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障碍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精神障碍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启示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

学生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关系着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

笔者以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所经历的一起大学生精神障碍突发事件为例,描述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对事件的处理启示,丰富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标签:精神障碍;突发事件;启示
一、案例介绍
学生小东(化名),来自广东农村,从小父母离异,家庭经济情况一般,性格较为内向。

在校期间,该生生活简朴,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良,该生经常在外兼职赚取生活费用,以减轻家庭困难。

大二下学期初,班级同学发现该生一改常态,变得精神恍惚、喜欢自言自语,学习毫无动力、时常旷课。

鉴于此,辅导员、班主任老师与之谈心后,安排学生干部密切观察和看护,并将情况上报学院主管领导。

谈心后小东状态好转,并能意识到自己最近状态较差,会尽快调整。

一段时间后,辅导员再次与该生谈心,观察其状态基本稳定,安排学生干部继续观察与看护。

4月某日,小东室友反映其情况恶化,主要表现为赤裸上身在宿舍大楼门口看垃圾桶,被室友劝回宿舍后,在宿舍仍脱光衣服抱着垃圾桶。

辅导员闻讯第一时间赶到宿舍,在与其交流过程中发现,该生虽意识清醒但语言逻辑混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据此,辅导员迅速做出判断,上报情况后,将该生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同时电话通知学生家长,家长半信半疑,表示会尽快赶到学校。

该日晚间,为不影响其他同学,将该生转移至学校酒店,由辅导员、班主任等陪护,校警门外负责该生安全。

期间多次与学生家长联系,家长表现出极度不信任,通过各种电话确认学生情况,并要求学生与其通话。

小东情况稳定些后,告知其父母担心他的个人情况,让其跟父母电话沟通。

当日夜深,约十二时,该生生母、继父与舅舅一行人赶到学校,连夜将该生送往精神类专科医院就诊,接受治疗。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虽事前有预防,但事发突然,属于突发性紧急事件,且为学生精神障碍类突发事件。

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处理。

案例中小东表现为思想混乱、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等病症,疑似精神分裂症。

该生应该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进行专业医学治疗的同时,辅助进行心理辅导,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完成学业。

三、案件处理
(一)前期
针对该生思维混乱、行为怪异等突发性现象,辅导员迅速了解情况并安抚学生情绪,并将相关情况报给学校。

同时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为了防止该生出现自我伤害、伤及他人等行为,及时需求专业帮助,将该生转介至学校心理咨询中心。

转介中,该生意识和思维尚清晰,故辅导员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从旁陪伴,等待家长到校。

(二)中期
该生在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室友和学校安保人员的陪同和看护下,情况逐渐稳定。

但该生家长以怕上当受骗为理由,多方求证,一再推迟到校时间。

学院通过班主任老师、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主管领导等多人联系家长,家长才放心从佛山驱车前往学校。

当天晚上约12点,该生生母随其舅舅的一行人赶到学校,将该生接回家,送至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三)后期
经过医院的相关的测试及诊断,医师确定该生为“轻度精神分裂症”,建议住院,进行药物治疗。

后辅导员与该生家长联系,确定相关治疗事宜,同时鉴于该生的病症和医院的相关诊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文,该生办理了休学手续。

四、案例启示
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辅导员新兵而言,这种突发情况确实给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无论是前期的处理、中期的协调或者是后期的跟进,都让我感到了辅导员的三个字的分量,也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辅导员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只有本着“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注重细节、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将大事化小、难事做易。

从此案例,结合工作实际,给了辅导员以下六点启示。

(一)小苗头,大态度
学生工作无小事,但学生工作都是从小事做起。

学生工作的现实需要辅导员善于观察,善于集汲信息,对一些苗头性的东西、对学生中间存在的一些问题,要见微知著,做好预判,提前介入,掌握处理问题和做好工作的主动权,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大”的问题。

而要做到這一点,找到自己的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生是个“必须”的前提。

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平时表现体现出来。

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平时上课的考勤、班会课和班级活动的参与都体现着每个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面貌。

辅导员在把握自身重点工作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小事情、小苗头、小表现,需要有大态度、深思考和真处理。

(二)少指责,多关心
学生出现问题后,辅导员需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工作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辅导员老师需多些关心和关爱,争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犯错误”或存在问题的同学,做到以情感人、以爱心去帮助人。

(三)少被动,多主动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高等教育不能分开三个组成部分,因此家校的联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有积极作用的。

学校学院老师应主动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就学生的教育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家长也需主动与学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在校状况,学生出现问题能第一时间获悉并及时处理。

家校联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四)精处理,广思路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应广开思路,多方寻求帮助,例如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应该报备主管领导的同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业的帮助,甚至有更严重者,辅导员老师可以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寻求相关专业医生和警察等社会力量的帮助,整个团队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少埋怨,多奉献
俗话戏称“辅导员工作就是5+2,白加黑,24小时在线”,确实辅导员工作很多、很杂、很忙,但是身为老师,身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需多点情怀、少点牢骚;多点奉献、少点埋怨。

(六)热事件,冷处理
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精神障碍类突发事件,很容易引发群体效应,因此辅导员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需注意事件对学生、对学院、对学校甚至对社会的影响,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适时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引导,最终将危机变为转机,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生动一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EB/OL].2017-02-16:http://. 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 html.
[2]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2号
[EB/OL].2002-06-25:http:/// 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624.htm.
作者简介:刘旎舟(1989.10—),女,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蔡星(1989.09—),男,汉族,湖北嘉鱼人,理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学生事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