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 样的局面?
“文景之治”的局面(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课外拓展 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 世”和“盛世”,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 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谓“治世”和“盛世”, 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
产生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 治者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相关史事 汉初,大臣陆贾在汉高祖面前经常谈论《诗》
《书》中的治国道理,汉高祖反感地说:“乃公 居马上而得知,安事《诗》《书》!”陆贾说: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向) 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 之?”汉高祖认为言之有理,让陆贾专门著书总 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
成效:
纺织技术水平高超, 丝织品有锦、绣、绢、 纱等,种类繁多。
漆器造型美观,在日 常生活中多有使用。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 成为富商大贾。
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 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华。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 来更加频繁。
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民 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 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 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 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内容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政策,文帝和景帝的治理,文景之治的表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特点等方面需要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文景之治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文帝和景帝的治理策略,归纳文景之治的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景之治的表现。
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历史地图:展示西汉疆域变迁的地图。
4.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和论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汉建立的历史背景,如秦朝的衰落、楚汉争霸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介绍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重点讲解刘邦称帝、定都长安等关键事件。
引导学生了解西汉的建立。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内容。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素养导学】时空观念:了解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历史解释: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历史概念、具体表现及影响等。
家国情怀: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并得出治世局面的出现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
【知识构建】一、西汉的建立1.“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朝代:西汉。
(3)都城:长安。
(4)人物:刘邦,即汉高祖。
【思维导引】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
2.《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话反映了汉初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何出现这种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1)社会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出现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3)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1.原因: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2.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1)让士兵还乡务农(“兵皆罢归家”),释放部分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以稳定民心,鼓励农业生产。
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思维导引】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汉初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
三、“文景之治”《史记·平准书》描述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1.名称:“文景之治”。
2.帝王:汉文帝和汉景帝。
3.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4.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史料研习】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历史解释】休养生息政策: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ppt.ppt
荒凉、萧条 贫困
4
3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 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 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
5
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分
别面临了哪些问题呢?
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6
汉高祖
修
改 养
“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
生
释放奴婢为平民 【增加农业劳动力】
息
政
轻徭薄赋政策 【稳定民心,鼓励农产】
策
3、影响: 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 13
三 “文景之治”
1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苛刑罚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秦 朝 灭 亡
(公元 前221 年—— 公元前 207年)
2
一 西汉的建立 1 背景: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
2 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3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 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
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农业
10
汉文帝
采取措施:劝诫农桑、以身作则、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11
汉景帝
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
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 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 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唯物史观:运用辩证的观点来掌握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及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
2.时空观念:掌握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掌握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的内容。
4.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要性,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
5.历史解释:根据史料分析,要重点掌握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的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3)措施: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鼓励生产)④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轻徭薄赋)(4)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二、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①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②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③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汉文帝以节俭著称)。
2.影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1.(2022年中考真题•聊城)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
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A.民惟邦本,本固邦宁B.法与时变,礼与俗化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2.(2022年中考真题•天津)2021年中考真题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人教部版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 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西汉第六位皇帝。刘 启在位16年,葬于阳 陵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开启, 文景二帝承发展。 祖孙三代齐努力, 奠基西汉两百年。
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 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 景 帝
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三、励精图治——“文景之治”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
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 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
汉 文 帝
五百板子。
一是减少笞(chī)数。 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汉 景
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须削平竹节;笞打
帝
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
农民赋税沉重,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减轻赋税,把收获物的三十分之一上缴
上缴国库
国家
徭役、兵役繁重
减免徭役、兵役
奢侈
节俭
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
仁政,以德化民,减轻刑罚
பைடு நூலகம்
得出秦亡,汉兴的原因
秦亡:残暴的统治,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繁重 汉兴: (1)吸取秦亡的教训
(2)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负担 (3)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汉高祖刘邦
一、创业维艰——汉初现实
2、汉初现实
(1)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2)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
(3)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 饱。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汉文帝霸陵
汉景帝阳陵
2、效果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封建 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治世
讲授新课
三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
民生活安定,国库存非常充盈,国力有了 很大的增强。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文景之治”。
汉高祖
吕后、 汉惠帝
汉文帝、 汉景帝
休养生息政策
三、文帝、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 桑以奉祭服,以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其令郡国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 的只能乘牛车。
从这则材料你可以得 出怎样的结论?
汉初经济萧条, 国家贫穷
要如解决这样的状况呢?
造成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荒凉的 原因是什么?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农民 起义、楚汉之争) 。
社会经济遭 到破坏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 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面临的 首要问题。
增加农业劳动力
二、修养生息政策
在中国古代,田赋是农民向国家缴 纳的主要赋税。西汉初,汉高祖实行 “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 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 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 生产、鼓励开垦荒地等有推动作用。
三分之二
二、修养生息政策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增加农业 劳动力
减轻人民 负担
使汉初的经济 得以恢复和发 展,社会局势 稳定下来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024版新教材)
1 政治: 清明
文景之治
2 经济:发展 3 人民生活:安定
4 国力:增强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治世局面
【P47】
(3)对于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你有何感想:
①统治者要重视农业发展,关心农民 的疾苦; ②要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才会得 到人民的拥护。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 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 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要拒绝“舌尖上的浪费”,不剩饭剩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 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不忘初心 民为本
全力搞好疫情防控,这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坚 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
国兴,民之所望 民兴,国之根本
【问题】西汉建立初期,百姓能马上 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吗?
材料1: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
--《史记》
译文:人民正常的农业生产被迫停止,发生了大 饥荒。一石米要五千钱,人民互相残杀。
材料2: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译文:贵为皇帝,竟然不能配齐四匹同样颜色的 马匹,堂堂大将丞相,竟然只能乘坐牛车上朝。
汉 朝 陶 俑
击 鼓 说 唱
吹 箫 俑
俑
【从汉俑的表情上看,推测当时人的 生活幸福指数、社会的发展情况】
面带微笑,眉目舒展,几乎没有怒目而 视或痛苦的表情。可以推测汉代幸福指 数较高,同时社会安定。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陈胜、吴广 秦朝
起义
灭亡
楚汉 之争
西汉 建立
前209年 前207年 前206年 前202年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品教学课件
失天下
学习任务一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自主学习:西汉建立 ➢ 时间: 公元前202年 ➢ 建立者: 刘邦(汉高祖) ➢ 都城: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
▲西汉长安城出土“汉并天下”瓦当
学习任务二
汉初社会境况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材料研读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说出西汉之 初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以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社会状况: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学习任务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情景剧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 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作用: 使西汉的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
下来,巩固了汉朝的统治。
学习任务三
“文景之治”
学习任务三
“文景之治”
(1)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田赋降至三十税一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zī chéng](古
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
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持社会安定。
学习任务三
“文景之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一篇介绍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历史文章。
本课主要内容有:西汉的建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对于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为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掌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汉的建立过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特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文景之治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汉的建立过程,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特点。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景之治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
4.讲解与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对文景之治的意义和影响进行详细讲解。
5.知识巩固: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景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1.楚汉战争2.汉朝建立二、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减轻赋税2.精简机构3.修养生息三、文景之治1.清明2.经济发展3.社会稳定四、文景之治的意义1.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黄金时期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将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历史知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介绍刘邦建立西汉、文景之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西汉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教材还通过插图、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
2.教学难点: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刘邦建立西汉的过程,文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帝和景帝的治国策略,以及文景之治对西汉时期的影响。
4.情景模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扮演文帝、景帝等角色,亲身体验治国策略的实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七年级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民失作业,大饥馑” 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时期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发展农业生产(
)
——《汉书·文帝纪第四》
如今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
3、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6.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汉书·文帝纪第四》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及原因?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 汉建立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社会不稳 定。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 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阅读课本 “休养生息政策”,然后思考: 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内容)。 3、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作用。
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
人。”
④士兵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农《业汉劳书动》力
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 材料二:汉景帝为发展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
为了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汉书·文帝纪第四》
刑罚
死刑十多种,有族 诛、连坐等
文帝景帝废除一些肉刑
从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原因:“秦亡汉兴”的根源在于秦朝实行暴政,苦 役百姓。而汉朝实行仁政,与民休息。
启示:暴政亡国,仁政兴国!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以史为鉴明得失
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 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精选全文
[ dàn ]
♟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 这样的社会状况?
[ chún sì ]
恢复和发展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休养生息政策
♟思考: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政策?
战争 战争 战争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1、背景(原因) 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②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
……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故无为者乃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
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 改为弃市(死刑);
知识 拓 展
▲汉文帝·霸陵 (陕西·西安)
说说汉文帝有什么优秀品质?
第56页
薄葬
三、“文景之治”
♟根据壁画内容思考,“文景之治”有何作用?
2、表现
薅秧
舂米
◈政治__清__明__
◈经济__发__展__
定统治的政策。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2、措施
① “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② 释放奴婢为平民; ③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结合55页第1段,找出汉高祖采用哪些措施?
♟汉高祖时期的田赋与秦朝相比有何差别? 第56页
二、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汉高祖时期的田赋与秦朝相比有何差别? 第56页
①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三十税一”
③ 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④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人物 档 案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
(前202—前157年)
刘邦第四子 在位23年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刘启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①文注帝重 为农自业己生预产修,的提陵倡墓以,农要为求本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
牛车
二、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 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 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 的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 吸取秦因暴政导致迅速灭亡的教训,采 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措施):
(1)让士兵回乡务农,将因战 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 为平民。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措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轻徭薄赋;(文帝时令田租减半,税率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
税一,其次慎用民力,徭役由一年一次改为 三年一次)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文帝废 除连坐法和肉刑,景帝减轻笞刑); 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文平帝时在 穿位戴2都3是年用,粗车糙骑的服黑御丝之绸物做都的没衣有服增。添;
( ) 文原帝因为 :自“秦己亡预汉修兴的”的陵根墓源,在要于求秦不朝许实用行金暴、政银,、苦铜役等百装姓饰。,只可用瓦器。
西三汉年建 一立次和)“文景之治” 文汉帝文生 帝前、曾汉留景下帝遗的诏措:施:“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 (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 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目标】①了解楚汉之争的过程及性质,知道西汉建立的基本史实。
(时空观念)②知道西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文景之治的措施及表现,了解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通过对比秦亡汉兴,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这是汉高祖刘邦所做的《大风歌》。
此诗歌只有区区三句,前两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刘邦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那在这种惆怅不安的状态下刘邦是如何做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西汉如何建立的?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结果如何?答案提示:教师指导: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
楚汉之争,刘邦最终胜利,建立西汉,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政治清明,社会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成为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因此“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互为因果关系,“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自主学习:①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曾经并肩作战的友军在秦灭的这一刻起发生了变化,两个人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这个胜利的果实该由谁来享受?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____________ ,封刘邦为_______。
双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一)经济:休养生息政策1.[合作探究]根据材料,概括休养生息政策的对应措施,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历史意义。
2.教师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概念解释引出“黄老之学”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演变。
教师讲述:休养生息政策,源于当时社会上黎明百姓间流传的以清静无为为宗旨的黄老思想。
其中黄是指黄帝,老是老子,因为他们都被尊为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这么命名。
与我们第八课百家争鸣所学习的,追求“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和“逍遥”“齐物”的人生境界的老庄道家不同,黄老之学有选择地吸收了法家、儒家、阴阳诸家的一些思想元素,主张“无为而治”、恩威并施的政治思想。
3.结合史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无为而治”的了解。
教师讲述:以此为本源,陆贾为汉初的统治集团应当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描绘了美好愿景,他说: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老百姓都很安然,官府里就像没有官吏一样,乡里没有诉讼发生,老老少少都没有忧愁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平的议论传播,晚上邮驿大道上没有奔跑的邮卒,夜晚的乡里不会突然发布征发徭役的命令,夜里狗不叫、鸡不鸣,年老的人在家中享受着美味,壮年男子在田里耕耘。
这就是“无为”思想的最高政治理想。
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
(二)政治:郡国并行制4.过渡:“无为而治”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修养生息政策。
在政治方面表现为“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5.问题设计:为什么会实行郡国并行制呢?6.过渡:于是,汉代一方面继承秦朝的郡县制,也就是西汉前期形势图上的绿色这部分,是由中央政府统治的区域。
另一方面又分封诸侯国,左边地图上红色就代表的诸侯国的领地。
7.对比战国七雄和西汉初年的形势图,分析封国与郡县制的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区域文化差异。
8.汉初分封诸侯国的范围和战国七雄时的其余六国基本重合;实施郡县制的范围与原来秦国的疆域范围重合。
这是因为东西文化、区域文化具有差异和冲突。
义务教育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贰 高祖养息兴汉策
1.根据教材和地图,西汉边境面临怎样的问题?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2.汉高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3.汉高祖为什么采取和亲政策? 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4.和亲政策的作用? 作用: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叁
叁 文景盛世启民安
刘邦 “哼,刘邦,你不过是仗 着手下人多罢了。吾有万 夫不当之勇,若单打独斗, 你绝非吾对手。”
楚汉之争 2.双方为何开战?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展开争战
项羽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1.楚汉之争
3.刘邦能取胜的原因?
选择刘邦和项羽角色的同学,可在课堂 上模拟以下对话。其他同学根据两人的 对话,思考问题。
“项将军此言差矣。吾之所以 能胜,乃因吾善用人才。吾有 萧何料理后方,张良出谋划策, 韩信统兵作战。众人齐心协力, 方有今日之胜。”
“项将军刚愎自用,不听忠言, 此乃取败之道。吾广纳良言, 从善如流,方能成就大业。”
5.刘邦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 刚愎自用
“吾项羽一生,从未屈服。今 日虽败,吾亦无悔。”
1.楚汉之争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选择刘邦和项羽角色的同学,可在课堂 上模拟以下对话。其他同学根据两人的 对话,思考问题。
项将军,你之失败,非战之罪, 乃性格所致。若你能懂得用人 之道,或许今日之结局会有所 不同。”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2.西汉建立 1.汉高祖在担忧什么呢?结合材料说明。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 社会残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初立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文景之治”是西汉王朝的强盛的基础,对后世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
【学习重点】
“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休养生息政策
利用缇萦救父故事导入,解读学习目标,采取圈点批注,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让学生认真阅读第一模块,从教材中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
方法指导二:学生认真阅读第二模块,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助力学生解读本课难点。
方法指导三:
采用比较学习法,比较汉高祖与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异同及发展,准确把握重要内容。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本课内容
“文景之治”谋发展,
社会面貌大改观,
轻徭薄赋得民心,奖励农桑重生产。
带头节俭把事办,
“以德化民”民心安。
文帝景帝治江山,
国库钱粮都丰满。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你听说过缇萦救父的故事吗?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是相当严厉的,除死刑外还有肉刑,不是刺面削鼻就是剜膝砍脚。
有一次,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按法当判肉刑。
汉文帝下诏把他逮捕到长安治罪。
淳于公的小女儿缇萦下决心拼死救出父亲。
她到长安后给汉文帝写了封信,说:“我的父亲是齐国的一个小官吏,齐国的百姓全都称赞他为官廉明。
如今触犯了法律,当被处以刑罚。
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父亲很想悔过自新,但人死了不能复活,被损毁了的肉体就不能再恢复,即使想悔过自新却不可能了。
因此我愿意把自己卖入官家当奴婢,以赎父亲的刑罚,使父亲有个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见到这封信后,觉得缇萦小小年纪竟这样懂事,便赦免了淳于公,并且下令废除肉刑。
文帝景帝注重“以德化民”形成文景之治的局面。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汉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51内容,完成第1题。
1 .西汉建立之初,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导致这种形势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怎样?
(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战乱;
(3)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皇帝出行无同色马等。
知识模块二休养生息政策
自主阅读课本P52内容,完成第2题。
2.汉高祖面对西汉初立的经济萧条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政策的具体内容(简述)。
(1) 休养生息;
(2) 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3)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释放奴婢;③轻徭薄赋。
知识模块三“文景之治” 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4题。
3.继汉高祖刘邦之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什么政策?简述政策的具体内容,出现了什么局面?
(1) 休养生息;
(2)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进一步减轻赋税及徭役;④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
(3)文景之治。
4.文帝和景帝的“勤俭治国”和“以德化民”给我们什么启示?对现在的国家治理有何现实意义?
(1)成由俭、败由奢;
(2)我们现在既要依法治国,更要以德治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简述“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措施。
2.“勤俭治国”“以德化民”对现今治国的启迪。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D )
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D •巩固封建统治
2.“文景之治”是指( B )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
A.高祖时期B •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D .光武帝时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四匹毛色相同的马)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
--- 《史记•孝文本纪》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请回答:
(1)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怎样?
经济凋敝,国家贫穷。
(2)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因而汉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重视农业。
措施:减轻徭役赋税;奖励耕作;提倡节俭。
文景之治。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背景
西汉建立T休养生息T文景之治措施
作用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