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
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
此话不虚。
但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校长,如何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校长的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但你把这千头万绪的工作认真梳理一下,其主要工作就四大项:一是出思想、定方向;二是定制度、建机制;三是抓班子、带队伍;四是抓教学、提成绩。
下面,我结合自己管理学校的实际,谈谈对对这四个方面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出思想、指方向
校长的教育思想对于办好一所学校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长的教育思想统帅着整个学校,是学校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行为,决定着办学质量的高低。
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学校发展的立足点,也是校长必备的素养。
本文所说的教育思想主要指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发展思路等。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基于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教育理想及其相应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
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首先要有比较清晰的教育理念,只有用正确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取得教育的成功。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江苏洋思中学蔡校长的教育理念,正是他在十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执着的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才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薄弱的农村中学成为全国闻名的品牌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要办好一所学校,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还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它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
如果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做支撑,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无法得以实现的。
我在某学校任校长时,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科学管理,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民主理校;宽进严出,质量立校;突出特色,科研兴校。
”的管理理念,在这一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很快步上良性和快速发展轨道。
校长不仅要有好的理念,而且要对学校的近期与长远发展有清晰的思考,要通过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学校才有号召力、凝集力和发展动力。
二、定规章、建机制
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这是确保一个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一)管理机制
要依章管理、规范管理、有序管理、高效管理,要建立一个“行为规范有序,运转协调高效,办事公开透明”的管理运行机制。
要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
要通过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依“章”管理。
学校的管理不能靠“人治”,要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建章立制,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的管理要做到有法可循,有制可依。
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目标管理。
学校不仅要有整体的发展目标,而且要把学校的目标分解到每个部门包括每一个人,要职责明确,目标明确,奖惩明确。
要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目标”。
3、民主管理。
学校目前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因此有少数人认为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决策凭个人意志和个人经验。
这种决策和管理方式虽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却往往带来的是决策的极大风险和对事业的损害。
因此,我认为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建构学校民主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机构和机制。
如完善“三会制”,即校长办公会、学校行政会、党支部会。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还要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
二是实施民主监督,靠公开透明保证权力运行的健康规范,如建立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等。
4、层级管理。
学校可实行层级管理制,也就是一层管一层,一级管一级,每一级有每一级的权利和义务。
在管理过程中,下级可以越级汇报工作,但不能越级请示工作;上级可以越级调查工作,但不越级指挥工作。
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
有问题层级解决。
当前,也有人对层级管理提出异议,认为不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主张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即校长直接抓年级,减少中间环节。
客观来讲,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决策迅速,工作效率高。
但我认为,一种新模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模式的消亡,而是一种丰富,可以避免单一化。
因此,采用哪种管理模式关键是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5、精细化管理。
要想打造品牌学校,管理必须精细化。
所谓精细化就是要将学校的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要树立成本观、效率观、效益观。
细节决定成败。
我们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从一点一滴抓起,不放过每一个小环节,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二)建立符合校情的用人和分配机制。
一个单位有没有活力,有没有创造力,就要看这个单位的教工有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愿不愿意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的、创造性的干好工作。
因此,建立符合校情的用人和分配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评价机制。
没有比较科学的评价机制,学校就很难用好人,就很难有好的风气。
我对靠“伯乐”来评价人和用人,以及单纯靠群众投票来评价人和用人的做法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还是应该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譬如我们学校专门制定了《教师工作考核方案》、《级组长考核方案》、《科组长考核方案》,每学期我们就根据评价方案对老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做为评先、奖励和聘任时的重要依据。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保护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建立竞争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人才的竞争机制,用人要打破铁交椅,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能上能下。
学校各个层级的管理干部包括教师都可以实行竞争上岗,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
3、建立激励机制。
分配上要打破大锅饭,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优质优酬。
奖励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要向默默无闻、辛勤育人,向大胆教改、勇于探索并取得成绩的教师倾斜。
在职称和荣誉方面,还可以实施校内的“低职高聘”和“高职低聘”;实施校内名师工程,如建立功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等,以激励教师的发展。
总之,我们建立这三个机制的指导思想就是,支持教学改革者,重奖教学有功者,保护默默耕耘者,鞭策不思进取者,淘汰害群之马者。
使学校形成了一个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的良好机制。
三、抓班子、带队伍
学校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
好的教育理念,好的规章制度,都要靠每一个教职工去理解、去执行,因此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校长首先要抓领导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就不可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创造学校的辉煌。
校长做为一班之长,就要把班子建设成为一个“团结、民主、高效、创新、廉政”的领导班子。
抓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干部队伍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
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
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精,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管理团队。
我们学校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时,提出了干部要形成“八种意识”,三种作风。
“八种意识”即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育人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法制意识。
“三种良好的工作作风”即务实的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
抓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聚集一批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将会奠定学校发展的坚固基石,这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
首先要抓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做到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
二是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可实施“蓝青工程”。
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结对子,开展师带徒、徒促师、互帮互学活动。
提倡组内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开展专题活动。
通过专家讲座、经验介绍、理论学习、集中研讨等形式组织教师学“标准”、钻教材、研教法、导学法、过“三关”(教材关、教法关、组织教学关)等。
四、抓教学提成绩
一所学校的生命就在于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
学校的质量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质量,看你为大学和社会输送多少优质人才。
教学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抓:一是抓教学管理规范化。
严格按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落实好备、教、辅、改、考、评教学各环节。
教研活动严格按照说(围绕教研课题说课)、讲(突出教研课题讲课)、评(抓住教研课题评课)、论(反思教研课题实践撰写论文)、行(结合学校实际推广先进经验)五个环节开展活动。
二是抓教学科研化。
要向科研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
通过科研转变教筛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要以科研引领教研,通过科研找到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真正实现“轻负荷,高质量”的目标。
学校科研要逐步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有项目。
三要抓教学的特色化。
教学既要质量。
又要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
教学的特色是因校而异的,如有的是英语或体育艺术见长,有的是校本课程或校园文化而突出等。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长的工作主要是抓牵涉学校发展全局的大事,也就是要抓纲,纲举才能目张,学校才能在校长的引领下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才能把一所学校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