论
研究城市形体环境中各构成元素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
明确城市的空间秩序;
建立不同层次的标志性建筑;
分析主要节点与公共空间的联系走廊;
提高城市效率。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物质层面“线——现状工程线、道路线、建筑线、单元区划
等
心理感知“线线等。
交通运输网络心理感知线
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各单位的区划范围与自然的结合情行为体验“线”
与自然的结合情况 街巷网络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空间节点城市结构线的类型
标志物
物质层面“线——历史建筑
高大建筑物 特殊自然景观
心理感知“线——景观、高大建筑物的空间影响线,它以人
心理感知线
们感知为前提,离开人它就不存在。
行为体验“线”——
盘锦辽滨新城行政文化核心区设计
城市结构“线”的类型城市结构线的类型物质层面“线——
心理感知“线心理感知线——
它由人们周期性的节律运动以其占据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通常行为体验“线”——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
通常它发生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开放空间中。
费城中心区
渥太华议会区
62场所理论
6.2 场所理论
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研究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
通过对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分析,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因素。
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
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
于一般性的场地赋予场所的意义。
场所精神层次的意义远大于实用层面的作用。
1融入生活结构
小组10场所分析
“小组10”场所分析
以人为核心
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城市形态必须从生活本身结构“空中街道”的多层城市
2.延续城市文脉
罗西、克里尔兄弟
西克里尔兄弟“类似性城市”
历史延续性
集体记忆
演化而非保护
3.创造邻里空间
DPZ的新城市主义传统城市法
5分钟步行法
集和经验
公众参与
方法:
城市历史研究分析问卷调查
认知地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