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一语文22《师说》同步达标测试苏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
版
45 分钟讲堂达标测试(师说)
筑基达标
1.以下加点的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贤人;后一个
A .是故圣..
道也(从师、学习)
吾师.
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B.六艺..
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华)
郯子之..
“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C.惑之不解.(解决)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
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所以)
..
提示: B 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答案: B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同样的一组是()
古之贤人 , 其出人也远矣
A .
?
其皆出于此乎
?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B.
?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
?
彼童子之师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提示: C 项“习”均为“学习”之意。
A 项前一个“出”为“高出”之意,后一个“出”与
“出自”的“出”意思同样;B 项前一个“惑”是“疑难问题”之意,后一个“惑”是“糊涂”
之意; D 项前一个“道”是“道理”之意,后一个“道”是“风俗”之意。
答案: C
3.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同样的一项()
A .贤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尔后私仇也
..
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
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
提示: D 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依靠;A、B、C 三项中的“所以”表原由。
答案: D
4.判断以下句子是哪一种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提示:注意常有的文言句式。
参照答案:(1)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尖利的爪子、坚毅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
饮地下水,是由于专心专一。
(2)判断句。
老师是教授道理、教授学业、解说疑难的人。
(3)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不受当时耻学于师的不良民风约束,向我修业。
综合应用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5~9 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进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
先乎吾,吾进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贤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嗟乎!师道..
问焉;今之大家,其.下贤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贤人之所认为圣,
愚人之所认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
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
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可以及,
其可怪也欤!
贤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
..
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
作《师说》以贻之。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诵。
..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样工匠。
..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列传。
..
提示: A 项,“师道”,从师的风俗; B 项,“句读”,先人指文辞休止和停留处; D 项,“经传”,经文和解说经书的著作。
答案: C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组是()
士医生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今之大家 ,其下贤人也亦远矣
B.
?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
不拘于时
C.
?
学于余
?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
提示: C 项,于:被 / 向。
答案: C
7.对以下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
一项()
A .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
(称代前文的“其子”。
)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称代前文的“童子”。
)
.
D.则群聚而笑之.(称代前文全部的“士医生”。
)
提示: D 项,称代“曰师曰弟子”的士医生。
答案: D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弟
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解矣⑤古之贤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 .①③
B .⑤⑥C.②③ D .②④
提示:本题问的是“择师原则” ,②句说的是老师的职责,④句说的是不从师的害处,⑤
句说的是先人从师的风俗,⑥句说的是士医生不从师的原由。
只有①③两句是论述择师原则的。
答案: A
9.以下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一段正面论述了教师的
作用、从师的必需和择师的标准。
B.第二段感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照的手法,把“古之贤人”从师与“今之大家”耻学于
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医生之族耻笑相师分别对照,批评了“士医生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民风。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典范,进一步说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誉李蟠“不拘于时”“能
行古道”,又一次重申了他的看法。
提示: C 项,引用孔子的典范,说明的是“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的道理。
答案: C
二、语言运用
10.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很多交口称赞、流传到现在的古训,它们不单寓意深刻,并且对人们有
警告作用,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肯意要的,不要施加给他人,这则
古训劝告人们要换位思虑,尊敬他人。
请依据示例向大家介绍一条你喜爱的古训,要求语言简
明连接。
超过们我最喜爱的一句古训是
50 字。
)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介绍原由:(不
,这句古训劝告人答案:(略)
11.为了使新闻播报更为平和自然,编写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前启后的话。
请你帮助他们在下边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要求连接自然,变换奇妙。
(1)近期,安徽大学生物系三年级的一名一般学生,该校环境保护协会的会长高光锋同
学喜悦地走进北京人民大礼堂,代表该校的 200 多名大学生“环保使者”领取了世界自然科学基
金会颁发的 2020 年“福特汽车环保奖”。
(《光明天报》)
(2) 12 月 15 日上午,当着学校众多领导和同学的面,25 岁的王一硕把26770 元助学贷款交给了广东发展银行郑州分行的相关负责人手中,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公然提早还清国家助
学贷款的大学生。
(《中国青年报》)
(3)因被原作者谴责严重剽窃,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流传学院教授胡兴荣主动提出离职。
当被问到为何以离职这类令当事人都感觉惊讶的方式来了却此事时,胡兴荣说:“人总会犯错误,这件事情上,光致歉不足以表达我的诚心,我希望更为光明正大一点。
”(《湖北日报》)提示:①注意三段文字的内容上的联系;②可以承前启后,连接自然;③语言平和,
便于播音。
答案示例:大学生踊跃参加环境保护表现了今世大学生的责任感,而诚信从另一个侧面
表现了今世大学生的思想境地,据《中国青年报》报导:
上边报导的是相关大学生的信息,下边报导一则相关大学教授的责任感的信息,据《湖
北日报》报导:
三、写作训练
12.阅读下边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计。
”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
应环境。
他们认为,人不行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好是你去适应环境。
这是自然规律,也
是社会规律。
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声附和简单,洁身自爱、保持独立完
好人品难。
“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
那么,你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
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许多于600 字。
答案:(略)
回首展望
13. 2020 天津阅读下边一首诗,达成(1)~( 2)题。
注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终点,大江东去水悠悠。
斜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送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一样感情。
答案:
(1)“望”字起到全诗光景描绘的统率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灭不行拯救之时的沉痛心情,重视现
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豪不在的感触,重视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