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
A.1:1000
B.1/4000000
C.03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2.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A.4千米B.4万千米C.4000米D.4米3.俄罗斯“和平号”坠入44.4°S 、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此海域属于
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
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5.读下图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20米
B.280米
C.300米
D.0米
【2】从甲、乙、丙、丁四处出发爬到山顶,难度(费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B.汉语、法语C.汉语、英语D.法语、日语
9.下列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10.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北极圈D.南极圈
1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1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13.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
A.日本B.澳大利亚C.埃及D.印度
14.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世贸组织C.国际奥委会D.红十字会
二、填空题
1.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2.地图上的方向,有时会用一个特定的箭头作为标志来表示,这个标志叫做。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4.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和决定的。
5.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人种。
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7.国际上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称为。
8.“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种降水类型称作雨。
三、连线题
将下列事物连线(每条线1分,共6分)
宗教分布地区经典著作
1.基督教①欧洲 A《佛经》
2.伊斯兰教②东亚 B《圣经》
3.佛教③北非 C《古兰经》
四、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
(3)图中甲处为运河,它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4)A、B、C、D、E五个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冰原气候的是_________。
(5)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A大洲没有分布的是气候。
(6)在A大洲上有一个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叫。
2.读图经纬网并完成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
B \
(2)B地属于纬度带中的纬度;A地位于温度带中的带,它的气候特征是。
(3)A地位于 (东或西)半球。
(4)A、B两地有太阳光直射的是。
(5)A、B两地全年气温哪个较高。
山西初一初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
A.1:1000
B.1/4000000
C.03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答案】A
【解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比例尺的运用要考虑范围大小和内容的详略,范围越小时,要考虑用大比例尺,可以绘出更加详细的内容,一个学校的范围很小,应考虑选择大比例尺,而且可以绘出更加详细的内容,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2.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
A.4千米B.4万千米C.4000米D.4米
【答案】B
【解析】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3.俄罗斯“和平号”坠入44.4°S 、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此海域属于
A.南半球和东半球B.南半球和西半球
C.北半球和东半球D.北半球和西半球
【答案】B
【解析】
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据地理坐标可以判断:此海域属于南半球和西半球,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美洲D.非洲
【答案】A
【解析】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5.读下图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20米
B.280米
C.300米
D.0米
【答案】D
【解析】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
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据图可知:甲地海拔为280米,乙地海拔为280米,则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0米,故本题选D。
【2】从甲、乙、丙、丁四处出发爬到山顶,难度(费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利用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坡度的平缓和陡峻,一般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峻。
要选择一条坡度较缓的路线登山,应选择等高线稀疏的地区,据图可知:甲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峭,如果要从甲、乙、丙、丁四处登山,则选择从甲处登山难度最大,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6.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
C.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答案】C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
因此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7.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论述不正确的是
A.农村人多地少到城里打工
B.农村环境比城市更加恶化导致人口迁出
C.城里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D.城市教育事业发达吸引农村人口
【答案】B
【解析】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原因是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可以提供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B.汉语、法语C.汉语、英语D.法语、日语
【答案】C
【解析】
世界上的语言很多,其中联合国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六种语言。
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是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其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在其殖民统治期间将自己的语言
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9.下列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答案】C
【解析】
天气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气,应用天气,我们要记住一些常见的天气符号图。
据图可知:A表示雷雨;B表示大雨;C表示沙尘暴;D表示晴天,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多变的天气。
10.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是
A.南回归线B.北回归线C.北极圈D.南极圈
【答案】B
【解析】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黄赤交角和地轴空间指向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此北回归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南回归线是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界线,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11.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
【答案】B
【解析】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相同纬度的地区气候差异多是由于地形或海陆位置差异造成的。
由于新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而北京距离海洋较近,夏季能够受到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较湿润,因此海陆位置是影响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气候。
12.下列四幅图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是:
【答案】C
【解析】
在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一般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左侧表示气温,右侧表示降水量,气温年变化用平滑的曲线表示,降水年变化用长方形柱状表示;观察气温曲线图,可以知道气温最高月和气温最低月,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观察降水柱状图,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据图可知:A为地中海气候;B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气候。
13.下列四个国家中,属于亚洲又位于印度洋板块,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是
A.日本B.澳大利亚C.埃及D.印度
【答案】D
【解析】
结合题意日本和印度属亚洲国家;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埃及位于非洲;印度又位于印度洋板块且从人种的划分上看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日本属于黄色人种;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来看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14.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世贸组织C.国际奥委会D.红十字会
【答案】A
【解析】
国际组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它们既是处理国际事务、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斗争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其中联合国是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性组织是,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该组织;国际
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组织;国际红十字会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宗旨,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与合作。
二、填空题
1.地球是一个、的不规则球体。
【答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解析】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地图上的方向,有时会用一个特定的箭头作为标志来表示,这个标志叫做。
【答案】指向标
【解析】
地图上定向的方法很多,对于一般地图,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即有一个特定的箭头
的地图为指向标地图,一般来说,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
西方向”来确定方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3.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答案】青藏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大部在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全部、四川省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云南的一部分,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4.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和决定的。
【答案】出生率死亡率
【解析】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5.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属于人种。
【答案】黄色
【解析】
我们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征可以将人种划分为三类。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住居民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人种。
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和。
【答案】城市乡村
【解析】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7.国际上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称为。
【答案】南北差距
【解析】
世界上的国家众多,各国之间存在各种差异,我们根据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这些发达国家,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都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国际上通常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别称为南北差距。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与合作。
8.“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这种降水类型称作雨。
【答案】地形雨
【解析】
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一般在气温较高,比较炎热的赤道地区,容易形成对流雨;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
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比较轻,被冷空气“抬升”,形成降水。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三、连线题
将下列事物连线(每条线1分,共6分)
宗教分布地区经典著作
1.基督教①欧洲 A《佛经》
2.伊斯兰教②东亚 B《圣经》
3.佛教③北非 C《古兰经》
【答案】1、① B
2、③ C
3、② A
【解析】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经典为《佛经》,主要分布在亚洲
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四、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②
(3)图中甲处为运河,它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4)A、B、C、D、E五个大洲中气候类型属于冰原气候的是_________。
(5)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A大洲没有分布的是气候。
(6)在A大洲上有一个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叫。
【答案】(1)亚洲北美洲
(2)太平洋大西洋
(3)巴拿马
(4)E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乞拉朋齐
【解析】
(1)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
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据图可知:A为亚洲;B为北美洲;C为非洲;D为南美洲;E为南极洲。
(2)陆地穿插于海洋中,把全球分为四大洋,其中,岛屿最多,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是太平洋,其次为呈“S”型
分布的大西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的印度洋,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小,深度最浅,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的海洋。
据图可知:①为太平洋;②为大西洋;③为印度洋。
(3)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据图可知:图中甲处为巴拿马运河。
(4)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极地附近。
据图可知:只有E南极洲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因此
有大片的冰原气候的分布。
(5)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复杂多样,但因为亚洲西部没有濒临海洋,所以西部受不到中纬度西风的影响,也就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6)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印度境内的乞拉朋齐,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处于迎风坡,多地形雨,号称“世界雨极”,它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
2.读图经纬网并完成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
A \
B \
(2)B地属于纬度带中的纬度;A地位于温度带中的带,它的气候特征是。
(3)A地位于 (东或西)半球。
(4)A、B两地有太阳光直射的是。
(5)A、B两地全年气温哪个较高。
【答案】(1)A、40°W \ 0° B、 0° \ 40°N
(2)中热终年炎热
(3)西
(4)A
(5)A
【解析】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
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
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据图可知:A点的坐标是(40°W,0°);B点的坐标是(0°,40°N)。
(2)我们以30°、6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高、中、低纬地区,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据图可知:B地属于中纬度;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其中,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为热带;极圈以内的区域为寒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区域为温带。
所以A地位于热带,它的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
(3)我们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
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据图可知:A地位于西半球。
(4)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有太阳直射现象;极圈以内的区域有极昼极夜现象;回
归线和极圈之间的区域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
据图可知:A地位于太阳直射点之间,因此有太阳直射现象,而B点位于回归线以外,因此无太阳直射现象。
(5)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据图可知:A地位于赤道上,因此
纬度最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较大,而B点位于中纬度地带,因此两地相比,A地的太阳高度角大于B地,因此
A地全年气温较高。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