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课件-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方程的建立 假设:假定在一绝热圆管内火焰前沿以速度Sl 沿 管子传播,并假定火焰前沿为平面形状。 忽略混合气粘性、体积力、辐射热和管壁 的影响,以及由于浓度梯度引起的热扩散 效应。
取火焰面厚度为△x的气体层为控制体。
基本方程:
连续方程 : 能量方程: 组分扩散方程:
u u S c o n s t
火焰传播的热理论 认为火焰中反应区(即火焰前沿)在空间的移动,取 决于反应区放热从而向新鲜混合气的热传导。
火焰传播的扩散理论
认为凡是燃烧都属于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借助
于活性中心的作用,使混合气变为燃烧产物。火焰前沿
在空间的移动是由于反应区中有活性中心向新鲜混气进
行扩散而使反应连续进行。
二、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典型预混合燃烧装置
预混合气燃烧过程
在充满预混合气的燃烧设备内,通常是在某一局部
区域首先着火,接着在着火区形成一层相当薄的高温燃烧 区,称为燃烧区或火焰面。依靠火焰面的热量使邻近的预 混合气引燃,逐渐把燃烧扩展到整个混合气范围。这层高 温燃烧区如同一个分界面,把燃烧完的已燃气体 ( 燃烧产 物 ) 和尚未进行燃烧的未燃混合气分隔开来。在它的前方 是未燃的混合气,而在它的后方是已燃的燃烧产物。随时 间推移,火焰面在预混合气中不断向前扩展,呈现火焰传 播(flame propagating)的现象。
火焰传播(flame propagating)
——预混合燃烧的关键、本章研究的核心
随时间推移,火焰面在预混合气中不断向 前扩展,所呈现的现象。 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局部首先着火,着火部 分向未燃部分传递热量和活性粒子,使之 相继着火的过程称为火焰传播。
二.火焰及其特征和分类
火焰的定义
火焰(flames)是在气相状态下发生的燃 烧的外部表现。
预热区: 忽略化学反应的影响,能量方程作如下简化 :
d T d d T u C W Q p d x d x d x
两种反应物初始物理状态
4.1 层流火焰传播
(laminar flame)
预混可燃气体与流速不高(层流状态) 的火焰传播称为层流火焰传播。
一、层流火焰结构与传播机理
层流火焰图
层流火焰前沿浓度和温度变化
火焰结构特点
火焰前沿厚度很薄,一般不超过1mm,只有十分之几
毫米甚至百分之几毫米厚。
层流火焰图
l
(4-11) (4-12) (4-13)
u C p
d T d d T W Q d x d x x d
u
d C C d d i D i W d x d x d x
状态方程:
p M eq RT
(4-14)
1.
在火焰前沿厚度的很大一部分上,化学反应的速度很 小,称为预热区,以 δd 表示。而化学反应主要集中 在很窄的区域 δc 中进行,称其为化学反应区。
前沿的厚度很小,但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很大,因而在 火焰前沿中出现了极大的浓度梯度及温度梯度。这就 引起了火焰中强烈的扩散流和热流。
火焰前沿传播机理
定义
火焰外沿相对于未燃混合物在火焰表面法线 方向上的移动速度称为火焰的法线速度,用Un表 示,也称为层流燃烧速度 ( laminar burning velocity) ,用Sl表示。
——大小取决于反应速度、热量和活性中心的传
递速度。
数学表达式
Bussen 燃烧 嘴火焰
U U c o s n
第四章 预混合气燃烧及火焰传播
层流火焰概念、结构特征、传播机理、传播速度计算,层 流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因素 ,湍流火焰概念 ,湍流火焰传播理论 与传播速度,爆震燃烧理论。
层流火焰结构、传播机理,湍流火焰传播两种理论
层流火焰传播的数学模型建立与推导,湍流火焰传播理论
概述
一、预混合燃烧概念
定义 燃料和氧(或空气)预先混合成均匀的混 合气,此可燃混合气称为预混合气,预混合气 在燃烧器内进行着火、燃烧的过程称为预混合 燃烧(premixed combustion)。
U—未燃混合气局部流速
S U c o s l
静止坐标下的预混合气火焰传播速度分析
us——混合气流速 up——火焰面的移动速度 u0——火焰面相对未燃混合气的移动速度
u u p s u u u 0 p s u u p s
Sl=u0
对固定火焰,火焰面静止不动,即up=0 ,则 Sl = u0 = us 即:火焰传播速度就等于未燃混合气进入火焰面的流速, 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边界条件
:
x x
T T Ci Ci T Tf Ci 0
基本方程的简化求解
基本思想:控制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过程是从反应区向预热 区的传热过程。在预热区中,忽略化学反应的影响,而在反 应区中则忽略对流传热的影响,按一维定常流来解。
Zeldovich 热理论模型
( u 、 u 反方向) p s ( u 、 u 同方向) p s
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物在20℃及760厘米水银柱 下的火焰前沿移动的正常速度值
可 燃 气 体 H 2 C O C H 4 C H 2 2 C H 2 4 正 常 速 度 u ,m / s H 1 . 6 0 . 3 0 0 . 2 8 1 . 0 0 . 5
三、层流火焰厚度(δl)
arweg和Maly :
l const
( 不同的混合气用不变的 δl )
Chin:
l Sl
Dm Law和Tseng : l Sl
在Le=Pr=Sc=1 的条件下等价
——层流火焰厚度正比于燃料空气混合气的质扩散系数, 反比于层流燃烧速度 。
四、预混层流火焰传播的数学模型
火焰的特征
具有发热、发光特征;—— 辐射现象
具有电离特性; 具有自行传播的特性。
火焰的分类
缓燃火焰(或称正常火焰)
火焰自行传播
爆震火焰
预混火焰 (本章)
燃料与氧化剂在进入反应区以前有无接触 火焰状态
扩散火焰 (第五章)
移动火焰驻定火焰(见图)层流火焰
流体力学特性
湍流火焰 均相火焰 多相火焰(异相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