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教”提升设计类学生创意竞赛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赛促教”提升设计类学生创意竞赛
能力
摘要:设计类大学在接受大学艺术教育期间,提升知识、创意能力,教师在
教学中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形式,以“项目制”、“工作室”的形式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设计大赛。

本文通过对设计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分析,了解学生的课程情况,结合具体课程组织开展的参赛情况进行统计,总结
出提升学生创意竞赛能力的方法,更好的促进设计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以赛促教;设计类;创意能力;竞赛能力
Abstract: During the period of receiving university art education, design universities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and creative ability. Teachers organiz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design
competitions in the form of promo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competitions and in the form of project making studio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design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curriculum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tatistics of the specific courses organized to carry out the competition, summed up 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reative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better promot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work of design students.
Key words: Promoting education through competition; Design class; Creative ability; Competitive ability
1引言
社会的发展对于高校艺术类学生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依据社会需求及就业
方向进行人才教育,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具备了基本的专业技能,
有着素描、绘画基础能力,大学的教育就是要不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需要
大量真正的实践去验证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教学
及人才培养质量。

2设计类学生人才培养及教育模式研究
2.1设计类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设计类专业主要包括包括: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环
境设计等专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体来说,人才培养旨在培
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时代发展
并能从事设计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知识要求来说,学生需要掌握:(1)工具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专
业外语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2)人文社科知识:掌握思想
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及理论体系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专业知识:掌握设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造型、材质、工艺、商贸等专业理
论知识。

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技能:(1)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及团队协作能力;(2)具有较强的珠宝首饰设计调研、分析、设计、表达、沟通及加工制作、商贸营销能力;(3)具有一定的设计项目
策划、创意、组织及实施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2设计类学生教育模式分析
教育模式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能力教学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以课程
学习为主,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以:设计概论、设计史、设计方
法学、创意设计等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手绘、电脑绘图、制作加工能力为主。

在能力教学方面,学生通过设计大赛、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培养,
组织形式以工作室、项目制的形式进行,有效提升学生创意能力及竞赛能力。

3“以赛促教”提升设计类学生创意竞赛能力方法
设计类学生参与设计大赛主要以老师组织、自发参与两种形式,学生参赛组
织以“导师制”、“工作室”的形式进行参与。

设计类学生在日常进行教学过程中,已经在完成某些课程作业时,进行小组或个人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师以布置
作业的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引入设计大赛,指导学生完成。

3.1 “导师制”形式
设计类学生以“导师制”形式进行参与设计大赛,优点就是这样的组织相对
稳定,有教师的指导,缺点就是大多数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及经费支持[1],如果学
校能够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效果会更好,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教师的投入时
间有限,受教学、科研的影响较大,在指导学生参加大赛方面,也结合自己的专
业方向进行指导,这就会受到一定限制。

3.2“工作坊”模式
“工作坊”的形式产生比较早,在包豪斯学院建设之中,就有“校内工厂”、“师傅带学徒”的教书育人形式[2],这种形式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贴近社会实践,更好的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反哺教学,这样的形式自由度
更高,学生更加积极,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展开,也可以和
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工作坊”,这样的形式有利于为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大学期间期间实现产、学、研合作共赢。

3.3“课程主导”形式
设计类学生课程教学每门课程都有特点,在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专业素养
各个细节方面都贯穿着教师的教学渗透,在赛事选择[3]方面,国际、国家级、省级、市局级、校级的大赛有着不同的等级,很多比赛已经举办很多届,每年都有
新的主题及侧重,教师需要在比赛中进行筛选,基于课程实践内容进行安排,对
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强化实践知识,如首饰设计效果图,结合授课技法内
容指导学生参加大赛。

3.4“科教融合”方式
“科教融合”以科研和教学融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教师科研也是研
究重点[4],针对教师科研的方向,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师生可以有更多的互
动与交流学习,比如大四毕业生学生的选题与教师科研紧密相连,学生自己作品
与大赛主题相一致,更好的实现“科教融合”。

4总结
新时代高标准、高要求对大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需求越来越丰富,设计学科作
为一个交叉学科,大学阶段学生要掌握多方面的能力,比如知识、能力、素质[5]
的培养,通过“以赛促教”提升设计类人才的培养的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各个高校也可以结合院校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专业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知识
层次和能力素质,探究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丛丛,“以赛促学”机制下大学生学科竞赛教学管理策略--以视觉传
达设计专业为例,黑龙江科学,2021.4:120-121
[2] 马紫君,“艺术工作坊”模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应用,海峡科学,2020.12:102-104
[3] 刘煜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的插画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大众文艺,185-186
[4] 祝捷,周宏伟、左建平等,面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材料力学一流课程
建设,力学与实践,2021.6:457-462
[4] 徐延章,智媒时代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4:77-82
基金来源:2021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以赛促教”提升设计
类学生创意竞赛能力》,项目编号:SMXY202128
作者简介:胡占梅,1987年9月生,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品创意设计,设计教育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