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课件—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上: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①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统一度 量衡、货币,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黄河流域仍是当时的经济重心。 ④西汉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
3.文化上:先秦文化成就得以总结和升华,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①秦朝“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②西汉初期,重黄老之术,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西汉武 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科技文化迅速发展, 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
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 (1)贵族政治:官吏选拔及其权力来源均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2)官僚政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用来描述继传统政治(权威)、神授政治(权威)之后的官僚行政模 式的一个名词。古人曰:“吏事君者”,谓之官;“官者,管也”;官,“治众之意”也;“同官为 寮”;“政化治理”,谓之政治。可见,从汉字训诂上讲,官僚政治,就是官僚事君治民众、治政事的 意思。它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地方长官
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秦中央集权 1.(2019·全国Ⅱ卷,2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时期秦国中 制度的形成 央集权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组织能力)
1.(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2019·全国Ⅲ卷,40) 中外比较考查汉朝的国家社会治理 汉代政治制 3.(2017·全国Ⅰ卷,25)从西汉郡级政区变化考查汉朝中央集权加 度的演变 强 4.(2016·全国Ⅲ卷,25)汉承秦制 5.(2015·全国Ⅰ卷,25)汉代外戚干政
5
秦朝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考纲 制度的形成 响。 考点
汉的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
时空观念 汉承秦制,略有创新。注意从时空角度认识周秦之际政治文明 的转型、汉代对秦朝政治制度继承与创新。
素养 解读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秦汉政治制度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特点,促进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发展进步。 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 解读印证秦汉社会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
单元概览·宏观把控知识
3
单元概览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1.政治上: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巩固发展。①秦 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汉承秦制,发展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扩大了“大一统”事业。③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得以建立与巩固。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汉政治统治、国家统一与 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影 响。
6
『知识梳理』考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④嬴政的个人才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7
• 政治统一:
制度建设
• 经济统一:
经济措施
• 思想统一:
重视法家,焚书坑儒、 教化、律令
• 文化统一:文字, • 疆域统一:
军事、灵渠、驰道、帝国的 规模
• 民族统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皇帝制度
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
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
经济: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
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
大一统国家政制的确立与巩固 ——秦汉时期的政治
考纲解读: 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影响。 ②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与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 制。
11
『核心考点深化』从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
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
”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 服务的。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枢机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 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9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③郡县制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定期向 丞相 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 皇帝 直接任命。
(2)影响 ①郡县长官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②实现了对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和完善。
10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文化上:先秦文化成就得以总结和升华,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①秦朝“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②西汉初期,重黄老之术,施行休养生息政策;西汉武 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科技文化迅速发展, 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文学艺术大放异彩;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传播。
1.“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 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 (1)贵族政治:官吏选拔及其权力来源均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2)官僚政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用来描述继传统政治(权威)、神授政治(权威)之后的官僚行政模 式的一个名词。古人曰:“吏事君者”,谓之官;“官者,管也”;官,“治众之意”也;“同官为 寮”;“政化治理”,谓之政治。可见,从汉字训诂上讲,官僚政治,就是官僚事君治民众、治政事的 意思。它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侯国变法,并在秦统一后不断发展演化。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 举、科举制等办法产生;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中央直接管辖地方,地方长官
由皇帝直接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
4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秦中央集权 1.(2019·全国Ⅱ卷,2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时期秦国中 制度的形成 央集权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国家组织能力)
1.(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2019·全国Ⅲ卷,40) 中外比较考查汉朝的国家社会治理 汉代政治制 3.(2017·全国Ⅰ卷,25)从西汉郡级政区变化考查汉朝中央集权加 度的演变 强 4.(2016·全国Ⅲ卷,25)汉承秦制 5.(2015·全国Ⅰ卷,25)汉代外戚干政
5
秦朝中央集权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 考纲 制度的形成 响。 考点
汉的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
时空观念 汉承秦制,略有创新。注意从时空角度认识周秦之际政治文明 的转型、汉代对秦朝政治制度继承与创新。
素养 解读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秦汉政治制度反映了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特点,促进了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汉代社会发展进步。 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 解读印证秦汉社会政治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
单元概览·宏观把控知识
3
单元概览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 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1.政治上: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巩固发展。①秦 朝统一后,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汉承秦制,发展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扩大了“大一统”事业。③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得以建立与巩固。
唯物史观
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汉政治统治、国家统一与 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客观评价秦始皇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影 响。
6
『知识梳理』考点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③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④嬴政的个人才能。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 (2)经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7
• 政治统一:
制度建设
• 经济统一:
经济措施
• 思想统一:
重视法家,焚书坑儒、 教化、律令
• 文化统一:文字, • 疆域统一:
军事、灵渠、驰道、帝国的 规模
• 民族统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内容 ①皇帝制度
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特点:皇帝至尊、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
政治: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
经济:秦汉时期的经济生活
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秦汉
大一统国家政制的确立与巩固 ——秦汉时期的政治
考纲解读: 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与郡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影响。 ②汉代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与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 制。
11
『核心考点深化』从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
职又互相牵制,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
”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 服务的。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枢机构)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监察 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的军务。 诸卿:分掌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9
『主干知识梳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③郡县制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定期向 丞相 汇报工作。
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
郡守和县令均由 皇帝 直接任命。
(2)影响 ①郡县长官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②实现了对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和完善。
10
『核心概念阐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