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卿亦有清诗句_温庭筠山水田园诗的清拔旷远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1卷)
第2期
文学与文化探索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09,Vol.11,No.2
一幅清幽静谧的早秋山居图。诗境清新,风格秀整。 《南湖》“湖上微风入槛凉, : 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芦叶有声疑雾 雨,浪花无际似潇湘。飘然蓬顶东归客,尽日相看 忆楚乡。 ”这首诗语言清新流畅,写景如画,描绘出 一幅水乡风光图。 《寄清凉寺僧》“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 : 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檐向 玉峰笼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白莲社里如相问, 说与游人是姓雷。 窗间闻钟, ” 松下弈棋, 檐对玉峰, 砌生青苔,诗境清雅。黄生评: “诗以物象为骨,地 名其一也,地句愈大,则本诗愈有斤两。如此诗著 ‘玉峰’‘蓝水’四字,便不但见出清凉寺所在, 、 而境界之旷,胸次之阔,俱于此见之。 [6] ” 《题陈处士幽居》“松轩尘外客, : 高竹自萧疎。 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闲看镜湖画,时得越僧 书。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雨后苔侵井,霜 来叶满渠” ,可见居处之幽僻;由月下钓鱼,溪中弄 月,更见处士之高逸。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全集校注》 《题 ( 题作 卢处士居》“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 : 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 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这首诗写山居景色,古树盘 石,清泉激沙,倏忽雨暗千峰,倏忽众鸟飞散,满 山荞麦,一径入云。这些景物从作者笔底一气贯下, 意脉流走,风格清旷峻拔。 《寄山中人》“月中一双鹤,石上千尺松。素 : 琴入爽籁,山酒和春容。幽瀑有时断,片云无所从。 何事苏门生,携手东南峰?”其“幽瀑有时断,片 云无所从”一联,超逸无心之妙,与王维的“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1]和杜甫的“水流心不竞, 云在意俱迟”[12]可谓先后擅场。山中人闲云野鹤之 怀,飘然不群之状,如在眼前。 温庭筠写山水风光景物的诗在“清”中有自己 的特色:清中有明丽、有鲜媚、故而不寒瘦;静中 有生机,有活力,故而不死寂。贺裳《载酒园诗话 又编》评温诗: “清不减贾(岛),润更过之。世徒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殊未尝全鼎之味” [9] 。 也就是说,不读温诗全集,不知他的诗另有清润风 味。所谓“润更过之” ,可以理解为,温庭筠的诗, 清中有鲜丽明媚,有生机活力,不像贾岛一味寒瘦。 其一,清中有明丽鲜媚: 如果把一首山水景物诗看作是一幅画,温庭筠 就是调和画面色彩的高手。 他往往选取鲜艳的色彩, 来调和较为清冷的画面。 比如: 《赠郑处士》“飘然 : 随钓艇,云水是天涯。红叶下荒井,碧梧侵古槎。 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更有相期处,南篱一树 花。 ”红叶、碧梧,还有那“南篱一树花” ,与钓艇、 云水、荒井、古槎相互映衬,画面就不仅古朴清幽, 而且鲜明美丽。
一、身在世途,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欣赏
诗人的审美感觉往往比常人敏锐,更易于感受
[收稿日期] 2008 − 04 − 08 [作者简介] 唐爱霞(1973 − )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博士生
6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年(第11卷)
第2期
文学与文化探索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09,Vol.11,No.2
之趣,后半幅则写思乡之情逢春便生。 “客思柳边 春”写客思如春色之浓,又可解为客思如柳当春发 生,颇见巧思。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 :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黄周星评 ”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一联: “遂成千古画稿”[6]。 《六一诗 话》评为“状写之景,含不尽之意”“道路辛苦, 、 [7] 羁愁旅思, 岂不见于言外乎?” 此联自是白描佳句。 《送李亿东归》“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 : 城。别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和风淡荡归客, 落月殷勤早莺。霸上金尊未饮,燕歌已有余声。 ”诗 中使用叠音词: “青青柳弱”“漠漠苔生” 、 ;双声、 叠韵词: “淡荡归客”“殷勤早莺” 、 ,其音节和婉。 敷色用“黄山”“紫禁”“青青”“金尊” 、 、 、 ,其色彩 明净。 意象用 “黄山”“秦树”“柳”“溪”“苔” 、 、 、 、 、 “和风”“落月”“早莺” 、 、 ,其都令人产生自然、素 淡的联想。体式上,不用五、七言而使用六言这种 音步较为舒缓的体式。 从整体构成的意境效果来看, 给人清新淡雅的感觉。 《送人东游》“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 : 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櫂还。 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其“高风汉阳渡,初 日郢门山”一联,大笔挥洒出一个山高水长、扬帆 万里的雄浑壮阔的境界,高朗明健,格调不凡。读 者似见朝阳初升之时,天风浩荡,急浪排空,万里 江山,一览胸中。清代孙洙评: “直逼初盛” 。纪昀 评: “苍苍莽莽,高调入云。 ”民国俞陛云评: “调高 而韵逸”[8]。温诗之高朗旷远者,当以斯为最。 《西江上送渔父》“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 : 櫂寄年华。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不 见水云应有梦,偶随烟鸟便成家。白蘋风起楼船暮, 江燕双双正雨斜。 ”其“不见”一联对仗工整,写景 超逸。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 “七言近体之佳 者,如……‘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鸥鹭便成家’ , [9] 不问而知为渔父矣。 渔父在水云之间,与烟鸟为 ” 群,时见江燕白蘋,独占枫叶苇花,这是何等自在 的生活!诗中描写的意境清旷闲逸,透露出他对这 种生活的向往。 《寄崔先生》“往年江海别元卿,家近山阳古 : 郡城。莲浦香中离席散,柳堤风里钓船横。星霜荏 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菰黍正肥鱼正美,五 侯门下负平生。 ”以清淡的笔致画出莲浦香中、柳堤 风里的逸人形象,而自已空然想望“菰黍正肥鱼正 美” ,油然而兴隐逸之念。
飞卿亦有清诗句
——温庭筠山水田园诗的清拔旷远之美
□唐爱霞 [浙江大学 杭州 310028]
[摘 要] 温庭筠的山水田园景物诗,总体上表现出清拔旷远之美。其内容包括三类:一,身 在世途,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欣赏;二,归隐息机,体味田园风光;三,亲近释道,寻幽访逸,寄 情山水。这些诗“清不减贾岛,润更过之” ,在“清”中又自有特色:清中有明丽鲜媚,故而不寒 瘦;静中有生机活力,故而不死寂。 [关键词] 温庭筠; 山水田园诗; 清 [中图分类号] I222.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8-8105(2009)02-0066-05 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说: “(唐诗) 降而开成以后,则有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 靡……此晚唐变态之极而遗风余韵犹有存者焉。 [1] ” 后世提起温庭筠的诗, 总是想到这句评语, 《红 比如 楼梦》中的史湘云就常把“温八叉之绮靡”挂在嘴 边[2]。其实, “绮靡”只是温诗风格的一面,他的山 水田园诗则抒写清拔旷远之怀,表现出“清”的美 学特质。 孔子在 《论语· 述而第七》 中提出: “用之则行, [3] 舍之则藏” ,此后, “用舍行藏”成了儒家文人在 积极入世时对自已的鼓励, 在出世时对自己的安慰。 仕途失意者往往寄情山水,避地田园,或者亲近释 道,以此为思想解脱,或者说精神寄托。温庭筠也 是如此。他本是一个对山水之美别有会心的人,有 时在羁旅行役途中,他也随时感受到自然界的风光 景物之美。在尘俗劳碌、世路坎坷、遭遇屯邅时, 更是寄情山水,亲近释道,在乡间和僧院宁静优美 的环境中,让倦于尘俗劳碌的疲惫的心灵获得暂时 休憩。他的这部分诗,抒写倦飞息游和依恋自然及 宁静淡泊的情怀,格韵清拔,意境旷远,有些甚至 不杂尘气,表现出以清为美的审美追求。温庭筠山 水田园景物诗从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到自然之美。当温庭筠身在世途中时,他往往既抛 不下俗事,又对自然之美充满向往。例如《地肺山 春日》“冉冉花明岸 ,涓涓水绕山,几时抛俗事, : 来共白云间?”寥寥几笔,画出一幅清新明媚的山 水图。世途之追求与乡野自然之美不可兼得,斯情 斯景虽美,也只好期之于异日了。 《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 : 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 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 湖烟水独忘机?”清代金圣叹评: “‘水带斜晖’加 ‘澹然’字妙,分明画出落日贴水之时,不知其是 水澹然,成斜晖澹然也。再加‘曲岛苍茫’字妙。 曲岛相去甚近,而其苍茫之色,遂与翠微不分。 [4] ” 画面中的景色,正是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 清代王尧衢评 “波上” 二句: “此联野渡如画” [5] 。人在此时此刻,不由得流露出几分对五湖烟水 胜境的向往。这首诗写得冲融和易,画面的色彩是 淡淡的,人的思虑也是一瞬间的、淡淡的念想。 《途中偶作》“石路荒唐接野蒿,西风吹马利 : 如刀。小桥连驿杨柳晚,废寺入门禾黍高。鸡犬夕 阳喧县市,凫鹥秋水曝城壕。故山有梦不归去,官 树陌尘何太劳。 ”景色苍凉,西风凛冽,尘俗劳碌, 艰苦的路途奔波, 使他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归山的念头。 《江岸即事》“水容侵古岸,峰影度青蘋。庙 : 竹唯闻鸟,江帆不见人。雀声花外暝,客思柳边春。 别恨转难尽,年年汀草新。 ”前半幅在写景中寓幽静
寺宿鸟起寒林正见寺晓别生公花白风还有一些诗句比如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干穗红溪上行绿杨阴里千家月红塘水牛羊春草烟渚宫春晚寄秦地友人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与友人别桑浓蚕红漾轻轮野水天敬答李先生三秋版)
2009年(第11卷)
第2期
文学与文化探索
Journal of UESTC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09,Vol.11,No.2
二、归隐息机,体味田园风光
由于倦于世路奔波,温庭筠有时退居田园,在 田园里体会朴素自然的乡居生活,放松身心。 《酬友人》“辞荣亦素尚,倦游非夙心。宁复 : 思金籍,独此卧烟林。闲云无定貌,佳树有余阴。 坐久芰荷发,钓阑茭苇深。游鱼自摇漾,浴鸟故浮 沉。唯君清露夕,一为洒烦襟。 ”这首诗可能是屡试 不中之后,倦而退居。这里说“辞荣亦素尚” ,其实 “辞荣”并非他的素尚。不过是因为“有气干牛斗, 无人辨辘轳” ,因“金籍”难致,而倦游息机,在烟 林里休憩疲累的身心。在这里,他可以闲看云卷云 舒,坐对花开花落,可以在浓荫下以垂钓为乐,与 鸥鸟相亲,感受那种淡泊闲适的趣味。 《秋日》写秋天郊居景色: “爽气变昏旦,神皋 遍原隰。烟华久摇荡,石涧仍清急。柳暗山犬吠, 蒲流水禽立。菊花明欲迷,枣叶光如湿。天籁思林 岭,车尘倦都邑。侜张夙所违,悔吝何由入。芳草 秋可藉,幽泉晓堪汲。牧羊烧外鸣,林果雨中拾。 复此遂闲旷,翛然脱羁絷。田收鸟雀喧,气肃龙蛇 蛰。佳节足丰穰,良朋阻游集。沉机日寂寥,葆素 常呼吸。投迹倦攸往,放怀志所执。良时有东菑, 吾将事蓑笠。 ” 秋天的郊野,烟雾濛濛,涧水清澈,菊花明丽 照眼,枣叶光润如洗。山犬远吠,水禽临波,到处 是绿意,到处是生机。山里人牧羊,下雨的时候可 以拾到林中落下的果子。这一切淳朴美好,没有机 虑,没有喧嚣,越发显得那尘俗扰攘是如此使人厌 倦。在这种环境中,他的隐逸之念,也油然而兴。 这首诗与 《酬友人》 一样, 都用五古, 写得清新质朴。 《鄠杜郊居》“槿篱芳援近樵家,陇麦青青一 : 径斜。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写郊居 风物,清新自然,流露出对槿篱芳援的居处自足自 适,对青青麦田的喜爱,以及对梨花的珍惜之情, 诗意盎然。 《早秋山居》“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 : 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树凋窗有日,池满水 ” 无声” ,可见自然界极静,假如有风也是极轻极微, 否则满池水就会有波荡了; “果落见猿过, 叶干闻鹿 行” ,只有不受惊扰的时候,猿、鹿才会出来活动; 只有在极静的环境和心境中,才能听到鹿从树叶上 走过的声音。一联写静,一联写静中之动,描绘出
三、亲近释道,寻幽访逸,寄情山水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存, 其中佛教因其义理精微, 更易被文人作为一种哲理来接受。一些高僧慧悟明 辩,很多文人,比如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都 乐于与僧人交往。温庭筠早年从宗密禅师游,此后 一直与僧人往还。集中他涉及与僧人交往的诗共有 二十六首之多,这些诗大都写得清冷幽寂。 《题僧泰恭院二首》写道: “昔岁东林下,深公 识姓名。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忧患慕禅味, 寂寥遗世情。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又说: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出门还有泪,看竹暂 忘机。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故山松菊在,终 欲掩柴扉。 ”充满着疲惫、寥落之情。这时,他亲近 释道,是在山水僧寺中寻求解脱,淡忘世间的失意 与坎坷。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虚阁披衣坐,寒阶踏 : 叶行。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霭尽无林色,喧 余有涧声。只因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在清寂的月 夜里,他独自踏月而行,长夜无寐。世间的烦劳到 此是否能稍为消歇呢?《瀛奎律髓汇评》引何焯评: “本缘愁恨不能成眠,得此清境暂为豁尔。 ”其“霭 尽无林色,喧余有涧声”一联描写晧月朗照,烟蔼一 空,绿色的山林披上一层银色的月光,万籁俱寂,只 听见幽涧泉声。此情此景,清极幽极。故方回在《瀛 奎律髓》 卷四十七评: “五六尤得月夜清寂之味。 [10] ” 《宿卫公精舍》“禅房无外物,清话此宵同。 : 林彩水烟里,涧声山月中。橡霜诸壑霁,杉火一炉 空。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林中烟霭浮动,月 下涧声清晰响亮,在这幽寂清冷的环境里,他渐渐 淡忘了世间的一切, 感到自己已领悟了佛家的义理了。 《宿一公精舍》“夜阑黄叶寺,瓶锡两俱能。 : 松下石桥路,雨中山殿灯。茶炉天姥客,棋席剡溪 僧。还笑长门赋,高秋卧茂陵。 ”松下石桥,雨中灯 火,在这清寂的环境中,与黄叶寺僧人围炉而坐,品 茶下棋, 他的心也沉静下来。这时他嘲笑茂陵中的司 马相如:何必费心去写文章?锦绣文章同归于朽土。 嘲古人,也就是自嘲,自嘲满腹才华不值一囊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