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语文三上《龙宫借宝》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在文中找出描写孙悟空的神态、语言、 动作的例句各二个,分别说说所起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警句 51关于学习或励志的名言警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时间像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复返;人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龄大了一事无成,那就只好悲伤、后悔。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2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意思是: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放任自流。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引•朱熹小简》 3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意思是:能把一本书读过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领会了。出自《三国志•魏书》。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意思是:读书多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意思是:没有才,宏伟的志向就不能实现;不学习,就不能成大才。出自6(明)郑心材《郑敬中摘语》。 6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便无法增长才于,没有志向就难于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出自《诸葛亮集•诫子书》。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意思是;下决心学习,连吃饭也忘记了;有所心得便高兴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老年就要逼近了。出自《论语•述而》。 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办事果断,没有后患。出自《尚书•周官》。 9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意思是:积累许许多多的财富,不如学习一种小小的技术。出自《颜氏家训•勉学》。 1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意思是:人的立志,语言忠实是它的根本;修养自已的品德,应以行动为先。出自(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3、借到披挂
第二层次。研读文章、鉴赏 文章写作特色
鉴赏文章写作特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表现主题方法方面。 2。选择材料方面。 3。结构层次方面。
4。语言运用方面。
1。本文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思路点拨:所谓表现方法就是指作者用什 么方法突现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本文运用了想象虚构的方法 来揭示主题的。文中的人物事物都是作 者虚构出来的。作者通过他们的言行表 达出了文章的主旨。
作品介绍
•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代 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 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 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 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 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 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 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 的种种情况。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也体现了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
2。本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有什么 特点?
思路点拨:材料方面的特点主要是指选择了什么 样的材料和材料的安排顺序、详略剪接、选择角 度等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材料方面的特点是详
略得当。
3。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 默、生动活泼。
•第三层次:迁移扩展
•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西游记》 的其它故事吗?请你用生动活泼的 语言给同学们讲一个你最喜欢的故 事,可以参考下面图画提示,千万 不要忘了讲完之后用一句话概括一 下故事的主旨哟。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西游记》 中《龙宫“借”宝》这个精彩片断, 领会了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高妙, 同时也学习了感知、鉴赏小说的方 法。我们要在课外的学习中进一步 去巩固,并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 求通读《西游记》全文。
砸实基础训练 1。掌握下列各词的音、形、义。 点卯 解数 忒粗 聒噪 弓弩 瑶宫贝阙 鳊鱼 金箍棒 熟谙 履历 鳜鱼 鱼鳖鼋鼍 赊欠 须臾
注音
•点卯 •诛杀 解数 聒噪 赊欠 熟谙 舍弟 鼋鼍
• (mǎo)(xiè)(shē) (shè)
• (zhū)(guō)(ān)(yuán)(tuó)
第一层次:感知文章内容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2.孙悟空为什么要到龙宫去“借”宝?他是怎样借 “宝”的?他都“借”到了什么宝? 3.你能概括地说说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龙宫借宝

吴 承 恩
作者介绍
•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 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 人。 • 他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史沦落为商人的家族, 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 •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 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 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 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 你能概括地说说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 人吗?
思路点拨: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要注意提取文 中评价人物的关键性词语,注意人物的行 动、语言以及心理描写,还要注意人物活 动的环境。
参考答案:孙悟空神通广大,武艺超群,
为人直爽而又桀骜不驯。
4.
理顺本文的故事情节结构。
1、到龙宫去“借”宝。
2、借到金箍棒 4、打出龙宫
1。用自己的语言尽可能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文章脉络
•文章共分三部分 •借宝原因 •借宝过程 •借宝结果
2. 孙悟空为什么要到龙宫去“借”宝?他是 怎样借“宝”的?他都“借”到了什么宝?
思路点拨:要找到相应的语段抓住关键词语,尽 可能简洁地概括出核心内容。 • 参考答案:孙悟空自己没有遂意的兵器,听老猴讲 龙宫中有各种精良的兵器,所以去“借”。 • 孙悟空先是告求,龙王给他拿出几件他都嫌轻, 龙王借给他定海神铁,他又向龙王讨要了一套披挂。 • 他“借”到了一个“如意金箍棒”和一套披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