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1)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3、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调动自
。
我掌握的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 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的注释等
第六节
1、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
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倒叙:将结局突出醒目地呈现给读者,使其 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 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的兴趣, 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2.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 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重要句子的类型:
(1)结构复杂,意思含蓄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格的句子。 (3)在篇章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4)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 (5)高度概括、揭示中心、深寓情感的句 子。
怎么理解重要句子呢?首先在原文找到 1、从句子的含义上去分析,包括: ①句子的基本义(表层含义) ②句子的延伸义(深层含义) 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
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
方法指津
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
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 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 要 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 中间,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 子摘录出来,概括的任务也就基 本上 完成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法。
二、文章的表达方式的分析鉴赏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 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
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 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 合文章具体分析。
1.记叙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交代、扩大容 量、丰富完善的作用,并可以调节叙事的进 展节奏,使 情节的发展更加完整,更加合 理。深化主题,使得故事情节曲折有致。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
表达方式命题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
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 的变化命题。 六、其他:
(3)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 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 样的社会现实。
5.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第四节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分析综合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并理解其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比较中根据题目要求认定答案。“似是而非” ,就是指将选项表述得与文段的对应语句十分 相近,但在某些细致关键的地方埋下错误。
第三节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主要是 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 骨骼。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把握文章 的的思路,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 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 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 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生动性。
3、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 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结 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 、俏皮幽默等技巧
第七节
鉴赏评价思想内容:
1、找出有效区间。
2、提取主要内容,寻找表达主要之点的重要 词语。 3、整合信息。
解题方法: ①明确文中重要句子的类型。 ②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重要句子
一个原则: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三个想到:首先是想到其是否采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其次是想到其在结构上是否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最后是想到其是否与文章的中心、主题有 关联。 其次要注意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注意本 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
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
世界。
答案
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
姿,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
畴了。
测试反馈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 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 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 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 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 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 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 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 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 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 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分析综合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现手法。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并理解其含义。
怎么理解重要的词语呢? 首先是要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
然后结合上下文,根据该词语的词典意义,从 三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①词语的语境义 ②词语的比喻义或句外延伸义(深层义) ③词语的指代意义或具体意义。
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 参考答案 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第五节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理解语句、筛选信息、 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程度较 高的思维活动,是现代文阅读中较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或称颂,或批评,或支持,或反对,或不遗余 力,或有所保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靠 直抒胸臆,有时靠间接来表达;有的集中一处 说,有的分散在多处讲。所以常常需要反复阅 读反复思考,把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表现作者 观点态度的语句筛选出来,再加以事例梳理, 以便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效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无效信息的剔除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筛选信息”的能力 虽然林林总总,但总括起来,只有“确认”和“整 合”两大类,确认和整合是相互关系的。为了更准 确地进行信息的筛选,在解题时应注意遵循这样三 个步骤,即对位、比较、判定。
对位就是在解题时要找到题目要求或 选项在文段中所对语句;比较就是拿题目 要求或选项与对应语句进行对照;判定就是在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 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在文章的结尾部 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 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 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 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 画龙点睛。
题型示例
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 树?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
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
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
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
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
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
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 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 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 问。 具体如下:
高度概括词、抽象意义词)
2、从句子的作用上去分析。 3、从特殊修辞格上去分析。 4、从原因上去分析。
第二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读物中辨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 己 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 的重要手段。所谓“重要的信息”一般指的是: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 识的解释和阐述。
1、注重辨识文章体裁 文章体裁往往表现出自身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
特点;议论文长于说理,以理服人,是它的特点。 主体段落的中心句、关键句,论据前后的总括句, 常常反映出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描写类文章以情 感人,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 的观点和态度。
2、注意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不管是抒发感情还是表达观点 ,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所以把握文章 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有些 文章的中心比较储蓄、隐蔽,这就需要文章各 部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探幽析微、求辨异 。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 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 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语言方面: 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
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 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 到亲切而有意味。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 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
有哪几种?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
初答:
创事业去创世界。
修正:
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
参考答案 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2、归纳法
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 语准确、抓住要点。
方法指津
第一步找相关语句; 第二步逐句提取信息; 第三步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 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3、说明
说明是言简意骇地解说事物各种属性的一种 表达方式。它常解说的事物属性有形状、性 质、构造、类别、成因、功用、关系等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 方、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等。
4.描写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 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1)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3、充分利用文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调动自
。
我掌握的知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里所说的相关资料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 作者的生平和思想,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 写作时间和时代背景,以及有关的注释等
第六节
1、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
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倒叙:将结局突出醒目地呈现给读者,使其 得到有效的强调,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 撼力量和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的兴趣, 使得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2.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 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重要句子的类型:
(1)结构复杂,意思含蓄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格的句子。 (3)在篇章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 (4)含有指示代词的句子。 (5)高度概括、揭示中心、深寓情感的句 子。
怎么理解重要句子呢?首先在原文找到 1、从句子的含义上去分析,包括: ①句子的基本义(表层含义) ②句子的延伸义(深层含义) 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
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 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
方法指津
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
1、摘取法 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
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 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 要 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 中间,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 子摘录出来,概括的任务也就基 本上 完成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法。
二、文章的表达方式的分析鉴赏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 命题;
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
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 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 合文章具体分析。
1.记叙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交代、扩大容 量、丰富完善的作用,并可以调节叙事的进 展节奏,使 情节的发展更加完整,更加合 理。深化主题,使得故事情节曲折有致。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
表达方式命题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
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 的变化命题。 六、其他:
(3)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 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 样的社会现实。
5.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第四节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理解
现 代 文 阅 分析 读 能 力
鉴赏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分析综合
1、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并理解其含义。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比较中根据题目要求认定答案。“似是而非” ,就是指将选项表述得与文段的对应语句十分 相近,但在某些细致关键的地方埋下错误。
第三节
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主要的表达方法。
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主要是 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 骨骼。要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就必须把握文章 的的思路,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
比喻
——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 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 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 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生动性。
3、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渲染、衬托、铺垫(设伏笔)、象征、 对比、比喻、拟人、引用、所用人称等;结 构上采用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 前后照应等表现手法;语言上采用正话反说 、俏皮幽默等技巧
第七节
鉴赏评价思想内容:
1、找出有效区间。
2、提取主要内容,寻找表达主要之点的重要 词语。 3、整合信息。
解题方法: ①明确文中重要句子的类型。 ②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理解重要句子
一个原则: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三个想到:首先是想到其是否采用了某种修 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其次是想到其在结构上是否具有某种特殊 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最后是想到其是否与文章的中心、主题有 关联。 其次要注意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注意本 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
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
世界。
答案
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
姿,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
畴了。
测试反馈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 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 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 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 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 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 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 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 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 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 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 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 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 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 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 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 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分析综合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态度。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和表现手法。
7、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并理解其含义。
怎么理解重要的词语呢? 首先是要在原文中找到该词语。
然后结合上下文,根据该词语的词典意义,从 三个方面去理解分析。
①词语的语境义 ②词语的比喻义或句外延伸义(深层义) ③词语的指代意义或具体意义。
父母亲族的爱、家乡的山水草 参考答案 木、悲欢离合的家史、邻里乡情。
第五节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在理解语句、筛选信息、 理清思路和概括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程度较 高的思维活动,是现代文阅读中较高层级的阅读能力。
。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或称颂,或批评,或支持,或反对,或不遗余 力,或有所保留。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时靠 直抒胸臆,有时靠间接来表达;有的集中一处 说,有的分散在多处讲。所以常常需要反复阅 读反复思考,把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表现作者 观点态度的语句筛选出来,再加以事例梳理, 以便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有效信息的筛选提炼与无效信息的剔除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筛选信息”的能力 虽然林林总总,但总括起来,只有“确认”和“整 合”两大类,确认和整合是相互关系的。为了更准 确地进行信息的筛选,在解题时应注意遵循这样三 个步骤,即对位、比较、判定。
对位就是在解题时要找到题目要求或 选项在文段中所对语句;比较就是拿题目 要求或选项与对应语句进行对照;判定就是在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 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在文章的结尾部 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 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 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 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 画龙点睛。
题型示例
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 树?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桷树荫更是挑夫
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
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
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
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
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
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
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 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 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 问。 具体如下:
高度概括词、抽象意义词)
2、从句子的作用上去分析。 3、从特殊修辞格上去分析。 4、从原因上去分析。
第二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从读物中辨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提取 己 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 的重要手段。所谓“重要的信息”一般指的是: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 识的解释和阐述。
1、注重辨识文章体裁 文章体裁往往表现出自身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
特点;议论文长于说理,以理服人,是它的特点。 主体段落的中心句、关键句,论据前后的总括句, 常常反映出作者的基本思想倾向;描写类文章以情 感人,有些抒情性语句往往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 的观点和态度。
2、注意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 任何一篇文章,不管是抒发感情还是表达观点 ,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所以把握文章 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有些 文章的中心比较储蓄、隐蔽,这就需要文章各 部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探幽析微、求辨异 。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 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 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语言方面: ①寓丰富的感情于平实的语言中。
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 日历、对生命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感 到亲切而有意味。
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 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
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
有哪几种?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
初答:
创事业去创世界。
修正:
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
参考答案 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
2、归纳法
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 语准确、抓住要点。
方法指津
第一步找相关语句; 第二步逐句提取信息; 第三步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 息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表述。
3、说明
说明是言简意骇地解说事物各种属性的一种 表达方式。它常解说的事物属性有形状、性 质、构造、类别、成因、功用、关系等等。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 方、作比较、列数字、画图表、摹状貌等。
4.描写
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 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