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
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⑤。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
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④离伤:离别的伤感。
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
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
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
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
[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
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反说”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浣溪沙》,回答问题。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词语。
浸(__________)萧萧(_________)
[2]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感叹时光,催人奋进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一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___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__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
[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
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我能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最少能找出3个体现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精神的词,并用横线划出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若等闲”的意思是(____),清白指石灰的(_______)。
[3]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哪些方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时节,表现了强烈的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
词的下片,通过黄鹂“”,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
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通过____和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写照。
8. 课外阅读。
别董大①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②黄云:乌云。
③白日曛:曛,昏暗。
太阳黯淡无光。
[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北风、大雁和________。
[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
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
[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诗人____。
他在敬亭山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的景象。
[3]古诗前两句中的“___”和“____”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世界,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古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和____的相知之情。
[4]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应该是()
A.孤独
B.高兴
C.悲伤
11.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A.曲牌名词牌名
B.词牌名曲牌名
C.词牌名词题
D.曲牌名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杂诗(其二)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未③?
[1]本诗的前两句连用了两个“故乡”,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终于见到一个来自故乡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乡的一切
B.“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写出了仿佛故乡值得怀念的就是窗前的那株寒梅,这有些出乎常情,是故作姿态
C.在句式上,以问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D.本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
[3]本诗中________寄托着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请你写出两句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13. 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méi
(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shì
(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
(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古诗文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_ 。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
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
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
C.一个人名。
D.一个地名。
[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
文: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胡曲
唐岑参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
[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
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
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
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
[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_____
[3]全诗通过_______和______,表现了______。
[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对诗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2]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更”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尽”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一”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1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闯进门来。
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