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江苏生物小高考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体 数
2
竞争
A
B 时间
B
个 体 数 3
B
共生 时间
个 体 数 4
寄生 时间
A
关于激素在生产上的运用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A ①用蜕皮激素喷洒牛粪,使粪中的蛆不能发 育成蝇,从而成功地抑制了虫害 ②喷洒保幼激素减轻松毛虫对松林的危害 ③桑叶上喷洒保幼激素,提高家蚕的吐丝量 ④果树整枝修剪可多结果 ⑤性引诱剂可降低害虫的出生率 A ③④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__,灌木 100m2 16m2 1m2 __,草本__;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 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
④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因素。
3.年龄组成
意义:预测将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
4、迁入率和迁出率
5.性别比例
意义: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
条件:自然条件(有限条件) (2)“S”型增长特点
增长率先上升后下降
可变 改善环境
K值含义
当t=1/2 K时
增长率最大
D
C B A
环境阻力 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下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在 1945年大约有多少只鹿能够在此特定的环境中 生存而不会饥饿致死 ( A)
A.12 000 C.50 000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分布)
⑴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 间布局 ⑵类型:
①随机分布:
②均匀分布:
③集群分布:
(三)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优胜劣汰 互利共生 种内斗争
种内互助
包括
寄生 竞争寄生 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 体 数
捕食
B A 1 时间 A
增长、下降、波动
变化类型
“J”型增长 “S”型增长
(1)“J”型增长特点
连续增长,增长率不变
条件:理想条件
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 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 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 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t年后种群数量为:
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⑤生物入侵
a原生态系统中没有,借助人类活动进入新生态 系统的物种 b外来物种入侵成功,能自行繁殖和扩散,对当 地生态系统和景观产生显著改变 c危害:危害生态多样性;影响遗传的多样;摧 毁生态系统;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完整性
右图是一温带地区在 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 值变化曲线,这两条曲 线分别表示什么(A)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 个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个群落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 植物的种类数量 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 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 类的生物总量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
㈠.初生演替 1.定义: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实例: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 进行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乔木阶段) ▲在以上演替的各阶 段中,所需时间最长 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 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 本植物到灌木阶段。
B.35 000 D.100 000
分析abcd四点形成原因?
适量捕捞 生存条件恶化
过度放牧 生存条件优化
优点 快、范围大 化学方法 农药 污染环境 缺点 农药富集 害虫产生抗药性 物理方法 黑光灯诱杀 捕食 引进天敌 寄生 生物方法 性引诱剂 激素 蜕皮激素 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
目的: 不是以消灭害虫为目的,而是将害虫控制在一定数量 优点: 无污染,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度。
下列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 图。下面是对上述三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l、图2、图3都是衰退型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造血 及球 其计 基数 本板 使的 用构
五、群落的演替
①概念
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
②初生演替
在没有被植被覆盖或原有植被被完全破坏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 丰富度、有机物、生产能力、营养结构的变化 ③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被破坏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专题十三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3、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4、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5、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三)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 群.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是一 个分类阶元.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 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向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 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最可能用于预测鸟类具有多样性的植被特征是 A.面积大小 B.分层结构 C.是否落叶 D.阔叶与针叶
B
下图为赤 拟谷盗和杂拟 谷盗(两种吃 仓粮和面粉的 甲虫)单独饲 养和混合饲养 的曲线。请分 析下列问题: (1)混合饲养的曲线表明存在着 竞争 。 (2)生态需求越是一致 竞争 也就越激烈, 因此生态需求完全一致的两个物种,无法在同一 长期共存 环境中 。
裸岩上的演替
思考与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 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 木吗?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 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 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 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 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 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 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 都是存在的。
四.群落演替的原因
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㈡.外界环境条件变化; ㈢.动物的活动性;
㈣.种内、种间关系; ㈤.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直接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间接因素: 人类的活动 重要因素: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隔离, 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亚种,甚至产 生新的物种.
(二)特征 1.种群密度
(最基本数量特征)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研究方法
总数调查法:范围小个体大 植物、昆虫、卵蚜虫等 样方法 随机性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动物
特点
物种 季节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 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 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通过________ 的平均值 ____去估算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方法。 ②常用的取样方法:___________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选取样方 计数 ③操作步骤:确定调查对象→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