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理论基础
1.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4个方向(知晓各方向的最主要观点即可)。

生态学方向:
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该方向以生态平衡、自然保护、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等作为其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

该方向的研究以挪威原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和巴信尔等人的研究报告和演讲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Constanza和lubchenco等人提出的生态服务(Eco-service)指标体系。

经济学方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问题。

它以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优化、物资供需平衡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学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内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科技进步贡献率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基本手段,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该方向的研究以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莱斯特·布朗、Macneill和Pearce等的“绿色经济”有关研究为代表,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世界银行的“国民财富”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学方向: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它以人口增长与控制、消除贫困、社会发展、分配公正、利益均衡等社会问题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和内容,其焦点是力图把“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得合理的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手段,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规则。

该方向的研究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报告》,其衡量指标以“人文发展指数(HDI)”、Cobb的“真实进步指标(GPI)”、Allen的“可持续性晴雨表”等为代表。

系统学方向
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经济-社会”这个复杂系统,只有应用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更好的表达可持续发展理论博大精深的内涵。

该方向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去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将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内部的逻辑自洽和动态均衡作为中心,有序地演绎了可持续发展的时空耦合与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关系,建立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关系的统一解释基础和定量的评判规则。

系统学方向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999-2007)为代表。

另外一个代表理论是“三种生产”理论。

2.“三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保持通畅并构成良性循环。

他们把人与自然组成的世界系统的物质运动分为三大“生产”活动,即人的生产、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并致力于探讨三大生产活动之间和谐运行的理论和方法。

3.可持续发展究竟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于对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历程的反思。

工业革命使人类饱尝战乱灾患的痛苦,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环境质量恶化的威胁。

于是,人们从迷惘中豁然开朗,决定选择和追求与自然和谐的,能给人类带来更大自由和幸福的生存方式。

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和真谛,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迅速得到广泛认同的根本原因。

4.什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中有什么作用?试举出身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说明应用某一个管理科学理论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环境管理问题?可供参考的事例包括:超市塑料袋、垃圾回收分类、乱扔垃圾、回收电池、志愿环保行为、企业乱排污、噪声扰民、宿舍节约用水、污染赔偿等等。

管理科学是所有关于管理的科学研究的总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理论核心。

管理科学理论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借鉴、应用和发展管理学的成熟理论和方法,构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是环境管理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务之急。

5.结合自身知识、经历或体会,谈谈某一个管理科学理论或方法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6.什么是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理论在环境管理中有什么作用?试举出身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说明应用某一个行为科学理论如何解决一个具体的环境管理问题?可供参考的事例同问题4。

行为科学:研究人类行为的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

行为科学理论方面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成熟的概念理论
研究方法为环境管理学提供了比较规范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
例:对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行为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从消费需要、消费动机的角度入手,研究鼓励绿色消费的激励机制、研究绿色消费与传统消费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等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用行为科学的行为观察、行为评估和现场实验方法,研究在超市提供布袋代替塑料袋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

7.共赢原理其基本含义,谈谈你对环境管理中共赢原理的理解,试结合身边的事例进行说明。

共赢原理: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共赢原理是环境社会系统发展中各个行为主体的根本行为准则。

共赢原理要求在具体环境管理活动中能使政府、企业和公众达到共赢。

从物质流动的角度,一般性的共赢原理还可以具体化为“三生共赢”原理。

就是将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定位于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

8.尝试根据“共赢原理”,提出以下某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供参考的事例同问题4。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共赢策略
投入产出效益
财政补贴近3000亿获得整体上的生态效益;帮助生态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投入
元农民脱贫;传统林业转型
失去了粮食收益改种地为种树、管树,不用种
地;领取国家补贴退耕还林的经济收益明显大于种地收入
管理成本通过组织协调退耕还林项目获
得项目管理费等收益地方多了一条财路;本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自然力自然力由于森林覆盖率的增加得到明显改

第五章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方法
1.环境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条件。

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因
而环境规划也与许多其他规划相容或相关。

但是,环境规划又与这些规划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体系。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总称。

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

环境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标相互协调,
并且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环境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如重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建设工程等,都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参与资金综合平衡,保证同步规划和同步实施。

(二)环境规划与经济区划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
和完善,四个利于:
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
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
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规划与国土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
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四)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规划。

城市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互为参照和基础。

城市环境规划目标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之一,并参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综合平衡。

由于城市是人与环境的矛盾最为突出和尖锐的地方,因而城市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城市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篇章。

2.环境规划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
见课件,文件损坏
3.进行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依据和考虑因素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
(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5)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