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四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四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据考古发现,在龟甲的贮藏和使用方面,商周两代极为相似,且商代文字与周代文字同属一个系统。
据
此可知,商周时期( )
A. 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B. 文化管理逐渐走向成熟
C. 甲骨文已普遍使用
D. 文明传承具有连续性
2.如图所示为汉代江苏地区的画像石《农耕》。
该文物可用于探究( )
A. 集体劳作方式的成型
B.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南方耕犁的基本定型
D. 稻作农业在南方初现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动乱导致人口外流,但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损失,甚至还可能有所增加。
有学者指出:“十六国时期中原六夷的总人口数应不少于汉人,甚至稍多些。
”这一现象导致中原地区( )
A. 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B. 社会风俗彻底胡化
C. 社会人口急剧膨胀
D. 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4.德川幕府时期,有日本学者指出,《礼记·乐记》中的"灭天理而穷人欲"一语,强调礼乐作为节制人欲的工具,而程朱理学"主张遏绝人欲以存天理“是模仿佛教“断无明、显佛性”所立之妄说。
这反映了( ) A. 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 B. 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
C. 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
D.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5.明代勋贵服饰上的九章花纹如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等昭示着慈善、仁义、玉洁、济养和智勇。
庶民儒生束发网巾、戴的帽子被雅称为"一统天下"“四方平定巾”"六一统帽”。
这些服饰都( ) A. 呈现了浓厚的等级观念 B.追求“天下为公”的理念
C. 体现了“大一统”的意识
D. 具有伦理政治化的倾向
6.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条陈《资政新篇》。
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的各项措施,洪秀全大都表示赞同,但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强烈反对。
这说明( )
A. 太平天国指导思想走向僵化
B. 洪仁玕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C.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异常尖锐
D. 太平天国政权具有阶级局限性
7.传统中国的政权竞争多是通过暴力流血的方式进行的,而民国初年实行议会共和制,以国会为中枢,并由国会所主导,开启了以非暴力选举方式进行的政治权力角逐。
这说明( )
A. 传统政权竞争只存在暴力方式
B. 议会制度丰富了近代政治文化
C. 非暴力成为近代政治发展主流
D. 议会成为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
8.1920年3月,甘肃籍旅京学生在北京创办《新陇》月刊。
《新陇》发刊词对其创刊缘由介绍道:“人则一日千里,我犹故步自封;人则采摘精华,我犹株守旧物。
……输入适用之知识于本省,传播本省之状况于外界。
”由此可知,《新陇》月刊的创办( )
A. 助推新文化运动兴起
B. 动员了学生革命力量
C. 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
D. 推动了社会思想启蒙
9.1950年8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 B. 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 确立中共对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地位
D. 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权威性
10.如图所示为1998~2011年我国发布的医疗保障改革文件(部分)。
由此可知,我国( )
A. 医疗事业的主管机关不断更新
B.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立
C. 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显著提升
D.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
11.13世纪的英国《大宪章》共63个条款,虽然它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限制国王的权力,以及贵族如何监督国王及该法律的实施,但几乎每一个条款都涉及封建统治或封建习惯的细节问题。
据此可知,该法律文件()
A. 确立了法律至上原则
B.奠定了等级君主制的基础
C.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D.旨在保障贵族的政治特权
12.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
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俄罗斯人往往通过饮茶补充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
这反映出( )
A. 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B. 茶文化重塑俄罗斯社会
C. 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趋势
D. 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
13.1771年,阿克莱特在英国荒原和沼泽遍布的克罗姆福德境内建造了一座纺纱厂,该厂的机器用水车来驱动,生产则集中于工厂内部。
水力纺纱机上安装着众多滚轴,一次可以纺出8根棉纱。
克罗姆福德工厂的建成是近代工厂制产生的标志。
由此可知,工厂制的产生( )
A.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 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
C. 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D. 调动了工人生产积极性
14.有位西方学者撰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间的经历使非洲士兵接受了一些新的想法,但是没有显著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这场战争“打破了白人统治的权威,但是非洲人仍然希望殖民主义在1945年之后延续一段时间”。
这一看法( )
A. 冲击了战后西方宗主国的殖民统治秩序
B. 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评价体系
C. 强调了世界战争对非洲发展的重要影响
D. 否定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
15.面临独立伊始严重的生存危机,新加坡领导人将危机意识转换为政策制定的实用主义风格。
政府注意到儒家文化在对抗西方文化侵蚀方面的潜在价值,于是儒学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心。
新加坡政府倡导儒学旨在 ( )
A. 恢复传统伦理道德秩序
B. 增强民众的国民意识
C. 推动多元文化互相交融
D. 寻求与中国长期合作
16.图1、图2分别为1970~2008年若干年份的世界贸易额占GDP 总量比重和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量(单位:亿美元)变化统计。
表中趋势的出现得益于( )
图1 图2
A. 南北发展差距缩小
B. 跨国公司加速发展
C. 冷战局面得以结束
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与所有周边政权都存在贸易关系,如宋辽之间置榷场,各售对方所需之物,每岁交易额数十万贯,与金、夏之间,亦置榷场互市。
然而宋代与境外的经济交流,因西北疆域较唐以前大幅退缩,传统的丝绸之路,已在其控制之外。
另外,由于经济重心之南移,尤其向东南移动,对外贸易亦需随其腹地之迁移而转变方向、通道。
故而宋代贸易最盛者是东面海港的对外贸易。
——摘编自李学勤、郭志坤《士大夫的理想时代:宋》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
"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
"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二和中国有关。
——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贸易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567年明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山东的党组织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
1940年2月,山东分局决定设立政府工作部,以统一领导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工作;规定各区行政机构依次为主任公署,专员公署,县政府,区、村公所;要求各级政权应尽一切可能发动群众民主选举产生。
在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同年6月8日,山东分局作出了《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
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
——摘编自丁龙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材料二: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实现民主而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奋斗,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珍惜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借鉴其他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经验和成果,但绝不能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
——摘编自黄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的美国作为文化产品出口大国,占据着40%的国际市场份额,控制着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市场年销售总额为170亿美元,占全球85%的份额。
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由政府委托的机构和社团组织承担,这些非政府组织按照独立的章程和严格的法规开展工作。
美国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投资和税收等方面调控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各种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在创造全新生活理念的同时,也创造出新的文化需求。
迪士尼公司在东京等地建立迪士尼主题公园,走的就是技术路线。
美国从全球范围内获取资金,并网罗大批科技和文艺人才,移民的涌入推动了文化产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及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总之,美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摘编自李燕《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与案例研究》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至2019年的4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69%,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约4.5个百分点。
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稳步提升,对外文化产品贸易重点领域成果显著。
截至2021年,共有29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辐射和带动了更多文化企业及国产优秀作品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展示了中国国家形象。
农村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形成了诸多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农村居民人均文娱支出从2014年的207元增至2020年的242元,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摘编自顾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文化产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不同等因素,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总是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文化样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在的文化价值方面。
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髓,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精华,这种文化就会因为与异质文化的日益趋同而逐渐消失,历史上不少文化的衰落和语言的消失就是明证。
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裔昭印、徐善伟《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围绕材料,选择一个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龟甲的贮藏和使用方面,商周两代极为相似,且周代文字与商代文字属于一个系统,可见甲骨文这一成熟的文字形态的定型,并非一日之功,其发展、演进和变化自有承续和规律可以遵循,无疑说明其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传承性, D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排除A 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体现国家对文化管理的相关内容,排除B 项;
根据材料不能得出甲骨文使用的普遍性,排除C 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文化,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的文化,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从汉代江苏地区的画像石《农耕》中,可以看出汉代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南方地区,可以用于探究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B 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个体农耕,并不是集体劳作,排除A 项;
南方耕犁的基本定型的标志是曲辕犁,排除C 项;
仅从画像中,无法得出稻作农业在南方的状况,排除D 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原动乱导致人口外流,但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种损失,甚至还可能有所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口外流南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A 项正确;
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 项;
中原地区汉人南迁,少数民族迁入,无法得知人口的急剧增加,排除C 项;
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方面,排除D 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的相关知识的把握。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学者在探讨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时候,不但从先秦儒学典籍中进行学术溯源,还参照佛教理论对其逻辑加以解读,结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体现了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高度关联性, C 项正确;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佛教是否实现了本土化,排除A 项;
该学者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逻辑视角与阳明心学明显不同,应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排除B 项;德川幕府时期与清朝前中期相当,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官学的地位较稳固,可见该学者的观点并未对当时的中国产生影响,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古代朝鲜和日本,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古代朝鲜和日本,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一统天下”“四方平定巾”“六一统帽”都体现了政治上的思想,希望可以平定天下可知一统天下,所以服饰上具有伦理政治化的倾向,选择D;
材料没有体现出浓厚的等级观念,排除A;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天下为公”的观念,封建社会是私天下,天下为公只是愿想,排除B;
材料中重点展示的是民众的服饰,而不是政治制度思想,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些触犯到封建特权的条款,遭到了洪秀全以及太平天国诸多将领的强烈反对”可知,太平天国的领导们多赞同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对于触犯封建特权的措施多反对,体现了当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项正确;
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是人人平等,材料不体现,排除A 项;
洪仁玕虽采取了一下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但本质上仍然属于农民阶级,排除B 项;
洪仁玕的措施部分得到赞同,体现了太平天国内部并非矛盾异常尖锐,排除C 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实行议会共和制,以国会为中枢,并由国会所主导,开启了以非暴力选举方式进行的政治权力角逐"可知,民国初年实行的议会共和制,给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平台,丰富了近代政治文化, B 项正确;
材料说明传统中国多是以暴力方式进行,但不是只存在暴力方式,排除A 项;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非暴力并不是主流,排除C 项;
材料强调议会共和制为和平的政治权力角逐提供条件,并非强调议会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中心,排除D 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维护共和的斗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维护共和的斗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人则一日千里,我犹故步自封;人则采摘精华,我犹株守旧物。
……输入适用之知识于本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给甘肃传播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促进甘肃地区的进步,其结果必然会推动社会思想启蒙, D 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已于1915年兴起, A 项时间不对,排除A 项;
材料只涉及到《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不涉及动员学生革命力量,排除B 项;《新陇》月刊创办的目的是给甘肃传播外界的新文化新思想,促进甘肃地区的进步,不仅仅是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C 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均与马克思主义联系紧密,据此依据材料“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可知,教育部相关规定,体现了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故A 正确;
题干没有其他相关方面的数据,无法得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结论,故排除B;
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基本建立,故排除C;
题干无法体现“等教育的权威性”,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依据材料“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教育,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可知,1998年至201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农村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文件,体现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在显著提升, C 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医疗事业的主管机关不断更新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 项;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 项;
材料未涉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成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1.【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大宪章》虽然限制王权,但封建社会的特征明显,说明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 项正确;
当时还处于人治时代,并未确立法律之上的原则,排除A 项;
法国确立了等级君主制,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排除B 项;
材料强调《大宪章》的封建特征明显,无法体现其旨在保护贵族特权的目的,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的饮茶之风和中国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其在茶中添加各种辅料,甚至以茶代餐,这更加符合俄罗斯人的饮食风俗,说明文化传播中有本土化的趋势, C 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单向交流,而非“交流互鉴”,排除A 项;
B 项中的“重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项:
通过材料中俄罗斯人的饮茶风俗无法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该厂的机器用水车来驱动,生产则集中于工厂内部。
水力纺纱机上安装着众多滚轴,一次可以纺出8根棉纱”可知,阿克莱特建造的水力纺纱工厂借助水力,纺出多条棉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A 项正确;
阿克莱特的纺纱厂正是依靠水力,排除B 项;
材料不能反映生产的专业化,排除C 项;
材料不能反映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排除D 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工厂制度的特征和影响,结合题干“该厂的机器用水车来驱动,生产则集中于工厂内部。
水力纺纱机上安装着众多滚轴,一次可以纺出8根棉纱"及工厂建立的作用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工厂制度的特征和影响,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是没有显著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非洲人仍然希望殖民主义在1945年之后延续一段时间”可知,该学者认为二战期间使非洲人民的思想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他们仍希望殖民统治在二战后持续一段时间,其对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表示了一定的怀疑,体现了其对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积极意义的否定,D 项正确;
该学者认为非洲人希望殖民统治延续一段时间,体现了其认同殖民统治,并未冲击,排除A 项;
该学者对西方殖民统治表示了赞同,且认为非洲人民觉得殖民统治应该延续一段时间,因此依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评价体系,排除B 项;
该学者认为二战使非洲士兵接受了一些新思想,但依然认为殖民统治是应该延续的,排除C 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