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3论述类文本阅读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副标题:了解考点内容,为答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根据,内容,推断,想象
难度:2
重要程度:4
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一个阅读能力点和测试点。

这个能力点的提出,表明现代文阅读测试增加了创造性阅读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要求。

阅读中的推断和想象,属于阅读心理学范畴,称为“预测”,是一种根据已知探求未知的过程。

读小说,看电视连续剧,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就是推断和想象自觉不自觉的运用。

只要有阅读,就会有推测;完全没有的推测的阅读是不存在的。

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和想象,通常放在第Ⅰ卷现代文选读(一)中,用单项选择题考查;第Ⅱ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偶然也会出现这样的推断题。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主要集中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这个考点上,“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这个考点还没有出过考题。

所谓“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是指文章本身没有提供现成的结论,而要通过间接的推断得出结论。

当然这个推断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有根有据地得出的。

推断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推断”列入《考试说明》,这体现了由过去比较注重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思想。

推断和想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推断就是推测断定,要求根据已知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

它属于逻辑思维,具有抽象性、严密性和理性色彩的特点。

想像,就是在原有表象(主要指语言文字的描述)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

它属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性色彩的特点。

因此,本考点实质上就是增加了对思维方法的考查,要求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推断和想象主要有下列两种类型:
1.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

这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

2.根据文中的观点推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这一类推断比上一类推断要困难一些。

主要表现在对作者在文中观点的准确把握;也表现为对“相关问题”的了解程度,还表现为一个联想和推理过程。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题型有:
1、因果推断题。

主要有顺推、反推和无中生有三类。

2、转换概念推断题。

往往又有两种:一是转换同义概念构成的推断,二是偷换概念构成的推断。

3、类比推断题。

指相同或相反类别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的推断。

4、相关推断题。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想象”,可能出现的题型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细节想象,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场景想象,根据人物性格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

语言的运用是有其特定的背景材料的,而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句话往往表达一层意思或多层意思,但是要推断其语义,这就得根据特定的语言背景、依据语言的前后关系理解词语、语句的意义。

根据内容推断,实际上就是在原文中找准相对应的语句、文段,以便进行分析和推测。

推断和想像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内容出发进一步推出新的判断,或发挥想像。

它丰富了阅读的收获,显示了阅读中的能动性创造性。

推断和想像必须真正读懂文章,把握文章观点,沿着文章已有的记述(无论是正面肯定,还是反面批判)往前推断。

想象是根据有感知的生活材料进行合理的具体形象的推想,从而发现新的与之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现象的思维活动过程。

其主要方式有再造想像和创造想象两种。

联想是构思过程中由此及彼的思索过程,是把两种或多种互相里的事物有条、有理、有序地联系起来的能力。

联想的主要方式有相似联想、相类联想、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

要注意想像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胡思乱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