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题库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护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为止的时期。
2、终末消毒:当病人从外院、转院或死亡之后,对其居住的场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3、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除体外的人和动物。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发生或仅发生轻微组织损伤,而临床无任何症状和体症,只有通过特异性免疫应答才能发现。
5、疫源地消毒: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传染的地方进行的消毒。
6、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前的时期。
7、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以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8、前驱期:从起病至出现该病的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
9、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和/或机体的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变化,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10、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局部或其他组织器官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但不出现临床表现。
11、随时消毒:随时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品进行消毒,以便及时杀灭从传染源排除的病原体,防止传播。
12、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场所所进行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3、隔离:是把传染病人和健康人和非传染病人分开,安置在指定地方,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以防传染和扩散。
14、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15、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斗争的过程。
二、填空题
1、传染源包括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发热是传染病最常见症状之一。
3、传染病消毒的种类分预防性消毒
4、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和护理应把好的“三关”是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
5、流行性乙型脑炎应行虫媒隔离。
6、对消化道传染病应着重做好“三管一灭”即三管管水源,管饮食,管粪便,一灭苍蝇。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 种。
8、对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中肺炭疽,采取《传染病防治
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措施。
9、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亚临床感染者。
10、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流传播。
1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三类,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1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3、传播途径是由传染源排出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
14、潜伏期是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时期。
15、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体是表面抗体。
16、乙型病毒性肝炎主动免疫可注射乙肝疫苗,被动免疫可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7、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和母孕传播。
18、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传播。
19、细菌性痢疾最显著的病理改变部位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20、急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 个月称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21、确诊细菌性痢疾最重要的依据是病原学检查。
三、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B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2、艾滋病属于()类传染病。
(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
(B )
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4、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
(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5、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 C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6、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B )
A、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B、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C、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D、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E、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7、关于消毒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
A、消毒的种类包括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
B、疫源地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C、终末消毒指预防性消毒
D、预防性消毒是指对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所做的消毒措施
E、病室的日常卫生处理、餐具消毒等属预防性消毒
8、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D )
A、抗-HBc(+)
B、HBsAg(+),HBeAg(-),抗-HBc(+)
C、HBsAg(+),抗-HBe(-)
D、HBsAg(+),HBeAg(+)
E、抗-HBs(+)
9、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E )
A、碘酒消毒
B、应用干扰素
C、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D、注射丙种球蛋白
E、注射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0、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最佳措施是(B )
A、隔离病人
B、加强医院内消毒隔离及献血员检查
C、丙种球蛋白被动免疫
D、搞好粪便管理及水源保护
E、消灭蚊、蝇
11、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A )
A、卧床休息
B、保肝药物
C、免疫制剂
D、抗病毒药物
E、维生素类药物
12、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E )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13、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D )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14、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E )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15、艾滋病的传染源是(E )
A、猪
B、犬
C、鼠
D、吸血昆虫
E、病人、病毒携带者
16、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C )
A、结核菌
B、巨细胞病毒
C、肺孢子虫
D、白色念珠菌
E、新型隐球菌
17、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严重的部位是(B )
A、盲肠
B、直肠和乙状结肠
C、降结肠
D、回肠末端
E、升结肠
18、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依据是(C )
A、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B、粪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
C、粪便培养阳性
D、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性溃疡
E、粪便涂片查细菌
19、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季节性
D、有免疫性
20、伤寒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C )
A、潜伏期
B、起病一周内
C、起病后第2~4周
D、起病后1~2周
21、下列疾病中除哪项外均应行呼吸道隔离(C )
A、麻疹
B、流脑
C、乙脑
D、流行性感冒
22、甲类传染病城镇要求于发现后几小时内上报(D )
A、8h
B、5h
C、6h
D、2h
23、引起乙型肝炎感染在家庭内聚集现象的主要因素是(C )
A、注射途径
B、粪-口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传播
24、能制备乙型肝炎疫苗的是(C )
A、HBcAg
B、抗-HBe
C、HBsAg
D、HBeAg
25、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A )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HCV
26、HBcAg不易在血液中测到的原因是(C )
A、HBcAg滴度低
B、HBcAg出现晚
C、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
D、以上均不是
27、甲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指标为(C )
A、HA V RNA
B、HA VIgG
C、抗-HA VIgM
D、抗-HA VIgG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D )
A、病人
B、蚊虫
C、鸡
D、猪
29、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为(C )
A、4、5、6月
B、5、6、7月
C、7、8、9月
D、8、9、10月
30、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C )
A、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B、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
C、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D、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A、高热
B、惊厥
C、抽搐
D、呼吸衰竭
32、流脑的传播途径( D )
A、粪-口传播
B、接触传播
C、虫媒传播
D、呼吸道传播
33、肾综合症出血热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D )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DIC
C、低血量休克
D、全身广泛性小血管损伤
34、肾综合症出血热“三痛”错误的是(B )
A、头痛
B、背痛
C、腰痛
D、眼眶痛
35、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血管、肾脏及其他病理损害的主要原因是(C )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36、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 )
A、病犬、病猫
B、病人
C、狐狸
D、带病毒者
37、狂犬病毒对什么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A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皮肤、粘膜
38、艾滋病的传染源是(D )
A、猪
B、犬
C、鼠
D、病人、病毒携带者
39、HIV主要侵犯下列哪种免疫细胞从而引起免疫功能缺陷(B )
A、抑制性T淋巴细胞
B、辅助性T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巨噬细胞
40、重型肝炎引起肝昏迷的原因(A )
A、氨中毒及其他毒性物质的堆积
B、电解质紊乱
C、消化道出血
D、以上均是
41、我国新《传染病防治法》是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D )
A、1989年2月21日
B、1987年2月21日
C、1989年9月1日
D、2004年12月1日
42、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季节性
D、有免疫性
43、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是(A )
A、抗-HBs
B、抗-HBe
C、抗-HBc
D、抗-HCV
44、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
(D )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流行特征
E、以上都不是
45、下列哪个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A )
A、霍乱
B、非典
C、麻疹
D、流行性出血热
E、狂犬病
46、下列哪项不是乙类传染病。
( E )
A、艾滋病
B、非典
C、禽流感
D、肺结核
E、麻风病
47、下列哪个是乙类传染病且按甲类管理(B )
A、鼠疫
B、非典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出血热
E、登革热
48、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C )
A、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B、带菌者
C、鼠
D、狗
E、蚊子
49、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通过呼吸道传播:( C )
A、非典
B、禽流感
C、乙脑
D、流脑
E、麻疹
50、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是:( E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母婴传播
E、以上均是
D、动员群众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E、以上均是
51、下列除哪项外执行血液、体液隔离( A )
A、甲肝
B、乙肝
C、丙肝
D、AIDS
A、高热
B、惊厥
C、抽搐
D、呼吸衰竭
5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B )。
A、细菌、病毒、寄生虫
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传染病发生的初始处
D、病原体传播的路线
54、传染病易感人群是指( A )。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B、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C、经常感染传染病的人群
D、未曾感染过某种传染病的人群
55、下列传染病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是( D )。
A、疟疾
B、狂犬病
C、肝炎
D、流行性感冒
56、下列各项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的是( D )。
A、肺结核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血吸虫病
D、细菌性痢疾
57、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是( D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58、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保护传染病易感人群的是( A )。
A、给儿童接种卡介苗
B、清扫居民楼内的垃圾
C、给医疗仪器消毒
D、给儿童注射青霉素
59、血液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是( A )。
A、吸血昆虫
B、土壤
C、空气
D、餐具
60、综合性医院防保科发现符合非典预警病例时应在()小时内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情况。
( D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2小时
61、发现鼠疫疑似病例后,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报告的时限为( A )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12小时
62、在《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禽流感属于:( A )
A、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甲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C、丙类传染病,监察管理;
D、乙类传染病,疫情上报时间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63、下列哪种是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D )
A、注射、输血传播
B、飞沫传播
C、母婴传播
D、粪-口传播
64、肾综合症出血热受累最明显的器官是(C )
A、肝脏
B、心脏
C、肾脏
D、以上均不是
65、乙脑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是( D )
A、高热
B、惊厥
C、抽搐
D、呼吸衰竭
66、乙脑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是( C )
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B、高热、昏迷、惊厥
C、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D、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67、AIDS是哪一类传染病?(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均不是
68、预防肾综合症出血热最关键的措施是( A )
A、防鼠、灭鼠
B、防螨、灭螨
C、加强个人防护
D、疫苗接种
69、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血管、肾脏及其他病理损害的主要原因是( C )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70、狂犬病毒对什么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 A )
A、神经组织
B、结缔组织
C、肌肉组织
D、皮肤、粘膜
71、下列除哪项外执行血液、体液隔离(A )
A、甲肝
B、乙肝
C、丙肝
D、AIDS
72、下列哪种是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D )
A、注射、输血传播
B、飞沫传播
C、母婴传播
D、粪-口传播
73、下列哪一种生物制品可作为乙型肝炎的人工被动免疫( E )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乙型肝炎疫苗
E、特异性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74、艾滋病属于哪种隔离(D )
A、肠道隔离
B、虫媒隔离
C、接触隔离
D、血液隔离
E、呼吸道隔离
75、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E )
A、性传播
B、静脉滥用毒品而传播
C、输血及血制品
D、母婴垂直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
76、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行季节是(C )
A、4、5、6月
B、5、6、7月
C、7、8、9月
D、8、9、10月
77、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临床表现(A )
A、发热
B、头痛
C、嗜睡
D、抽搐
78、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C )
A、有助诊断
B、预防疫情
C、确定检疫期
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79、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D )
A、该病传染性的大小
B、病程的长短
C、病情严重程度
D、以上均不是
80、病毒性性肝炎急性期病人最佳的饮食是(C )
A、高能量、低脂肪的饮食
B、高蛋白、低脂饮食
C、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
D、以上均不是
81、重型肝炎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是(D )
A、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B、做好病室环境消毒
C、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口腔、肺部及皮肤感染
D、以上均是
82、对急性重型肝炎诊断意义较小的是(B )
A、深度黄疸
B、ALT增高
C、肝性脑病
D、凝血酶原活动度减少
83、灭活甲型肝炎病毒的最低温度条件是(D )
A、56℃,30分钟
B、100℃,3分钟
C、60℃,4小时
D、100℃,5分钟
84、灭活乙型肝炎病毒的最低温度条件是(D )
A、56℃,30分钟
B、100℃,3分钟
C、60℃,4小时
D、100℃,5分钟
85、重型肝炎引起肾功能衰竭的诱因是(D )
A、上消化道出血
B、血容量不足
C、大量利尿、多次放腹水
D、以上均是
86、黄疸型肝炎病人皮肤瘙痒的原因(A )
A、疸盐沉着刺激皮肤神经末梢
B、皮肤过敏
C、大疾病本身症状
D、以上均不是
8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为(B )
A、细菌
B、病毒
C、螺旋体
D、以上均不是
88、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C )
A、肺不张
B、败血症
C、支气管肺炎
D、褥疮
89、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A )
A、出现意识障碍、痴呆、迟缓性瘫痪
B、颅内高压及呼吸衰竭
C、高热、惊厥
D、意识障碍
90、流行性乙脑炎为(B )
A、强制管理的传染病
B、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C、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D、不必管理的传染病
91、肺结核为(B )
A、强制管理的传染病
B、严格管理的传染病
C、监测管理的传染病
D、不必管理的传染病
92、需进行消化道隔离的是(D )
A、甲肝
B、细菌性痢疾
C、伤寒
D、以上均不是
93、狂犬病属于哪一类的传染病(B )
A、丙类
B、乙类
C、甲类
D、以上均不是
94、指出下列何种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C )
A、飞沫传染
B、母婴传染
C、粪-口传染
D、注射、输血传染
95、乙型肝炎属于(B )
A、RNA病毒
B、DNA病毒
C、EB病毒
D、巨细胞病毒
96、HbsAg阳性、HbeAg阳性说明此病人(D )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具有传染性
97、重型肝炎患者出血原因是(B )
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
B、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维生素K吸收障碍
98、病毒性肝炎腹水产生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
A、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减少
B、门静脉高压
C、醛固酮增高
D、低钠
99、乙型肝炎潜伏期为(D )
A、1~2周
B、2~3周
C、4~5周
D、6周~6个月
100、下列哪项不是极性病毒性肝炎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C )
A、食欲减退、恶心
B、乏力
C、消瘦
D、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101、重型肝炎时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C )
A、增加肝脏营养
B、补充能量
C、减少氨吸收
D、减少肝细胞坏死
102、流行性乙脑的传播途径是
A、密切接触
B、虫媒传播
C、粪-口传播
D、气溶胶
103、有关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
A、甲肝可呈食物或水型暴发流行
B、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C、家庭内密切传播可见于各型肝炎
D、母婴垂直传播主要见于乙型肝炎
104、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肝功能改变的是(A )
A、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B、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升高
C、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
D、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
105、下列哪项是人畜共患疾病(B )
A、流脑
B、狂犬病
C、病毒性肝炎
D、以上均不是
106、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内主要的病变是(D )
A、软脑膜及蛛网膜炎症
B、脑内出血
C、神经胶质细胞病变
D、神经细胞变性、肿胀、坏死
107、慢性乙型肝炎复法的诱因是(D )
A、过度劳累
B、酗酒
C、不合理用药
D、以上均是
108、能用以制备疫苗的是(B )
A、野毒株
B、固定毒株
C、街毒株
D、以上均不是
109、狂犬病毒数量最多的组织是(C )
A、汗腺
B、淋巴组织
C、唾液腺
D、以上均不是
110、狂犬病最有意义的早期症状是(D )
A、低热
B、烦躁
C、恐惧不安
D、已愈合伤口周围有蚁走感觉
四、多项选择题
1、乙肝大三阳是指(ACE )
A、表面抗原阳性
B、表面抗体阳性
C、e抗原阳性
D、e抗体阳性。
E、核心抗体阳性
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BDE )
A、流行性
B、传染源
C、免疫性
D、传播途径
E、易感人群
3、乙肝的传播途径是(ABE )
A、血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消化道传播 D 呼吸道传播E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4、下列是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是(BCD )
A、病毒性肝炎
B、狂犬病
C、乙脑
D、流行性出血热E以上均不是
5、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CD )
A、AIDS
B、乙型肝炎
C、霍乱
D、鼠疫
E、以上均不是
6、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ABCDE )
A、新生儿破伤风
B、肺结核
C、病毒性肝炎D细菌痢疾E、乙脑
7、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指(ABD )
A、头痛
B、腰痛
C、背痛
D、眼眶痛
E、腹痛
8、乙脑极期三大临床表现是(BCD )
A、昏迷
B、腹痛
C、高热
D、抽搐
E、呼吸衰竭
9、对乙类传染病中,()应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的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ABC )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炭疽中的肺炭疽
C、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登革热
10、乙肝“小三阳”是指下列哪几项阳性(BCD )
A、HbsAg阳性
B、抗-HBs阳性
C、抗-HBe阳性
D、抗-HBc阳性
五、判断题
1、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属乙类传染病。
(√)
2、传染病的潜伏期是决定病人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
3、丙类传染病共9种。
(√)
4、典型肠阿米巴病的粪便是果酱样便。
(×)
5、甲类传染病为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
6、流脑脑脊液典型的改变呈化脓性。
(√)
7、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慢性肝炎。
(×)
8、性接触传播是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
(√)
9、HBV是DNA病毒。
(√)
10、《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三类37种。
(√)
11、霍乱、艾滋病都是甲类传染病。
(×)
12、非典、禽流感、肺炭疽都是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管理。
(√)
1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
14、我国已将SARS列为法定传染病,虽未归甲类但要求按照甲类传染病处置。
(√)
15、乙类传染病共24种。
(×)
16、EHF的传染源是人。
(×)
17、乙脑、EHF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18、甲肝特异性诊断指标为抗-HA V IgM(√)
19、HBV是RNA病毒。
(×)
20、传染病共分为3类35种(×)
21、典型肠阿米巴病的粪便是果酱样便(√)
22、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急性肝炎(√)
1、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答:有特异性病原体;具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主性、季节性;有免疫性。
2、用以分离病原体的检测标本有哪些?
答:有血液、尿液、粪便、皮疹、脑脊液、痰、骨髓等。
3、消化道传染病要做到的“三管一灭”是什么?
答:对消化道传染病要做到的“三管一灭”是指粪便管理、饮食管理、水源管理和消灭苍蝇、蟑螂。
4、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5、高热伴惊厥者进行人工冬眠疗法,其目的是什么?
答:此疗法可使人体新阵代谢处于低水平,耗氧量减少,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减轻脑细胞损害。
6、如何护理人工冬眠病人?
答:护理人工冬眠病人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应注意作好皮肤护理,防止冻伤。
7、如何泻病人粪便标本?
答:标本应新鲜,并应选取脓血、粘液部分,及时送检,以提高粪便检查阳性率。
还应向病人说明留取标本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8、常见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
答:常见发疹性传染病有水痘、猩红热、麻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脑脊髓膜炎等。
9、乙型肝炎的抗体系统?
答:表面抗原和抗体;核心抗原和抗体;e抗原和e抗体;HBV DNA聚合酶和HBV DNA。
10、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答:病毒性肝炎分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肝炎、型肝炎、戊型肝炎等。
11、甲肝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是什么?
答:血清IgM型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 V-IgM)是甲型肝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
12、抗-HA V-IgM下降,抗-HA V-IgG升高有何意义?
答:当抗-HA V-IgM下降时,血清抗-HA V-IgG逐渐升高,恢复期达到高峰,以后持续很长时期,甚至终身保持阳性,它是获得抗-HA V免疫力的证据。
从人群抗-HA V-IgG调查可了解甲型肝炎流行情况和人群对HA V的免疫状态。
13、甲肝什么时间传染性最强,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答:甲肝病人在起病前2周和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 V的量最多,传染性最强;甲肝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1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
答:⑴管理传染源:
1) 对传染病人:应尽量作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应注意彻底治疗病人(包括病原学检查阴转),作好消毒隔离工作。
对疑似及确诊的传染病病人应作好疫情报告。
2) 对密切接触者:可采取检疫措施、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3) 对病原携带者:主要是对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应予以治疗,并应调整工作岗位。
4) 对动物传染源: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如无经济价值的则应予以杀灭。
:
⑵切断传播途径
1) 一般卫生措施:①对消化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管水源、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蟑螂),注意个人卫生。
②对呼吸道传染病:房间保持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戴
2) 作好消毒、杀虫工作,也为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⑶保护易感人群:
1) 提高人群非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制度、改善营养及加强体育锻炼均有利于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2) 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通过预防接种。
15、切断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措施:应针对乙肝的三个主要传播途径来回答此题。
答:⑴对血液传播途径的措施:①加强血源管理,保证血液、血制品及生物制品的安全生产供应。
②医疗及预防用的注射器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各种医疗器械应进行严格消毒。
⑵对母婴传播途径的措施:进行疫苗接种。
⑶对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途径的措施:①家庭中有HBsAg(+)者应实行分餐制。
②加强托幼单位和服务行业卫生管理,洗漱用具专用;公用茶具、面巾、理发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
16、典型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是:
答:⑴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和腹泻等全身症状。
⑵机会性感染:由于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而出现多种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其中以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最为常见,且是引起艾滋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⑶肿瘤:最多见为卡氏肉瘤及淋巴瘤。
⑷神经系统病变:可表现为亚急性脑炎、脊髓炎和神经炎。
17、艾滋病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是:
答:⑴切断性传播途径:措施为加强性道德教育,严禁卖淫、嫖娼等杂乱性交活动。
⑵切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途径:措施为①严禁注射毒品;②严格筛选供血人员;③严禁进口各种血制品;④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推广一次性医疗用品;⑤作好理发、浴池等行业的卫生监督。
⑶切断母婴传播途径: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已受孕者应终止妊娠。
七、病例分析题
某居民点,于9、10两月间先后发生一批症状类同的急性病人约300余人,且多数为儿童,其症状主要是短期发热,伴纳差、乏力,大部分病人有肝肿大、黄疸,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
血白细胞数不高,尿蛋白阴性。
1、你认为该镇这次流行的疾病是什么?
2、你怎样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
3、你认为怎样预防本病?
参考答案:
1、甲型肝炎
2、1)急性期卧床休息;待症状好转、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疲乏为宜。
2)急性期宜进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适量蛋白饮食;黄疸消退期可逐渐增加饮食,少量多餐,应避免暴饮暴食。
不宜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禁烟酒。
3)病人的食具、用具、洗漱用品应专用,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可用3%漂白粉消毒后弃去。
4)定期复查。
3、1)甲肝应重点预防消化道传播,重点在于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严格饮用水的消毒,加强食品和食具消毒。
2)易感者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对接触者可接种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以防止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