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2 粤教沪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导学案
2 粤教沪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了解声波以及回声的概念。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4、了解人耳的结构以及听觉是如何产生的。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生活例子引入、多媒体引入:人说话、敲击桌子、汽车鸣笛、动物等发出的声音。
课题引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自主预习案】
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真空________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3、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4、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_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________。
5、听觉如何产生?外界声音→________→鼓膜振动
→________→耳蜗→听觉神经→________→听觉。
【当堂训练案】
知识补充: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声音被岩壁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就产生了回声。
由于岩洞狭小,回声与原声几乎同时到达人耳,两者相差不到0、1秒,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因此,在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宏亮。
1、一辆停在山崖前某处的汽车某时刻鸣笛后,经过
1、2s后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汽车中的人距山崖的距离是()
A、170m
B、408m
C、204m
D、340m
2、坐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
A、教室不能产生回声
B、教室产生的回声从门窗缝隙中跑掉了
C、教室反射产生的回声正好抵消
D、教室太小,四周反射来的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无法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