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谐震荡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谐震荡电路
一.设计过程:
(1)由老师下发的课程设计资料先了解到要做的是什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文献等,对此设计的实验有一个理论知识上的铺垫与巩固。

(2)根据设计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所需的实验电子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所用的电路原理图。

(3)设计电路图。

此设计实验主要由555定时器芯片和74LS90芯片构成。

通过参考文献的帮助,了解到555定时器芯片和74LS90芯片各引脚的功能与使用方法,并根据震荡频率公式f=1.4/( R1 +2R2)C及周期大小为1000Hz计算出所需的电容与电阻的阻值大小范围,选取适当的电子元件。

(4)根据实际试验操作,考虑到频率过大,因此要降低频率,要用一个分频器进行分频,使频率降低10倍。

(5)考虑到实验要求计数,因此还需要利用74LS90芯片设计出计数器。

(6)电路设计出后就是进行仿真实验。

在Multisim9上进行所设计的实验的仿真操作,在仿真过程中会反映出实验设计里的一些问题,针对所出问题一一进行调试改进。

(7)最后在数字电子实验室进行实际电路搭接。

通过数字电子电路实验箱搭接自己所设计的电路图,并调试,以输出所需要的正确结果。

二.EDA软件介绍和仿真过程
(1)EDA软件介绍
EDA在通信行业(电信)里的另一个解释是企业数据架构,EDA给出了一个企业级的数据架构的总体视图,并按照电信企业的特征,进行了框架和层级的划分。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
EDA工具软件可大致可分为芯片设计辅助软件、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系统设计辅助软件等三类。

目前进入我国并具有广泛影响的EDA软件是系统设计软件辅助类和可编程芯片辅助设计软件:Protel、Altium Designer、PSPICE、multiSIM10(原EWB的最新版本)、OrCAD、PCAD、LSIIogic、MicroSim、ISE、modelsim、Matlab等等。

这些工具都有较强的功能,一般可用于几个方面,例如很多软件都可以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同进还可以进行PCB自动布局布线,可输出多种网表文件与第三方软件接口。

我们实验室里所用的MultiSIM(EWB的最新版本)软件是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 Ltd在20世纪末推出的电路仿真软件。

其最新版本为multiSIM7,目前普遍使用的是multiSIM2001,相对于其它EDA软件,它具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人机交互界面,特别是其仪器仪表库中的各仪器仪表与操作真实实验中的实际仪器仪表完全没有两样,但它对模数电路的混合仿真功能却毫不逊色,几乎能够100%地仿真出真实电路的结果,并且它在仪器仪表库中还提供了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瓦特表、双踪示波器(对于multiSIM7还具有四踪示波器)、波特仪(相当实际中的扫频仪)、字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仪、失真度分析仪、
(2)555定时器电路图
(3)计数器
(4)分频器
5(5)波形图
四. 选择器件介绍
1. 555定时器:555 定时器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

一般用双极性工艺制作的称为 555,用 CMOS 工艺制作的称为 7555,除单定时器外,还有对应的双定时器 556/7556。

555 定时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可在 4.5V~16V 工作,7555 可在 3~18V 工作,输出驱动电流约为 200mA,因而其输出可与 TTL、CMOS 或者模拟电路电平兼容。

2. 74LS90:本电路是由4 个主从触发器和用作除2 计数器及计数周期长度为除5 的3 位2 进制计数器所用的附加选通所组成。

有选通的零复位和置9 输入。

为了利用本计数器的最大计数长度(十进制),可将B 输入同QA 输出连接,输入计数脉冲可加到输入A 上,此时输出就如相应的功能表上所要求的那样。

LS90 可以获得对称的十分频计数,办法是将QD 输出接到A 输入端,并把输入计数脉冲加到B 输入端,在QA 输出端处产生对称的十分频方波。

五. 选择参数的计算或说明
占空率的公式:得出R1为R2的十分之一
振荡周期公式: T=0.7(R1+2R2)C ,C为固定值,按照仪器箱上有的赋值,T为0.01s,可算出R1和R2。

六.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豆丁网
七. 收获及体会
这次设计性实验让我充分利用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知识,并把它们利用在实际操作中,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巩固所学,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锻炼了我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个是最大的收获,因为我们大学生最缺乏的是思考得能力,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那种枯燥的听讲式学习,我们应该动脑思考,带着自己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去创造,去探索,去追求新科学,新事物,做一个创新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