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八课《听潮》_八年级语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集第八课《听潮》八年级语文教案
8、听潮
【教学构想】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
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表
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
谓是匠心独具。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
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 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
①小说中的眉批” 夹批” 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
②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
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
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
I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2•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教学安排】两课时
1 •反复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进行点评。
3•运用问题法”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红楼梦》吗?(大部分人表示看过电视剧,少数人坦言读过原著)你们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古人是怎样解读和评论《红楼梦》的,好
吗?
投影呈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内容。
请同学们归纳出批本”中批”的方式。
前后四人小组可以合作交流,讨论概括。
明确:有圈点、眉批、旁批、夹批。
再引导学生了解尾批”并简介评点手段的特点和具体
功用。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为《昕潮》大批点吧。
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自主、合作解决生字、生词。
二、初读课文
(自主、合作,积累字词)
1掌握棂、黯、睑、汩、罅”等字的音形义。
窗棂I ng云汀t 1 n眼睑ji a芳醇ch血
汩汩g u罅隙xi a嗥叫h do深谙an
2•弄懂观光、领略、欣幸、芳醇、溺爱”等词的语义。
三、再读课文一一眉批
1•请班上一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伴着轻音乐朗读全文。
2.教师亮出幻灯片。
思考题:请以眉批的方式在课文的题目旁边、正文以上的空间可写出文章给你的整体感觉。
提示:从文章语言、结构、形象等任一方面来写。
可以先打草稿,用铅笔写在书上。
写完后,前后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明确:眉批
题目: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
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
形象,故而日:听潮。
”
语言上:
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有美感。
②有很多动词、形容词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表达效果极佳,给人印象极深。
结构上:
①简洁、清晰。
第一部分(1--4自然段),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
第二部分(5_21自然段),描写落潮、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对大海尽情赞美讴歌。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感情。
②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
体现了文章巧妙的首尾呼应。
四、研读课文一一旁批、夹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运用夹批、旁批的方法在文中圈点、批注出你认为好的地方。
每人至少批点两处。
个人批点完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举荐组内代表发言。
明确:第一部分:
1•画“—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夹批:靠海湾”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台,可见位置已经相当的好”。
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这样的好环境,故而听潮人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幸运。
2•点、画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
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眯占在我们的身上,
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
句中用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
用冲”、粘”、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准确得体。
第二部分:
1海睡图。
①画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陇欲睡似的”。
夹批: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②画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
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
旁批: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心情。
③点、画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
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夹批、旁批: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
如: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
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真实可感。
像微风拂过
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
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
④画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旁批:用岛、山、星星的入睡来衬托大海进入了梦乡。
2.海醒图。
①圈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夹批: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②画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夹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时的情态。
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
③圈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
夹批: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大海惊醒后向
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
3.海怒图。
①画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
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旁批: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风,怒吼厮杀。
②圈疯狂” 汹涌” 吞没” 泼溅” 响雷般的怒吼”等。
夹批:海浪的疯狂” 汹涌” 吞没”了远近大小岛屿,接着写海浪响雷般的怒吼”将血
腥的浪花泼溅”到人们身上。
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发出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的由衷赞叹。
至此,全文
主题得以升华。
五、课堂小结
在用评点批注的方法学习鲁彦先生的名篇《听潮》的过程中,大家表现很积极,发言很踊跃,
而且说得也不错。
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在课后依照这节课所学的方法,继续评点和批注课文的剩余部分。
2•背诵精彩段落:6—17自然段。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第一课时结束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自练的作业。
不过,需要特别强
调的是,第二课时要对这一作业给予适当的检查。
一来看看学生做的情况,二来使学生课上
课下都在想着、说着且用着评点批注教学法,这样可以使这_方法的效果更加显著。
在夹批
和旁批时,以夹批细品,以旁批小结,使之既不至于过于分散,又不至于过于笼统。
)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检查作业情况。
二、交流作业
三、再读课文一一尾批
请同学们继续评点和批注课文。
明确:第三部分:
1•画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
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尾批: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
2.文末:<br
短文两篇(B)
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征。
v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v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
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V陋室铭〉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师生问好;②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②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③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④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
③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
⑤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⑦”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
①”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②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关系?
明确: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④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 德馨”不鄙俗。
三、教学小结: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
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
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
五、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v爱莲说〉教学过程
—、引入、解题。
这篇文章的休裁是说”在这之前我们学过《马说》,请同学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
归纳: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
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
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出处。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小黑板: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取下小黑板,请四名学生上黑板听写。
蕃牡丹淤泥染濯涟亵
四、分析第一段。
1•范读第一段。
2、同学们把第一段自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质疑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教师讲解。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
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
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6、背诵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范读第二段。
2.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讲解。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
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
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
提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归纳: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 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
文中用陈述句, 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
只是慨叹真正隐
逸之士极少。
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
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
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 贬爱憎更鲜明。
5•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
四、 小结
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
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 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 乳交融,相得益彰。
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 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五、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准备课上讨论。
3.
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译文: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 们很喜爱牡丹。
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过却
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显清芬;笔挺洁净 地立着,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钟爱, 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钟爱,
人数当
然就很多了!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6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https://搜集整理,版权 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作花儿的话 【教学构想】
童话和寓言是伴随着童年的瑰丽魔幻水晶球, 的王子公主、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是他们童年时期最要好的朋友;是所有奇妙幻想的发源地, 它
教给了孩子们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
使孩子们快乐幸福地长大。
编者安排本册书第一单元
幸福的滋味”的•写作训练是 花儿的话”让我们可以又一次重拾儿时的幸福滋味, 也给了我
们一次训练想象能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会创作童话和寓言, 给别人带来欢声笑语。
怎
样写童话和寓言呢?我想,首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读过的童话和寓言中
•总结出它们的特点,
从而知道童话和寓言该怎么写。
这仅仅只是长征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怎样才能写好呢 ?重要
的一点就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因此可设计一个想象能力的训练,
激发学生想象的
兴趣。
热身运动结束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最关键的一步: 让学生构思,设想自己将赋予什么
花怎样的情感和思想,通过什么故事来体现,要告诉人们什么人生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要引
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想象, 所赋予的某一种花的情感和思想, 甚至语言、心理活动和动作 都应该和这种花的习性或者与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联系起来。
可以给学生找一两篇范文让学
它的光
彩照亮
生感受一下。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以丰富优美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高度的拟人化,去创造童话世界。
2 •通过童话或者寓言反映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曾经学过的课文和学生熟悉的课外作品使学生明确童话和寓言的特点。
难点:以花的话为题,反映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认识。
[教学安排]一课时
这是第一单元幸福的滋味”的•写作指导课,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或童话故事的写法,了解文题花儿的话”的含义,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选择一种花,描述一个故事,将花和人融为一体,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成功与挫折,对待自己和别人;应该养成怎样的习惯和品质,学会哪些做人的道理。
从而使学生不再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发愁,变不知如何下笔为知道应该怎么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回想过去,许多的回忆都是非常甜蜜的,无论是放烟花、吃杨梅、看白云、听社戏、偷豆子,
还是第一次尝试去做一件事,抑或是战胜胆怯的经历,每一次想起都让人回味无穷。
除此之外,恐怕没有人能忘记童话或寓言带给我们的美妙滋味。
我想,陪伴我们进入梦乡的少不了
那一个个充满魔力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大家想一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童话或寓
言故事呢?
(学生会答到《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灰姑娘》《睡美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农夫和蛇》《狮子和老鼠=》《渔夫和金鱼》《愚公移山》等等。
)
二、思考
1为什么这些童话或寓言令我们难忘呢?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中提炼出童话和寓言的特点,从而指导自己
的.写作。
)
(同学们会答到: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生动,并且能力过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
张,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如《白雪公主》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
《海的女儿》告诉我们一个人为了自己所爱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
又是多么的伟大呀!《丑小鸭》让我们明白了在最自卑的时候只要不放弃希望,就能创造生命的美丽。
《愚公移山》使我们懂得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
.总结:童话:①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拟人、象征手法的运用,超越时空的制约,造成
浓烈的幻想氛围;②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③人物形象生动有趣,大多具有超能力;
④教给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
⑤语言儿童化,通俗生动。
寓言:①与童话相比,篇幅一般较短;
②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到体现。
2.想象在寓言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概括了世间的一切,对于一篇童话和寓言来说,想象好比源头活水,有了想象,童话、寓言才有勃勃的生机,如何才能拥有丰富的想像力呢?我想,想象的翅膀需要经常放飞,现在我们就来锻炼锻炼:小羊被狼抓住了。
小羊虽然吓得发抖,但是他镇定地哀求道:
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以前,能否吹个笛子给我听呢?”
想象一下,狼答应了没有?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结果如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此环节要实现的目标是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学生的想象无论结果怎样都应给予一定的肯定。
)
(有的同学说没有,羊成了狼美味的午餐。
有的说答应了,狼被自己的笛声陶醉了,羊趁其不备溜走了。
有的说,笛声引来了猎人,狼被杀死,羊获救了。
告诉我们在与自己强大的敌人对抗时,要有智慧,讲究策略和方法。
)
大家通过想象,赋予动物以人的思想情感与智慧,现在以花儿的话”为题,也就是说我们要
把花拟人化,借他(她)的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现在有两篇我们同龄学生所写的寓言和童话,大家一起看一看在他们的文章里所写的花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这种花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
(设计此环节是考虑到学生所想象的故事有比较有现实积淀的,但肯定有脱离现实基础的,因此,对于这种情况,通过具体例文的感受和分析来引导学生立足于现实进行想象很有必要。
)
例文一:
寓言:蔷薇与鸡冠花
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
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你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神和人们
都十分喜爱你,我真羡慕你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
”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啊,我仅昙
花一现,即使人们不去摘,也会凋零,你却是永久开着花,青春常在。
”
这是说,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慕别人有你所没有的东西,你也有别人所没有的东西。
(一学生说:蔷薇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颜色漂亮,香味芬芳;鸡冠花不太漂亮但可以永久开花。
”一学生补充说:蔷薇花很快就会凋谢。
通过花儿的对话所要体现的道理已经在寓言的最后一句话中明确指出来了。
”教师说:这就是寓言的特点。
”
例文二:
童话:我是一朵小野菊
我的家住在蓝黛湾旁边的嘟嘟橘子园里,花园主叫我矢雏菊,我有大海波涛般黛蓝色的细长
花瓣。
我常想,如果在嘟嘟橘子园里我有一万个姐妹该多好,那么我们会每天紧紧抱在一起,迎着夏天湿热的南风一起跳舞,黛蓝色花瓣在风中翻飞,忽左忽右,一定和蓝黛湾涨潮的波
涛一样漂亮吧!
嘟嘟橘子园里还有粉粉的大波斯菊,橙橙的非洲菊,红红的太阳菊,清晨花儿们在金灿灿的
太阳下纷纷睁开眼时,总会叽叽喳喳地议论谁的瓣还皱着,谁身上的露珠最剔透,而我从来没有机会参加这样的讨论,因为花儿们都不喜欢我。
大波斯菊说:花儿都应该是红红粉粉紫紫的,你怎么是蓝色,真奇怪!” 太阳菊说:你又瘦又小,至胸嘟橘子园的人怎么可能喜欢你!”
非洲菊说:你是一朵野菊花,是花园主在蓝黛湾的岩石缝里找到的。
”
我知道,她们说的都是真的,我哭了,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里,我没有姐妹。
清晨的太阳照在我的眼泪上,一个长着和我花瓣颜色一样蓝眼睛的小女孩站在我面前,轻轻地说:妈妈
快看呀,这花多漂亮,花瓣上的露珠(其实是我的眼泪)多像水晶呀•妈妈,明年春天叫爸爸多种些这样的花吧!”
天呀,花园主的女儿居然喜欢她!”太阳菊惊叹。
后来,每天清早,我睁开眼,想晒晒太阳,非洲菊总伸长她细长的腰肢,挡住阳光,夜里我
想嗅嗅露珠,大波斯菊总伸开枝叶,接住露珠。
慢慢的,我的蓝色开始变淡,花瓣开始打皱。
呵呵,她快死了!明年花园里最美的还是我们!”大波斯菊高兴地笑了。
我在心里勇敢地告诉自己我要活下来,明年夏天我还要和一万个姐妹一起跳黛蓝色的舞蹈!”我的根扎进更深的
泥土,努力地吸取着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